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吊民伐罪詔,排兵布陣策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稷戎不同於白狄,本就是華夏血脈分化所出。
齊國與稷戎並無深仇大恨,因此稷戎守軍將領並未展開全麵屠殺,而是想出砸拇指之法。
齊國俘虜若想活著離開,隻需彼此砸斷雙手大拇指。
一個時辰之後,沒有砸斷雙手大拇指,便會被當場斬殺。
此法一出,兩千齊國俘虜幾乎全數執行。
期間曾有企圖蒙混過關者,均被揪出來斬首示眾。
解決完兩千齊國俘虜,稷戎守軍開始往曲沃方向回撤。
……
稷戎王拚命逃跑,終於順利趕回新王庭曲沃。
趙叔帶率晉軍主力追擊,雖然竭盡全力,仍是晚了一步。
晉軍主力抵達曲沃城外,見城內人員眾多,而且已經加固城防。
趙叔帶唯有下令,在曲沃城東五裏處安營紮寨。
晉軍主力隻有三千甲士,自然無法包圍曲沃。
稷戎守軍趕到曲沃,並未與晉軍主力開戰,而是繞道西門入城。
稷戎王勉強緩過勁來,開始積極組織族人守城。
……
便在晉稷雙方混戰之時,姬宮湦於河東郡,正式頒布王命詔書。
“晉稷私仇,不從天子之命和解,反而多造殺戮,致使河東之地糜爛,子民深受荼毒。”
“孤王受命於天,將派赫赫王師,徹底肅清河東之地,以吊民罰罪也!”
“凡河東之地生靈,無論國野之民,亦或戎兵甲士,皆需歸降,否則死路一條。”
姬宮湦口述完內容,內史伯朙忍不住吐槽。
“啟稟大王,此番言語過於直白,不足以彰顯大周文采也。”
姬宮湦笑道:“這王命詔書,是為告知眾人盡早歸降,自然需要通俗易懂。”
內史伯朙忙問:“一字不改?”
姬宮湦頷首:“聖賢曾曰,爾若獨強於世,便是一個哈欠,亦會被無數人吹捧成高雅之舉。”
內史伯朙釋然,當即撰寫王命詔書,等姬宮湦按上印璽,立即遣人前去頒發。
此時,帳外已集結八百虎賁軍,姞?所率三千羽林軍亦抵達河東郡。
連同三千玄甲軍,總兵力便已超過七千人。
為形成絕對碾壓攻勢,姬宮湦還抽調三千驍騎軍,首度集齊萬甲大軍。
張魨率三千飛熊軍,外加五千晉人從軍,坐鎮王屋山臨時營地,亦可隨時策應行動。
王命詔書正式頒布後,姬宮湦當即召集眾將士,商議具體作戰部署。
姬掘突本就在大帳之中,姞?率先趕到,鄭黙則緊隨其後。
除此之外,張魨亦從王屋山抽身,匆忙趕到。
姬宮湦直奔主題。
“孤王已頒布王命詔書,徹底肅清河東之地,爾等可有妙策?”
姞?率先抱拳奏報。
“啟稟大王,當下晉稷主力於曲沃對峙,吾等應先行接管稷戎舊地,爾後再揮軍汾水西岸與郇邑。”
姬宮湦道:“此乃循序漸進之策,卻需要耗費不少時日。”
姞?當即解釋:“末將以為,欲盡取河東之地,仍是穩妥為上。”
姬掘突好不容易迎來立功機會,自然不會甘心屈居人後。
“末將以為,此策不妥!”
姬宮湦笑問:“但說無妨。”
姬掘突道:“若是徐徐圖之,稷戎王與晉侯出於自保,必然會罷戰言和,轉而抗擊吾等,屆時將多造傷亡。”
姬宮湦當即追問:“吾等應當如何部署?”
姬掘突道:“如今倗邑空虛,吾等應先攻倗邑,趙叔帶必然率軍回援,屆時大軍壓上,先剿滅晉國,再發兵圍困曲沃。”
姬宮湦頷首:“攻敵不備,如此倒不失為妙策。”
鄭黙先與張魨對視一眼,隨即道出心中所想。
“末將以為,掘突將軍之策,仍是過於保守。大王集結萬甲大軍,還應速戰速決。”
張魨在旁附和:“末將讚同鄭將軍速戰速決之策。”
姬宮湦問:“如何速戰速決?”
鄭黙道:“直接發兵曲沃,消滅晉軍主力與稷戎王。屆時晉侯僅剩倗邑殘兵,唯有進土獻民。”
姬宮湦頗為讚許:“此策確實幹淨利落!”
