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帽戴好,在銅鏡中照過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後,寧硯起身抹平身上的褶皺。
“秋歌,我覺得咱們家是不是要買一個丫鬟回來?你有身子了,總得要有照顧的人。”
陸秋歌笑著反問道:“我和娘本來就很無聊了,你還想找一個人回來搶我們的活兒幹?”
“我這不是怕你和娘累著嘛。”頓了一下,寧硯又道:“既然這樣,那就不請了,剛好我也不喜歡什麽丫鬟仆人的伺候著。”
整好衣服,拿起桌上的笏板。
“我走了,困了就再睡一會兒。”
陸秋歌溫婉頷首。“好。”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所以寧硯進入皇城後來的地方就是內閣諸臣辦公的地方立政殿。
這裏是所有奏折呈遞的地方。奏折在這裏會進行分類與篩選。過小的事情在兩位首輔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由內閣直接決定。
其餘由閣臣票擬之後再呈遞皇帝,由皇帝下最後的旨意。一般情況下,皇帝不會駁回閣臣的票擬,所以說這裏是朝廷權力的核心機構不是沒有道理的。
寧硯到立政殿時,兩位首輔與四位次輔都沒有到,到的是個他一樣的侍讀學士。
其中一個也許是有人交待過了,在寧硯到時,先給了介紹了其餘幾個人後,又給了解釋了一下侍讀學士要辦的公務內容。
讓寧硯看來,這內閣侍讀學士就相當於輔臣的“秘書”,而輔臣又相當於皇帝的秘書。
剛等寧硯大致了解了一番時,立政殿走進了兩個人,首輔韓哲鬆和次輔吉裕。
寧硯跟著一眾侍讀學士向兩人見禮。“下官等見過二位大人。”
韓哲鬆在經過寧硯身邊時停了下來,看著他開口道:“章首輔親自舉薦你為內閣侍讀學士,又得陛下欽點,你可萬不能讓陛下和章首輔失望的好。”
寧硯忙躬身道:“下官謹記大人教誨。”
“老夫送你一句話,在其位,謀其政,安其民。”說完,韓哲鬆便抬步往殿內走去,從始至終,都是心平氣和的。
反倒是跟著他的次輔吉裕在走時,留下了一聲冷哼,寧硯搓了搓袖子,沒放在心上。
韓哲鬆剛到不久,其餘的次輔和章嚴維也陸陸續續到了。不同於韓哲鬆,章嚴維到時一句話都沒和寧硯說,便開始處理政務。
寧硯也坐到了他的位置開始看分給他的那些奏折,他隻需要看一遍,然後分類後再交由內閣輔臣。
第一次接觸奏折這種東西,寧硯看的很仔細。但看了一段時間後,寧硯發現看奏折也是要區分一下的。
有一些奏折完全一點意義都沒有,不是歌功頌德的,就是問安示好的,而且還冗長的不行。
難怪奏折要經過內閣篩選一下,不然讓皇帝一本本看下去,每天除了看奏章那就什麽別的事情也不用幹了。
等眾內閣侍讀學士將奏章整理好後,就進內殿轉交給六位輔臣。然後他們要做的就是站在一邊聽他們商議政事。
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提出一些他們的意見,至於被不被采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位閣老,這裏有一本洪州送來的加急奏章。”一名侍讀學士首先將一本奏章呈上。
“你念。”章嚴維說到。
“是。”
等那人將奏章念完之後,章嚴維和韓哲鬆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交農?朝廷非但沒有加稅賦,還頒布募役法讓他們免除勞役,專心於農事,為什麽還會出現交農這種事!”夏敬沉聲說到。
寧硯在聽到“交農”這兩個字的時候眉頭也是微微蹙了起來。說交農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但交農再進一步發展的話,就是農民起義!
