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字襲美,號逸少,曾居襄陽鹿門山、號鹿門子,複州竟陵人,晚唐詩人、文學家。進士及第,曆任蘇州從事、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黃巢稱帝後,被迫任翰林學士,最後不知所蹤。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他的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同情民間疾苦之作,對於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皮日休,入京應進士試不第,退居壽州,自編所作詩文集《皮子文藪》,再應進士試,以榜末及第。東遊至蘇州,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進士皮日休兩次上奏書:第一次,要求把《孟子》作為學習科目,大致是說:“我聽說聖人的道理,沒有超過經書的;次於經書的是史書,次於史書的是諸子文章。諸子文章不離開聖人之道的,是《孟子》。除此而外的各派學者,一定排斥經書史書,是聖人的災害,文獻上大多不記載。請求廢除《莊子》《列子》之類的書,而以《孟子》為主。有能貫通它的義理的,經過明經考試進行科舉選拔。”第二次,他請求讓韓愈在太學裏享受祭祀。大致是說:“我聽說聖人的主張不過是要求有用。活著時用了,一時可以知道;死後用了,萬代相傳都可以知道。”又說:“孟子、荀卿,保護輔佐孔子學說,傳到文中子王通。文中子的學說太闊大了,能繼承他的精華的,大概隻有韓愈吧!”
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黃巢敗亡後,皮日休下落不明。
皮日休的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種走韓愈逞奇鬥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陸龜蒙,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裏先生,長洲人,唐代詩人、農學家。舉進士不第,曾作湖、蘇二州刺史幕僚,後隱居鬆江甫裏。與皮日休齊名,人稱“皮陸”,其詩求博奧險怪,七絕較爽利,寫景詠物為多,亦有憤慨世事、憂念生民之作,如《雜諷九首》《村夜二篇》等,文勝於詩,《四舍賦》《登高文》等均憂時憤世之作。
陸龜蒙,小時候就很聰明開悟,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通曉《六經》要旨,尤其精通《春秋》,擅長寫文章,尤其能言談說笑。到睦州,拜謁刺史陸墉,作《送董少卿遊茅山》詩。到蘇州作蘇州刺史崔璞的從事,與皮日休結識,彼此唱和,並稱“皮陸”。至杭州,與顏蕘結交,作《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詩。
張搏到湖州任刺史,陸龜蒙作為張搏的幕僚跟隨前往,又跟隨張搏前往蘇州任職,前後大概三年左右。此後,他不再追求功名,回到了故鄉鬆江甫裏,過起了隱居生活,每當寒暑適可,身體沒什麽毛病,他就乘上小船,掛上篷席,帶著書卷和茶灶、筆床、釣具,鼓棹鳴榔,在三萬六千頃的太湖裏,水天一色,直進入空明境界。有時也來往於其他水域,所到的地方稍不如意,就馬上離開不停留,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裏先生”,曾說自己就是漢涪翁、漁父和江上丈人。
朝廷把他作為高士征召,陸龜蒙不肯前往,陸龜蒙的幾位好友在朝中上書,建議召拜陸龜蒙為左拾遺,但陸龜蒙未等接受任命就去世了。韋莊上書,請求表彰陸龜蒙及孟郊等十人,唐昭宗下詔,追贈為右補闕。
晚唐小品文創作的新開拓,對此時駢文體式的變化產生了影響,這主要表現為“箴”、“銘”的小品化和散文賦的發端。銘,原屬駢文,即使在中唐韓、柳那裏,也沒有受到古文創作的影響。然而到唐末五代,銘逐漸有了小品化的趨勢,這鮮明地體現小品文創作的影響在擴大。銘的變革,以陸龜蒙和孫樵為代表,原本駢體四言的銘,陸龜蒙和孫樵多是以散文寫成,融入對話、襯托、誇張、說理等藝術手法,如《馬當山銘》,這篇銘文是典型的雜言體,通篇散體,與那些發議論、重說理的小品文幾無二致。此外,他的《卜肆銘》也是如此,《硯銘》是三言體,這說明陸龜蒙對傳統“銘”文的改造頗為成功,使其成為一種說理深刻、議論驚警的小品文。
皮日休,入京應進士試不第,退居壽州,自編所作詩文集《皮子文藪》,再應進士試,以榜末及第。東遊至蘇州,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進士皮日休兩次上奏書:第一次,要求把《孟子》作為學習科目,大致是說:“我聽說聖人的道理,沒有超過經書的;次於經書的是史書,次於史書的是諸子文章。諸子文章不離開聖人之道的,是《孟子》。除此而外的各派學者,一定排斥經書史書,是聖人的災害,文獻上大多不記載。請求廢除《莊子》《列子》之類的書,而以《孟子》為主。有能貫通它的義理的,經過明經考試進行科舉選拔。”第二次,他請求讓韓愈在太學裏享受祭祀。大致是說:“我聽說聖人的主張不過是要求有用。活著時用了,一時可以知道;死後用了,萬代相傳都可以知道。”又說:“孟子、荀卿,保護輔佐孔子學說,傳到文中子王通。文中子的學說太闊大了,能繼承他的精華的,大概隻有韓愈吧!”
