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寧硯忙裏偷閑,難得空出了一天,準備好好陪陪陸秋歌和小寧頌,但是一大早就有人登門了。
“娘,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見見這位寧家家主?”
白淑蘭想了一下後,拒絕了。“你先去看看寧氏一族的態度再說。”
“也好。”
從房間出來後,寧硯便徑直去了正堂。金陵寧家來了兩個人,族長寧遠誌,以及其子寧磊。
看到寧硯出現,兩人都站了起來。“寧大人。”
寧硯也回道:“寧族長,寧典史。二位請坐。”待兩人坐下後,寧硯問道:“不知寧族長來找我所謂何事?”
“我想問問寧大人,十天後,臘月二十五,寧氏開宗祠祭祖,大人是否有意前來?”
※※※※※※※※※※※※※※※※※※※※
在元宵節的末尾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吃了元宵湯圓,全家團團圓圓,平平安安。聽說今晚十一點五十四的月亮很圓,熬夜的人可以去看看
第52章
“寧族長說笑了, 你寧氏一族的祭祖儀式為什麽邀我前去?”
“寧大……”寧磊正準備起身說話,卻被寧遠誌按住了, 接過話緩緩說到:
“當年的事情寧家確實愧對大伯, 我父親還有另外兩位叔伯兄弟多年來也都心懷愧疚,也派人找尋過大伯, 但人海茫茫,一直苦尋無果,二伯與四叔臨去之時都未能放下。”
“你是大伯的孫兒, 對寧家有怨我理解, 但我們畢竟是出自同一宗族,同為嫡脈,身上都留著寧氏先祖的血, 你的根就在金陵寧家。”
“如今我作為寧氏族長, 也知道了的你的身份, 就應當接你認祖歸宗。父輩祖輩們的恩怨不應該繼續在我們這裏延續下去。”
寧硯對寧氏宗族沒有什麽歸屬感, 回不回寧家本家其實一點都無所謂。但他的爺爺雖然恨但又念著這個家族。
雖然他沒有見過寧伯生, 但卻一直受著他的恩。而且他既然已經是寧硯了, 為人子孫,祖輩的心願他有義務去達成。
兩手放在嘴邊哈了兩口氣, 暖和之後攏在袖子中,而後才不緊不慢的說到:
“我爺爺當年自逐家門之時已經在族譜上除名了,現在我在的寧家雖然也是寧家, 但已經是完全脫離金陵寧家了。”
寧遠誌看著寧硯, 娓娓道:“那為什麽你們一家的字輩還跟著本家走?你父親是, 你是,如今令郎依舊是。”
寧硯笑了笑,他本來沒準備讓他的兒子繼續走寧家字輩的,但白淑蘭卻勸他還是走的好。現在可別讓這邊以為他巴著求著想回寧家了。
想了片刻後,寧硯說到:“寧族長,那我就直說了吧,要讓我重新歸入金陵寧家可以,但我有兩個要求。”
寧磊一聽,激動的說到:“寧大人,你就盡管說,我父親肯定都會答應的。”寧遠誌不說話,表示默認。
“第一,我爺爺和我父親的墓要遷進寧家祖地,牌位要入寧家祖祠,入祠當日,寧氏全族都要在場相迎。”
寧遠誌沒有什麽猶豫便回到:“這是自然,即使你不說,這一點我也會做的。”
“那就好。”寧硯點了點頭。“第二,我想讓族長父親在我爺爺的牌位前認個錯。”
當初寧家共有四兄弟,以伯、仲、叔、季命名,寧伯生居長,但卻不為族長所喜。長房勢弱,其餘三房就大肆打壓、排擠,直到寧伯生怒而離家。
如今數十年過去,仲、季二人也已經去世,隻剩下寧遠誌的父親寧叔澤還在人世。寧硯想替寧伯生出口氣,也隻有找寧叔澤了。
這兩點達成,應該就做到寧伯生口中的“風光”了吧。
寧遠誌沉默以了一會兒後說到:“這一點我暫時不能給你回答,我須先得問過我父親。”
寧硯溫和道:“我不急,會一直在這裏等著寧族長的回答。”
寧遠誌點了兩下頭,然後示意寧磊拿了一個盒子出來,打開後一塊質地上佳的玉佩。
“那孩子也是我的侄孫,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寧硯沒拒絕,收了下了,起身行了個晚輩禮。“我代頌兒謝謝您的好意。”
寧遠誌沒想到寧硯會來這麽一出,連忙伸手將他扶起,眼含複雜之色。“我會盡快給你答複的。”
“清墨靜候。”
**
金陵寧家祖宅,一間房間中,須發皆白的老者在聽完寧遠誌的話後,臉色漲紅,手中的拐杖在地上重重的砸了兩下,吼道:
“讓我認錯?!不可能!”