所謂的交農就是百姓聚在一起上交農具,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苛政的不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百姓的一種“智慧。”
他們用這種近似於“無賴”的方式告訴朝廷:我們不造反,不鬧事,你們就不能拿我們怎麽樣。你們要是不改變,我們就不種地了,你們也就沒有稅賦可以收了。
有交農的現象發生,就表示朝廷不得民心了,所以曆朝曆代一旦有交農的事情發生,朝廷上下都會比較重視。不然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就容易爆發農民起義。
章嚴維沉思片刻後道:“當務之急是得弄清楚洪州百姓交農的原因。慕之,你以內閣之名義給洪州知府發一封加急文書,勒令他在半月之內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夏敬頷首。“我這就去。”
“韓大人,我們稍後就去麵聖。”
韓哲鬆“嗯”了一聲,從那名侍讀學士的手裏拿過奏折再次細讀起來。
除了這本加急的奏折,其餘的奏折處理起來很快。寧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雖然章嚴維和韓哲鬆兩人表麵上看起來和和諧諧的,但總能給他一種暗地裏較量的感覺。
而更多的時候他還能感覺到兩人在相互妥協,似乎在追求一種平衡。至於他曾經想想過的兩人針鋒相對的場景是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這讓寧硯覺得他在官場的確還是一個“新手”,要看的要學的道理實在太多了。
立政殿離紫宸殿的距離並不遠,這也是為了方便皇帝召見閣臣。等輔臣們將所有的奏折都票擬完畢後,就由寧硯他們帶著往紫宸殿而去。
“參見陛下!”
“都起來吧。”蕭旻在禦案後坐定,便讓寧硯等人將奏折呈上去。蕭旻是一個明主,在勤政這方麵遠超先帝。
寧硯將奏折交給大太監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大殿左側的紗幕後坐著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很美麗的女人。
看那發髻的樣式,是未婚,也就排除了是後宮妃子的身份。而看年齡,也和宮裏的公主對不上。
能出現在這裏的女人會是誰?
心中升起的好奇心讓寧硯往那裏多看了兩眼。等女人似有所覺看過來時,寧硯就垂下眼簾目不斜視了。
韓哲鬆由袖中取出那本來自洪州的加急奏折親自交給了蕭旻。“陛下請看這本。”
蕭旻接過後隨即翻開。
“交農?!”
※※※※※※※※※※※※※※※※※※※※
旅行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所以該定一個更新的時間了,我發現沒有g更新我就能拖就拖,這毛病真不好,回去了我就努力改。你們覺得更新在上午好還是下午好?
第35章 二月二親耕
蕭旻的神情並不好。大涼開國之時,為恢複戰後瘡痍, 一直輕稅賦輕徭役, 讓百姓休養生息。
曆經二帝之後,國家日益恢複, 朝廷也開始提稅賦, 但從始至終都處在一個中等的水平, 所以從來沒有出現過交農的事情。
如今這種事發生在了他在帝位的時候,蕭旻怕這會成為自己的一個汙點, 更擔心這是什麽不好的預示。
將奏折合上壓在掌下,蕭旻沉聲說到:“為妨動搖人心,此事不允許聲張。朕會派皇城司的人前往洪州先行查明原因然後再行處理。”
寧硯專門了解過大涼的官署構成, 知道皇城司是屬於皇帝的一個私人機構, 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直接接受皇帝的領導。
皇帝將這件事交給皇城司來辦, 明顯是希望內閣都不要插手。
在場的人自然知道帝王的意思, 莫敢不從, 紛紛道:“臣等謹遵聖諭。”
蕭旻神色稍緩。“後日是二月初二,按祖製要在郊外親耕,朕已經讓禮部安排下去了,內閣記得督促一下。”
二月二日, 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而大涼朝曆代帝王也會在這一天赴郊外親耕, 已示君王對農本的重視。
民間打油詩有雲: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臣等遵旨。”
從紫宸殿出來後,除了被留下的六位輔臣,所有的侍讀學士便返回立政殿坐值,以便皇帝的隨時傳召。
到立政殿時,有專人為他們送上了膳食,用過之後又開始整理那些已經被皇帝最終批紅後的奏折。
將奏折按照來處進行分類。外地呈來的奏折是要專程送樣驛站然後送回的。寧硯求穩,所以整理的並不快。
“你有什麽要詢問的嗎?”依舊是那個早晨給寧硯介紹內閣的侍讀學士祝濤卓朝寧硯走了過來。
寧硯正想說沒有時,猛地想起了紫宸殿中見到的那個女人,便問道:“今天紫宸殿紗幔後坐的那個人……是誰?”
