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仁,原名茂章,廬州合肥人,唐末五代時期吳國、吳越、後梁將領。在唐末便追隨淮南節度使楊行密,輔佐其建立吳國,外援青州王師範,內平田頵、安仁義叛亂,由親校累功至潤州團練使。後升任宣州觀察使,因不容於嗣主楊渥,叛投吳越國,遙領寧國節度使。在後梁建立後,被梁太祖朱溫召入汴京,仍領寧國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後授北麵行營都招討使,領兵與晉國對峙於柏鄉,結果在柏鄉之戰中大敗而回。在與吳國的霍丘之戰中再次兵敗,不久便病死於汴京,追贈太尉。
王景仁,原名王茂章,很早便效力於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常侍其左右為親校,生性質樸,每次作戰皆身先士卒,在戰場上以勇悍著稱,但平時卻沒有威儀,深受楊行密的器重。楊行密被唐朝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史稱南吳,王茂章此時在軍中也已累功至都指揮使。
宣武節度使朱溫命侄子朱友寧率軍攻打平盧鎮,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向吳國求援,楊行密乃命王茂章率七千步騎赴援。王茂章攻取密州,斬殺刺史劉康乂,很快便進抵平盧鎮治青州。當時,王師範與宣武軍會戰於石樓,並以麾下的登州、萊州兩州州兵分駐兩個寨柵。
朱友寧趁夜猛攻登州柵,王茂章一直按兵不動,任由宣武軍攻破登州柵,宣武軍隨後又轉攻萊州柵。此時天色已亮,王茂章料定宣武軍必已疲乏,於是與王師範合兵出擊,最終大敗宣武軍,朱友寧在戰鬥中墮馬,被青州軍斬殺。王茂章命將朱友寧的首級送往淮南,同時又與王師範乘勝反攻,一直追殺至米河,俘斬數以萬計。
朱溫又親率二十萬大軍,進抵平盧前線,在青州城下大敗王師範,而王茂章則偽作畏敵怯戰,一直閉營不出,待到宣武軍士氣鬆懈之時突然發動襲擊,最後擊退宣武軍。此戰,王茂章在陣中驅馳衝殺,疲累時便退出戰陣,安坐飲酒,繼而上馬再戰。朱溫當時在高處觀戰,自青州降卒處得知王茂章之名,對其大為讚賞,道:“我若能得此人為將,何愁天下不定。”
王茂章自知眾寡懸殊,戰敗不可避免,於是趁宣武軍暫退,連夜引軍退走,撤回淮南。梁將楊師厚率部追擊,在輔唐追上了吳軍。王茂章乃命部將李虔裕率五百騎殿後,他本打算和李虔裕一同斷後對敵,但在李虔裕的再三請求下,最終還是率主力部隊先行離去。李虔裕力戰而死,但成功拖延了宣武軍的追擊,王茂章得以全軍撤回淮南。
王茂章返回淮南後不久,吳國所屬的寧國節度使田頵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起兵叛亂,楊行密以王茂章為潤州行營招討使,讓他攻打安仁義。但安仁義素以善射著稱,每戰皆以射術大挫吳軍銳氣,以致吳軍士卒皆不敢與其交戰。王茂章因此始終不能攻克潤州,楊行密又命徐溫率兵增援,徐溫將所屬軍隊的衣服旗幟改換得和王茂章的軍隊一樣。安仁義不知吳軍增兵,再次出城交戰,結果被徐溫擊敗。
王茂章又和台蒙一同攻打田頵,先後在廣德、黃池大敗叛軍,迫使田頵退守宣州,楊行密命台蒙攻宣州,又將王茂章調回潤州,繼續攻打安仁義。台蒙不久便攻克宣州,田頵兵敗被殺,而王茂章通過挖地道攻入潤州,將安仁義俘送廣陵處死,楊行密遂以王茂章為潤州團練使。
楊行密病重,乃將時任宣州觀察使的長子楊渥召回廣陵,並以王茂章接任楊渥的宣州觀察使一職。楊渥離開宣州時,打算帶走他的帷帳、親兵,卻遭到王茂章的拒絕,因此懷恨在心。楊行密病逝,楊渥襲任淮南節度使,封弘農郡王,命李簡統兵襲擊宣州。
