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羅子效許男,晉衛望三狄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申後似乎困頓直奔腦門,忍不住打起哈欠。
“吾有宮娥伺候,又得大王轉授仙人之法,大王切莫憂心,還當以社稷為重。”
姬宮湦輕拍兩下申後手臂,爾後緩緩站起身。
“王後暫且歇息,孤王稍後再來探視。”
申後乖巧道:“嗯!”
離開宮殿偏屋,寺人尨早已在外等候多時。
“敢問大王,王後可有提及新王子模樣?”
姬宮湦輕拍腦門:“忘了!”
……
次日,天方破曉。
姬宮湦正欲再度前往偏屋,長羽甲士卻匆忙來報。
南地郡局勢突然生變。
瞿無疾率虎嘯軍,跨越漢江通道,前往夷陵建造城池。
地處夷陵東北之權國,曾派人進行慰勞。
羅國盤踞漢江通道,此前屢屢蠶食權國疆土。
權國請求瞿無疾出兵,助其奪回失地,均被瞿無疾借故推脫。
羅國國君熊浩聞知此事,將此視為虎嘯軍合圍之策。
外加姬宮湦已設置南地郡,羅子熊浩更加肯定,王師即將強行吞並羅國。
羅子熊浩既不願進土獻民,又不敢悍然發兵攻打王師。
兩相對比之下,羅子熊浩竟選擇效仿許國。
許男識得知王師玄甲軍進犯,便將家眷悉數送往宋國,隨後親率甲士負隅頑抗。
王師喜圍城而少攻城。
最終,許男識成功扛住壓力。先與滑國交換疆土,隨後將許國整體並入宋國,自己則成為宋國滑地大夫。
榜樣在前,便為妙策。
周楚劃江而治,羅國與楚國又係出同源,顯然大有可為。
羅子熊浩隨即派遣使者,與楚君熊儀商議。
熊儀以效忠天子為名,佯裝當庭大怒,憤然拒絕羅子熊浩。
羅國使者回國途中,卻有一位不具姓名者,向其傳達熊儀之本意。
自武王分封天下諸侯,百姓出走他國,實乃常見之事。
楚國無意接納羅國卿士貴族,對羅國普通百姓卻是來者不拒。
至於來者原本是何出身,楚國亦難以厘清。
羅國使者隨即會意。
待其返回羅國,羅子熊浩立刻展開行動。
先撤離此前所霸占權國疆土,隨後分批組織羅國百姓南下,跨越江水進入楚國。
瞿無疾察覺後,急忙派遣長羽甲士上報。
在姬宮湦此前規劃中,羅國數萬百姓,將會成為大周重要的戰俘來源之一。
倘若羅國百姓入楚,此前一切部署將會失效。
自拿下隨棗通道,新置南地郡,夷陵亦開始建設,漢江通道的重要性已然下降。
楚國忙於開墾江水以南,且以熊儀為人,根本不用擔心其會北上。
楚國接納羅國百姓,無非就是為了人口,以便加快開墾進度。
楚人種樹,周人乘涼。
從長遠來看,楚國開墾南方越賣力,大周最終收益便越高。
至於如何跨越江水,謀取楚國已開墾之地,那便是往後之事。
大周尚未完全運轉順暢,當前仍以沉澱為主。
姬宮湦沉思片刻,立即朝長羽甲士下令。
“傳命瞿無疾與張魨,派遣船隻趕往江水,招納羅國百姓。”
長羽甲士忙問:“敢問大王,可有招納之策?”
姬宮湦道:“凡主動歸附者,均贈予一石糧食,入籍新國人後,享受同等待遇。”
長羽甲士抱拳領命:“喏!”
待其離開大殿,內史伯朙才緩緩起身行禮。
“啟稟大王,修築馳道之俘虜,已然不多矣。”
姬宮湦笑道:“僅隻多耗些許錢糧而已,大周仍需大量人口耕種。”
內史伯朙若有所思。
“大王曾與晉衛兩國相約,共同北征三狄,而今已擱置許久。”
姬宮湦頷首:“此前大澇,是以有所延後。”
“晉衛兩國並未受災也。”
“北征三狄涉及國本,征召甲士,調集糧草,均需精心籌劃。”
“臣倒以為,其等在觀望。”
姬宮湦道:“若籌備不足,三狄南下報複,對大周而言,並非好事也。”
內史伯朙卻兀自感歎:“大王已非暴君也!”
