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字光圖,小字行哥,許州舞陽人,是前蜀的開國皇帝。於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曆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降服或擊敗武泰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占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唐昭宗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後梁而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在位十二年,廟號高祖,諡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於永陵。


    王建,為人隆眉廣額,龍睛虎視,機略拳勇,出於流輩,據說他的祖祖輩輩都是做餅師的。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又因排行第八,故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來,王建犯罪入獄,被獄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當山上,武當山僧人處洪遇到王建,相麵驚奇說:“子骨法甚貴,何不從軍自求豹變”,指點他前去投軍。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征王仙芝有功。


    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軍監軍楊複光率八千兵馬進攻黃巢,並將部隊分為八都,任命牙將鹿晏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龐師古)等八人為都頭,楊複光率八都頭擊敗了朱溫,攻克鄧州。楊複光病逝,鹿晏弘率王建等都頭前往巴蜀迎駕,沿途擴充兵力,並行剽掠。


    鹿晏弘行至興元後,驅逐山南西道節度使牛勖,自稱留後。唐僖宗任命鹿晏弘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王建等人皆領刺史,但不赴任。後來,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被權宦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買,與鹿晏弘等分道揚鑣。他們領兵入蜀,在利州三泉縣迎駕回鑾長安的唐僖宗,田令孜收他們為養子,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並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


    唐僖宗返回長安,命王建等人統領神策軍,宿衛宮中。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因與田令孜爭鹽池,聯合河東軍進犯長安,唐僖宗逃往鳳翔,不久又被田令孜挾持逃往興元。王建被任命為清道使,並負責保護玉璽,逃亡途中,山中棧道被燒毀,王建拉著僖宗的馬,冒著煙火突圍而出。在休息時,唐僖宗枕著王建的腿睡著了,醒來後,又將自己的禦衣賜給王建。唐僖宗到了興元後,命王建遙領壁州刺史,開創了將帥遙領州鎮的先河。


    隨著唐僖宗再次流亡,田令孜成為眾矢之的,他因擔心僖宗加罪,要求擔任西川監軍,前往成都依附任西川節度使的同母弟弟陳敬瑄,並推薦樞密使楊複恭擔任觀軍容使。楊複恭上台後就排斥田令孜的黨羽,王建因為是田令孜的養子,被外放為利州刺史。


    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對王建十分忌憚,屢次召他前往興元,王建都沒有聽從。後來,王建在龍州司倉周庠的建議下,招募八千士兵,順嘉陵江襲擊閬州,並驅逐閬州刺史楊茂實,自稱閬州防禦使。王建在閬州招兵買馬,擴張勢力,並在牙將張虔裕、部將綦母諫的勸說下,網羅人才,善待百姓,堅守尊奉唐室的大義名分。


    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朗曾同在神策軍中,關係很好,陳敬瑄對此非常忌憚,害怕他們二人圖謀西川,並問計於田令孜。田令孜道:“王建是我的兒子,我隻要寫一封信,就能把他叫來。”陳敬瑄大喜,派人拿著田令孜的書信去召王建前來。王建得信後,非常高興,到梓州麵見顧彥朗,道:“父親召我前去,我也想到成都去見陳公,向他求取一個藩鎮的位置。”並將家眷托付給顧彥朗,自率精兵二千西去成都。誰知王建剛剛行到鹿頭關,陳敬瑄在幕僚李乂的勸說下又後悔了,命王建返回閬州,並加強城池防禦。王建大怒,攻破鹿頭關,敗漢州刺史張頊於綿竹,奪取漢州。


    王建又進軍學射山,擊敗西川偏將句惟立,一舉攻取德陽,陳敬瑄遣使責問王建,王建道:“父親召我前來,半路又命我回去,顧公一定會懷疑我,我已經沒辦法了。”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不久,顧彥朗任命弟弟顧彥暉為漢州刺史,出兵幫助王建,圍攻成都,顧彥暉圍攻成都三日,見無法破城,便返回漢州。不久,唐昭宗即位,命左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和協使,下詔令顧彥朗罷兵停戰,顧彥朗則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鎮守蜀地,並為王建求取節度使的官職。