吳軍攻至宣州城下,王茂章自知難以抵抗,遂率部奔杭州,投靠割據兩浙的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錢鏐。吳將陶雅此時剛攻取錢鏐治下的睦州,擔心被王茂章阻斷歸路,於是撤回歙州。睦州又被錢鏐奪回,錢鏐以王茂章為兩府行軍司馬、鎮東軍節度副使,後又表薦其為寧國節度使。朝廷下詔,以王茂章遙領寧國節度使,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錢鏐乃向後梁稱臣,被封為吳越王,正式建立吳越國,王茂章則更名為王景仁,以避朱溫曾祖朱茂琳之諱。當時,朱溫因素聞王景仁之名,遣使召其入朝,而錢鏐亦有意聯合梁軍攻滅吳國,遣王景仁奉表入汴京,向朱溫麵陳攻取淮南之策。朱溫對王景仁待以殊禮,賞賜非常優厚,對他承諾:“等我討平代北賊寇(晉國),便盡起大軍,由你統兵南征。”後來,朱溫仍讓王景仁遙領寧國節度使,並加授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讓他和宰相同班朝會。而此時的吳國,楊渥已被徐溫弑殺,其弟楊隆演雖襲任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但吳國的軍政大權皆被徐溫所控製。
忠武節度使劉知俊叛降岐國,王景仁隨楊師厚兵進關中,準備攻打同州,劉知俊遂放棄同州,到鳳翔投奔岐王李茂貞。此後,王景仁隨軍攻取雍州、華州,多有戰功。
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因擔心被朱溫吞並領地,轉而與晉國結盟,晉王李存勖乃命周德威率部進駐趙州,隨後又親率大軍東進,會合周德威所部,與成德軍一同對抗梁軍。朱溫遂以王景仁為北麵行營都招討使,讓他統領七萬精兵,與副使韓勍、前鋒李思安攻打成德鎮,王景仁進駐柏鄉。
晉趙聯軍此時亦兵至距離柏鄉五裏處的野河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王景仁命趕造浮橋,準備渡河進攻,而李存勖卻在周德威的建議下,退到了距離柏鄉三十餘裏的鄗邑。當時,梁軍因柏鄉缺少喂馬的草料,派兵士到營地附近割草,卻又遭到晉軍騎兵的不斷襲擾,隻得拆茅屋、坐席作為飼料,導致軍心不穩。
周德威隨後兵至柏鄉,命三百騎兵到梁軍營前挑戰,王景仁乃集結全軍,列陣出擊,周德威且戰且退,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兩軍便在野河沿岸展開了交戰。當時,梁軍分為東西兩陣,橫亙六七裏,“戈矛如束”,“囂聲若雷”,在與晉趙聯軍的激戰中四次“敗而複整”,戰況非常激烈,但李存勖在周德威的建議下,始終沒有將全部兵馬投入戰場。
兩軍戰至傍晚時分,梁軍疲憊,皆有退意,周德威見決戰時機已到,立即發起猛攻,李存勖也趁機衝擊,與周德威兩麵夾擊梁軍。梁軍陣勢大亂,頓時潰不成軍。晉趙聯軍一直追殺至柏鄉,俘虜陳思權等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獲馬三千匹”,繳獲“鎧甲兵仗七萬,輜車鍋幕不可勝計”。此戰,梁軍伏屍數十裏,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與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晉軍乘勝進圍邢州,一直掠地至黎陽。
柏鄉之敗是梁晉爭霸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朱溫震怒,將王景仁拘禁於家中,但因王景仁是錢鏐所推薦,對他並未嚴懲,隻是免去了他的兵權以及同平章事之銜。後來,朱溫又對王景仁道:“我也知道你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勍、李思安輕視你為客將,不願聽你節度。”他過了幾個月,便又重新恢複了王景仁的官爵。
梁末帝朱友貞起用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領兵萬餘攻打吳國的壽州,與徐溫在淮河北岸的趙步發生遭遇戰。當時,吳軍尚未完全集結,徐溫僅率四千餘人迎戰,被梁軍打得敗退,王景仁乘勝追擊,眼見就要將吳軍逼入一條山穀。吳將陳紹突然大呼:“敵軍已被誘至深處,可以反攻了!”他躍馬轉身,在梁軍中左右衝殺,吳軍士卒皆以為此前乃是詐敗,頓時士氣大振,隨陳紹一起再戰梁軍,最終將梁軍擊退。
