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招生
農家祖墳冒青煙了,連中六元 作者:魚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說伍大人把人選名單已經交上去了,這些人裏,我還是最看好王大人你。”
“王大人要是當刑部尚書,在下心服口服,那幾個人中,誰有王大人品行好,威望高。”
“不錯不錯,陛下英明,肯定知道這群人中王大人才是最合適的,王大人你要是高升了,可別忘了我們這些同僚啊。”
王仁寬聽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恭維,隻能虛心推辭,讓他們不要這麽說。
他臉上的笑意怎麽也掩飾不住,刑部尚書空缺,私下裏他運作過,但陛下會不會任用他,這還真不知道。
這位陛下,年少英才,做事果敢,作為臣子,他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伺候。
尤其是新學,修建什麽專科學院,皇上提出來的時候他反對過,後來皇上態度太強硬,他隻能迎合了。
朝會
關於刑部尚書一職人選,終於確定了,隻是誰都沒料到,居然是原霄。
原霄上前接旨,大聲道:“領旨,臣謝皇上主隆恩。”
王仁寬臉色僵住,但是很快,又恢複了往常溫柔和煦的一麵。
伍陸愣了一下,隨後點了點頭,皇上這個決定雖然有些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原霄雖然要比王仁寬差了點,但放在刑部,原霄顯然比王仁寬要合適。
至於魯廷涼,原霄高升,是一件大好事,原霄曾經是他的心腹,有這層關係在,他們就是天然的盟友。
但原霄有個缺點,就是認死理,這點遭人厭,不過對刑部來說,有這樣一位上官坐鎮,算得上一件好事。
朝中,大臣們心思各異。
“王仁寬。”沈青雲出聲。
王仁寬突然被點名,站出列,手下意識捏緊。
“回皇上,臣在。”
“國子監的新祭酒馬上要到任了,這樣吧, 朕看你無論是德行還是自身學問,都可以教化人學,不如你去幫忙打理國子監的事。”
王仁寬臉色變了又變,讓他去國子監,還不是祭酒,那豈不是被貶了!
“皇上……”
“王愛卿不用著急,雖然讓你去國子監,但你的品階還是維持現狀,朕在這裏也跟你保證,專科學院推行的順利,教學落實的好,朝廷能有用的人才,到時候這些功勞都有你一份,王愛卿朕記得你也是讚同專科書院的吧,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績,王愛卿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王仁寬臉上堆出笑意,嘴角扯了扯,道:“臣定不負皇上一番好意。”
沈青雲大笑,對著朝廷眾臣道:“你們都跟王愛卿好好學學,別當麵一套背麵一套,誰要是對朝廷政令有意見,大可在朝廷上表現出來,要是搞陽奉陰違那一套被朕發現,那就回家種地去吧。”
王仁寬身體下意識抖了一下。
皇上到底什麽意思?
派去的那些人,回信說很順利,如此說來,朝廷肯定不會懷疑到他身上。
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聽見皇位上的人出聲:“王愛卿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要是專科書院處理不好,朕要拿你是問。”
王仁寬隻能硬著頭皮聽從皇命。
……
“修林,墉縣那邊還有信傳過來嗎?”
方修林是管家,一直跟隨著王家,看到王仁寬回來以後心神不寧,現在,更是問出這樣唐突的話。
“老爺,你忘了,跟墉縣那邊最近不要有來往,最好是斷聯,這樣能減少很多麻煩,難道出什麽事了,需要聯係墉縣那邊嗎?”
