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延鬆封大夫,宋國受二地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戴國社稷就這般,在洪水之中化為烏有。
姬宮湦原本還覺得,此事終究有些過於荒誕。
內史伯朙卻道,大周自武王伐紂開朝,至今二百七十餘載。
曆代先王所封諸侯國,實則早已超過八百家。
其中有將近五百家諸侯國,國祚均未能超過半個甲子。
原因看起來很荒誕,實則與分封本質有關。
除畿內與中原封國外,大部分諸侯均被分封到偏遠荒蕪之地。
尚未抵達封地,便被沿途戎狄蠻夷攻打,直接身死國滅。
即便順利抵達,來不及修建城邑,就遭到戎狄蠻夷劫掠,亦是身死國滅。
修好城邑,又需開墾田地,同樣會意外橫生。
諸如此類,便讓三百餘家諸侯煙消雲散,就連史書都無法著墨。
氣運較好者,順利開國。
西周大旱雖然不多見,大澇卻是頻頻發生。
與之有關的洪水、泥石流、瘟疫等,足以輕鬆抹除弱小諸侯國。
據宮中典籍不完全統計,因大澇而亡國者,足足有上百家。
除此之外,大火、地震、雪災、霜凍等,均有可能直接顛覆一國之社稷。
國祚超過半個甲子,而不滿一個甲子,亦接近二百家諸侯國。
其中國君絕嗣占一大半,小部分則是經營不善。
要麽因為無力朝貢,被周王室廢除爵位。
要麽臨近大型諸侯國,最終淪為強鄰之附庸。
如今姬宮湦提前開啟春秋模式,又有數十家諸侯國銷聲匿跡。
據內史伯朙粗略統計,而今天下諸侯國所剩數量,大約隻有五六十家。
綜合來看,戴國社稷亡於洪水,反倒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洪水肆虐中原腹地後,威力總算有所減弱。
繼續往下遊蔓延,反倒沒有再造成大災。
下遊北岸,同為澤鹵之地。
對齊國而言,此地雖然無主,卻猶如雞肋,開墾價值極低。
偶爾還有長狄前來放牧,是以並未納入齊國。
延鬆順利將粗藕偷運至大周後,平日裏蒔花弄草,悄然融入齊人之中。
伴隨洪水過境,下遊北岸澤鹵之地多被淹沒。
對齊人而言,毫無影響。
延鬆卻瞅準時機,立即趕往臨淄,拜見齊侯購。
齊侯購本以為,延鬆是為中原澇災而來,結果延鬆卻將目光對下遊北岸。
此番洪水裹挾大量泥土,使下遊北岸積淤沒過膝蓋。
待到秋末冬初時節,積淤便會幹燥凝固,從而改善澤鹵之地。
待到明歲開春,澤鹵之地將改頭換麵。單是大河沿岸,便可增加數十萬畝薄田。
此時,天子開掘河西大渠,改造河西澤鹵之地,消息早已傳至齊國境內。
天子所行,皆有的放矢。
齊國地處東海之濱,海岸遍布澤鹵之地。
隻需效仿天子,派遣奴隸進行疏浚,齊國將會變得更為富庶。
齊侯購聞言大喜,當即著手籌備疏浚之事。
延鬆亦因獻策有功,獲賜三千兩真金,並正式加封為齊國思齊大夫。
……
七月下旬,大澇消弭。
中原腹地一片狼藉。
據玄甲軍統計,超過三萬翼國流民進入大周,相當於翼國總人口五分之一。
姬宮湦派遣特使進入翼國,順利與翼伯喧達成一致。
三萬餘翼國流民歸為歲貢。
換算下來,往後四十載,翼國將無需再歲貢。
衛侯和亦大舉接納燕國流民,隨後送往大河北岸。
此事由玄甲軍一並執辦。
燕國具體總人口不得而知,此番大澇過後,燕國流民輾轉千裏,最終活著抵達大河北岸,總數約為兩萬人。
其中,多為老弱婦孺。
衛侯和是否會中途藏匿青壯,姬宮湦並不在乎。隻要還能參與勞作,便是大周所需。
從長遠來看,滯留青壯必然不願久居衛國。
往後找準時機,便可利用其等團聚之心,在衛國製造混亂。
對衛國轉運燕國流民之功,姬宮湦頗為慷慨。
往後二十載,衛國歲貢均已提前衝抵。
倘若衛國繼續轉運,仍可按每人五萬銖錢計價,並且當場兌付。
衛國北征白狄時,倘若遭遇大敗,王師九軍將會前往救援。
戴國社稷已毀,國人奔宋。
如今戴地淤泥堆積,屍腐惡臭熏天,已經開始滋生小規模瘟疫。
姬宮湦頒布王命詔書,同時任太督內史冂為特使。