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黃巢敗亡後,皮日休下落不明。
皮日休的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種走韓愈逞奇鬥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陸龜蒙,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裏先生,長洲人,唐代詩人、農學家。舉進士不第,曾作湖、蘇二州刺史幕僚,後隱居鬆江甫裏。與皮日休齊名,人稱“皮陸”,其詩求博奧險怪,七絕較爽利,寫景詠物為多,亦有憤慨世事、憂念生民之作,如《雜諷九首》《村夜二篇》等,文勝於詩,《四舍賦》《登高文》等均憂時憤世之作。
陸龜蒙,小時候就很聰明開悟,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通曉《六經》要旨,尤其精通《春秋》,擅長寫文章,尤其能言談說笑。到睦州,拜謁刺史陸墉,作《送董少卿遊茅山》詩。到蘇州作蘇州刺史崔璞的從事,與皮日休結識,彼此唱和,並稱“皮陸”。至杭州,與顏蕘結交,作《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詩。
張搏到湖州任刺史,陸龜蒙作為張搏的幕僚跟隨前往,又跟隨張搏前往蘇州任職,前後大概三年左右。此後,他不再追求功名,回到了故鄉鬆江甫裏,過起了隱居生活,每當寒暑適可,身體沒什麽毛病,他就乘上小船,掛上篷席,帶著書卷和茶灶、筆床、釣具,鼓棹鳴榔,在三萬六千頃的太湖裏,水天一色,直進入空明境界。有時也來往於其他水域,所到的地方稍不如意,就馬上離開不停留,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裏先生”,曾說自己就是漢涪翁、漁父和江上丈人。
朝廷把他作為高士征召,陸龜蒙不肯前往,陸龜蒙的幾位好友在朝中上書,建議召拜陸龜蒙為左拾遺,但陸龜蒙未等接受任命就去世了。韋莊上書,請求表彰陸龜蒙及孟郊等十人,唐昭宗下詔,追贈為右補闕。
晚唐小品文創作的新開拓,對此時駢文體式的變化產生了影響,這主要表現為“箴”、“銘”的小品化和散文賦的發端。銘,原屬駢文,即使在中唐韓、柳那裏,也沒有受到古文創作的影響。然而到唐末五代,銘逐漸有了小品化的趨勢,這鮮明地體現小品文創作的影響在擴大。銘的變革,以陸龜蒙和孫樵為代表,原本駢體四言的銘,陸龜蒙和孫樵多是以散文寫成,融入對話、襯托、誇張、說理等藝術手法,如《馬當山銘》,這篇銘文是典型的雜言體,通篇散體,與那些發議論、重說理的小品文幾無二致。此外,他的《卜肆銘》也是如此,《硯銘》是三言體,這說明陸龜蒙對傳統“銘”文的改造頗為成功,使其成為一種說理深刻、議論驚警的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