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歌點了點頭。“嗯,我知道。”說完,陸秋歌想了想,到底是沒有將今天書房裏發生的事情給白淑蘭說。


    白淑蘭眉角愁緒不減,看向堂屋內供奉的兩個牌位,低聲呢喃道:“公公,相公,你們一定要保佑硯哥兒通過院試啊……”


    陸秋歌一看就隻要她在想些什麽了,也在心裏默默說到:“老太爺,老爺,你們在天之靈一定要保佑硯哥兒。”


    眼看著天色已經黑下來了,陸秋歌輕聲喚了白淑蘭一聲。“娘,您忙了一天了,快些睡去吧。我去廚房給您打點熱水送到房裏。”


    白淑蘭叫住了陸秋歌。“我自己去就行。你去書房看看硯哥兒,茶杯的水涼了就給他續點熱的,免得他又喝涼茶。”


    “好。”


    看著陸秋歌離開堂屋,白淑蘭起身看著寧遠平的牌位,輕聲說到:“相公,當年將秋歌帶到寧家是對的,沒有她在,我可能早就撐不住了,希望硯哥兒也能記著她的好,不要負了她。”


    說完,白淑蘭用幹淨的布把兩個牌位擦拭了幾遍,然後才離開堂屋,朝自己的寢室走去。


    寧家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書和房。白淑蘭單獨住,寧硯和陸秋歌雖然在外人看來已經是默認的夫妻關係了,但兩人依舊恪守禮法,一直都是單獨住的。換了現在的寧硯,就更不可能做些別的了。


    書房內,寧硯已經點上了油燈。他沒看書,而是在一張紙上將自己腦海中能在以後用到的知識用筆下來。不然用不了多久,這些記憶就模糊甚至是遺忘了。


    他今天一整天的時間幾乎都用來做這件事,已經寫了十來張宣紙了。他本來是不會毛筆字的,但有原主的記憶在,寫起來異常順暢,一手俊秀小楷看起來賞心悅目。


    見陸秋歌提著茶壺走了進來,寧硯神色正常的用一張宣紙蓋住了自己寫的東西。陸秋歌識字,如果她看到這個東西,搞不好會生出疑問。


    “娘回來了嗎?”寧硯擱下筆問道。


    “回來了,已經去休息了。”一邊說著,陸秋歌走到桌案旁,兩指在茶杯上搭了一下,發現茶已經涼透。


    “我去給你換熱水。”


    陸秋歌正準備端起茶杯,被寧硯拉住了袖子。“不用了,今晚不喝茶了,再練一會字我就去睡覺了。”


    油燈光太暗,看書寫字對眼睛都不好。古代沒有眼鏡這種東西,必須得保護好視力。


    “行。”陸秋歌點了點頭。一會兒後,陸秋歌提著做女紅的小籃子到了書房,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開始縫補一件破了洞的衣服。


    陸秋歌和白淑蘭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而寧硯的衣服卻是一處補丁都看不到。


    寧硯看著陸秋歌手熟練的在衣服間穿梭,光線暗的讓他連陸秋歌臉上的表情都看不清楚,便將自己的桌案騰出了一塊地方,走過去將陸秋歌的小籃子提了過來。


    “你坐過來,你那裏光線太暗了。”


    陸秋歌抬頭,眼中有著探尋的神色。以前寧硯在家時,她為了節省燈油都是這樣坐著,寧硯也從來沒有說過讓她坐近一點的話。


    寧硯默然,沒有解釋的意思。用木簽將燈芯往上挑了挑,讓燈更亮了一點。然後便坐下拿起《中庸》看了起來。


    陸秋歌靜默片刻,便將椅子輕輕的挪到了寧硯的書案旁,亮了一些的燈光的確讓眼睛舒服多了。


    兩個人就這樣安靜的做著自己的事情。陸秋歌將衣服補好後,又取了一塊帕子繡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寧硯放下書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緩聲說到:“秋歌,我明天便準備回書院。”


    陸秋歌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兒,點了點頭。“也該回去了,你這一病就快一個月沒去書院了。”


    “嗯。”寧硯沉默了一會兒後又道:“我這次去書院,一直到趕考的前幾天才會回來,你和娘要照顧好自己。”