“修林,你有所不知,今日在朝堂上,皇上對我似乎有很大的意見。”王仁寬把朝會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越說心裏越沒底。
“要不是皇上起疑,怎麽會做這樣的決定,我在刑部待的好好的,突然給調去國子監了,去國子監也就算了,偏偏連祭酒都是別人的,這一切太不尋常了。”
方修林想了想,道:“墉縣那邊的屁股都擦幹淨了,按理說一個查不到我們這邊,莫家與京城的聯係,應該沒幾個人知曉,如今莫家已經滅門,死無對證,查不到老爺你頭上。”
“話雖如此,但我心裏總覺得不安,好似有什麽大事要發生。”王仁寬忐忑道:“早知道就不該當這個出頭鳥,他們幾家置身事外,我當惡人,現在搞的騎虎難下,萬一墉縣那邊走漏風聲了,我該怎麽辦啊。”
方修林眼珠子轉了轉,安慰道:“老爺不必如此,既然皇上保留你的品階和俸祿,應該有其深意,專科書院是皇上主張的新政,這麽重要的國子監讓你去管,應該是出於對你的信任,要是這次辦的好,皇上肯定要給你升官加爵。”
“你說的也有道理。”
“老爺,千萬不能亂了陣腳,要當成無事發生,墉縣那邊不要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暫時也隻能如此了。”王仁寬希望自己想多了,按照時間推算,就算墉縣出了紕漏,朝廷也不可能這麽快知道。
此時的王仁寬哪裏知道,朝廷的情報網在百躍時就已經悄悄發展壯大了,到如今,情報網的速度早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
……
曆時兩個多月,京城的第一家專科書院正式開放了,並且麵對整個大安開啟了招生模式。
京城裏的匠人明顯多了起來,行人中,十個人裏最少有一位匠人。
書院門前,小廝正在對大家講述書院開放的條件以及各項事宜。
書院門口,人山人海,除了達官顯貴,最多的還是平頭百姓。
“人也太多了吧,三哥,你說啥時候能輪到咱們?”
“你急啥,排著隊呢,放心,朝廷肯定安排好了,咱們聽從指揮就行。”
狗三和狗七是兩兄弟,除了狗三和狗七,其他兄弟姐妹父母全都死在了戰亂中。
狗三是篾匠,平日裏編製一些竹製品度日,至於狗七,運氣好點,從一位老鐵匠師傅那裏學了點手藝。
兄弟兩個聽到官府那邊宣傳,說是匠人可以去書院裏讀書,起初他們是不信的,直到從村長和裏正口中確定,兄弟兩個這才離開家鄉,來到了京城。
好在他們離京城並不遠,這才結伴過來看看,無論是不是真有其事,走一趟最多費點腳力。
當兩人看到人山人海,頓時覺得來對了。
“王大人要是當刑部尚書,在下心服口服,那幾個人中,誰有王大人品行好,威望高。”
“不錯不錯,陛下英明,肯定知道這群人中王大人才是最合適的,王大人你要是高升了,可別忘了我們這些同僚啊。”
王仁寬聽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恭維,隻能虛心推辭,讓他們不要這麽說。
他臉上的笑意怎麽也掩飾不住,刑部尚書空缺,私下裏他運作過,但陛下會不會任用他,這還真不知道。
這位陛下,年少英才,做事果敢,作為臣子,他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伺候。
尤其是新學,修建什麽專科學院,皇上提出來的時候他反對過,後來皇上態度太強硬,他隻能迎合了。
朝會
關於刑部尚書一職人選,終於確定了,隻是誰都沒料到,居然是原霄。
原霄上前接旨,大聲道:“領旨,臣謝皇上主隆恩。”
王仁寬臉色僵住,但是很快,又恢複了往常溫柔和煦的一麵。
伍陸愣了一下,隨後點了點頭,皇上這個決定雖然有些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原霄雖然要比王仁寬差了點,但放在刑部,原霄顯然比王仁寬要合適。
至於魯廷涼,原霄高升,是一件大好事,原霄曾經是他的心腹,有這層關係在,他們就是天然的盟友。
但原霄有個缺點,就是認死理,這點遭人厭,不過對刑部來說,有這樣一位上官坐鎮,算得上一件好事。
朝中,大臣們心思各異。
“王仁寬。”沈青雲出聲。
王仁寬突然被點名,站出列,手下意識捏緊。
“回皇上,臣在。”
“國子監的新祭酒馬上要到任了,這樣吧, 朕看你無論是德行還是自身學問,都可以教化人學,不如你去幫忙打理國子監的事。”
王仁寬臉色變了又變,讓他去國子監,還不是祭酒,那豈不是被貶了!