鄭黙喜道:“大王若讚同此策,末將願率驍騎軍為先鋒。”
姬宮湦緩緩站起身。
“三位將軍所獻之策,均有可取之處。孤王已決議,一並實施。”
內史伯朙忙問:“大王,三位將軍所獻之策,互相有掣肘之處,如何一並實施?”
姬宮湦走到堪輿圖前,正式開始排兵布陣。
姞?率三千羽林軍,會同河東郡太守蘇騁,前去接管稷戎舊地、汾水西岸與郇邑。
若遇抵抗,均當場斬殺。
待接管事畢,便立即揮軍北上,防範白狄聯軍伺機南侵。
姬掘突率三千玄甲軍,直接跨越周晉邊界,討伐身處倗邑的晉侯仇。
此戰是為擴土拓民,晉國子民若願歸降,可盡數接納,並助其等入籍新國人。
至於晉國現有卿士貴族,則不再接納之列,直接按死囚規格對待。
原因很簡單,須搜查鬼先生門徒或翕徒蹤跡。
在姬宮湦看來,無論晉侯仇與趙叔帶,亦或稷戎王及仇猶氏首領,戰場表現均過於超前,遠非姬宮湦此前所遇諸侯國可比。
極有可能,是鬼先生門徒暗中參與謀劃。
鬼先生善於隱匿蹤跡,姬宮湦雖已占據上風,仍需斬草除根,以徹底消除隱患。
羽林軍與玄甲軍當即開拔,需於五日內完成作戰任務。
餘下八百虎賁軍,三千驍騎軍,則由姬宮湦親自統領,直接向曲沃進發。
眾將聽完作戰部署,紛紛起身表示,前二項並無不妥,最後一項卻過於冒險。
曲沃城內,稷戎王尚有數萬族人,青壯至少五千。
曲沃城外,趙叔帶所領晉軍主力,亦有三千甲士。
僅憑八百虎賁軍與三千驍騎軍,能否取勝實屬未知,更遑論圍困曲沃。
姬宮湦早有應對,當即將目光對準張魨。
“王屋山臨時營地,三千飛熊軍甲士,五千晉人從軍,當下能調動幾何?”
張魨毫不猶豫:“回稟大王,皆可調動也!”
齊國與稷戎並無深仇大恨,因此稷戎守軍將領並未展開全麵屠殺,而是想出砸拇指之法。
齊國俘虜若想活著離開,隻需彼此砸斷雙手大拇指。
一個時辰之後,沒有砸斷雙手大拇指,便會被當場斬殺。
此法一出,兩千齊國俘虜幾乎全數執行。
期間曾有企圖蒙混過關者,均被揪出來斬首示眾。
解決完兩千齊國俘虜,稷戎守軍開始往曲沃方向回撤。
……
稷戎王拚命逃跑,終於順利趕回新王庭曲沃。
趙叔帶率晉軍主力追擊,雖然竭盡全力,仍是晚了一步。
晉軍主力抵達曲沃城外,見城內人員眾多,而且已經加固城防。
趙叔帶唯有下令,在曲沃城東五裏處安營紮寨。
晉軍主力隻有三千甲士,自然無法包圍曲沃。
稷戎守軍趕到曲沃,並未與晉軍主力開戰,而是繞道西門入城。
稷戎王勉強緩過勁來,開始積極組織族人守城。
……
便在晉稷雙方混戰之時,姬宮湦於河東郡,正式頒布王命詔書。
“晉稷私仇,不從天子之命和解,反而多造殺戮,致使河東之地糜爛,子民深受荼毒。”
“孤王受命於天,將派赫赫王師,徹底肅清河東之地,以吊民罰罪也!”
“凡河東之地生靈,無論國野之民,亦或戎兵甲士,皆需歸降,否則死路一條。”
姬宮湦口述完內容,內史伯朙忍不住吐槽。
“啟稟大王,此番言語過於直白,不足以彰顯大周文采也。”
姬宮湦笑道:“這王命詔書,是為告知眾人盡早歸降,自然需要通俗易懂。”
內史伯朙忙問:“一字不改?”
