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設立西岐郡,推行青泥屋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督內史冂如實相告。
“申侯麾下四名死士已進入西岐,王畿諸侯必然會與其勾連,進而前後夾擊漢中保衛營。”
姬宮湦笑道:“叔垚之才能,遠超太督之想象也。”
“為人父者,兒永為兒。”
“家之情,莫與國之事混淆,此乃諫臣之忌。”
太督內史冂卻道:“即便叔垚不在漢中,臣亦會如此建言。”
姬宮湦笑問:“何解?”
“此時王畿諸侯膽戰心驚,大王設立西岐郡,即為坦明心誌。”
“逼迫王畿諸侯反叛?”
“此乃震懾也!王畿諸侯倉促勾連,必然難以同心。與其逐一攻破,不如先發製人,再挑動王畿諸侯內鬥。”
姬宮湦陷入深思。
後世之齊楚燕趙韓魏六國,屢次合縱攻秦,各有勝敗,卻並未傷及大秦根本。
究其原因所在,均是六國各懷鬼胎,未能盡力而後圖。
前世之時,便有生意不合夥,合夥必翻臉之言論。
王畿諸侯越早勾連,便會越快陷入內鬥。
姬宮湦不置可否:“欲使其內鬥,必先有一戰之威,铩其羽翼方算先發製人。”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連滅榮、矢兩國,已有雙戰之威也。”
姬宮湦思慮片刻。
太督內史冂所言不無道理,如今王畿諸侯國均已風聲鶴唳。
即便王畿諸侯糾集甲士,亦不敢輕易應戰。
太督內史冂繼續道:“大王伐滅榮國,是以天子使者殞命其境為名。伐滅矢國,則因薑考父殘害夨國遺民。”
姬宮湦頷首:“便依太督之策,設西岐郡,置夨城、芒水與犬丘三縣。”
西岐郡三縣,橫亙於兩郡與王畿諸侯國之間,中有渭水上遊橫穿而過。
三千玄甲軍駐紮河畔,若有戰事,一日之內便可奔赴南北兩側。
王畿諸侯所剩,僅有關中平原西陲之一角。
西陲之地,戎國環伺。
北有緄戎、義渠戎與太原戎,西有烏氏戎、邽戎、翼戎及錦諸戎等。
南為陸渾戎,另有漢中保衛營盤踞南山。
王畿諸侯,已深陷牢籠。
……
七月上旬,王命傳檄。
王畿諸侯果然驚慌,紛紛征召甲士,同時派使者互相奔走。
姬宮湦卻沒有用心於此。
子璅與呂恭等人死後,申侯亦收到國中甲士稟報,申國鹽商延乙期家眷被人救走。
申侯得知真相後,當場勃然大怒,下令將有關人等悉數處死。
此時,漢中仍在僵持。
漢中保衛營似乎放緩進攻,申繒兩國甲士亦頗為疲憊。
申侯自知難以脫身,便以送嫁為名,委派大夫呂章,提前護送薑季荑趕往鎬京王城。
宗國公姬黁不敢延誤,立即著手迎接事宜。
七月十七日,暴雨如柱。
姬宮湦身處大殿,想起前世俗語,內心不禁擔憂。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
宗周小旱三載,若是小澇三載,倒也不懼。
新農莊籌劃之初,刻意加入魚塘,既可延緩旱災,又能拓展蓄洪空間。
此時已是七月初秋,關中平原卻仍頻頻降雨。
天降異象,必有大亂。
看似玄乎其玄,實則很容易厘清其中關係。
古時以農耕為主,無論旱澇與蝗災,均會導致民不聊生。
民因災而失其田地,為繼續活命,唯有造反。
不少大亂,與帝王之善惡,並無直接關係。
宋仁宗趙禎乃千古第一仁君,其在位期間,亦爆發數十次起義。
仁宗慶曆三年,中原久旱不雨,糧食歉收。五月,沂州地震,百姓饑饉,因此暴動。
士卒王倫同情百姓,趁機扯旗造反,縱橫兩千餘裏,方被朝廷鎮壓。
此王倫,非水滸之王倫。
同年,關中與金州相繼發生民變,延綿不絕。
慶曆四年,保州兵變。
慶曆七年,王則亂貝州。
……
導火索均為天災,根源則在田畝私有之策。
倘若朝堂完善田畝之策,百姓家中可備餘糧,便可提前消弭隱患。
姬宮湦推行農莊,實行以租代賦,目的便是徹底斷絕田畝買賣。
然而,時日畢竟短促。
關中此時出現大澇,亦會導致新國人動亂。
唯一解救之法,便是繼續囤積糧食,並且持續疏浚河道。
寺人尨侍奉左右,覺察出姬宮湦心神不寧。
“大王,因何事憂慮?”
