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冀東特遣支隊(下)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 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晉察冀根據地已經陸續實施反攻,鬼子已經開始采取守勢了。”
“太好了,如此一來,鬼子更多的精力被晉察冀根據地拖住,能用於掃蕩冀東的兵力就會少不少了。”
雖然這對晉察冀根據地就不厚道了,但是此刻冀東各個領導人實在沒辦法,當務之急是先把西撤潰兵收攏了,同時將沒有一塊西撤的冀東抗聯想辦法保存住,以圖後效。
而從10月16日開始,晉察冀軍區部隊和第120師針對鬼子弱點,采取以一部主力活動於鬼子側後截其輜重,斷其供應,同時組織機動部隊伺機伏擊鬼子的作戰方針。
第1軍分區部隊襲擊王安鎮並於家莊地區截擊鬼子運輸隊200餘輛大車。
軍區騎兵營襲擊高門鬼子糧站,繳獲其全部糧秣。
第4軍分區部隊擊退鬼子對洪子店和靈壽等地的鬼子糧站,繳獲其全部糧秣,同時第4軍分區部隊還擊退鬼子對洪子店和靈壽等地的進攻。
“必須確保我們的運輸線。”
“但這些八路也太惡心人了。”
在鬼子軍中,對後勤係統的歧視由來已久,後勤在倭國軍隊中屬於別的部門挑剩的“歪瓜裂棗”,但凡有點條件的都會盡量避免到後勤係統中任職。
畢竟鬼子國土狹窄為海洋包圍,從一處海岸線抵達陸地上另一處海岸線,隻需150多公裏便可抵達,因而鬼子對於長距離後勤的研究極少。
早在甲午戰爭時候,鬼子就因為軍糧嚴重短缺而專門將作戰部隊抽出一個旅團手搓飯團給其他師團充饑,幾乎占了甲午戰爭陸戰兵力的10分之一。
雖然1904年爆發的倭俄戰爭和1917年幹涉蘇俄革命的戰爭讓鬼子結結實實感受到後勤的需求,然而長久以來忽視後勤的慣性哪有這麽容易消除?
更何況這兩仗鬼子都沒能通過和談協議從俄國拿到真金白銀的現金,對鬼子國力消耗極大,深惡痛絕的鬼子此後決定不打這種仗,甚至連後勤這塊的研究都終止,主打的就是一副“隻要我不樂意打幹這事,這事就不會發生”的態度。
結果就是鬼子的後勤軍官素質每況愈下,鬼子軍隊後勤越發糟糕,物資供應水平極其垃圾,前方作戰部隊都不得不以“現地調達”這種就地搶糧方式彌補後勤缺口,一旦就地搶糧行動失敗,很快便會出現部隊乏糧的嚴重問題,大大削弱鬼子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嚴重的就隻能就地撤退。
“雖說八路軍總部建議我們優先鞏固冀東根據地和遊擊區,不過既然鬼子掃蕩主力已經被拖在晉察冀和冀中根據地,正是我們在冀東擴大地盤的好機會。”
“話雖如此,趁著鬼子在冀東兵力不足,我們如果能借機在冀東打痛鬼子,也能讓鬼子盡快從晉察冀根據地或冀中根據地撤軍,從而早日獲得晉察冀根據地的支援。”
冀東根據地以及冀中根據地目前仍歸屬晉察冀根據地管轄,從這個角度說,幫晉察冀根據地就是幫自己。
“而且自從西撤失敗後,我們雖然收攏不少潰兵,但武器遺失甚多,士氣仍舊低迷,亟需打一場大勝仗將士氣重新提振起來。”
冀東根據地經過這些天的努力收攏潰兵,也不過清點出了2萬多人,其中屬於原第四縱隊那3個小支隊直接控製的部隊已經從2200多人迅速膨脹至2萬7千多人。
加上沒有跟隨西撤而留在冀東本地的冀東起義軍,冀東此刻共有8萬多人,隻是槍支等武器太少,7萬多人隻剩下4萬多條長短槍,隻有極少輕機槍,幾乎沒有重機槍……
很多冀東起義軍在得知西撤隊伍大敗後,有些起義軍直接就地逃光,一個不剩。
這讓唐亮忍不住吐槽:
“這可是原先有超過15萬支長短槍的隊伍啊!”
至於子彈就更少,平均每支槍不到4發子彈,軍備情況相當糟糕。
這種狀況下冀東地區的抗倭力量士氣低迷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就是冀東根據地領導層也是頗為頭疼。
所以關於打一場勝仗這點大家倒是沒有意見,那麽到底應該打哪兒呢?
既要能打贏,這戰鬥又不能規模太小,對方還不能是硬茬子,典型的既要又要——頭疼!
