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攻心為上策,存人乃良謀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熊甯連忙表態:“將軍明鑒,在下絕無此意!”
瞿無疾道:“吾等已入庸國腹地,隻需循序漸進,便可重創庸國。”
熊甯唯有接連稱是。
姬宮湦這才開口:“聖賢曰,一山不容二虎。漢東唯剩庸楚兩國,他日必有死戰。吾等重創庸國,於楚國乃大利也!”
熊甯拱手:“外臣代楚君,多謝天子深恩。”
姬宮湦頷首:“爾便拭目以待,且看孤王如何攪亂庸國!”
熊甯當即俯身:“諾!”
……
三日後,王師繼續推進。
所到之處,一律將庸國駐守甲士殲滅,隨後分兵殺入沿途村落。
將村中小貴族盡數梟首,收繳錢糧充作軍資。
尚未來得及逃跑的百姓與奴隸,則可自行抉擇出路。
凡真心歸附天子者,均授予荊山義士,以仆從之身,追隨王師繼續作戰。
若尚無歸附之意,姬宮湦亦不強人所難。
準許其等逃往彭國舊邑,但需親手焚毀自家房屋,以示對王師敬畏之心。
庸乃古國,奴隸製盛行。
王師所行之策,很快便得到大量奴隸響應。
有時王師尚未進入村落,奴隸便已聞風而動。
此前周南奴隸競相北上歸附天子,消息早已不脛而走。
擊碎奴隸意識的最佳方式,便是樹立榜樣。
一旦先行者成功,在從眾心理作用下,奴隸的思想烙印便會瞬間崩塌。
王師抵達彭國舊邑城外時,荊山義士便已超過三千人。
庸國守軍如臨大敵。
待卿士貴族悉數進城,便立即關閉所有城門。
任憑城外百姓哭喊呼叫,守軍均不予理會。
姬宮湦並不急於攻城,也無圍城之念,而是在城外五裏安營紮寨。
百姓入城無門,身後又無退路,大部分隻能選擇繼續往西逃亡。
中途調轉方向歸附王師者,亦有上千人之多。
王師雖然聲勢浩大,卻沒有絲毫攻城跡象,反倒使城內人心四散。
尤其是庸人出身的卿士貴族,他們多數剛遷居彭國故地,基業家底仍留在庸國都邑上庸。
如今錢糧盡喪,彭國舊邑更是危如累卵,逃回上庸無疑是最佳出路。
庸國守軍雖據城而守,卻也自知兵力不濟。
庸國主要兵力均在麇國舊邑,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回援。
王師此前對戰庸國甲士,結局均是趕盡殺絕。
當生死考驗降臨時,人心便會無下限兼容!
城中百姓則陷入抉擇。
他們本為彭國人,乃姬姓諸侯國治下之子民。
彭國此前為庸國附庸,雙方大量互通姻親,他們又算半個庸人。
倘若歸附天子,王師離開後,必然會被庸國治罪。
抗擊王師,與送死無異。
緊隨庸國卿士貴族往西逃亡,地位將與奴隸相差無幾。
姬宮湦深知,攻心為上。
於是派遣百名彪壯甲士,前往城外齊聲喊話。
勸說彭國人認祖歸宗,出城歸附天子,即可獲得新國人身份。
倘若繼續頑守抵抗,則視為大周之死敵。
待到五月中旬,彭國舊邑被王師攻破,頑抗之人將被悉數梟首。
老弱婦孺,亦不饒恕。
喊話效果異常明顯,不到一日時間,便有上千人前來歸附。
卿士貴族全都湧向上庸避戰,守城甲士亦有不少臨陣脫逃者。
五月十三日,破曉時分。
姬宮湦眼見時機成熟,立即下令瞿無疾,率荊山義士攻城。
親衛藤溪與藤渠,各領兩千甲士在旁掠陣。
荊山義士湧向城門,城頭守軍立刻不戰自潰。
不到一個時辰,荊山義士便兵不血刃,順利占領彭國舊邑。
瞿無疾遵照姬宮湦軍令,並未派兵追擊,而是命荊山義士,將城中數百殘存者全部梟首。
如此既能震懾庸人,又可斷絕荊山義士後路。
午後時分,急報便傳來。
庸國國君名為巫臘,為人好大喜功,兼貪生怕死。
得知天子率王師深入荊山,全程橫行無阻,巫臘連下數十道君令。
庸國大軍不惜一切代價,必須立刻撤回上庸。
庸國統帥不敢耽誤,火速拆除營帳,全力趕赴上庸,隻留一千甲士斷後。
麇國舊邑終於脫困,楚君熊儀當場喜極而泣。
彼城內糧草早已耗盡,駑馬亦被分食幹淨。
熊儀已經一整日顆粒未進,麾下甲士更是腹中無一物,僅靠喝水充饑。
庸國大軍撤走,熊儀當即率軍出城,趕往附近的絞國都邑覓食。
熊甯得知熊儀脫困,心中那方巨石終於落下。
走到姬宮湦前方,鄭重其事地跪地叩拜。
“外臣代楚君,再次跪謝天子活命之恩!”