    王建進攻彭州,並大掠西川十二州,唐昭宗任命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同時將西川的邛州、蜀州、黎州、雅州劃為永平軍,治邛州,任命王建為永平軍節度使。陳敬瑄不肯奉詔,唐昭宗便派韋昭度與顧彥朗出兵討伐,又任命王建為招討牙內都指揮使。


    王建大破眉州刺史山行章於新繁,虜獲萬餘人,伏屍四十裏,又擊敗屯守彭州的威戎節度使楊晟和山行章的五萬援軍。陳敬瑄再次發兵七萬增援山行章,兩軍相持百餘日,王建再敗山行章於廣都,山行章請降。圍攻成都,王建侍奉韋昭度十分小心,簡州、資州、嘉州、戎州、雅州、邛州、蜀州前後來降。韋昭度率兵圍攻成都三年,且聚兵十餘萬,難以破城,朝廷有意休兵,唐昭宗下詔恢複陳敬瑄官爵,令顧彥朗、王建罷返回鎮地。


    王建接到詔書後,不願罷兵,上表請求繼續攻城,王建又勸韋昭度道:“關東各藩鎮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您還是回朝做宰相吧,這裏交給我就可以了。”韋昭度猶豫不決。王建又命士兵殺死韋昭度的親兵,並道:“士兵們餓了,要吃人肉!”韋昭度嚇壞了,將符節留給王建,任命其為知三使留後兼行營招討使,自己當天就返回京師。韋昭度走後,王建派兵扼守劍門,切斷了中原與兩川地區的聯係。


    此後,王建將成都團團圍住,田令孜登上城頭對王建道:“我與您這麽好的關係,怎麽到了這個地步!”王建道:“我和您的父子之恩,怎麽能忘!但我可是奉皇帝之命,討伐不聽詔令的人!”田令孜無奈,當夜進入王建軍營,交出西川節度觀察牌印。次日,陳敬瑄開門投降,王建入城,自稱留後,王建將陳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為監軍,但王建屢次請求朝廷殺此二人,朝廷不許,王建便找借口把這兩人殺了。唐昭宗正式任命王建為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觀察處置雲南八國招撫等使。王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納直言,好施樂士,謙恭簡素,用人各盡其才,但猜忌好殺,諸將有功者,多因事被誅。


    王建攻陷成都一個月後,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病逝,其弟顧彥暉繼任。唐昭宗命宦官宗道弼為使,賜顧彥暉旌節。綿州刺史常厚(楊守厚)拘押宗道弼,並攻打梓州,王建得知後派建遣李簡、華洪(王宗滌)等人討伐常厚。此時,王建已有吞並東川之心,對李簡等人道:“你們擊破常厚,顧彥暉一定會犒軍,到時候把他一起拿下。”李簡等人在鍾陽擊敗常厚,奪回旌節,讓宗道弼將其送到顧彥暉處。顧彥暉得到旌節後,卻因王建養子王宗弼的通風報信而稱病不肯犒軍,王建的計劃落空。


    邠寧節度使王行瑜、鎮國節度使韓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聯合進逼京師,誅殺宰相韋昭度、李溪,並謀廢唐昭宗。李克用在河東起兵勤王,王建也派簡州刺史王宗瑤帶兵救駕。同年,王建以顧彥暉不出兵為由,命王宗滌討伐東川。不久,王宗滌在楸林擊敗顧彥暉,斬殺敵將羅璋,進圍梓州。


    王建在唐昭宗的詔令下,罷兵返回成都,李茂貞再次進犯京師,燒毀宮殿,唐昭宗逃往華州,王建得知後,上表請求皇帝遷都成都。不久,王建被任命為鳳翔西麵行營招討使,討伐李茂貞。王建再次命王宗滌攻打東川,又命王宗謹攻打鳳翔。不久,王建命王宗侃取渝州、王宗阮取瀘州,開通峽路。


    王建親自率兵攻打東川。不久,唐昭宗任命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使,詔令王建罷兵,王建不肯奉詔,唐昭宗貶王建為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李茂貞拒絕接受任命,唐昭宗隻得恢複王建官爵,梓州城破,顧彥暉自殺,王建任命王宗滌為東川留後,兼任中書令,東川、信武軍兩道都指揮製置等使,賜爵琅琊王。


