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諸侯禮法典,各國朝貢數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王師正式合圍曲沃。
稷戎王站在,麵對四周熊熊篝火,早已由惱羞成怒,變為無可奈何。
稷戎族人仍在逃跑,即便稷戎王強力鎮壓,依舊無法阻擋。
南郭商號向稷戎租地時,便暗中對其族人灌輸,歸附大周將享受諸多益處。
而今王師兵臨城下,稷戎王已是窮途末路。
姬宮湦身處臨時大帳中,望著不斷翻越城牆出逃的稷戎族人,心中不禁感慨。
本以為大周王師蠻橫一回,便能見到千軍萬馬廝殺震撼場麵。
結果,竟然索然無味。
且不說小規模戰鬥,便連流血場麵,亦難覓蹤跡。
“孤王之大周,竟恐怖如斯?”
內史伯朙笑問:“敢問大王,恐怖如斯是何意?”
姬宮湦道:“便是令人無比震撼,尚未正式交戰,敵軍就望風而降。”
內史伯朙又問:“大王可知,敵軍為何如此?”
“自然是得益於新國人之策,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
“臣倒以為,乃大王此前種種立威之舉所致。”
“孤王所立何威?”
“大王兼並諸侯國數十家,又屠滅隴西諸戎與北域鬼方。天下皆已心生畏懼,自然不敢再與大周抗衡。”
姬宮湦脫口而出:“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古之聖賢,果不欺瞞孤王也!”
內史伯朙道:“而今晉國與稷戎覆滅在即,天下諸侯必然會陷入恐慌,宜應早做籌劃,以免天下諸侯鋌而走險。”
姬宮湦大笑道:“此乃爾獻策所致,爾可有應對之法?”
內史伯朙答:“臣以為,大王應昭告天下,陳列晉侯與稷戎王種種罪狀,隨後以安定民心為由,向天下諸侯派遣天子使者。”
“為何事出使?”
“其一,坦明大王心誌,並非大肆開疆拓土,而是吊民伐罪,重塑大周之威嚴。”
“天下諸侯又豈會相信?”
“信不信由其自擇,說與不說,卻在大王也。”
姬宮湦頷首:“爾後如何?”
內史伯朙接著道:“其二,製定新周禮,使天下諸侯能有法可循。”
姬宮湦頓時眼前一亮。
自重生以來,姬宮湦陸續革新國人、朝堂、王師、商賈等方麵。
大周內部,舊時周禮早已被六誌逐漸取代。
在六誌範疇內,新國人之策、郡縣製、九公十三卿、新爵位、軍功爵、新商賦等,早已形成完整體係,全方位覆蓋大周內部。
唯一不足之處,便是沒有製定諸侯行事規範。
諸侯,乃周室所分封。
名義上,天下諸侯國歸屬周室管轄,諸侯皆為天子臣屬,百姓均是大周子民。
周禮早中已明定,以朝貢天子的形式,維持諸侯分封製權威。
西周末年,周室衰微。
天下諸侯對周室多有蔑視,不尊周禮而停止朝貢者,比比皆是。
即便姬宮湦重塑大周,王師之威武仍因消息傳播滯後,未能傳遍天下諸侯國。
頂多便是各大諸侯國知曉,逐步恢複此前朝貢。
內史伯朙之意,不僅要全麵恢複諸侯朝貢,還將建立諸侯禮法體係。
由此一來,便可師出有名。
姬宮湦望向內史伯朙:“內史言及此處,必是早有謀劃也。”
自與姬宮湦聯手創造俗字起,內史伯朙便始終堅定站在革新陣營,而且屬於較為激進一派。
內史伯朙答:“大王可編撰大周諸侯禮法典,從朝貢、國製、邦交等方麵,進行詳細說明,隨後昭告天下諸侯。”
不等姬宮湦細問,內史伯朙便獻上自擬書冊。
書冊以諸侯禮法典命名,內容共分三大卷。
首卷便是朝貢形式,規定天下諸侯需按爵位、城邑與人口等,每歲繳納相應數額貢品。
其中,還列出參考係數。
以公爵為例,繳納基數為一千萬銖錢,準許其擁有五座城邑及五萬人口。
每增加一座城邑,便需增加一成,每增加一萬人口,亦需增加一成。
以陳公燮為例,其麾下現有八座城邑,人口約為二十萬。
陳國每歲所繳貢品,便需價值二千八百萬銖錢。
侯爵基數為五百萬銖錢,伯爵基數為一百萬銖錢,子爵及男爵僅需十萬銖錢。
隻要每歲繳納貢品,便無需遠道而來朝見。
若堅持親自前來,天子將會重重賞賜,不僅返還當歲貢品,還會另行提供廉價物資。
姬宮湦看到此處,忍不住向內史伯朙提問。
“若諸侯有心隱瞞城邑與人口,均按基數繳納,應當如何處置?”
