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製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玄宗駕幸洛陽。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歸還洛陽。
李白為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賦雲:“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又雲:“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按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獻玄宗,此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製舉以入仕途,隻能走獻賦之路,這是真獻賦謀仕的原因。
玄宗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離開長安。
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嚐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裏,他遇到了杜甫,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麵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麵,訪道求仙。
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裏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誌,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剡中。至溧陽,與張旭相遇,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複河北十餘郡,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李白此時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鳳翔,授左拾遺。
史思明反,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史思明陷魏州,李白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途經西塞驛,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隻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後去世。
關於李白之死,曆來眾說紛紜,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製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玄宗駕幸洛陽。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歸還洛陽。
李白為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賦雲:“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又雲:“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按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獻玄宗,此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製舉以入仕途,隻能走獻賦之路,這是真獻賦謀仕的原因。
玄宗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離開長安。
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嚐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裏,他遇到了杜甫,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麵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麵,訪道求仙。
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裏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誌,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剡中。至溧陽,與張旭相遇,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複河北十餘郡,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李白此時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鳳翔,授左拾遺。
史思明反,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史思明陷魏州,李白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途經西塞驛,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隻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後去世。
關於李白之死,曆來眾說紛紜,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