趙步之戰後,吳軍撤回淮河南岸,王景仁亦率軍自霍丘附近水淺處涉水渡過淮河,並在涉水處設下標識。不久,王景仁在霍丘與吳軍再次展開交戰,擒獲吳將袁叢、王彥威、王璠等。但吳將朱瑾隨後率大軍趕至,吳軍兵力大增。王景仁不敵,於是撤軍而走,他親率數騎斷後,使得吳軍皆不敢近逼,但梁軍不知此前設下的標識已被霍丘守將朱景移至深水處,見到標識便涉水渡河,結果過半士卒皆溺水而死。徐溫在霍丘將梁軍屍體築作京觀,以炫耀武功,王景仁敗歸汴京後,不久便因疽病而死,被追贈為太尉。
王景仁,原名王茂章,很早便效力於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常侍其左右為親校,生性質樸,每次作戰皆身先士卒,在戰場上以勇悍著稱,但平時卻沒有威儀,深受楊行密的器重。楊行密被唐朝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史稱南吳,王茂章此時在軍中也已累功至都指揮使。
宣武節度使朱溫命侄子朱友寧率軍攻打平盧鎮,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向吳國求援,楊行密乃命王茂章率七千步騎赴援。王茂章攻取密州,斬殺刺史劉康乂,很快便進抵平盧鎮治青州。當時,王師範與宣武軍會戰於石樓,並以麾下的登州、萊州兩州州兵分駐兩個寨柵。
朱友寧趁夜猛攻登州柵,王茂章一直按兵不動,任由宣武軍攻破登州柵,宣武軍隨後又轉攻萊州柵。此時天色已亮,王茂章料定宣武軍必已疲乏,於是與王師範合兵出擊,最終大敗宣武軍,朱友寧在戰鬥中墮馬,被青州軍斬殺。王茂章命將朱友寧的首級送往淮南,同時又與王師範乘勝反攻,一直追殺至米河,俘斬數以萬計。
朱溫又親率二十萬大軍,進抵平盧前線,在青州城下大敗王師範,而王茂章則偽作畏敵怯戰,一直閉營不出,待到宣武軍士氣鬆懈之時突然發動襲擊,最後擊退宣武軍。此戰,王茂章在陣中驅馳衝殺,疲累時便退出戰陣,安坐飲酒,繼而上馬再戰。朱溫當時在高處觀戰,自青州降卒處得知王茂章之名,對其大為讚賞,道:“我若能得此人為將,何愁天下不定。”
王茂章自知眾寡懸殊,戰敗不可避免,於是趁宣武軍暫退,連夜引軍退走,撤回淮南。梁將楊師厚率部追擊,在輔唐追上了吳軍。王茂章乃命部將李虔裕率五百騎殿後,他本打算和李虔裕一同斷後對敵,但在李虔裕的再三請求下,最終還是率主力部隊先行離去。李虔裕力戰而死,但成功拖延了宣武軍的追擊,王茂章得以全軍撤回淮南。
王茂章返回淮南後不久,吳國所屬的寧國節度使田頵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起兵叛亂,楊行密以王茂章為潤州行營招討使,讓他攻打安仁義。但安仁義素以善射著稱,每戰皆以射術大挫吳軍銳氣,以致吳軍士卒皆不敢與其交戰。王茂章因此始終不能攻克潤州,楊行密又命徐溫率兵增援,徐溫將所屬軍隊的衣服旗幟改換得和王茂章的軍隊一樣。安仁義不知吳軍增兵,再次出城交戰,結果被徐溫擊敗。
王茂章又和台蒙一同攻打田頵,先後在廣德、黃池大敗叛軍,迫使田頵退守宣州,楊行密命台蒙攻宣州,又將王茂章調回潤州,繼續攻打安仁義。台蒙不久便攻克宣州,田頵兵敗被殺,而王茂章通過挖地道攻入潤州,將安仁義俘送廣陵處死,楊行密遂以王茂章為潤州團練使。
楊行密病重,乃將時任宣州觀察使的長子楊渥召回廣陵,並以王茂章接任楊渥的宣州觀察使一職。楊渥離開宣州時,打算帶走他的帷帳、親兵,卻遭到王茂章的拒絕,因此懷恨在心。楊行密病逝,楊渥襲任淮南節度使,封弘農郡王,命李簡統兵襲擊宣州。
吳軍攻至宣州城下,王茂章自知難以抵抗,遂率部奔杭州,投靠割據兩浙的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錢鏐。吳將陶雅此時剛攻取錢鏐治下的睦州,擔心被王茂章阻斷歸路,於是撤回歙州。睦州又被錢鏐奪回,錢鏐以王茂章為兩府行軍司馬、鎮東軍節度副使,後又表薦其為寧國節度使。朝廷下詔,以王茂章遙領寧國節度使,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錢鏐乃向後梁稱臣,被封為吳越王,正式建立吳越國,王茂章則更名為王景仁,以避朱溫曾祖朱茂琳之諱。當時,朱溫因素聞王景仁之名,遣使召其入朝,而錢鏐亦有意聯合梁軍攻滅吳國,遣王景仁奉表入汴京,向朱溫麵陳攻取淮南之策。朱溫對王景仁待以殊禮,賞賜非常優厚,對他承諾:“等我討平代北賊寇(晉國),便盡起大軍,由你統兵南征。”後來,朱溫仍讓王景仁遙領寧國節度使,並加授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讓他和宰相同班朝會。而此時的吳國,楊渥已被徐溫弑殺,其弟楊隆演雖襲任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但吳國的軍政大權皆被徐溫所控製。