內史伯朙笑道:“請大王試想,其等若瞞報城邑與人口,那便是無主之地,無君之民,大周便可名正言順取之。”
姬宮湦恍然:“原來如此。”
內史伯朙接著道:“至於親自朝見,應當隻有魯侯。若以魯侯榜樣,以返還貢品為賞賜,極有可能促使其他諸侯效仿。”
諸侯親自朝見,本就是宣示天子威嚴的手段。
而今重新明定貢品與朝見,天下諸侯會如何選擇,便關係到未來整體部署。
若是仍不朝貢,大周王師便可隨時平定叛亂。
姬宮湦簡單估算:“若按如此基數,除晉國、燕國與魯國外,其餘六大諸侯國均低於當前,推行應當無阻。”
內史伯朙道:“正是如此。”
姬宮湦接著往下看。
第二卷便是諸侯國製,此策並非強製執行。
如今衛、翼、陳、楚、齊等國,均已效仿大周,對國製進行不同程度革新。
諸侯禮法典之中,著重從廢除奴隸、編戶籍民、推行農莊、普及紙幣等方麵,對革新之法進行闡述。
至於是否實施,具體如何實施,皆由各諸侯國自行決斷。
最後一卷,便是詳細製定各諸侯國邦交禮法。
縱觀邦交行為,無外乎結善與交惡兩方麵。
結善方麵,諸侯聯姻需稟報天子,自行結盟便賞罰一體,主動附庸將轉嫁貢品,彼此通商應使用紙幣。
交惡方麵,嚴禁擅自入侵他國疆域,兩國交戰均不得殘害普通百姓。
如遭遇他國欺淩,均可奏報天子,大周將派王師前去處置。
期間所產生的花費與損失,皆由欺淩者承擔。
姬宮湦認真看完,當即便朝內史伯朙下令。
“便以內史所書為綱要,交由朝堂公卿商討細則,再正式遣使發往各諸侯國。”
內史伯朙正欲領命,帳外突然傳來陣陣喧鬧聲。
隱約之間,聽到有人慘叫。
稷戎王站在,麵對四周熊熊篝火,早已由惱羞成怒,變為無可奈何。
稷戎族人仍在逃跑,即便稷戎王強力鎮壓,依舊無法阻擋。
南郭商號向稷戎租地時,便暗中對其族人灌輸,歸附大周將享受諸多益處。
而今王師兵臨城下,稷戎王已是窮途末路。
姬宮湦身處臨時大帳中,望著不斷翻越城牆出逃的稷戎族人,心中不禁感慨。
本以為大周王師蠻橫一回,便能見到千軍萬馬廝殺震撼場麵。
結果,竟然索然無味。
且不說小規模戰鬥,便連流血場麵,亦難覓蹤跡。
“孤王之大周,竟恐怖如斯?”
內史伯朙笑問:“敢問大王,恐怖如斯是何意?”
姬宮湦道:“便是令人無比震撼,尚未正式交戰,敵軍就望風而降。”
內史伯朙又問:“大王可知,敵軍為何如此?”
“自然是得益於新國人之策,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
“臣倒以為,乃大王此前種種立威之舉所致。”
“孤王所立何威?”
“大王兼並諸侯國數十家,又屠滅隴西諸戎與北域鬼方。天下皆已心生畏懼,自然不敢再與大周抗衡。”
姬宮湦脫口而出:“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古之聖賢,果不欺瞞孤王也!”
內史伯朙道:“而今晉國與稷戎覆滅在即,天下諸侯必然會陷入恐慌,宜應早做籌劃,以免天下諸侯鋌而走險。”
姬宮湦大笑道:“此乃爾獻策所致,爾可有應對之法?”
內史伯朙答:“臣以為,大王應昭告天下,陳列晉侯與稷戎王種種罪狀,隨後以安定民心為由,向天下諸侯派遣天子使者。”
“為何事出使?”
“其一,坦明大王心誌,並非大肆開疆拓土,而是吊民伐罪,重塑大周之威嚴。”
“天下諸侯又豈會相信?”
“信不信由其自擇,說與不說,卻在大王也。”
姬宮湦頷首:“爾後如何?”
