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造,宇簡輿,號水南山人,並州祁縣人,唐朝大臣,禮部尚書溫大雅五世孫。早年酷愛讀書,隱居於王屋山,成為張建封幕僚,奉命出使幽州,事後隱居於東都。唐穆宗繼位,出任京兆司錄參軍,出使宣慰河朔,轉殿中侍禦史,酒後得罪宰相,出任郎州刺史,勵精圖治。開通灌田“右史渠”,使百姓獲利,曆任侍禦史、左司郎中、禦史中丞、尚書右丞,冊封祁縣開國子,賜金紫。唐文宗即位,曆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兵部侍郎、東都留守、河陽懷州節度使、禮部尚書。在此期間,平定興元兵變,開浚了懷州古泰渠枋口堰,去世時七十歲,獲贈右仆射。


    溫造,青少年時英俊瀟灑,酷愛讀書,目睹唐中期以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麵,“自負節概,少所降誌,隱居王屋,以漁釣逍遙為事”,過著悠然自得的閑適生活,時人稱其居所為“處士墅”,有“水南山人”之稱。後來,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聲名,致書超請他為自己謀方劃略,溫造認為張建封是值得為之獻計獻策的人物,於是欣然前往,張建封待若上賓,動靜谘詢,但不敢靡以職任。張建封升任徐州節度使,溫造辭歸下邳,張建封認為溫造確是頗有謀略的難得人才,惟恐一旦失去溫造,就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唐代後期藩鎮紛紛叛亂,擁兵自立,唐德宗在飽經憂患之後,開始加強中央禁軍對京畿附近各地的控製,並考慮裁抑藩鎮之策。時盧龍節度使劉濟向朝廷表示忠誠,唐德宗密詔張建封選擇“特達識略”之士前往,盡選朝廷倚賴之意。張建封經慎重考慮,強行任命溫造為節度參謀,出使幽州。富有謀略長於文辭的溫造不負重托,委婉而全麵地轉達了唐德宗的旨意,話還沒說完,劉濟就俯伏流涕,表示“願得率先諸侯,效以死節”,溫造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張建封因之向唐德宗介紹了溫造,唐德宗召其馳馹入奏,經過交談,對他的才略頗為賞識,準備讓他做朝廷諫官,但因語泄未果,溫造離開京師,隱居東都。


    溫造被任命為京兆府司錄參軍,盧龍節度使劉總請以所部九州歸附朝廷,唐穆宗認為溫造“識機應變”,任命他為起居舍人,太原、鎮州、幽州宣諭使,出使河朔,宣達朝廷旨意。溫造行至範陽,劉總櫜鞬郊迎,溫造宣讀聖旨之後向他開示禍福,劉總誠惶誠恐,若兵在頸。不久,劉總就藉所部九州入覲,朝廷以張弘正取而代之,溫造歸朝後,因功升為殿中侍禦史。


    諫議大夫李景儉,酒後謁見宰相,溫造因與其共飲,出為郎州刺史。溫造赴任後,關心農業生產,修築後農渠九十七裏,溉田兩千頃,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改渠名為‘右史渠’。溫造又被召入京師,任命為侍禦史,掌監察執法。時李佑自夏州入拜金吾,違製進馬一百五十匹,溫造正衙彈奏,李佑股戰汗流。事後,李佑私下對別人說:“吾夜逾蔡州擒吳元濟,未嚐心動,今日落膽於溫禦史。”由於溫造恪守職責,不久遷左司郎中,又官拜禦史中丞,時“朝廷有喪不以禮,配不以類者,悉劾之”,又被擢為尚書右丞,加大中大夫,封祁縣開國子,賜金紫。


    興元軍募卒發生叛亂,殺害興元節度使李絳,唐文宗以溫造“氣豪嫉惡”,授其為檢校右散騎常侍、興元尹、山南東道節度使,前往平定叛亂。溫造赴鎮詳細了解了興元軍叛亂的情況,上報皇帝,唐文宗許以便宜從事,授其手詔四通,並命神策行營將董重質、河中都將溫德彝、合陽都將劉士和等,均聽命於溫造。溫造冒著風險趕赴興元,運用計謀圍殺了發動叛亂的教練丘鑄及參加叛亂的官健千人,因功加檢校禮部尚書。


    溫造改任兵部侍郎,檢校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製改授河陽、懷州節度觀察等使。在此期間,溫造鑒於河內土地肥沃,但民戶凋瘵,奏請開浚了懷州古泰渠枋口堰,役工4萬。工程完成後,灌溉濟源、河內、溫縣、武陡4縣農田,受益麵積逃5000餘頃。溫造病卒,終年70歲,贈尚書右仆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