“那是溫侍詔。”祝濤卓回答道。“你坐下,聽我慢慢與你說來。”
待寧硯坐下後,祝濤卓才繼續道:“溫侍詔是溫家後人,溫家是先帝時期大涼水師的統帥家族,一直駐守沿海抗倭,滿門忠烈。”
“家中男兒均因為抗倭戰死沙場,女兒為巾幗英雄,同樣不遑多讓,最後隻留下了溫侍詔一個孤女。”
“當今太後與溫家主母有過情誼,憐溫侍詔一人孤苦無依,就讓陛下將溫侍詔認作義妹,接進宮中帶在身邊養著。”
“溫侍詔雖然為女子,但其才智與心智卻遠超男子。在她的多番請求之下,陛下將侍詔的位置給了她。”
“是以溫侍詔可以借著謄寫語檔、聖旨的名頭聆聽朝政,甚至有時陛下還會專門問她一些朝政之事。如果不是女子身份的原因,內閣很可能就有溫侍詔的一席之地了。”
“原來如此。”寧硯點了點頭。這溫侍詔也是一個奇女子了,能在一個古代男尊女卑這個一個大環境下衝破層層限製成為一名女官,自身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因為曾經性別的原因,寧硯對這個溫侍詔無比的欣賞起來。
**
二月二日,皇帝親耕。
寧硯作為內閣侍讀學士在隨行的官員行列之內。禦輦在中,在羽林軍的護衛之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東郊而去。
上元府偏北,田地多以旱地為主。小麥在九十月份種下,臨近立春已經都長出了苗。遠遠望去,一片綠生生的,霎是好看。
寧硯想著等下次休沐可以帶上陸秋歌來這裏走一走,心情都會好上很多。
也有很多空出來的田地,這是留著種粟,也就是小米,以及其他沒到時間的作物的。
寧硯等人在田邊就停了下來,蕭旻則是在一個老農的領路下提著衣擺進了田中。不遠處禮部的人已經備好了牛和犁。
“陛下,請。”
一名七品縣官牽牛,皇帝扶犁,禮部尚書撒種。這是大涼朝開國帝王定下來的禮度。大涼曆代帝王,哪怕是“庸”,但隻要不“昏”,都會恪守這個禮度。
國以民為本,民以農為本。親耕就是一種定民心的方式。
皇帝親耕更重的是一種儀式,在耕了兩丈左右的地後蕭旻就將犁交給了別人,麵朝東方,遙遙一拜。
“願蒼天佑我大涼春耕秋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行文武官員和周遭的百姓紛紛跪地,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奏禮樂!”
隨著禮部侍郎一聲令下,隨行的宮廷樂師其奏禮樂,中有一聲放聲歌吟:
“教民稼檣,不令而行。進退有度,琚瑀鏘鳴。言還熉幄,禮則告成。帝命率育,明德惟聲。”
寧硯將這文在心裏默念了兩遍,看著隨風搖曳的麥浪,曾經在《史記》中讀過的一句話漫上了心頭: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秋歌,我覺得咱們家是不是要買一個丫鬟回來?你有身子了,總得要有照顧的人。”
陸秋歌笑著反問道:“我和娘本來就很無聊了,你還想找一個人回來搶我們的活兒幹?”
“我這不是怕你和娘累著嘛。”頓了一下,寧硯又道:“既然這樣,那就不請了,剛好我也不喜歡什麽丫鬟仆人的伺候著。”
整好衣服,拿起桌上的笏板。
“我走了,困了就再睡一會兒。”
陸秋歌溫婉頷首。“好。”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所以寧硯進入皇城後來的地方就是內閣諸臣辦公的地方立政殿。
這裏是所有奏折呈遞的地方。奏折在這裏會進行分類與篩選。過小的事情在兩位首輔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由內閣直接決定。
其餘由閣臣票擬之後再呈遞皇帝,由皇帝下最後的旨意。一般情況下,皇帝不會駁回閣臣的票擬,所以說這裏是朝廷權力的核心機構不是沒有道理的。
寧硯到立政殿時,兩位首輔與四位次輔都沒有到,到的是個他一樣的侍讀學士。
其中一個也許是有人交待過了,在寧硯到時,先給了介紹了其餘幾個人後,又給了解釋了一下侍讀學士要辦的公務內容。
讓寧硯看來,這內閣侍讀學士就相當於輔臣的“秘書”,而輔臣又相當於皇帝的秘書。
剛等寧硯大致了解了一番時,立政殿走進了兩個人,首輔韓哲鬆和次輔吉裕。
寧硯跟著一眾侍讀學士向兩人見禮。“下官等見過二位大人。”
韓哲鬆在經過寧硯身邊時停了下來,看著他開口道:“章首輔親自舉薦你為內閣侍讀學士,又得陛下欽點,你可萬不能讓陛下和章首輔失望的好。”
寧硯忙躬身道:“下官謹記大人教誨。”
“老夫送你一句話,在其位,謀其政,安其民。”說完,韓哲鬆便抬步往殿內走去,從始至終,都是心平氣和的。
反倒是跟著他的次輔吉裕在走時,留下了一聲冷哼,寧硯搓了搓袖子,沒放在心上。