寧遠誌皺眉提聲說到:“爹,當年本來就是你們做錯了,兄弟鬩牆,逼得大伯離家,如今認個錯難道不應該嗎?”
寧叔澤怒氣衝衝喊到:“那寧硯不就是一個五品的審判史嗎?!值得你這樣去巴結,還讓你老子去對著人家的牌位認錯?!”
“我是為了寧家,寧家現在是什麽情況爹您應該清楚。自祖父那輩起,已經一代不如一代,再這樣下去,寧家就要從金陵望族中除名了!”
寧叔澤一拍桌子。“誰敢除我寧家的名!這金陵有誰比我寧家顯赫,兩名首輔,一名柱國大將軍,誰能比得上寧家!”
寧遠誌對寧叔澤的頑固心裏也有氣,聲音也跟著提了許多。
“那都不知道過去多少年了,如今除了咱們自己家,誰還在乎寧家祖輩是什麽人?!要是那些有用,小磊至於現在還是府衙一個小小的典史嗎?!”
“我是寧家族長,我不能讓寧家繼續在我手裏繼續衰落下去。是,寧硯現在隻是正五品的審判史,中興寧家還有困難。但他前途無量!”
“我已經調查清楚了他從鳳鳴縣到上元府的所有事情,二十歲出頭便高中進士,殿前傳臚後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參與《大涼字匯》一書的編訂,被翰林學士與章閣老聯名舉薦進內閣,任正六品內閣侍讀學士。”
“而後又提出空前絕後的累進稅法,在當今聖上的全力支持下,設立田賦司,任正五品的大司卿,掌管天下田賦的征收。”
“也因為累進稅法,他在整個大涼都有了名聲,不少受益的貧困百姓更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他,我可以肯定,青史之上肯定有屬於他的一筆。”
“他如今才多大,任他如此平步青雲下去,誰能想到他能走多遠,再現先祖入主內閣之光輝也未必不可能。”
“如果他能回到寧家,有他坐鎮,寧家頹勢肯定會有所減緩。如果他在出手照拂一二,寧家未必就不能再上幾級台階。”
寧叔澤雖然知道寧遠誌說的句句在理,但讓他拉下麵子去認錯,他不可能答應。
“我告訴你,任你今天是舌燦蓮花,我也不可能答應去認錯。”
人越老越固執,寧遠誌見此,知道自己是說不動寧叔澤了。他是自己父親,百善孝為先,自己不可能強迫著他去認錯。
看來,寧家江河日下,已經無法挽回了。仰頭長歎了一口氣,寧遠誌心如死灰的起身,對寧叔澤行了一禮。
“兒子先告退了。”
說完,也不等寧叔澤同意,徑自就離開了。寧叔澤一看,更是怒從中來,直接就將自己手中的拐杖扔了出去。
“滾!滾的越遠越好。”
次日,寧硯就收到了來自寧叔澤的手書。信上說第二天要求他暫時還做不到,等他能做到的那一天,他再登門。
寧硯收到信後,獨自一人來到了祠堂,將信放到了寧伯生的牌位之前。
“您放心,您的遺願我一定會幫您達成的。隻是眼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您在那邊在耐心等待一段時日。”
現在,要想讓寧家答應第二個條件,除了等寧家那邊妥協之外,他自己也要加重籌碼。
而他加重籌碼的方式無非就是他的官位品級。地方官員一般是三年有一次調度,章嚴維也答應他在金陵任滿後,就會將他調回上元府。
隻要在這三年任期之內,他無行差踏錯,還能作出一定的政績,回上元府升官是必要的。到時候,他這邊的籌碼就重了。
**
八個月後,金陵府衙。
寧硯忙完公務,收拾妥當之後就準備離開府衙回家。隻是還沒等他出公房,主簿冀張弛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大人,出了一件大事!”
寧硯連忙問道:“什麽事?”