忠武節度使劉知俊叛降岐國,王景仁隨楊師厚兵進關中,準備攻打同州,劉知俊遂放棄同州,到鳳翔投奔岐王李茂貞。此後,王景仁隨軍攻取雍州、華州,多有戰功。
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因擔心被朱溫吞並領地,轉而與晉國結盟,晉王李存勖乃命周德威率部進駐趙州,隨後又親率大軍東進,會合周德威所部,與成德軍一同對抗梁軍。朱溫遂以王景仁為北麵行營都招討使,讓他統領七萬精兵,與副使韓勍、前鋒李思安攻打成德鎮,王景仁進駐柏鄉。
晉趙聯軍此時亦兵至距離柏鄉五裏處的野河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王景仁命趕造浮橋,準備渡河進攻,而李存勖卻在周德威的建議下,退到了距離柏鄉三十餘裏的鄗邑。當時,梁軍因柏鄉缺少喂馬的草料,派兵士到營地附近割草,卻又遭到晉軍騎兵的不斷襲擾,隻得拆茅屋、坐席作為飼料,導致軍心不穩。
周德威隨後兵至柏鄉,命三百騎兵到梁軍營前挑戰,王景仁乃集結全軍,列陣出擊,周德威且戰且退,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兩軍便在野河沿岸展開了交戰。當時,梁軍分為東西兩陣,橫亙六七裏,“戈矛如束”,“囂聲若雷”,在與晉趙聯軍的激戰中四次“敗而複整”,戰況非常激烈,但李存勖在周德威的建議下,始終沒有將全部兵馬投入戰場。
兩軍戰至傍晚時分,梁軍疲憊,皆有退意,周德威見決戰時機已到,立即發起猛攻,李存勖也趁機衝擊,與周德威兩麵夾擊梁軍。梁軍陣勢大亂,頓時潰不成軍。晉趙聯軍一直追殺至柏鄉,俘虜陳思權等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獲馬三千匹”,繳獲“鎧甲兵仗七萬,輜車鍋幕不可勝計”。此戰,梁軍伏屍數十裏,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與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晉軍乘勝進圍邢州,一直掠地至黎陽。
柏鄉之敗是梁晉爭霸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朱溫震怒,將王景仁拘禁於家中,但因王景仁是錢鏐所推薦,對他並未嚴懲,隻是免去了他的兵權以及同平章事之銜。後來,朱溫又對王景仁道:“我也知道你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勍、李思安輕視你為客將,不願聽你節度。”他過了幾個月,便又重新恢複了王景仁的官爵。
梁末帝朱友貞起用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領兵萬餘攻打吳國的壽州,與徐溫在淮河北岸的趙步發生遭遇戰。當時,吳軍尚未完全集結,徐溫僅率四千餘人迎戰,被梁軍打得敗退,王景仁乘勝追擊,眼見就要將吳軍逼入一條山穀。吳將陳紹突然大呼:“敵軍已被誘至深處,可以反攻了!”他躍馬轉身,在梁軍中左右衝殺,吳軍士卒皆以為此前乃是詐敗,頓時士氣大振,隨陳紹一起再戰梁軍,最終將梁軍擊退。
趙步之戰後,吳軍撤回淮河南岸,王景仁亦率軍自霍丘附近水淺處涉水渡過淮河,並在涉水處設下標識。不久,王景仁在霍丘與吳軍再次展開交戰,擒獲吳將袁叢、王彥威、王璠等。但吳將朱瑾隨後率大軍趕至,吳軍兵力大增。王景仁不敵,於是撤軍而走,他親率數騎斷後,使得吳軍皆不敢近逼,但梁軍不知此前設下的標識已被霍丘守將朱景移至深水處,見到標識便涉水渡河,結果過半士卒皆溺水而死。徐溫在霍丘將梁軍屍體築作京觀,以炫耀武功,王景仁敗歸汴京後,不久便因疽病而死,被追贈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