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禮,高句麗人,唐朝中期將領,朔方軍將王虔威之子。少習軍事,先後隸屬於河東節度使王忠嗣、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麾下,曾參與攻取石堡城。安史之亂時,王思禮隨哥舒翰鎮守潼關,潼關失守後,西逃安化郡,獲唐肅宗赦免,旋即出任關內節度使,參與收複兩京。相州之戰時,各軍潰敗,隻有王思禮與李光弼全軍而歸,累官河東節度使,封霍國公,升任司空,為唐初以來身居三公而不居相位的第一人。
王思禮,本是高句麗人,後來移居唐朝營州,出身將門之家,他的父親王虔威是朔方軍將領,以通曉兵法而聞名。年少時學習軍事,跟隨河東節度使王忠嗣到河西,與哥舒翰同為押衙,等到哥舒翰升任隴右節度使,王思禮與中郎周泌作為哥舒翰的押衙,由於攻取石堡城有功,升任右金吾衛將軍,充任關西兵馬使,兼任河源軍使。
王思禮跟隨哥舒翰征討九曲,由於王思禮延誤時間,因此哥舒翰下令處死王思禮,臨刑之時,哥舒翰卻下令赦免王思禮,王思禮慢慢地說:“要殺就殺,為何還要赦免?”諸將領都對他的話感到壯烈。
吐蕃蘇毗王來到邊塞,歸附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命令哥舒翰到磨環川接應他,恰逢此時王思禮從馬上墜下傷到腳,哥舒翰對中使李大宜說:“王思禮已經傷到腳,想到哪裏去呢?”王思禮加任特進,升任金城太守。
安史之亂發生,哥舒翰擔任平亂元帥,奏請王思禮擔任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太常卿同正員,充當元帥府馬軍都將,每件事都單獨與王思禮商議決定。不久,哥舒翰患病,不能處理軍政之事,於是將軍政之事全權委托給田良丘,田良丘不敢一人決斷,便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禮、李承光二人爭勝,因此軍隊不能相互統一。
王思禮請求哥舒翰謀殺安思順的父親安元貞,並趁機在紙上用密語告訴哥舒翰,請他抗表誅殺楊國忠,哥舒翰不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用三十名騎兵劫持到潼關,將其殺死,哥舒翰說:“如果這樣做,就是我哥舒翰謀反,和安祿山有什麽區別。”潼關失守,王思禮西行到達安化郡,與呂崇賁、李承光一起引到軍中大旗下,唐肅宗李亨責問他們不能堅守防地,一並處以軍法。宰相房琯建議赦免他們,可以取得以後戰事效果,於是殺死李承光而釋放王思禮和呂崇賁,王思禮和呂崇賁、房琯同任副使。不久在便橋的戰鬥中,作戰不利,王思禮拜任關內行營節度、河西隴右伊西行營兵馬使。
朝廷派遣王思禮率軍駐守武功,兵馬使郭英乂駐守東原,王難得駐守西原。叛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安太清率軍進攻武功,郭英乂與叛軍交戰不利,中箭受傷逃走,王難得見死不救,也隨之敗退,王思禮顧及敵方勢眾而撤退到扶風。叛軍分兵至大和關,距離鳳翔五十裏,唐肅宗在鳳翔非常驚駭,於是進行戒嚴。中官以及朝廷官員都派出自己的兒子出戰,唐肅宗派遣左右巡禦史虞侯將他的名字寫上,這類事情方得到製止,同時命令司徒郭子儀率領朔方的軍隊擊退叛軍。
王思禮跟隨元帥、廣平王李豫收複西京長安,叛軍已敗,王思禮帶領軍隊率先進入景清宮,後跟隨郭子儀趕赴陝城、曲沃、新店作戰,連連擊敗叛軍,收複東京洛陽。王思禮接著在絳郡擊敗叛軍六千多人,繳獲的器械堆積如山,牛馬數以萬計,由於王思禮屢立戰功,朝廷於是升任他為戶部尚書,封霍國公,食邑三百戶,兼任潞、沁等州節度使。
王思禮與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在相州包圍安慶緒,王思禮統領關中、潞州的行營步兵三萬人、騎兵八千人,大軍潰敗,惟獨王思禮和李光弼兩支人馬齊全。不久,王思禮在直千嶺擊敗史思明別將一萬多人,在潞城東麵擊敗史思明部將楊旻。李光弼鎮守河陽時,王思禮代任河東節度副大使,唐肅宗詔令王思禮擔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任禦史大夫,在職期間,軍隊器械精良,存貯軍糧達一百萬石。