姬宮湦頷首:“聖賢曾曰,爾若獨強於世,便是一個哈欠,亦會被無數人吹捧成高雅之舉。”
內史伯朙釋然,當即撰寫王命詔書,等姬宮湦按上印璽,立即遣人前去頒發。
此時,帳外已集結八百虎賁軍,姞?所率三千羽林軍亦抵達河東郡。
連同三千玄甲軍,總兵力便已超過七千人。
為形成絕對碾壓攻勢,姬宮湦還抽調三千驍騎軍,首度集齊萬甲大軍。
張魨率三千飛熊軍,外加五千晉人從軍,坐鎮王屋山臨時營地,亦可隨時策應行動。
王命詔書正式頒布後,姬宮湦當即召集眾將士,商議具體作戰部署。
姬掘突本就在大帳之中,姞?率先趕到,鄭黙則緊隨其後。
除此之外,張魨亦從王屋山抽身,匆忙趕到。
姬宮湦直奔主題。
“孤王已頒布王命詔書,徹底肅清河東之地,爾等可有妙策?”
姞?率先抱拳奏報。
“啟稟大王,當下晉稷主力於曲沃對峙,吾等應先行接管稷戎舊地,爾後再揮軍汾水西岸與郇邑。”
姬宮湦道:“此乃循序漸進之策,卻需要耗費不少時日。”
姞?當即解釋:“末將以為,欲盡取河東之地,仍是穩妥為上。”
姬掘突好不容易迎來立功機會,自然不會甘心屈居人後。
“末將以為,此策不妥!”
姬宮湦笑問:“但說無妨。”
姬掘突道:“若是徐徐圖之,稷戎王與晉侯出於自保,必然會罷戰言和,轉而抗擊吾等,屆時將多造傷亡。”
姬宮湦當即追問:“吾等應當如何部署?”
姬掘突道:“如今倗邑空虛,吾等應先攻倗邑,趙叔帶必然率軍回援,屆時大軍壓上,先剿滅晉國,再發兵圍困曲沃。”
姬宮湦頷首:“攻敵不備,如此倒不失為妙策。”
鄭黙先與張魨對視一眼,隨即道出心中所想。
“末將以為,掘突將軍之策,仍是過於保守。大王集結萬甲大軍,還應速戰速決。”
張魨在旁附和:“末將讚同鄭將軍速戰速決之策。”
姬宮湦問:“如何速戰速決?”
鄭黙道:“直接發兵曲沃,消滅晉軍主力與稷戎王。屆時晉侯僅剩倗邑殘兵,唯有進土獻民。”
姬宮湦頗為讚許:“此策確實幹淨利落!”
鄭黙喜道:“大王若讚同此策,末將願率驍騎軍為先鋒。”
姬宮湦緩緩站起身。
“三位將軍所獻之策,均有可取之處。孤王已決議,一並實施。”
內史伯朙忙問:“大王,三位將軍所獻之策,互相有掣肘之處,如何一並實施?”
姬宮湦走到堪輿圖前,正式開始排兵布陣。
姞?率三千羽林軍,會同河東郡太守蘇騁,前去接管稷戎舊地、汾水西岸與郇邑。
若遇抵抗,均當場斬殺。
待接管事畢,便立即揮軍北上,防範白狄聯軍伺機南侵。
姬掘突率三千玄甲軍,直接跨越周晉邊界,討伐身處倗邑的晉侯仇。
此戰是為擴土拓民,晉國子民若願歸降,可盡數接納,並助其等入籍新國人。
至於晉國現有卿士貴族,則不再接納之列,直接按死囚規格對待。
原因很簡單,須搜查鬼先生門徒或翕徒蹤跡。
在姬宮湦看來,無論晉侯仇與趙叔帶,亦或稷戎王及仇猶氏首領,戰場表現均過於超前,遠非姬宮湦此前所遇諸侯國可比。
極有可能,是鬼先生門徒暗中參與謀劃。
鬼先生善於隱匿蹤跡,姬宮湦雖已占據上風,仍需斬草除根,以徹底消除隱患。
羽林軍與玄甲軍當即開拔,需於五日內完成作戰任務。
餘下八百虎賁軍,三千驍騎軍,則由姬宮湦親自統領,直接向曲沃進發。
眾將聽完作戰部署,紛紛起身表示,前二項並無不妥,最後一項卻過於冒險。
曲沃城內,稷戎王尚有數萬族人,青壯至少五千。
曲沃城外,趙叔帶所領晉軍主力,亦有三千甲士。
僅憑八百虎賁軍與三千驍騎軍,能否取勝實屬未知,更遑論圍困曲沃。
姬宮湦早有應對,當即將目光對準張魨。
“王屋山臨時營地,三千飛熊軍甲士,五千晉人從軍,當下能調動幾何?”
張魨毫不猶豫:“回稟大王,皆可調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