韓哲鬆剛到不久,其餘的次輔和章嚴維也陸陸續續到了。不同於韓哲鬆,章嚴維到時一句話都沒和寧硯說,便開始處理政務。
寧硯也坐到了他的位置開始看分給他的那些奏折,他隻需要看一遍,然後分類後再交由內閣輔臣。
第一次接觸奏折這種東西,寧硯看的很仔細。但看了一段時間後,寧硯發現看奏折也是要區分一下的。
有一些奏折完全一點意義都沒有,不是歌功頌德的,就是問安示好的,而且還冗長的不行。
難怪奏折要經過內閣篩選一下,不然讓皇帝一本本看下去,每天除了看奏章那就什麽別的事情也不用幹了。
等眾內閣侍讀學士將奏章整理好後,就進內殿轉交給六位輔臣。然後他們要做的就是站在一邊聽他們商議政事。
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提出一些他們的意見,至於被不被采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位閣老,這裏有一本洪州送來的加急奏章。”一名侍讀學士首先將一本奏章呈上。
“你念。”章嚴維說到。
“是。”
等那人將奏章念完之後,章嚴維和韓哲鬆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交農?朝廷非但沒有加稅賦,還頒布募役法讓他們免除勞役,專心於農事,為什麽還會出現交農這種事!”夏敬沉聲說到。
寧硯在聽到“交農”這兩個字的時候眉頭也是微微蹙了起來。說交農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但交農再進一步發展的話,就是農民起義!
所謂的交農就是百姓聚在一起上交農具,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苛政的不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百姓的一種“智慧。”
他們用這種近似於“無賴”的方式告訴朝廷:我們不造反,不鬧事,你們就不能拿我們怎麽樣。你們要是不改變,我們就不種地了,你們也就沒有稅賦可以收了。
有交農的現象發生,就表示朝廷不得民心了,所以曆朝曆代一旦有交農的事情發生,朝廷上下都會比較重視。不然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就容易爆發農民起義。
章嚴維沉思片刻後道:“當務之急是得弄清楚洪州百姓交農的原因。慕之,你以內閣之名義給洪州知府發一封加急文書,勒令他在半月之內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夏敬頷首。“我這就去。”
“韓大人,我們稍後就去麵聖。”
韓哲鬆“嗯”了一聲,從那名侍讀學士的手裏拿過奏折再次細讀起來。
除了這本加急的奏折,其餘的奏折處理起來很快。寧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雖然章嚴維和韓哲鬆兩人表麵上看起來和和諧諧的,但總能給他一種暗地裏較量的感覺。
而更多的時候他還能感覺到兩人在相互妥協,似乎在追求一種平衡。至於他曾經想想過的兩人針鋒相對的場景是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這讓寧硯覺得他在官場的確還是一個“新手”,要看的要學的道理實在太多了。
立政殿離紫宸殿的距離並不遠,這也是為了方便皇帝召見閣臣。等輔臣們將所有的奏折都票擬完畢後,就由寧硯他們帶著往紫宸殿而去。
“參見陛下!”
“都起來吧。”蕭旻在禦案後坐定,便讓寧硯等人將奏折呈上去。蕭旻是一個明主,在勤政這方麵遠超先帝。
寧硯將奏折交給大太監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大殿左側的紗幕後坐著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很美麗的女人。
看那發髻的樣式,是未婚,也就排除了是後宮妃子的身份。而看年齡,也和宮裏的公主對不上。
能出現在這裏的女人會是誰?
心中升起的好奇心讓寧硯往那裏多看了兩眼。等女人似有所覺看過來時,寧硯就垂下眼簾目不斜視了。
韓哲鬆由袖中取出那本來自洪州的加急奏折親自交給了蕭旻。“陛下請看這本。”
蕭旻接過後隨即翻開。
“交農?!”
※※※※※※※※※※※※※※※※※※※※
旅行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所以該定一個更新的時間了,我發現沒有g更新我就能拖就拖,這毛病真不好,回去了我就努力改。你們覺得更新在上午好還是下午好?