“此話怎講?”
“晉衛兩國若敗於三狄,其等百姓必然湧入大周,屆時大周人口將會快速增長。”
“三狄將兵鋒直指大周。”
“王師擁九軍,何必懼之?”
姬宮湦頗為意外,內史伯朙竟是激進主戰派。
“王師九軍雖為征戰而立,與三狄虛耗將士性命及錢糧,卻頗為不值也。”
戎狄蠻夷越,各有不同。
就外表長相而言,戎蠻夷越均為黃膚黑瞳,實乃同根同源。
之所以出現各種分化,皆因數千載生活環境各異,以致習性與文化相差甚遠。
中原憑借農耕發展,是以占據主導地位。
戎人多居草場,兼具農耕與放牧,多因不服中原王化,而被冠以戎族之稱。
蠻越同為九黎族後裔,蚩尤戰敗後,部分選擇融入炎黃部落,另一部分則往南遷徙。
荊山漢水一帶稱蠻,江水以南多稱越,均以山林漁獵為主。
夷人本就是中原東出分支,亦因不服王化,被冠以夷族之稱。
反觀北方三狄,除長狄出自華夏外,赤狄為黃膚藍瞳,白狄則是白皮藍瞳。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姬宮湦本意,便是利用晉衛兩國與三狄互耗。
內史伯朙卻另有觀點。
“大王曾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其等並非鷸蚌,反倒似兩虎相爭,雖必有一傷,亦必有一強也。”
姬宮湦倒吸半口涼氣。
此前所定之策,均是建立在互耗基礎上。
倘若晉衛兩國以戰練兵,亦或三狄因此融合壯大,大周未來均會迎來勁敵。
“內史所言,如雷貫耳!”
內史伯朙道:“臣鬥膽進言,大王應發兵上黨,率先誅滅條戎,以作晉衛北征之表率。”
姬宮湦點點頭:“依內史之見,何人可為將?”
內史伯朙異常幹脆:“回大王,領軍作戰之事,臣一概不知也!”
姬宮湦有些哭笑不得。
“內史一門,果然獨特!”
“吾有宮娥伺候,又得大王轉授仙人之法,大王切莫憂心,還當以社稷為重。”
姬宮湦輕拍兩下申後手臂,爾後緩緩站起身。
“王後暫且歇息,孤王稍後再來探視。”
申後乖巧道:“嗯!”
離開宮殿偏屋,寺人尨早已在外等候多時。
“敢問大王,王後可有提及新王子模樣?”
姬宮湦輕拍腦門:“忘了!”
……
次日,天方破曉。
姬宮湦正欲再度前往偏屋,長羽甲士卻匆忙來報。
南地郡局勢突然生變。
瞿無疾率虎嘯軍,跨越漢江通道,前往夷陵建造城池。
地處夷陵東北之權國,曾派人進行慰勞。
羅國盤踞漢江通道,此前屢屢蠶食權國疆土。
權國請求瞿無疾出兵,助其奪回失地,均被瞿無疾借故推脫。
羅國國君熊浩聞知此事,將此視為虎嘯軍合圍之策。
外加姬宮湦已設置南地郡,羅子熊浩更加肯定,王師即將強行吞並羅國。
羅子熊浩既不願進土獻民,又不敢悍然發兵攻打王師。
兩相對比之下,羅子熊浩竟選擇效仿許國。
許男識得知王師玄甲軍進犯,便將家眷悉數送往宋國,隨後親率甲士負隅頑抗。
王師喜圍城而少攻城。
最終,許男識成功扛住壓力。先與滑國交換疆土,隨後將許國整體並入宋國,自己則成為宋國滑地大夫。
榜樣在前,便為妙策。
周楚劃江而治,羅國與楚國又係出同源,顯然大有可為。
羅子熊浩隨即派遣使者,與楚君熊儀商議。
熊儀以效忠天子為名,佯裝當庭大怒,憤然拒絕羅子熊浩。
羅國使者回國途中,卻有一位不具姓名者,向其傳達熊儀之本意。
自武王分封天下諸侯,百姓出走他國,實乃常見之事。
楚國無意接納羅國卿士貴族,對羅國普通百姓卻是來者不拒。
至於來者原本是何出身,楚國亦難以厘清。
羅國使者隨即會意。
待其返回羅國,羅子熊浩立刻展開行動。