姬宮湦道:“內史仲颸奏報,白膏煆燒日臻嫻熟,目前正用於修築藍田大營。”
寺人尨小心猜測:“莫非大王想重建王宮?”
姬宮湦搖頭:“王宮乃孤王製種之地,破拆尚且不及,何必重建?”
“可是渭水塢堡耶?”
“有玄甲軍鎮守西岐郡,塢堡已無效用也。”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因雨而憂,可是憂心王畿大澇?”
姬宮湦頷首:“孤王本想大舉推行白膏,築堅牆高屋抵禦洪澇,卻又擔心石膏外流,往後攻城將徒增死傷。”
寺人尨道:“自大王刑殺子璅,諸侯密探已然驟減。”
姬宮湦解釋道:“石膏之秘並不複雜,若走漏一絲風聲,諸侯必然爭先煆燒效仿。”
太督內史冂若有所思:“大王何不故弄玄虛?”
姬宮湦忙問:“此為何意?”
太督內史冂道:“將白膏化出後,混入常見染料,再向新國人售賣。”
姬宮湦眼前一亮。
西周常見染料,多取自各類礦石與草木。
茜草之根可為紅,藍草之葉可為青,梔子之果可為黃。
選取最為低廉之藍草,將白膏染成淡青色。
爾後對外宣稱,其為驪山特產之青泥,即可魚目混珠。
“太督不愧為孤王股肱,明日便照此執辦。傳令內史仲颸,大舉挖掘驪山青泥。”
太督內史冂忙問:“不知大王打算推行?”
姬宮湦道:“於東市單設泥瓦坊,販賣青泥、河沙與磚瓦等。”
“何人主事?”
“青泥鋪由延乙期主事,開放商賈燒製磚瓦,鼓勵新國人自行前往涇渭挖掘河沙。”
太督內史冂問出關鍵所在:“農莊奉行以租代賦,如何驅使新國人建青泥屋?”
姬宮湦道:“反其道而之!若建青泥屋,便能長租十載。十載後青泥屋不倒,則可再續租十載。”
太督內史冂忙問:“此策雖善,卻如何立信?”
姬宮湦道:“國柱石已立,孤王欲新修國典,以成大周之憲。”
“申侯麾下四名死士已進入西岐,王畿諸侯必然會與其勾連,進而前後夾擊漢中保衛營。”
姬宮湦笑道:“叔垚之才能,遠超太督之想象也。”
“為人父者,兒永為兒。”
“家之情,莫與國之事混淆,此乃諫臣之忌。”
太督內史冂卻道:“即便叔垚不在漢中,臣亦會如此建言。”
姬宮湦笑問:“何解?”
“此時王畿諸侯膽戰心驚,大王設立西岐郡,即為坦明心誌。”
“逼迫王畿諸侯反叛?”
“此乃震懾也!王畿諸侯倉促勾連,必然難以同心。與其逐一攻破,不如先發製人,再挑動王畿諸侯內鬥。”
姬宮湦陷入深思。
後世之齊楚燕趙韓魏六國,屢次合縱攻秦,各有勝敗,卻並未傷及大秦根本。
究其原因所在,均是六國各懷鬼胎,未能盡力而後圖。
前世之時,便有生意不合夥,合夥必翻臉之言論。
王畿諸侯越早勾連,便會越快陷入內鬥。
姬宮湦不置可否:“欲使其內鬥,必先有一戰之威,铩其羽翼方算先發製人。”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連滅榮、矢兩國,已有雙戰之威也。”
姬宮湦思慮片刻。
太督內史冂所言不無道理,如今王畿諸侯國均已風聲鶴唳。
即便王畿諸侯糾集甲士,亦不敢輕易應戰。
太督內史冂繼續道:“大王伐滅榮國,是以天子使者殞命其境為名。伐滅矢國,則因薑考父殘害夨國遺民。”
姬宮湦頷首:“便依太督之策,設西岐郡,置夨城、芒水與犬丘三縣。”
西岐郡三縣,橫亙於兩郡與王畿諸侯國之間,中有渭水上遊橫穿而過。
三千玄甲軍駐紮河畔,若有戰事,一日之內便可奔赴南北兩側。
王畿諸侯所剩,僅有關中平原西陲之一角。
西陲之地,戎國環伺。
北有緄戎、義渠戎與太原戎,西有烏氏戎、邽戎、翼戎及錦諸戎等。
南為陸渾戎,另有漢中保衛營盤踞南山。
王畿諸侯,已深陷牢籠。
……
七月上旬,王命傳檄。
王畿諸侯果然驚慌,紛紛征召甲士,同時派使者互相奔走。
姬宮湦卻沒有用心於此。