    “嗯,我知道。”


    “馬上就要收麥子了,天熱,你們下地前用荷葉泡點水帶上,我從書中看荷葉可以解暑。”


    “嗯。”


    一陣沉默後,寧硯站了起來。“去休息吧。”


    “我去給你打熱水。”


    **


    次日,天剛放亮,寧家一家人都起來了。寧硯整理自己的東西,白淑蘭和陸秋歌燒火做飯。


    寧硯整理好自己的東西後,來到了堂屋。站在供桌前給他爹和他爺爺上了兩柱香。看著兩個牌位,寧硯的眼中不免浮上了複雜難言的神色。


    “占用寧硯的身體非我所願,既然已經成為事實,我會代替寧硯好好的活下去,盡我所能讓寧家重回官宦之家。”


    “硯哥兒,吃飯了。”白淑蘭不知道到什麽時候來到了寧硯的身後。


    寧硯斂去了眸中的複雜之色,轉身點頭。


    早飯依舊隻吃了七分飽寧硯便停了筷子,白淑蘭讓他再吃一點,寧硯借口病才好,胃口不是很好給拒絕了。


    吃完飯後,寧硯便背著裝書的箱籠出門了。書院在鳳鳴縣內,從平德村到書院,要走上大半天的時間。


    兩個女人將他送到村口,又往他懷裏塞了兩塊烙餅,一直目送著他離開,直到看不見身影……


    第3章 致遠書院


    等寧硯趕到鳳鳴縣的致遠書院的時候,太陽已經偏西了。寧硯沒有選擇去他住的齋舍,而是先去拜見他的老師,書院的山長之一,姓曹,人稱曹夫子。


    寧硯到曹夫子的院子時,曹夫子已經在院子的石桌上擺上了兩碟小菜和一壺清酒。


    曹夫子今年四十五歲,是個舉人,為人灑脫豁達,兩次會試不中後,便覺得自己與仕途無緣,便毅然回鄉。


    致遠書院的院長看中他的才學與舉人的出身,將他聘為山長。為人嗜酒,最喜月下獨酌這種風雅之事。


    因為不喜名利,厭惡勾心鬥角,所以曹夫子在書院的講師之中特立獨行,少有朋友。但他詩才極佳,在整個寧安府都是有名氣的。


    寧硯來到院門外,按照記憶中的禮儀整理了衣服後,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置於身前,躬身前傾。“學生寧硯請見老師。”


    曹夫子飲酒的動作一頓,抬頭看向寧硯,笑著招了招手。“寧硯啊,直接進來就行。”


    曹夫子本就挺喜歡寧硯溫良恭儉的性格,平日裏對這個弟子也多有照拂,寄予了厚望。


    寧硯聞言,走進院子,斂袖立於曹夫子身前。“學生拜見老師。”


    曹夫子撫須問道:“病可大好了?”


    寧硯回:“已經痊愈。”


    “如此甚好。還有月餘便要院試,這大半月課業可曾落下?”曹夫子又問。


    “回老師,未曾。”


    曹夫子雙眸微斂,突然發問:“誠其意者謂何?”


    寧硯當即反應過來這是出自《大學》中的一詞,將記憶調動出來,穩聲道來:


    “語出《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


    “君子之道,如何行之?”


    “語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待寧硯答完之後,曹夫子滿意的點了點頭。“製藝上,書院中少有人能出你左右,但試帖詩方麵,尚有不足,剩下這月餘的時間,你需得專攻試帖詩。”


    寧硯頷首。“學生省得。”


    “嗯。”曹夫子說完便下起了逐客令。“行了,你回去吧,免得打擾了我喝酒的雅興。”


    “學生告退。”說完,寧硯便朝院外走去。同時在心裏暗道:難怪曹夫子幾乎沒有朋友,就衝著這說話的直接態度,就很少有人能接受的。


    不過結交這樣的人,不用擔心表麵一套,背地裏一套。有什麽就說什麽,絲毫不拐彎抹角,嬌柔做作。


    寧硯從曹夫子處離開後,就回了書院學子住的齋舍。致遠書院不是什麽有名氣的大書院,書院的條件也很一般。


    一間不大的房子住六個人,一人一張小床,然後共用三個大書案。當然也有條件好的齋舍,但那就不是寧硯能住的起的。


    寧硯在他住的齋舍裏也是不合群的那種人,所以對他久病歸來,同舍的人就不痛不癢的問候了一聲就接著溫習課業了。即將院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榜上有名。


