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群,字敦詩,號養浩,貝州武城人,唐朝中後期宰相。出身清河崔氏小房,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即位,拜翰林學士,遷禮部侍郎,選拔人才公允持正,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為相平恕,曾以中書舍人之職知貢舉,主管天下科舉考試,反對皇甫鎛為相,出為湖南觀察使。唐穆宗時,出任武寧軍節度使,被節度副使王智興驅逐,入為秘書監,分司東都。唐文宗即位,曆任華州刺史、宣州刺史,荊南節度使、太常卿、中書舍人、吏部尚書,封清河縣公。去世年六十一,冊贈司空。
崔群,柔儒溫文,少時博覽經史,二十一歲進士及第,考中製策科,被授為秘書省校書郎,累官右補闕。唐憲宗初年,為翰林學士,遷禮部侍郎,選拔人才較為公允,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對用皇甫鎛為相,出為湖南觀察都團練使。
唐穆宗即位,於別殿召見崔群,對他說:“朕得升皇儲之位,知道是你從中相助。”崔群回答:“先帝(唐憲宗)之意,本來便在陛下,此前授陛下淮西節度使(此事存疑),臣奉命起草詔書,也說:‘能辨識南陽之文牘,預測東海之華貴。’如果不明白先帝深意,臣怎敢輕率出言?”拜吏部侍郎,數日後,轉禦史中丞,十日後,授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觀察使等職。
當時,河朔三鎮再度反叛,唐穆宗命武寧軍節度副使王智興率三千精兵討伐盧龍、成德叛軍。崔群忌怕王智興,奏請朝廷任命王智興為節度使,或召其進京,授予其它官職。朝廷尚未答複,王智興已產生疑心,正好這時,朝廷下詔赦免成德節度使王廷湊,各路大軍都相繼回鎮。王智興先行一步,率軍回到武寧軍,崔群聽說王智興已率兵入境,十分恐懼,派人前往慰問,並讓士卒放下武器,然後入城,王智興拒不從命,直入徐州,並誅殺異已者十多人。之後,來到節度使衙署,麵見崔群和監軍,拜倒在地說:“這都是將士的意思,我個人毫無辦法。”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馬匹、行裝,護送崔群和判官等人入京。
崔群入朝後,被朝廷責以失守之職,改授秘書監,分司東都。不久後,改任華州刺史、禦史大夫,遷宣州刺史、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等使。不久,再被征召入朝,拜兵部尚書,出任檢校吏部尚書、江陵尹、荊南節度觀察使、荊南節度使。次年,返京為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至此時,他已獲封清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崔群去世時享年六十一歲,追贈司空。
崔群,出身清河崔氏小房。清河崔氏小房,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北魏以來極盡煊赫,為清河崔氏重要房支之一。唐代清河小房宰相全部出自崔玄覽、崔道鬱這兩支。清河崔氏作為中原門閥士族“五姓七望”之一,魏晉以來家世非常顯赫,到了唐朝引起統治者的憂慮,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大房全部、清河小房全部)、崔元孫二子(清河青州房部分)後裔被列入禁婚家範疇。實際上,禁婚詔的執行並不嚴格,通過窺探清河小房崔氏婚姻情況發現,以崔玄覽一支為例,該支已知通婚案例三十例,其中範陽盧氏十人、滎陽鄭氏九人、隴西李氏七人(姑臧房一人)、太原王氏三人、趙郡李氏一人,全部為“五姓七望”高門世家大族。
崔群,柔儒溫文,少時博覽經史,二十一歲進士及第,考中製策科,被授為秘書省校書郎,累官右補闕。唐憲宗初年,為翰林學士,遷禮部侍郎,選拔人才較為公允,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對用皇甫鎛為相,出為湖南觀察都團練使。
唐穆宗即位,於別殿召見崔群,對他說:“朕得升皇儲之位,知道是你從中相助。”崔群回答:“先帝(唐憲宗)之意,本來便在陛下,此前授陛下淮西節度使(此事存疑),臣奉命起草詔書,也說:‘能辨識南陽之文牘,預測東海之華貴。’如果不明白先帝深意,臣怎敢輕率出言?”拜吏部侍郎,數日後,轉禦史中丞,十日後,授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觀察使等職。
當時,河朔三鎮再度反叛,唐穆宗命武寧軍節度副使王智興率三千精兵討伐盧龍、成德叛軍。崔群忌怕王智興,奏請朝廷任命王智興為節度使,或召其進京,授予其它官職。朝廷尚未答複,王智興已產生疑心,正好這時,朝廷下詔赦免成德節度使王廷湊,各路大軍都相繼回鎮。王智興先行一步,率軍回到武寧軍,崔群聽說王智興已率兵入境,十分恐懼,派人前往慰問,並讓士卒放下武器,然後入城,王智興拒不從命,直入徐州,並誅殺異已者十多人。之後,來到節度使衙署,麵見崔群和監軍,拜倒在地說:“這都是將士的意思,我個人毫無辦法。”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馬匹、行裝,護送崔群和判官等人入京。
崔群入朝後,被朝廷責以失守之職,改授秘書監,分司東都。不久後,改任華州刺史、禦史大夫,遷宣州刺史、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等使。不久,再被征召入朝,拜兵部尚書,出任檢校吏部尚書、江陵尹、荊南節度觀察使、荊南節度使。次年,返京為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至此時,他已獲封清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崔群去世時享年六十一歲,追贈司空。
崔群,出身清河崔氏小房。清河崔氏小房,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北魏以來極盡煊赫,為清河崔氏重要房支之一。唐代清河小房宰相全部出自崔玄覽、崔道鬱這兩支。清河崔氏作為中原門閥士族“五姓七望”之一,魏晉以來家世非常顯赫,到了唐朝引起統治者的憂慮,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大房全部、清河小房全部)、崔元孫二子(清河青州房部分)後裔被列入禁婚家範疇。實際上,禁婚詔的執行並不嚴格,通過窺探清河小房崔氏婚姻情況發現,以崔玄覽一支為例,該支已知通婚案例三十例,其中範陽盧氏十人、滎陽鄭氏九人、隴西李氏七人(姑臧房一人)、太原王氏三人、趙郡李氏一人,全部為“五姓七望”高門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