“安福兌票鋪背後的東家昨夜卷走了兌票鋪內近三萬兩白銀跑了,現在已經不知所蹤了。”
“在兌票鋪內存放白銀的數十名個人現在手中的兌票如同廢紙一般,無處兌換,剛開衙就一起來擊鼓報案了。”
寧硯皺眉問道:“安福兌票鋪背後的東家是誰?”
白銀三萬兩,這數字即使是他聽了都不由得吸了一口涼氣。他早就有預感,私營兌票鋪沒有保障,終有一天會出問題的。沒想到今天就應驗了。
“是金陵有名的陶瓷大戶沈家。”冀張弛回道。
“既然是金陵的商賈,那他的家當鋪子應該都在金陵,應該能抵押不少的錢,可以先補上一些。”
“哪能啊,沈家的瓷器主要是通過淮河,然後經大江(即長江)外運到其他州府買賣。沈家顯然是籌謀不少時間了,沈家燒窯前段時間運出一批瓷器之後,燒窯就基本已經空了。”
“之後繼續生產以掩人耳目,但生產的量不大,基本都送到金陵城的各鋪子賣。沈家家眷也早就以走親的名義離開金陵了。”
“因為沈家主要做跨府的生意,在金陵的鋪子並不多,加上人走樓空的沈府,還有兩處空殼子燒窯,離三萬兩還差的遠呢。”
寧硯沉吟了片刻後,問道:“太守怎麽說?”
“太守大人除了發布通緝公告,上書朝廷,讓其餘各州府配合捉拿人犯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寧硯點了點頭。“目前也隻能這樣了。沈家的所有家財都得盡快處理,先還一部分給那些人,給他們安一下心。”
“現在不止是這些問題,其餘四家兌票鋪也都鬧開了,持有兌票的人紛紛要求兌票鋪將他們存入的銀錢全部兌換成現錢呢。”
寧硯眸中一亮。
他要等的機會終於等來了。
第53章
竇良鋒放下手中的狼毫, 挑眉問道:“兌票務?那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官辦兌票鋪。”寧硯回到。“金陵共有五家兌票鋪, 皆為商人所辦, 兌票不統一,而且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禍患。”
“這次東家卷巨款私逃就是禍患之一。另外一個大的禍患就是會擾亂大涼的錢幣市場。”
“兌票繼續發展下去, 很大程度上會衝擊銅、銀、金的地位,在將來的某一天,它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獨立的錢幣。”
“因為兌票有很多的優勢。其一, 方便攜帶運輸與保管, 尤其是對需要大額錢財,或者是路途遙遠的交易來說,兌票能提供大大的便利。”
“其二, 兌票能有效的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指的是在鑄幣流通時, 足兩足值的錢幣會被人留下, 經過切削或者是熔解重鑄之後, 提值之後再次使用。”
“長此以往, 市麵之上流通的錢幣就會大部分都是不足值的,會導致鑄幣的混亂。兌票被大量使用之後, 這樣的情況會得到很大的減緩與遏製。”
“其三,兌票的印製比銅幣、元寶的鑄造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少。其優勢會一步步增加它的地位。”
“娘,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見見這位寧家家主?”
白淑蘭想了一下後,拒絕了。“你先去看看寧氏一族的態度再說。”
“也好。”
從房間出來後,寧硯便徑直去了正堂。金陵寧家來了兩個人,族長寧遠誌,以及其子寧磊。
看到寧硯出現,兩人都站了起來。“寧大人。”
寧硯也回道:“寧族長,寧典史。二位請坐。”待兩人坐下後,寧硯問道:“不知寧族長來找我所謂何事?”
“我想問問寧大人,十天後,臘月二十五,寧氏開宗祠祭祖,大人是否有意前來?”
※※※※※※※※※※※※※※※※※※※※
在元宵節的末尾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吃了元宵湯圓,全家團團圓圓,平平安安。聽說今晚十一點五十四的月亮很圓,熬夜的人可以去看看
第52章
“寧族長說笑了, 你寧氏一族的祭祖儀式為什麽邀我前去?”