    寧硯也沒有熱臉貼冷屁股的愛好,將箱籠放下。然後將床鋪整理了一下,點上一盞油燈放在床頭,背靠著牆,一邊嚼著從家帶來的烙餅,一邊翻開書看了起來。


    不說原來的寧硯,就是現在的他在試帖詩上也是短板。院試的試帖詩要求五言六韻,鄉試、會試要求的是五言八韻。首聯要“破題”,用韻方麵要守“八戒”。


    大涼對試帖詩方麵要求的不像清朝恢複試帖詩後規定的那麽嚴格,但寫起來依舊不容易。這剩下的一個月他還得下幾分苦工。


    窗外夏蟲的不絕於耳,同舍的人也都一個個熄燈睡下,覺得脖子酸疼的寧硯這才放下書,將燈吹滅,借著月光摸到了窗邊。


    斜倚在窗邊,沒有對月長思,而是處於放空的狀態,什麽都不去想。半晌後,寧硯摸了回去,躺下開始睡覺。


    **


    學舍。


    早早就到了的寧硯將自己從家裏帶來的幾本書擺在了書案最顯眼的地方。他自己則是攤開一本書,跪坐在墊子上默讀。


    沒過多久,從門外進來的一個人穿著綢衣的人進入了寧硯的餘光範圍,寧硯搭在腿上的右手輕點了兩下。


    這人叫管光武,明麵上是鳳鳴縣縣令之子。但實際上是鳳鳴縣縣令親弟的兒子。縣令親弟是個商人,大涼律法規定,商人子弟不允許參加科舉。


    剛好這個縣令膝下無子,他親弟為了兒子前途著想,就把兒子過繼給了縣令。在鳳鳴縣這地界,管光武不缺權,也不缺錢。整日在書院也是遊手好閑,實打實的紈絝膏粱一個。


    書院裏,多數人看不起管光武,他們都標榜自己熟讀聖賢書,不屑與管光武這樣的人為伍。而少許刻意討好管光武的,管光武又看不起。


    所以管光武在書院和寧硯的處境相似,都是那種沒有朋友,處於被孤立狀態的人。


    管光武一邊把玩著腰間佩戴的玉佩,一邊邁著四方步往他的座位走。看到大半個月沒見的寧硯,管光武特意瞅了兩眼。然後就看到了寧硯桌子上的幾本書。


    他不喜歡儒家的東西,偏偏對一些誌怪書籍,或者是話本、野史之類的東西感興趣。但不管是他親爹,還是他繼爹,都明令禁止他看這些東西,他也隻能偷偷摸摸的看。


    而寧硯桌子上的這幾本書,他聽別人說過,但在鳳鳴縣的書坊他卻沒找到。心癢癢的管光武在寧硯的旁邊停了下來。


    “咚!”沉甸甸的兩錠銀子扔在了寧硯的桌子上。


    “二十兩銀子,買你三本書。”


    因為古代不管是造紙還是印刷的技術都比較落後,一本書的成本價就在三四貫錢,也就是三四兩銀子。所以寧硯知道書很值錢,但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還是讓他有些眼紅。


    家裏可是有幾書架的書啊!可惜的是一本都不能賣,兩個女人當傳家寶似的守著那些書。


    寧硯暗自掐了自己一下,強迫自己從白花花的銀子上移開視線,語氣淡定的說到:“不賣,隻租。”


    管光武又扔了一錠五兩的銀子,雙手抱胸,自信的等著寧硯答應。


    “不賣,隻租。”寧硯重複了一遍。


    管光武皺眉說到:“寧硯,我給的價已經和書坊的新書是一個價格了。”


    “不賣,隻租。”寧硯依舊是這一句話。


    “你……”


    “有錢都不要,真是個傻的。”管光武撇撇嘴,朝寧硯抬了抬下巴。“不賣就不賣,開個價,怎麽租?”


    “一本書一天三十文,租一個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