姬宮湦道:“楚君事忠孤王,孤王自當傾力相救。而今楚君已脫困,王師自當凱旋也!”
瞿無疾麵露驚訝:“敢問大王,吾等不以逸待勞,痛擊庸國大軍乎?”
姬宮湦笑道:“王師尚未圍庸,楚君便被救出。此戰目的已然達成,何必再徒耗甲士性命?”
“彭國舊邑該如何處置?”
“區區山城爾,田地貧瘠稀缺,且孤懸荊山僻地,留給庸國便是。”
“吾等豈非有勞無功?”
“大聖賢曾曰,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也。”
此役王師並無損傷,卻收獲三千荊山義士,並有兩千餘彭國百姓歸附,所獲錢糧牲畜亦不在少數。
人口,才最為寶貴!
而今彭國故地大多被毀壞,猶如一片蠻荒之地。
留給庸國收拾殘局,反倒能間接消耗其國力。
瞿無疾恍然:“大王聖明!”
姬宮湦當即下令:“集結王師甲士,將彭國舊邑房屋盡數焚毀,爾後攜荊山義士與彭國百姓東歸。”
瞿無疾當即領命執辦。
熊甯站起身:“外臣憂心楚君,欲先行告退,改道北上歸國,還望天子恩準。”
姬宮湦道:“楚使切莫忘記,先前所允諾之言,他日孤王攻取庸國,楚國當傾力相助。”
熊甯頓首再拜:“諾!”
瞿無疾道:“吾等已入庸國腹地,隻需循序漸進,便可重創庸國。”
熊甯唯有接連稱是。
姬宮湦這才開口:“聖賢曰,一山不容二虎。漢東唯剩庸楚兩國,他日必有死戰。吾等重創庸國,於楚國乃大利也!”
熊甯拱手:“外臣代楚君,多謝天子深恩。”
姬宮湦頷首:“爾便拭目以待,且看孤王如何攪亂庸國!”
熊甯當即俯身:“諾!”
……
三日後,王師繼續推進。
所到之處,一律將庸國駐守甲士殲滅,隨後分兵殺入沿途村落。
將村中小貴族盡數梟首,收繳錢糧充作軍資。
尚未來得及逃跑的百姓與奴隸,則可自行抉擇出路。
凡真心歸附天子者,均授予荊山義士,以仆從之身,追隨王師繼續作戰。
若尚無歸附之意,姬宮湦亦不強人所難。
準許其等逃往彭國舊邑,但需親手焚毀自家房屋,以示對王師敬畏之心。
庸乃古國,奴隸製盛行。
王師所行之策,很快便得到大量奴隸響應。
有時王師尚未進入村落,奴隸便已聞風而動。
此前周南奴隸競相北上歸附天子,消息早已不脛而走。
擊碎奴隸意識的最佳方式,便是樹立榜樣。
一旦先行者成功,在從眾心理作用下,奴隸的思想烙印便會瞬間崩塌。
王師抵達彭國舊邑城外時,荊山義士便已超過三千人。
庸國守軍如臨大敵。
待卿士貴族悉數進城,便立即關閉所有城門。
任憑城外百姓哭喊呼叫,守軍均不予理會。
姬宮湦並不急於攻城,也無圍城之念,而是在城外五裏安營紮寨。
百姓入城無門,身後又無退路,大部分隻能選擇繼續往西逃亡。
中途調轉方向歸附王師者,亦有上千人之多。
王師雖然聲勢浩大,卻沒有絲毫攻城跡象,反倒使城內人心四散。
尤其是庸人出身的卿士貴族,他們多數剛遷居彭國故地,基業家底仍留在庸國都邑上庸。
如今錢糧盡喪,彭國舊邑更是危如累卵,逃回上庸無疑是最佳出路。
庸國守軍雖據城而守,卻也自知兵力不濟。
庸國主要兵力均在麇國舊邑,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回援。
王師此前對戰庸國甲士,結局均是趕盡殺絕。
當生死考驗降臨時,人心便會無下限兼容!