命宋公白接管戴地,派兵隔絕瘟疫出現地,防止瘟疫進一步擴散。
為彰顯宋公白仁義之功,提前將戴地劃入宋國疆域。
宋國以西百裏,戴地以南六十裏,是為滑國。
滑國乃姬姓子爵小國,地處前世商丘睢縣。
此次洪峰過境,滑國臨近戴國,亦損失慘重。
國君滑子望父染病,其子嗣本就凋零,而今天下大勢正在革新。
滑國地處中原,孤立於周、宋、戴、翼之間。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滑子望父選擇效仿他國,主動向天子進土獻民。
姬宮湦欣然接納。
當此之時,玄甲軍仍在圍困許國都邑。
姬宮湦已無心再久耗,遂想出易地罷戰之策。
以滑國之故地,交換許國之都邑。
許男識既親近宋國,那便自行抉擇,可成為宋國附庸,亦能完全並入宋國。
雙方以過水為邊界。
過水,為前世之渦河。
發源於河南尉氏縣,即囂地以南百裏之地。
其往東南延綿,途徑陳國譙邑,即前世之亳州,最終匯入淮水。
過水為淮水第二大支流,用來劃定邊界最合適不過。
囂地至過水源頭處,為翼國與宋國分界線。
過水中上遊流域,以西為大周,以東為宋國。
中遊為陳宋兩國疆界。
下遊盤踞大量淮夷部族,不屬當前易地罷戰之範疇。
王命詔書傳開後,翼國與陳國第一時間讚同。
宋公白則再三推辭。
太督內史冂以救災恤患為名,對其曉以大義,宋公白最終選擇隻能勉強領命。
許男識得知後,沒有過多掙紮,便領兵出城。
跨越過水,正式對外宣布,將許國並入宋國。
宋公白為彰顯仁義,封許男識為滑地大夫。
姬宮湦在許國舊邑設立許城縣,並敕封滑子望父為許城縣伯。
至此,大周中原疆域初定。
姬宮湦忙於流民安置時,罟無父終於作出決定,正式向大周府庫進獻五千萬銖錢。
罟無父本為王城公族,此前亦入籍新國人。
姬宮湦參照此前,敕封罟無父為軫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罟無父隨即遞交文書,請求覲見天子謝恩。
姬宮湦對罟無父雖無好感,念及其進獻數額之巨,便選擇第一時間召見。
姬宮湦原本還覺得,此事終究有些過於荒誕。
內史伯朙卻道,大周自武王伐紂開朝,至今二百七十餘載。
曆代先王所封諸侯國,實則早已超過八百家。
其中有將近五百家諸侯國,國祚均未能超過半個甲子。
原因看起來很荒誕,實則與分封本質有關。
除畿內與中原封國外,大部分諸侯均被分封到偏遠荒蕪之地。
尚未抵達封地,便被沿途戎狄蠻夷攻打,直接身死國滅。
即便順利抵達,來不及修建城邑,就遭到戎狄蠻夷劫掠,亦是身死國滅。
修好城邑,又需開墾田地,同樣會意外橫生。
諸如此類,便讓三百餘家諸侯煙消雲散,就連史書都無法著墨。
氣運較好者,順利開國。
西周大旱雖然不多見,大澇卻是頻頻發生。
與之有關的洪水、泥石流、瘟疫等,足以輕鬆抹除弱小諸侯國。
據宮中典籍不完全統計,因大澇而亡國者,足足有上百家。
除此之外,大火、地震、雪災、霜凍等,均有可能直接顛覆一國之社稷。
國祚超過半個甲子,而不滿一個甲子,亦接近二百家諸侯國。
其中國君絕嗣占一大半,小部分則是經營不善。
要麽因為無力朝貢,被周王室廢除爵位。
要麽臨近大型諸侯國,最終淪為強鄰之附庸。
如今姬宮湦提前開啟春秋模式,又有數十家諸侯國銷聲匿跡。
據內史伯朙粗略統計,而今天下諸侯國所剩數量,大約隻有五六十家。
綜合來看,戴國社稷亡於洪水,反倒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洪水肆虐中原腹地後,威力總算有所減弱。
繼續往下遊蔓延,反倒沒有再造成大災。
下遊北岸,同為澤鹵之地。
對齊國而言,此地雖然無主,卻猶如雞肋,開墾價值極低。
偶爾還有長狄前來放牧,是以並未納入齊國。
延鬆順利將粗藕偷運至大周後,平日裏蒔花弄草,悄然融入齊人之中。
伴隨洪水過境,下遊北岸澤鹵之地多被淹沒。
對齊人而言,毫無影響。
延鬆卻瞅準時機,立即趕往臨淄,拜見齊侯購。