    王建改封為西平王,宦官韓全誨將唐昭宗劫持到鳳翔,被梁兵圍在城中。李茂貞堅守不住,打算求和,王建暗中派人勸說李茂貞,讓其堅守城池,並稱自己會出兵救援。不久,王建派王宗滌攻取興元。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歸降王建,王建終於得以兼並山南西道,荊南節度使成汭兵敗身死,王建趁機奪取夔州、施州、忠州和萬州,王建被封為守司徒,進爵蜀王。


    王建與李茂貞修好,將女兒普慈公主嫁給李茂貞的侄子李繼崇。朱溫弑唐昭宗,立唐哀帝,並遷都洛陽,改元天佑,但王建仍使用天複年號,並在成都設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員,取歸州,占有三峽之地。


    朱溫篡位,建立後梁,王建不承認後梁的正統性,並傳檄天下,要聯合各藩鎮討伐朱溫。但是,各藩鎮都知道王建的真實用意,無人響應。王建又打算稱帝,並寫信給晉王李克用,主張二人“各帝一方”,李克用沒有同意,與此同時,兩川之地不斷有祥瑞出現。王建召集將佐,商議稱帝之事,眾將都勸道:“大王雖然忠於唐朝,但是唐朝已經滅亡,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啊。”於是,王建率領官員、百姓痛哭三日,隨後即皇帝位,國號“大蜀”,並大封百官、諸子。


    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後大赦境內,改元武成,王建加尊號為英武睿聖皇帝,並立次子王宗懿為皇太子。普慈公主與丈夫李繼崇不和,要求返回成都,王建便把公主召回,李茂貞大怒,發兵攻打蜀國邊境。王建命王宗侃、王宗佑等人討伐岐國,王宗侃在青泥戰敗,被圍困在西縣,王建親自出征,岐軍方才退去。王建因擊退李茂貞入侵,而受尊號為英武睿聖神功文德光孝皇帝,朱溫派光祿卿盧玭出使蜀國,並在書信中稱其為兄。


    寵臣唐道襲因與太子王元膺(王宗懿)不和,對王建誣稱太子謀反。次日,王元膺屬下驚懼之下,發動兵變,殺死唐道襲,王建派兵鎮壓,王元膺逃到民間,藏匿起來。後王元膺被人認出,被衛兵殺害,王建乃廢王元膺為庶人。太子之位空缺後,大臣潘炕屢請立儲,王建本來想在“類己”的雅王王宗輅和“才敏”的信王王宗傑中選擇一人為儲。徐賢妃謀求自己的兒子鄭王王宗衍當太子,便讓飛龍使唐文扆嗾使中書侍郎張格上表請立王宗衍,張格還聯絡王宗侃以下群臣署名。王建讓人給諸子看相,看相的人也被收買,說“鄭王相最貴”,王建雖深知“宗衍幼懦”,不能當大任,但見群臣聯名,以為王宗衍是眾望所歸,便不得已同意,立王宗衍為太子,王建興建扶天閣,並將功臣畫像掛在閣中。


    王建改國號為“大漢”,改為天漢元年,祭天發生“大風拔木”的凶兆,恢複“大蜀”國號。雖立了太子,但一直為太子能否繼承其基業而苦惱。有一天,他經過夾城,聽到太子王衍與諸王鬥雞擊球喧呼之聲,歎道:“吾百戰以立基業,此輩其能守之乎!”於是厭惡張格,但因徐賢妃庇護張格,最終不能罷免他。信王王宗傑有才略,屢陳時政,王建認為他很賢能,遂萌生易儲之意。


    王宗傑暴死,王建對此深感懷疑,王建病重召大臣入寢殿,傳遺命說:“太子仁弱,朕不能違諸公之請,逾次而立之。若其不堪大業,可置諸別宮,幸勿殺之。但王氏子弟,諸公擇而輔之。徐妃兄弟,止可優其祿位,慎勿使之掌兵預政,以全其宗族。”王建病故,終年七十二歲,廟號高祖,諡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於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繼位,改名王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