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澭,幽州昌平人,唐朝中期將領,尚書右仆射劉怦次子,中書令劉濟異母弟。喜讀書,擅武藝,因幫助劉濟襲任盧龍節度使,被授為瀛州刺史,後在繼承人問題上與劉濟不和,遂率所部軍民一萬餘口歸順朝廷,受唐德宗嘉許,被授為隴右經略使、秦州經略使、秦州刺史。劉澭治軍嚴整,輕財愛士,頗得人心,為外族所畏懼,劉澭病重辭官,於入朝途中去世,年四十九,獲贈尚書右仆射,諡號“景”。


    劉澭,盧龍節度使劉怦次子,他喜歡讀書,擅長武藝,輕財愛士,頗得人心,侍奉幽州節度使朱滔時,常為朱滔陳述逆與順的道理、君臣間的名分,抑止其反叛之心。劉怦接替朱滔擔任盧龍節度使,但他在不久後便病重,在此期間,劉澭在父親身旁侍奉湯藥,未曾離開。劉怦去世,劉澭的異母兄長劉濟正在莫州,來不及趕回,劉澭便以父親的名義召回劉濟,將幽州軍府交給他,劉濟得以繼任盧龍節度使,劉澭於其中起重要作用。


    劉濟感激劉澭幫助自己襲位,因而任命他為盧龍軍轄下的涿州刺史,之後轉為瀛州刺史。瀛洲“東負滄海,南馳諸夏,地饒俗雜”,以難以治理聞名,劉澭以身作則,為政平允,使瀛洲治安大為改善,百姓的生產得以恢複。不久後,劉澭被加授禦史中丞、本道節度瀛州兵馬留後之官,其後又兼任禦史大夫、行軍司馬,後因其母越國夫人逝世,劉澭離職服喪,服喪期滿後,被加授為銀青光祿大夫。


    在劉濟剛剛襲任盧龍節度使時,曾答應將來由劉澭接任節度使,但不久後,劉濟任命自己的長子劉緄為盧龍節度副大使,劉澭大感怨憤,便擅自向朝廷上表,請求派兵一千人參加防禦吐蕃,劉濟聞訊後大怒,派兵擊破劉澭所部。劉澭為劉濟所逼迫,便向朝廷請求到西邊去保衛隴坻地區,他率領部下士兵一千五百人,以及男女家眷一萬餘口前往京城,由於號令嚴明整肅,沿途秋毫不犯,沒有一個人強奪百姓的家畜,德宗對此頗為嘉許。


    朝廷割鳳翔府的普潤、麟遊等縣為行秦州,特授劉澭為隴右經略使、秦州經略使、秦州刺史,以普潤縣為治所,後徙鎮涇原。劉澭不讓人敲著木梆在軍中巡夜,也不設置音樂,士兵患病,劉澭總是親自前往看望,士兵死後,劉澭也親自去前往哀哭。


    唐順宗李誦即位,加劉澭檢校工部尚書之職,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發動政變,迫使順宗禪位於太子李純,順宗被尊為太上皇。此事發生後不久,有一位山人羅令則從長安前往普潤縣,詐稱太上皇的誥命,向劉澭征調兵馬,並勸說他再行廢立之事,劉澭並不聽信,而是將羅令則捉送長安,朝廷最終將羅令則連同他的同夥一並杖殺。


    朝廷記錄劉澭的功勞,升秦州為保義軍,特授劉澭為首任保義軍節度使,並加檢校兵部尚書,封彭城郡公,食邑兩千戶。保義軍,為西北外族所畏懼,外族不敢入侵,劉澭常生喟歎,有收複河湟地區的誌向,他屢次向朝廷進言此事,但都未被采納。


    劉澭患病,他登記所部士兵,並請朝廷委派別人接替自己的職務,獲準入朝後,於歸途中在岐山縣去世,享年四十九歲,朝廷追贈他為尚書右仆射,諡號“景”,朝廷下詔,葬劉澭於京兆萬年縣的少陵原。


    劉澭,早年在瀛州任刺史時,寬大為政,革除舊弊,改善民生,統領秦州期間,他既能“推誠待下,愛士如身”,又敦尚儒學,喜愛賢才,使得秦州防衛穩固、風俗一變。


    在秦州十餘年,安民練兵,使“十五年間,烽燧無警,數千裏內,兵防倚重”,西北吐蕃等外族頗為畏懼,不敢進犯,他兩次向朝廷進獻收複河湟之策,但阻於朝廷和戰不定,無意西進,始終未能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