就在冀東根據地指揮層對戰鬥方向尚不明確之時,10月21日,鬼子為維護其後方補給線,由阜平、曲陽出動6000餘人,東西夾擊第1軍分區部隊。第1軍分區部隊適時轉移並引誘兩路鬼子在韓家峪村自相混戰,死傷甚眾。
受此戰鬥影響,本就陷入機動兵力不足的鬼子不得不再度從大沽口和天津抽兵,補充至晉察冀根據地維持掃蕩。
……
“劉專員的特使?”
就在冀東根據地決定對唐山附近的鐵路進行破襲,切斷關外與關內最重要的北寧線時,一個號稱是劉專員的特使求見。
“是你?!”
“是我,劉專員的侄兒。”
“你到這兒來所為何事?”
雖然唐亮等人已經估計出此人的目的,但是還是要給個台階讓人往上走。
“軍情緊急,我也不拐彎抹角了——鬼子天津和大沽守軍對寶坻、武清、寧河等地的敵後抗戰武裝都進行了掃蕩,我們的人武器不好,隻能且戰且退……請貴軍伸出援手,對我軍進行增援,擊退這股鬼子。”
果然不出所料!
不過唐亮對他所說的“且戰且退”表示足夠的懷疑——上一次坦克支隊在寧河被突襲,寧河縣的國軍武裝組織混亂不說,一整天時間這些國軍武裝就光看著鬼子追著坦克支隊打,如果不是坦克支隊跑得快,隻怕在那兒就得損失不小。
而後鬼子聯隊對寧河地區的掃蕩,國軍武裝對於同屬國軍序列的隊伍也一樣是“敗不相救”,讓唐亮等人鄙視不已。
這種隊伍如果也能做到“且戰且退”,莫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自動過濾掉這些多半是吹噓的話語後,唐亮問出了大家都更關心的一個問題:
“掃蕩寧河的鬼子究竟是從哪個城市裏出來的?”
“他們都是從塘沽出來的鬼子。”
“掃蕩你們的究竟有多少鬼子?”
“足足有一個聯隊!”
“少來了,鬼子真有這麽多兵力,早就圍攻我們八路的根據地了。”
“不少於兩個大隊。”
眼看眾人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於是他又改了口:
“一個大隊。”
“你這是菜市場買菜呢?鬼子兵力數量還能砍價的?”
“至少有3個中隊,不可能再少了!”
“太好了,如此一來,鬼子更多的精力被晉察冀根據地拖住,能用於掃蕩冀東的兵力就會少不少了。”
雖然這對晉察冀根據地就不厚道了,但是此刻冀東各個領導人實在沒辦法,當務之急是先把西撤潰兵收攏了,同時將沒有一塊西撤的冀東抗聯想辦法保存住,以圖後效。
而從10月16日開始,晉察冀軍區部隊和第120師針對鬼子弱點,采取以一部主力活動於鬼子側後截其輜重,斷其供應,同時組織機動部隊伺機伏擊鬼子的作戰方針。
第1軍分區部隊襲擊王安鎮並於家莊地區截擊鬼子運輸隊200餘輛大車。
軍區騎兵營襲擊高門鬼子糧站,繳獲其全部糧秣。
第4軍分區部隊擊退鬼子對洪子店和靈壽等地的鬼子糧站,繳獲其全部糧秣,同時第4軍分區部隊還擊退鬼子對洪子店和靈壽等地的進攻。
“必須確保我們的運輸線。”
“但這些八路也太惡心人了。”
在鬼子軍中,對後勤係統的歧視由來已久,後勤在倭國軍隊中屬於別的部門挑剩的“歪瓜裂棗”,但凡有點條件的都會盡量避免到後勤係統中任職。
畢竟鬼子國土狹窄為海洋包圍,從一處海岸線抵達陸地上另一處海岸線,隻需150多公裏便可抵達,因而鬼子對於長距離後勤的研究極少。
早在甲午戰爭時候,鬼子就因為軍糧嚴重短缺而專門將作戰部隊抽出一個旅團手搓飯團給其他師團充饑,幾乎占了甲午戰爭陸戰兵力的10分之一。
雖然1904年爆發的倭俄戰爭和1917年幹涉蘇俄革命的戰爭讓鬼子結結實實感受到後勤的需求,然而長久以來忽視後勤的慣性哪有這麽容易消除?