唐肅宗加任王思禮為司空,從唐高祖武德年間以來,身為三公而不居相位,隻有王思禮一人而已。王思禮因病去世,唐肅宗下令輟朝一天,追贈王思禮為太尉,賜諡號武烈,並派遣鴻臚卿負責辦理王思禮的喪事。
王思禮,本是高句麗人,後來移居唐朝營州,出身將門之家,他的父親王虔威是朔方軍將領,以通曉兵法而聞名。年少時學習軍事,跟隨河東節度使王忠嗣到河西,與哥舒翰同為押衙,等到哥舒翰升任隴右節度使,王思禮與中郎周泌作為哥舒翰的押衙,由於攻取石堡城有功,升任右金吾衛將軍,充任關西兵馬使,兼任河源軍使。
王思禮跟隨哥舒翰征討九曲,由於王思禮延誤時間,因此哥舒翰下令處死王思禮,臨刑之時,哥舒翰卻下令赦免王思禮,王思禮慢慢地說:“要殺就殺,為何還要赦免?”諸將領都對他的話感到壯烈。
吐蕃蘇毗王來到邊塞,歸附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命令哥舒翰到磨環川接應他,恰逢此時王思禮從馬上墜下傷到腳,哥舒翰對中使李大宜說:“王思禮已經傷到腳,想到哪裏去呢?”王思禮加任特進,升任金城太守。
安史之亂發生,哥舒翰擔任平亂元帥,奏請王思禮擔任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太常卿同正員,充當元帥府馬軍都將,每件事都單獨與王思禮商議決定。不久,哥舒翰患病,不能處理軍政之事,於是將軍政之事全權委托給田良丘,田良丘不敢一人決斷,便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禮、李承光二人爭勝,因此軍隊不能相互統一。
王思禮請求哥舒翰謀殺安思順的父親安元貞,並趁機在紙上用密語告訴哥舒翰,請他抗表誅殺楊國忠,哥舒翰不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用三十名騎兵劫持到潼關,將其殺死,哥舒翰說:“如果這樣做,就是我哥舒翰謀反,和安祿山有什麽區別。”潼關失守,王思禮西行到達安化郡,與呂崇賁、李承光一起引到軍中大旗下,唐肅宗李亨責問他們不能堅守防地,一並處以軍法。宰相房琯建議赦免他們,可以取得以後戰事效果,於是殺死李承光而釋放王思禮和呂崇賁,王思禮和呂崇賁、房琯同任副使。不久在便橋的戰鬥中,作戰不利,王思禮拜任關內行營節度、河西隴右伊西行營兵馬使。
朝廷派遣王思禮率軍駐守武功,兵馬使郭英乂駐守東原,王難得駐守西原。叛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安太清率軍進攻武功,郭英乂與叛軍交戰不利,中箭受傷逃走,王難得見死不救,也隨之敗退,王思禮顧及敵方勢眾而撤退到扶風。叛軍分兵至大和關,距離鳳翔五十裏,唐肅宗在鳳翔非常驚駭,於是進行戒嚴。中官以及朝廷官員都派出自己的兒子出戰,唐肅宗派遣左右巡禦史虞侯將他的名字寫上,這類事情方得到製止,同時命令司徒郭子儀率領朔方的軍隊擊退叛軍。
王思禮跟隨元帥、廣平王李豫收複西京長安,叛軍已敗,王思禮帶領軍隊率先進入景清宮,後跟隨郭子儀趕赴陝城、曲沃、新店作戰,連連擊敗叛軍,收複東京洛陽。王思禮接著在絳郡擊敗叛軍六千多人,繳獲的器械堆積如山,牛馬數以萬計,由於王思禮屢立戰功,朝廷於是升任他為戶部尚書,封霍國公,食邑三百戶,兼任潞、沁等州節度使。
王思禮與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在相州包圍安慶緒,王思禮統領關中、潞州的行營步兵三萬人、騎兵八千人,大軍潰敗,惟獨王思禮和李光弼兩支人馬齊全。不久,王思禮在直千嶺擊敗史思明別將一萬多人,在潞城東麵擊敗史思明部將楊旻。李光弼鎮守河陽時,王思禮代任河東節度副大使,唐肅宗詔令王思禮擔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任禦史大夫,在職期間,軍隊器械精良,存貯軍糧達一百萬石。
唐肅宗加任王思禮為司空,從唐高祖武德年間以來,身為三公而不居相位,隻有王思禮一人而已。王思禮因病去世,唐肅宗下令輟朝一天,追贈王思禮為太尉,賜諡號武烈,並派遣鴻臚卿負責辦理王思禮的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