“皇上……”
“王愛卿不用著急,雖然讓你去國子監,但你的品階還是維持現狀,朕在這裏也跟你保證,專科學院推行的順利,教學落實的好,朝廷能有用的人才,到時候這些功勞都有你一份,王愛卿朕記得你也是讚同專科書院的吧,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績,王愛卿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王仁寬臉上堆出笑意,嘴角扯了扯,道:“臣定不負皇上一番好意。”
沈青雲大笑,對著朝廷眾臣道:“你們都跟王愛卿好好學學,別當麵一套背麵一套,誰要是對朝廷政令有意見,大可在朝廷上表現出來,要是搞陽奉陰違那一套被朕發現,那就回家種地去吧。”
王仁寬身體下意識抖了一下。
皇上到底什麽意思?
派去的那些人,回信說很順利,如此說來,朝廷肯定不會懷疑到他身上。
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聽見皇位上的人出聲:“王愛卿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要是專科書院處理不好,朕要拿你是問。”
王仁寬隻能硬著頭皮聽從皇命。
……
“修林,墉縣那邊還有信傳過來嗎?”
方修林是管家,一直跟隨著王家,看到王仁寬回來以後心神不寧,現在,更是問出這樣唐突的話。
“老爺,你忘了,跟墉縣那邊最近不要有來往,最好是斷聯,這樣能減少很多麻煩,難道出什麽事了,需要聯係墉縣那邊嗎?”
“修林,你有所不知,今日在朝堂上,皇上對我似乎有很大的意見。”王仁寬把朝會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越說心裏越沒底。
“要不是皇上起疑,怎麽會做這樣的決定,我在刑部待的好好的,突然給調去國子監了,去國子監也就算了,偏偏連祭酒都是別人的,這一切太不尋常了。”
方修林想了想,道:“墉縣那邊的屁股都擦幹淨了,按理說一個查不到我們這邊,莫家與京城的聯係,應該沒幾個人知曉,如今莫家已經滅門,死無對證,查不到老爺你頭上。”
“話雖如此,但我心裏總覺得不安,好似有什麽大事要發生。”王仁寬忐忑道:“早知道就不該當這個出頭鳥,他們幾家置身事外,我當惡人,現在搞的騎虎難下,萬一墉縣那邊走漏風聲了,我該怎麽辦啊。”
方修林眼珠子轉了轉,安慰道:“老爺不必如此,既然皇上保留你的品階和俸祿,應該有其深意,專科書院是皇上主張的新政,這麽重要的國子監讓你去管,應該是出於對你的信任,要是這次辦的好,皇上肯定要給你升官加爵。”
“你說的也有道理。”
“老爺,千萬不能亂了陣腳,要當成無事發生,墉縣那邊不要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暫時也隻能如此了。”王仁寬希望自己想多了,按照時間推算,就算墉縣出了紕漏,朝廷也不可能這麽快知道。
此時的王仁寬哪裏知道,朝廷的情報網在百躍時就已經悄悄發展壯大了,到如今,情報網的速度早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
……
曆時兩個多月,京城的第一家專科書院正式開放了,並且麵對整個大安開啟了招生模式。
京城裏的匠人明顯多了起來,行人中,十個人裏最少有一位匠人。
書院門前,小廝正在對大家講述書院開放的條件以及各項事宜。
書院門口,人山人海,除了達官顯貴,最多的還是平頭百姓。
“人也太多了吧,三哥,你說啥時候能輪到咱們?”
“你急啥,排著隊呢,放心,朝廷肯定安排好了,咱們聽從指揮就行。”
狗三和狗七是兩兄弟,除了狗三和狗七,其他兄弟姐妹父母全都死在了戰亂中。
狗三是篾匠,平日裏編製一些竹製品度日,至於狗七,運氣好點,從一位老鐵匠師傅那裏學了點手藝。
兄弟兩個聽到官府那邊宣傳,說是匠人可以去書院裏讀書,起初他們是不信的,直到從村長和裏正口中確定,兄弟兩個這才離開家鄉,來到了京城。
好在他們離京城並不遠,這才結伴過來看看,無論是不是真有其事,走一趟最多費點腳力。
當兩人看到人山人海,頓時覺得來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