更何況這兩仗鬼子都沒能通過和談協議從俄國拿到真金白銀的現金,對鬼子國力消耗極大,深惡痛絕的鬼子此後決定不打這種仗,甚至連後勤這塊的研究都終止,主打的就是一副“隻要我不樂意打幹這事,這事就不會發生”的態度。
結果就是鬼子的後勤軍官素質每況愈下,鬼子軍隊後勤越發糟糕,物資供應水平極其垃圾,前方作戰部隊都不得不以“現地調達”這種就地搶糧方式彌補後勤缺口,一旦就地搶糧行動失敗,很快便會出現部隊乏糧的嚴重問題,大大削弱鬼子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嚴重的就隻能就地撤退。
“雖說八路軍總部建議我們優先鞏固冀東根據地和遊擊區,不過既然鬼子掃蕩主力已經被拖在晉察冀和冀中根據地,正是我們在冀東擴大地盤的好機會。”
“話雖如此,趁著鬼子在冀東兵力不足,我們如果能借機在冀東打痛鬼子,也能讓鬼子盡快從晉察冀根據地或冀中根據地撤軍,從而早日獲得晉察冀根據地的支援。”
冀東根據地以及冀中根據地目前仍歸屬晉察冀根據地管轄,從這個角度說,幫晉察冀根據地就是幫自己。
“而且自從西撤失敗後,我們雖然收攏不少潰兵,但武器遺失甚多,士氣仍舊低迷,亟需打一場大勝仗將士氣重新提振起來。”
冀東根據地經過這些天的努力收攏潰兵,也不過清點出了2萬多人,其中屬於原第四縱隊那3個小支隊直接控製的部隊已經從2200多人迅速膨脹至2萬7千多人。
加上沒有跟隨西撤而留在冀東本地的冀東起義軍,冀東此刻共有8萬多人,隻是槍支等武器太少,7萬多人隻剩下4萬多條長短槍,隻有極少輕機槍,幾乎沒有重機槍……
很多冀東起義軍在得知西撤隊伍大敗後,有些起義軍直接就地逃光,一個不剩。
這讓唐亮忍不住吐槽:
“這可是原先有超過15萬支長短槍的隊伍啊!”
至於子彈就更少,平均每支槍不到4發子彈,軍備情況相當糟糕。
這種狀況下冀東地區的抗倭力量士氣低迷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就是冀東根據地領導層也是頗為頭疼。
所以關於打一場勝仗這點大家倒是沒有意見,那麽到底應該打哪兒呢?
既要能打贏,這戰鬥又不能規模太小,對方還不能是硬茬子,典型的既要又要——頭疼!
就在冀東根據地指揮層對戰鬥方向尚不明確之時,10月21日,鬼子為維護其後方補給線,由阜平、曲陽出動6000餘人,東西夾擊第1軍分區部隊。第1軍分區部隊適時轉移並引誘兩路鬼子在韓家峪村自相混戰,死傷甚眾。
受此戰鬥影響,本就陷入機動兵力不足的鬼子不得不再度從大沽口和天津抽兵,補充至晉察冀根據地維持掃蕩。
……
“劉專員的特使?”
就在冀東根據地決定對唐山附近的鐵路進行破襲,切斷關外與關內最重要的北寧線時,一個號稱是劉專員的特使求見。
“是你?!”
“是我,劉專員的侄兒。”
“你到這兒來所為何事?”
雖然唐亮等人已經估計出此人的目的,但是還是要給個台階讓人往上走。
“軍情緊急,我也不拐彎抹角了——鬼子天津和大沽守軍對寶坻、武清、寧河等地的敵後抗戰武裝都進行了掃蕩,我們的人武器不好,隻能且戰且退……請貴軍伸出援手,對我軍進行增援,擊退這股鬼子。”
果然不出所料!
不過唐亮對他所說的“且戰且退”表示足夠的懷疑——上一次坦克支隊在寧河被突襲,寧河縣的國軍武裝組織混亂不說,一整天時間這些國軍武裝就光看著鬼子追著坦克支隊打,如果不是坦克支隊跑得快,隻怕在那兒就得損失不小。
而後鬼子聯隊對寧河地區的掃蕩,國軍武裝對於同屬國軍序列的隊伍也一樣是“敗不相救”,讓唐亮等人鄙視不已。
這種隊伍如果也能做到“且戰且退”,莫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自動過濾掉這些多半是吹噓的話語後,唐亮問出了大家都更關心的一個問題:
“掃蕩寧河的鬼子究竟是從哪個城市裏出來的?”
“他們都是從塘沽出來的鬼子。”
“掃蕩你們的究竟有多少鬼子?”
“足足有一個聯隊!”
“少來了,鬼子真有這麽多兵力,早就圍攻我們八路的根據地了。”
“不少於兩個大隊。”
眼看眾人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於是他又改了口:
“一個大隊。”
“你這是菜市場買菜呢?鬼子兵力數量還能砍價的?”
“至少有3個中隊,不可能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