內史伯朙接著道:“其二,製定新周禮,使天下諸侯能有法可循。”
姬宮湦頓時眼前一亮。
自重生以來,姬宮湦陸續革新國人、朝堂、王師、商賈等方麵。
大周內部,舊時周禮早已被六誌逐漸取代。
在六誌範疇內,新國人之策、郡縣製、九公十三卿、新爵位、軍功爵、新商賦等,早已形成完整體係,全方位覆蓋大周內部。
唯一不足之處,便是沒有製定諸侯行事規範。
諸侯,乃周室所分封。
名義上,天下諸侯國歸屬周室管轄,諸侯皆為天子臣屬,百姓均是大周子民。
周禮早中已明定,以朝貢天子的形式,維持諸侯分封製權威。
西周末年,周室衰微。
天下諸侯對周室多有蔑視,不尊周禮而停止朝貢者,比比皆是。
即便姬宮湦重塑大周,王師之威武仍因消息傳播滯後,未能傳遍天下諸侯國。
頂多便是各大諸侯國知曉,逐步恢複此前朝貢。
內史伯朙之意,不僅要全麵恢複諸侯朝貢,還將建立諸侯禮法體係。
由此一來,便可師出有名。
姬宮湦望向內史伯朙:“內史言及此處,必是早有謀劃也。”
自與姬宮湦聯手創造俗字起,內史伯朙便始終堅定站在革新陣營,而且屬於較為激進一派。
內史伯朙答:“大王可編撰大周諸侯禮法典,從朝貢、國製、邦交等方麵,進行詳細說明,隨後昭告天下諸侯。”
不等姬宮湦細問,內史伯朙便獻上自擬書冊。
書冊以諸侯禮法典命名,內容共分三大卷。
首卷便是朝貢形式,規定天下諸侯需按爵位、城邑與人口等,每歲繳納相應數額貢品。
其中,還列出參考係數。
以公爵為例,繳納基數為一千萬銖錢,準許其擁有五座城邑及五萬人口。
每增加一座城邑,便需增加一成,每增加一萬人口,亦需增加一成。
以陳公燮為例,其麾下現有八座城邑,人口約為二十萬。
陳國每歲所繳貢品,便需價值二千八百萬銖錢。
侯爵基數為五百萬銖錢,伯爵基數為一百萬銖錢,子爵及男爵僅需十萬銖錢。
隻要每歲繳納貢品,便無需遠道而來朝見。
若堅持親自前來,天子將會重重賞賜,不僅返還當歲貢品,還會另行提供廉價物資。
姬宮湦看到此處,忍不住向內史伯朙提問。
“若諸侯有心隱瞞城邑與人口,均按基數繳納,應當如何處置?”
內史伯朙笑道:“請大王試想,其等若瞞報城邑與人口,那便是無主之地,無君之民,大周便可名正言順取之。”
姬宮湦恍然:“原來如此。”
內史伯朙接著道:“至於親自朝見,應當隻有魯侯。若以魯侯榜樣,以返還貢品為賞賜,極有可能促使其他諸侯效仿。”
諸侯親自朝見,本就是宣示天子威嚴的手段。
而今重新明定貢品與朝見,天下諸侯會如何選擇,便關係到未來整體部署。
若是仍不朝貢,大周王師便可隨時平定叛亂。
姬宮湦簡單估算:“若按如此基數,除晉國、燕國與魯國外,其餘六大諸侯國均低於當前,推行應當無阻。”
內史伯朙道:“正是如此。”
姬宮湦接著往下看。
第二卷便是諸侯國製,此策並非強製執行。
如今衛、翼、陳、楚、齊等國,均已效仿大周,對國製進行不同程度革新。
諸侯禮法典之中,著重從廢除奴隸、編戶籍民、推行農莊、普及紙幣等方麵,對革新之法進行闡述。
至於是否實施,具體如何實施,皆由各諸侯國自行決斷。
最後一卷,便是詳細製定各諸侯國邦交禮法。
縱觀邦交行為,無外乎結善與交惡兩方麵。
結善方麵,諸侯聯姻需稟報天子,自行結盟便賞罰一體,主動附庸將轉嫁貢品,彼此通商應使用紙幣。
交惡方麵,嚴禁擅自入侵他國疆域,兩國交戰均不得殘害普通百姓。
如遭遇他國欺淩,均可奏報天子,大周將派王師前去處置。
期間所產生的花費與損失,皆由欺淩者承擔。
姬宮湦認真看完,當即便朝內史伯朙下令。
“便以內史所書為綱要,交由朝堂公卿商討細則,再正式遣使發往各諸侯國。”
內史伯朙正欲領命,帳外突然傳來陣陣喧鬧聲。
隱約之間,聽到有人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