齊侯購本以為,延鬆是為中原澇災而來,結果延鬆卻將目光對下遊北岸。
此番洪水裹挾大量泥土,使下遊北岸積淤沒過膝蓋。
待到秋末冬初時節,積淤便會幹燥凝固,從而改善澤鹵之地。
待到明歲開春,澤鹵之地將改頭換麵。單是大河沿岸,便可增加數十萬畝薄田。
此時,天子開掘河西大渠,改造河西澤鹵之地,消息早已傳至齊國境內。
天子所行,皆有的放矢。
齊國地處東海之濱,海岸遍布澤鹵之地。
隻需效仿天子,派遣奴隸進行疏浚,齊國將會變得更為富庶。
齊侯購聞言大喜,當即著手籌備疏浚之事。
延鬆亦因獻策有功,獲賜三千兩真金,並正式加封為齊國思齊大夫。
……
七月下旬,大澇消弭。
中原腹地一片狼藉。
據玄甲軍統計,超過三萬翼國流民進入大周,相當於翼國總人口五分之一。
姬宮湦派遣特使進入翼國,順利與翼伯喧達成一致。
三萬餘翼國流民歸為歲貢。
換算下來,往後四十載,翼國將無需再歲貢。
衛侯和亦大舉接納燕國流民,隨後送往大河北岸。
此事由玄甲軍一並執辦。
燕國具體總人口不得而知,此番大澇過後,燕國流民輾轉千裏,最終活著抵達大河北岸,總數約為兩萬人。
其中,多為老弱婦孺。
衛侯和是否會中途藏匿青壯,姬宮湦並不在乎。隻要還能參與勞作,便是大周所需。
從長遠來看,滯留青壯必然不願久居衛國。
往後找準時機,便可利用其等團聚之心,在衛國製造混亂。
對衛國轉運燕國流民之功,姬宮湦頗為慷慨。
往後二十載,衛國歲貢均已提前衝抵。
倘若衛國繼續轉運,仍可按每人五萬銖錢計價,並且當場兌付。
衛國北征白狄時,倘若遭遇大敗,王師九軍將會前往救援。
戴國社稷已毀,國人奔宋。
如今戴地淤泥堆積,屍腐惡臭熏天,已經開始滋生小規模瘟疫。
姬宮湦頒布王命詔書,同時任太督內史冂為特使。
命宋公白接管戴地,派兵隔絕瘟疫出現地,防止瘟疫進一步擴散。
為彰顯宋公白仁義之功,提前將戴地劃入宋國疆域。
宋國以西百裏,戴地以南六十裏,是為滑國。
滑國乃姬姓子爵小國,地處前世商丘睢縣。
此次洪峰過境,滑國臨近戴國,亦損失慘重。
國君滑子望父染病,其子嗣本就凋零,而今天下大勢正在革新。
滑國地處中原,孤立於周、宋、戴、翼之間。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滑子望父選擇效仿他國,主動向天子進土獻民。
姬宮湦欣然接納。
當此之時,玄甲軍仍在圍困許國都邑。
姬宮湦已無心再久耗,遂想出易地罷戰之策。
以滑國之故地,交換許國之都邑。
許男識既親近宋國,那便自行抉擇,可成為宋國附庸,亦能完全並入宋國。
雙方以過水為邊界。
過水,為前世之渦河。
發源於河南尉氏縣,即囂地以南百裏之地。
其往東南延綿,途徑陳國譙邑,即前世之亳州,最終匯入淮水。
過水為淮水第二大支流,用來劃定邊界最合適不過。
囂地至過水源頭處,為翼國與宋國分界線。
過水中上遊流域,以西為大周,以東為宋國。
中遊為陳宋兩國疆界。
下遊盤踞大量淮夷部族,不屬當前易地罷戰之範疇。
王命詔書傳開後,翼國與陳國第一時間讚同。
宋公白則再三推辭。
太督內史冂以救災恤患為名,對其曉以大義,宋公白最終選擇隻能勉強領命。
許男識得知後,沒有過多掙紮,便領兵出城。
跨越過水,正式對外宣布,將許國並入宋國。
宋公白為彰顯仁義,封許男識為滑地大夫。
姬宮湦在許國舊邑設立許城縣,並敕封滑子望父為許城縣伯。
至此,大周中原疆域初定。
姬宮湦忙於流民安置時,罟無父終於作出決定,正式向大周府庫進獻五千萬銖錢。
罟無父本為王城公族,此前亦入籍新國人。
姬宮湦參照此前,敕封罟無父為軫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罟無父隨即遞交文書,請求覲見天子謝恩。
姬宮湦對罟無父雖無好感,念及其進獻數額之巨,便選擇第一時間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