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


    楊筠鬆,名益,字筠鬆,號救貧,別號玄赤,唐代竇州人,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著《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青囊奧語》、《一粒粟》、《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葬法倒杖》、《天玉經·內傳》、《天玉經·外編》等書。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黃巢破京城,筠鬆離京出走,先入昆侖山,後到虔州,以地理術行於世,民間稱救貧先生。留虔州期間,在崇賢裏黃禪寺遇曾文辿,邂逅於方丈之內,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風水學識所傾倒,遂拜筠鬆為師,朝夕跟隨,竭盡弟子之禮。後隨師雲遊山川,尋龍捉脈,得楊筠鬆悉心指點,觀龍以勢,察穴以形,巒頭砂水,體用兼妙,曾文辿遂漸通堪輿之道,成為楊筠鬆第一個高徒。


    楊筠鬆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筆著述,又著新水經,楊筠鬆拋棄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條,因地製宜,因形選擇,觀察來龍去脈,追求優美意境,特別看重分析地表、地勢、地物、地氣、土壤及方向,盡可能使宅基位於山靈水秀之處,逐漸演化發展,形成風水“形法理論”,“巒頭之法”。


    “形法理論“肇於贛州楊筠鬆、曾文辿、賴大有、謝子逸輩,其說為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故又名贛派風水。形成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等考察山水、踏勘地形的四個程式。近現代而至當代的風水學者,都踐行楊筠鬆的風水理論,尊他為中國堪輿祖師。


    據史書記載,廖、曾兩姓都從寧都徙居興國三僚,三僚人非常願意跟外人介紹楊救貧為三僚卜地開基的傳說。據說曾文辿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開基祖先,自從在黃禪寺偶遇楊救貧之後,便與楊救貧雲遊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尋找一塊吉壤,世代定居下來。


    在寧都的賴村,曾文辿希望在那裏安家,在他看來,那裏的風水可以出大官,楊救貧說那裏的山是禿頭山,隻會出大盜,後來在雩都的平頭寨,曾文辿說這裏是“五虎下山,獅象把水口”,將來子孫肯定興旺發達,誰料楊救貧又說他看錯了,這是“五鼠下山,貓兒把水口”。曾文辿發現三僚的風水不錯,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於是告訴楊救貧,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的好地方。


    楊救貧來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塊肥沃的盆地,山水環繞,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在遙遠的盆地邊緣有一棵高大的鬆樹,樹底下臥著一塊圓形的巨石。但是在這位風水大師的眼裏,看到的卻是一塊適宜風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個盆地就是一個碩大的羅盤,盆地中間的長條形石峰酷似羅盤的指針,而鬆樹和巨石則是風水先生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包裹。他說,住在這裏,子孫後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


    楊救貧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楊救貧和他的兩個弟子曾文辿和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為“寮”,故稱“三寮”。曾文辿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他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簾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隻因醜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明清以來,曾氏後裔人文蔚起,出了許多人才。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拿著這份地鉗記,尋找其中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和“甲木水”。


    楊救貧一生致力於風水之術,扶危濟困,晚年卻不幸為政客所害。統轄虔州的諸侯是盧光稠,他早有獨霸天下的野心,於是自立為王,號稱盧王。盧光稠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便請楊救貧為其卜天子地,卜得後,將其母改葬。在答謝楊救貧的宴席上,盧光稠問楊救貧還有天子地否?楊救貧答道:一席十八麵,麵麵出天子。盧光稠不願別人也得到天子地,與他爭奪天下,於是在酒裏下毒。楊救貧察覺後,立刻帶著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藥口壩,便毒性發作,楊救貧問弟子曾文辿此處何地,曾文辿說是藥口,楊救貧歎道:藥到口死矣!仇不可不報也。臨死之前告訴曾文辿遊說盧光稠在贛州磨車灣安裝水碓,十字路口開鑿一口水井,則世世代代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詢問其中的奧妙,楊救貧解釋道,磨車灣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鑿井,在風水上破了贛州的“天子氣”,製煞了盧光稠,後來盧光稠果真背長癰疽,疼痛難忍,自縊身亡。


    楊筠鬆風水理論,主要體現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在堪輿學理論上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製宜、因龍擇穴。楊公風水理論著作《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等著作傳世,給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詳實的文字資料和實物遺產。楊公風水術承繼了晉代郭璞“乘生氣”的堪輿學精髓,強調龍、水、向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理氣方麵注重龍氣和堂氣的配合,以七十二龍乘龍氣為核心,乘龍氣者為吉,乘旺盛的龍氣者為大吉,不能乘龍氣者為凶,破壞龍氣者為大凶。陰陽宅的吉凶,決定於對內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龍之生氣,對外能不能合理接納堂局之氣。楊公風水術認為,龍氣要配合陰陽宅的“坐山”,而來去之水要配合陰陽宅的“朝向”,這也是楊公風水理論的主要法則。楊救貧在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著書立說,授徒傳藝,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輿文化流傳於世,供後人學習研究。


    楊筠鬆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必學經典著作,所以楊筠鬆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楊筠鬆在贛州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授徒傳藝,使原來長期禁錮於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曾文辿、廖三傳、廖金精、賴布衣、廖均卿、曾從政、廖文政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


    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第三十八代曾水龍,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或“贛南派”,楊筠鬆則被尊稱為開山祖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