子璅與呂恭等人死後,申侯亦收到國中甲士稟報,申國鹽商延乙期家眷被人救走。
申侯得知真相後,當場勃然大怒,下令將有關人等悉數處死。
此時,漢中仍在僵持。
漢中保衛營似乎放緩進攻,申繒兩國甲士亦頗為疲憊。
申侯自知難以脫身,便以送嫁為名,委派大夫呂章,提前護送薑季荑趕往鎬京王城。
宗國公姬黁不敢延誤,立即著手迎接事宜。
七月十七日,暴雨如柱。
姬宮湦身處大殿,想起前世俗語,內心不禁擔憂。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
宗周小旱三載,若是小澇三載,倒也不懼。
新農莊籌劃之初,刻意加入魚塘,既可延緩旱災,又能拓展蓄洪空間。
此時已是七月初秋,關中平原卻仍頻頻降雨。
天降異象,必有大亂。
看似玄乎其玄,實則很容易厘清其中關係。
古時以農耕為主,無論旱澇與蝗災,均會導致民不聊生。
民因災而失其田地,為繼續活命,唯有造反。
不少大亂,與帝王之善惡,並無直接關係。
宋仁宗趙禎乃千古第一仁君,其在位期間,亦爆發數十次起義。
仁宗慶曆三年,中原久旱不雨,糧食歉收。五月,沂州地震,百姓饑饉,因此暴動。
士卒王倫同情百姓,趁機扯旗造反,縱橫兩千餘裏,方被朝廷鎮壓。
此王倫,非水滸之王倫。
同年,關中與金州相繼發生民變,延綿不絕。
慶曆四年,保州兵變。
慶曆七年,王則亂貝州。
……
導火索均為天災,根源則在田畝私有之策。
倘若朝堂完善田畝之策,百姓家中可備餘糧,便可提前消弭隱患。
姬宮湦推行農莊,實行以租代賦,目的便是徹底斷絕田畝買賣。
然而,時日畢竟短促。
關中此時出現大澇,亦會導致新國人動亂。
唯一解救之法,便是繼續囤積糧食,並且持續疏浚河道。
寺人尨侍奉左右,覺察出姬宮湦心神不寧。
“大王,因何事憂慮?”
姬宮湦道:“內史仲颸奏報,白膏煆燒日臻嫻熟,目前正用於修築藍田大營。”
寺人尨小心猜測:“莫非大王想重建王宮?”
姬宮湦搖頭:“王宮乃孤王製種之地,破拆尚且不及,何必重建?”
“可是渭水塢堡耶?”
“有玄甲軍鎮守西岐郡,塢堡已無效用也。”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因雨而憂,可是憂心王畿大澇?”
姬宮湦頷首:“孤王本想大舉推行白膏,築堅牆高屋抵禦洪澇,卻又擔心石膏外流,往後攻城將徒增死傷。”
寺人尨道:“自大王刑殺子璅,諸侯密探已然驟減。”
姬宮湦解釋道:“石膏之秘並不複雜,若走漏一絲風聲,諸侯必然爭先煆燒效仿。”
太督內史冂若有所思:“大王何不故弄玄虛?”
姬宮湦忙問:“此為何意?”
太督內史冂道:“將白膏化出後,混入常見染料,再向新國人售賣。”
姬宮湦眼前一亮。
西周常見染料,多取自各類礦石與草木。
茜草之根可為紅,藍草之葉可為青,梔子之果可為黃。
選取最為低廉之藍草,將白膏染成淡青色。
爾後對外宣稱,其為驪山特產之青泥,即可魚目混珠。
“太督不愧為孤王股肱,明日便照此執辦。傳令內史仲颸,大舉挖掘驪山青泥。”
太督內史冂忙問:“不知大王打算推行?”
姬宮湦道:“於東市單設泥瓦坊,販賣青泥、河沙與磚瓦等。”
“何人主事?”
“青泥鋪由延乙期主事,開放商賈燒製磚瓦,鼓勵新國人自行前往涇渭挖掘河沙。”
太督內史冂問出關鍵所在:“農莊奉行以租代賦,如何驅使新國人建青泥屋?”
姬宮湦道:“反其道而之!若建青泥屋,便能長租十載。十載後青泥屋不倒,則可再續租十載。”
太督內史冂忙問:“此策雖善,卻如何立信?”
姬宮湦道:“國柱石已立,孤王欲新修國典,以成大周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