第35章 二月二親耕
蕭旻的神情並不好。大涼開國之時,為恢複戰後瘡痍, 一直輕稅賦輕徭役, 讓百姓休養生息。
曆經二帝之後,國家日益恢複, 朝廷也開始提稅賦, 但從始至終都處在一個中等的水平, 所以從來沒有出現過交農的事情。
如今這種事發生在了他在帝位的時候,蕭旻怕這會成為自己的一個汙點, 更擔心這是什麽不好的預示。
將奏折合上壓在掌下,蕭旻沉聲說到:“為妨動搖人心,此事不允許聲張。朕會派皇城司的人前往洪州先行查明原因然後再行處理。”
寧硯專門了解過大涼的官署構成, 知道皇城司是屬於皇帝的一個私人機構, 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直接接受皇帝的領導。
皇帝將這件事交給皇城司來辦, 明顯是希望內閣都不要插手。
在場的人自然知道帝王的意思, 莫敢不從, 紛紛道:“臣等謹遵聖諭。”
蕭旻神色稍緩。“後日是二月初二,按祖製要在郊外親耕,朕已經讓禮部安排下去了,內閣記得督促一下。”
二月二日, 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而大涼朝曆代帝王也會在這一天赴郊外親耕, 已示君王對農本的重視。
民間打油詩有雲: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臣等遵旨。”
從紫宸殿出來後,除了被留下的六位輔臣,所有的侍讀學士便返回立政殿坐值,以便皇帝的隨時傳召。
到立政殿時,有專人為他們送上了膳食,用過之後又開始整理那些已經被皇帝最終批紅後的奏折。
將奏折按照來處進行分類。外地呈來的奏折是要專程送樣驛站然後送回的。寧硯求穩,所以整理的並不快。
“你有什麽要詢問的嗎?”依舊是那個早晨給寧硯介紹內閣的侍讀學士祝濤卓朝寧硯走了過來。
寧硯正想說沒有時,猛地想起了紫宸殿中見到的那個女人,便問道:“今天紫宸殿紗幔後坐的那個人……是誰?”
“那是溫侍詔。”祝濤卓回答道。“你坐下,聽我慢慢與你說來。”
待寧硯坐下後,祝濤卓才繼續道:“溫侍詔是溫家後人,溫家是先帝時期大涼水師的統帥家族,一直駐守沿海抗倭,滿門忠烈。”
“家中男兒均因為抗倭戰死沙場,女兒為巾幗英雄,同樣不遑多讓,最後隻留下了溫侍詔一個孤女。”
“當今太後與溫家主母有過情誼,憐溫侍詔一人孤苦無依,就讓陛下將溫侍詔認作義妹,接進宮中帶在身邊養著。”
“溫侍詔雖然為女子,但其才智與心智卻遠超男子。在她的多番請求之下,陛下將侍詔的位置給了她。”
“是以溫侍詔可以借著謄寫語檔、聖旨的名頭聆聽朝政,甚至有時陛下還會專門問她一些朝政之事。如果不是女子身份的原因,內閣很可能就有溫侍詔的一席之地了。”
“原來如此。”寧硯點了點頭。這溫侍詔也是一個奇女子了,能在一個古代男尊女卑這個一個大環境下衝破層層限製成為一名女官,自身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因為曾經性別的原因,寧硯對這個溫侍詔無比的欣賞起來。
**
二月二日,皇帝親耕。
寧硯作為內閣侍讀學士在隨行的官員行列之內。禦輦在中,在羽林軍的護衛之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東郊而去。
上元府偏北,田地多以旱地為主。小麥在九十月份種下,臨近立春已經都長出了苗。遠遠望去,一片綠生生的,霎是好看。
寧硯想著等下次休沐可以帶上陸秋歌來這裏走一走,心情都會好上很多。
也有很多空出來的田地,這是留著種粟,也就是小米,以及其他沒到時間的作物的。
寧硯等人在田邊就停了下來,蕭旻則是在一個老農的領路下提著衣擺進了田中。不遠處禮部的人已經備好了牛和犁。
“陛下,請。”
一名七品縣官牽牛,皇帝扶犁,禮部尚書撒種。這是大涼朝開國帝王定下來的禮度。大涼曆代帝王,哪怕是“庸”,但隻要不“昏”,都會恪守這個禮度。
國以民為本,民以農為本。親耕就是一種定民心的方式。
皇帝親耕更重的是一種儀式,在耕了兩丈左右的地後蕭旻就將犁交給了別人,麵朝東方,遙遙一拜。
“願蒼天佑我大涼春耕秋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行文武官員和周遭的百姓紛紛跪地,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奏禮樂!”
隨著禮部侍郎一聲令下,隨行的宮廷樂師其奏禮樂,中有一聲放聲歌吟:
“教民稼檣,不令而行。進退有度,琚瑀鏘鳴。言還熉幄,禮則告成。帝命率育,明德惟聲。”
寧硯將這文在心裏默念了兩遍,看著隨風搖曳的麥浪,曾經在《史記》中讀過的一句話漫上了心頭: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