城中百姓則陷入抉擇。
他們本為彭國人,乃姬姓諸侯國治下之子民。
彭國此前為庸國附庸,雙方大量互通姻親,他們又算半個庸人。
倘若歸附天子,王師離開後,必然會被庸國治罪。
抗擊王師,與送死無異。
緊隨庸國卿士貴族往西逃亡,地位將與奴隸相差無幾。
姬宮湦深知,攻心為上。
於是派遣百名彪壯甲士,前往城外齊聲喊話。
勸說彭國人認祖歸宗,出城歸附天子,即可獲得新國人身份。
倘若繼續頑守抵抗,則視為大周之死敵。
待到五月中旬,彭國舊邑被王師攻破,頑抗之人將被悉數梟首。
老弱婦孺,亦不饒恕。
喊話效果異常明顯,不到一日時間,便有上千人前來歸附。
卿士貴族全都湧向上庸避戰,守城甲士亦有不少臨陣脫逃者。
五月十三日,破曉時分。
姬宮湦眼見時機成熟,立即下令瞿無疾,率荊山義士攻城。
親衛藤溪與藤渠,各領兩千甲士在旁掠陣。
荊山義士湧向城門,城頭守軍立刻不戰自潰。
不到一個時辰,荊山義士便兵不血刃,順利占領彭國舊邑。
瞿無疾遵照姬宮湦軍令,並未派兵追擊,而是命荊山義士,將城中數百殘存者全部梟首。
如此既能震懾庸人,又可斷絕荊山義士後路。
午後時分,急報便傳來。
庸國國君名為巫臘,為人好大喜功,兼貪生怕死。
得知天子率王師深入荊山,全程橫行無阻,巫臘連下數十道君令。
庸國大軍不惜一切代價,必須立刻撤回上庸。
庸國統帥不敢耽誤,火速拆除營帳,全力趕赴上庸,隻留一千甲士斷後。
麇國舊邑終於脫困,楚君熊儀當場喜極而泣。
彼城內糧草早已耗盡,駑馬亦被分食幹淨。
熊儀已經一整日顆粒未進,麾下甲士更是腹中無一物,僅靠喝水充饑。
庸國大軍撤走,熊儀當即率軍出城,趕往附近的絞國都邑覓食。
熊甯得知熊儀脫困,心中那方巨石終於落下。
走到姬宮湦前方,鄭重其事地跪地叩拜。
“外臣代楚君,再次跪謝天子活命之恩!”
姬宮湦道:“楚君事忠孤王,孤王自當傾力相救。而今楚君已脫困,王師自當凱旋也!”
瞿無疾麵露驚訝:“敢問大王,吾等不以逸待勞,痛擊庸國大軍乎?”
姬宮湦笑道:“王師尚未圍庸,楚君便被救出。此戰目的已然達成,何必再徒耗甲士性命?”
“彭國舊邑該如何處置?”
“區區山城爾,田地貧瘠稀缺,且孤懸荊山僻地,留給庸國便是。”
“吾等豈非有勞無功?”
“大聖賢曾曰,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也。”
此役王師並無損傷,卻收獲三千荊山義士,並有兩千餘彭國百姓歸附,所獲錢糧牲畜亦不在少數。
人口,才最為寶貴!
而今彭國故地大多被毀壞,猶如一片蠻荒之地。
留給庸國收拾殘局,反倒能間接消耗其國力。
瞿無疾恍然:“大王聖明!”
姬宮湦當即下令:“集結王師甲士,將彭國舊邑房屋盡數焚毀,爾後攜荊山義士與彭國百姓東歸。”
瞿無疾當即領命執辦。
熊甯站起身:“外臣憂心楚君,欲先行告退,改道北上歸國,還望天子恩準。”
姬宮湦道:“楚使切莫忘記,先前所允諾之言,他日孤王攻取庸國,楚國當傾力相助。”
熊甯頓首再拜:“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