先撤離此前所霸占權國疆土,隨後分批組織羅國百姓南下,跨越江水進入楚國。
瞿無疾察覺後,急忙派遣長羽甲士上報。
在姬宮湦此前規劃中,羅國數萬百姓,將會成為大周重要的戰俘來源之一。
倘若羅國百姓入楚,此前一切部署將會失效。
自拿下隨棗通道,新置南地郡,夷陵亦開始建設,漢江通道的重要性已然下降。
楚國忙於開墾江水以南,且以熊儀為人,根本不用擔心其會北上。
楚國接納羅國百姓,無非就是為了人口,以便加快開墾進度。
楚人種樹,周人乘涼。
從長遠來看,楚國開墾南方越賣力,大周最終收益便越高。
至於如何跨越江水,謀取楚國已開墾之地,那便是往後之事。
大周尚未完全運轉順暢,當前仍以沉澱為主。
姬宮湦沉思片刻,立即朝長羽甲士下令。
“傳命瞿無疾與張魨,派遣船隻趕往江水,招納羅國百姓。”
長羽甲士忙問:“敢問大王,可有招納之策?”
姬宮湦道:“凡主動歸附者,均贈予一石糧食,入籍新國人後,享受同等待遇。”
長羽甲士抱拳領命:“喏!”
待其離開大殿,內史伯朙才緩緩起身行禮。
“啟稟大王,修築馳道之俘虜,已然不多矣。”
姬宮湦笑道:“僅隻多耗些許錢糧而已,大周仍需大量人口耕種。”
內史伯朙若有所思。
“大王曾與晉衛兩國相約,共同北征三狄,而今已擱置許久。”
姬宮湦頷首:“此前大澇,是以有所延後。”
“晉衛兩國並未受災也。”
“北征三狄涉及國本,征召甲士,調集糧草,均需精心籌劃。”
“臣倒以為,其等在觀望。”
姬宮湦道:“若籌備不足,三狄南下報複,對大周而言,並非好事也。”
內史伯朙卻兀自感歎:“大王已非暴君也!”
“此話怎講?”
“晉衛兩國若敗於三狄,其等百姓必然湧入大周,屆時大周人口將會快速增長。”
“三狄將兵鋒直指大周。”
“王師擁九軍,何必懼之?”
姬宮湦頗為意外,內史伯朙竟是激進主戰派。
“王師九軍雖為征戰而立,與三狄虛耗將士性命及錢糧,卻頗為不值也。”
戎狄蠻夷越,各有不同。
就外表長相而言,戎蠻夷越均為黃膚黑瞳,實乃同根同源。
之所以出現各種分化,皆因數千載生活環境各異,以致習性與文化相差甚遠。
中原憑借農耕發展,是以占據主導地位。
戎人多居草場,兼具農耕與放牧,多因不服中原王化,而被冠以戎族之稱。
蠻越同為九黎族後裔,蚩尤戰敗後,部分選擇融入炎黃部落,另一部分則往南遷徙。
荊山漢水一帶稱蠻,江水以南多稱越,均以山林漁獵為主。
夷人本就是中原東出分支,亦因不服王化,被冠以夷族之稱。
反觀北方三狄,除長狄出自華夏外,赤狄為黃膚藍瞳,白狄則是白皮藍瞳。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姬宮湦本意,便是利用晉衛兩國與三狄互耗。
內史伯朙卻另有觀點。
“大王曾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其等並非鷸蚌,反倒似兩虎相爭,雖必有一傷,亦必有一強也。”
姬宮湦倒吸半口涼氣。
此前所定之策,均是建立在互耗基礎上。
倘若晉衛兩國以戰練兵,亦或三狄因此融合壯大,大周未來均會迎來勁敵。
“內史所言,如雷貫耳!”
內史伯朙道:“臣鬥膽進言,大王應發兵上黨,率先誅滅條戎,以作晉衛北征之表率。”
姬宮湦點點頭:“依內史之見,何人可為將?”
內史伯朙異常幹脆:“回大王,領軍作戰之事,臣一概不知也!”
姬宮湦有些哭笑不得。
“內史一門,果然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