李憲,本名李成器,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長子,唐玄宗李隆基長兄,母為肅明皇後劉氏。初以皇孫,受封永平郡王,冊立為皇太子。武周時期,授左讚善大夫、壽春王;唐中宗李顯複位後,遷宗正卿,晉封宋王,授左衛大將軍,拒絕成為皇太子,讓位於平王李隆基。頗能詩歌,通曉音律,善擊羯鼓和吹笛,唐玄宗即位後,曆任太子太師、司空、雍揚岐澤涇州刺史、寧王。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不欲朝政,為唐玄宗所敬重,享年六十三,追封皇帝,諡號為讓,葬於惠陵。


    李憲,唐睿宗李旦的長子,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後,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李旦被降為皇嗣後,武則天冊授李成器為皇孫,與他的五個弟弟同一天離朝廷到封地做藩王,開建府署,設置僚屬。唐中宗李顯即位後,改封李成器為蔡王,升任員外宗正卿,加賜實封四百戶,加上原來的共七百戶,李成器堅決辭謝,表示承擔不起大國的封邑,依舊封壽春郡王。


    李旦再次登基,李成器授左衛大將軍之職,當時將要立皇位繼承人,因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又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辭讓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的。若處理不當,就海內失望,這不是國家吉祥事。臣鬥膽以死請求不要立我為儲君。”李成器成天涕泣堅決辭讓,言語很懇切。當時,諸王和公卿也說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適合做儲君,李旦很讚賞李成器的心意,就同意了。


    李隆基又以李成器是長兄,又一次上表固讓,李旦不許,就下詔:“左衛大將軍、宋王成器,是朕的長子,本當立為儲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誠心讓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誠不可奪。從天人之願,立隆基為儲君,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另外加實封二千戶,賜五色綢五千段,細馬二十匹,奴婢十戶,大住宅一區,良田三十頃。”拜尚書左仆射,不久又任司徒,太師、都督之職如故。次年,李成器上表辭讓司徒之職,拜太子賓客,兼揚州大都督如故。


    當時,太平公主暗地裏另有圖謀,姚崇、宋璟等請求調出李成器和申王李成義為刺史,斷絕心懷不軌人的心,由此,李成器以司徒兼蒲州刺史。李隆基曾製了一床被和長枕,將與李成器等共申兄弟親情,唐睿宗李旦得知,非常高興,大加讚歎。


    李隆基登基,是為唐玄宗,晉封李成器為司空,到李隆基討平蕭至忠、岑羲等人後,李成器又晉位為太尉,依舊兼揚州大都督之職,再加實封一千戶,一個多月後,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和揚州大都督之職並停,曆任岐州刺史、開府如故。避昭成皇後的尊號,改名為憲,封為寧王,實封五千五百戶,曆任澤涇二州刺史。


    當初,玄宗兄弟在搬出宮廷居住,五人分院同居,號“五王宅”,隨武則天到長安,賜給在興慶坊的宅第,也稱“五王宅”。興慶坊是李隆基住過的宅第,因此這宅第就成了宮,李憲在勝業東南角賜宅,申王李捴、岐王李範在安興坊東南賜宅,薛王李業在勝業的西北角賜宅,府邸相望,環繞於宮的四周。李隆基在興慶坊的西南置樓,西麵題的是:花萼相輝之樓;南麵題的是:勤政務本之樓。李隆基經常登樓,聽到諸王府的樂聲,便召他們登樓同榻宴飲,有時就親自到他們宅第,賜金分帛,給他們最大快樂和賞賜,諸王每天在側門朝見,歸宅之後,吃酒作樂、擊毽鬥雞,或者到近郊追逐鳥獸,或者在別墅作樂,天天不斷。遊玩所到之處,中使相望,都認為天子兄弟之間友愛,近古無比,彼此之間無隔閡。


    李隆基對兄弟的友情特深,即使有讒言挑撥離間,但仍友愛如初,李憲尤其恭謙小心,從不幹議時政,也不與人交結,李隆基也特別信任看重。李隆基曾給他和岐王李範等寫信,說:“過去魏文帝有詩雲:‘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朕每想到服藥而求羽翼,哪裏趕得上骨肉兄弟間的羽翼呢。陳思王(曹植)有超人之才,能輔佐國家大事,但不讓他朝見謁拜,終使憂死。曹魏的國運未襄,卻遭司馬氏奪權,哪裏是神丸之效;舜是大聖人,不記弟弟象的惡行而親九族,九族和睦,百姓守紀安寧。這是帝王的行為準則,到今天已數千年,天下的人都走上了善道,朕一想到這些,就廢寢忘食,感歎不已。前一段時間因稍有餘暇,妙選仙經,發現這一神方,古老雲‘服之必驗’。今分此藥,願我們兄弟同保長壽,永無極限。”


    李憲臥病在床,李隆基令中使送醫藥和珍膳,接連不斷,僧人崇一治療李憲的病,漸漸好轉,李隆基非常高興,特賜僧崇一緋袍魚袋獎賞。當時,申王等人都已逝世,隻有李憲獨在,李隆基特別加以關懷,每年到李憲的生日,一定親自去慶賀,在一起宴樂,過不了幾天都要賜酒酪及奇珍佳肴。四方所進獻的,隻要自己吃了覺得味美的,馬上就賜給李憲,李憲曾寫的奏表年終整理付史館留存,每年達數百頁。


    京城長安特別寒冷,凝結的霜封樹,當時學者認為《春秋》中所說的“雨水冰”就是這種狀況,也稱之為樹介,說的是它好像介胄,李憲見此景而歎道:“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樹稼,諺語說:‘樹稼,達官怕。’必定有大臣承受災難,我恐怕要死了。”去世時享年六十三歲,李隆基知死訊,號啕痛哭,左右都掩涕。次日,李隆基下詔,追懷其高尚品德,追諡其為讓皇帝。


    李憲的長子汝陽王李璡,上表懇辭,陳述父親之意,謙退不敢當帝號,李隆基不許。冊封之日,內府出禦衣一套,令右監門大將軍高力士,送李隆基的親筆手書放在靈座之前,書稱“隆基白”。又追贈憲妃元氏為恭皇後,合葬於橋陵之側,到下葬的時候,李隆基遣中使告諭李璡等務必節儉,送終之物,不要特殊。有司準備依舊例,墓穴內放千味食一,監護使、左仆射裴耀卿上奏說:“山珍海味千餘種,每色瓶,安放墓穴內,都不是時令物品。天恩每次申明讓帝生前習慣,務令儉約,凡在禮外所加之物,恐怕讓帝在九泉之下也會不安。伏望依禮減省。”李隆基聽從,到出殯抬出靈柩時,正下大雨,李隆基派慶王李潭下泥中步送十數裏,給他墓命名為惠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