“寧大……”寧磊正準備起身說話,卻被寧遠誌按住了, 接過話緩緩說到:
“當年的事情寧家確實愧對大伯, 我父親還有另外兩位叔伯兄弟多年來也都心懷愧疚,也派人找尋過大伯, 但人海茫茫,一直苦尋無果,二伯與四叔臨去之時都未能放下。”
“你是大伯的孫兒, 對寧家有怨我理解, 但我們畢竟是出自同一宗族,同為嫡脈,身上都留著寧氏先祖的血, 你的根就在金陵寧家。”
“如今我作為寧氏族長, 也知道了的你的身份, 就應當接你認祖歸宗。父輩祖輩們的恩怨不應該繼續在我們這裏延續下去。”
寧硯對寧氏宗族沒有什麽歸屬感, 回不回寧家本家其實一點都無所謂。但他的爺爺雖然恨但又念著這個家族。
雖然他沒有見過寧伯生, 但卻一直受著他的恩。而且他既然已經是寧硯了, 為人子孫,祖輩的心願他有義務去達成。
兩手放在嘴邊哈了兩口氣, 暖和之後攏在袖子中,而後才不緊不慢的說到:
“我爺爺當年自逐家門之時已經在族譜上除名了,現在我在的寧家雖然也是寧家, 但已經是完全脫離金陵寧家了。”
寧遠誌看著寧硯, 娓娓道:“那為什麽你們一家的字輩還跟著本家走?你父親是, 你是,如今令郎依舊是。”
寧硯笑了笑,他本來沒準備讓他的兒子繼續走寧家字輩的,但白淑蘭卻勸他還是走的好。現在可別讓這邊以為他巴著求著想回寧家了。
想了片刻後,寧硯說到:“寧族長,那我就直說了吧,要讓我重新歸入金陵寧家可以,但我有兩個要求。”
寧磊一聽,激動的說到:“寧大人,你就盡管說,我父親肯定都會答應的。”寧遠誌不說話,表示默認。
“第一,我爺爺和我父親的墓要遷進寧家祖地,牌位要入寧家祖祠,入祠當日,寧氏全族都要在場相迎。”
寧遠誌沒有什麽猶豫便回到:“這是自然,即使你不說,這一點我也會做的。”
“那就好。”寧硯點了點頭。“第二,我想讓族長父親在我爺爺的牌位前認個錯。”
當初寧家共有四兄弟,以伯、仲、叔、季命名,寧伯生居長,但卻不為族長所喜。長房勢弱,其餘三房就大肆打壓、排擠,直到寧伯生怒而離家。
如今數十年過去,仲、季二人也已經去世,隻剩下寧遠誌的父親寧叔澤還在人世。寧硯想替寧伯生出口氣,也隻有找寧叔澤了。
這兩點達成,應該就做到寧伯生口中的“風光”了吧。
寧遠誌沉默以了一會兒後說到:“這一點我暫時不能給你回答,我須先得問過我父親。”
寧硯溫和道:“我不急,會一直在這裏等著寧族長的回答。”
寧遠誌點了兩下頭,然後示意寧磊拿了一個盒子出來,打開後一塊質地上佳的玉佩。
“那孩子也是我的侄孫,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寧硯沒拒絕,收了下了,起身行了個晚輩禮。“我代頌兒謝謝您的好意。”
寧遠誌沒想到寧硯會來這麽一出,連忙伸手將他扶起,眼含複雜之色。“我會盡快給你答複的。”
“清墨靜候。”
**
金陵寧家祖宅,一間房間中,須發皆白的老者在聽完寧遠誌的話後,臉色漲紅,手中的拐杖在地上重重的砸了兩下,吼道:
“讓我認錯?!不可能!”
寧遠誌皺眉提聲說到:“爹,當年本來就是你們做錯了,兄弟鬩牆,逼得大伯離家,如今認個錯難道不應該嗎?”
寧叔澤怒氣衝衝喊到:“那寧硯不就是一個五品的審判史嗎?!值得你這樣去巴結,還讓你老子去對著人家的牌位認錯?!”
“我是為了寧家,寧家現在是什麽情況爹您應該清楚。自祖父那輩起,已經一代不如一代,再這樣下去,寧家就要從金陵望族中除名了!”
寧叔澤一拍桌子。“誰敢除我寧家的名!這金陵有誰比我寧家顯赫,兩名首輔,一名柱國大將軍,誰能比得上寧家!”
寧遠誌對寧叔澤的頑固心裏也有氣,聲音也跟著提了許多。
“那都不知道過去多少年了,如今除了咱們自己家,誰還在乎寧家祖輩是什麽人?!要是那些有用,小磊至於現在還是府衙一個小小的典史嗎?!”
“我是寧家族長,我不能讓寧家繼續在我手裏繼續衰落下去。是,寧硯現在隻是正五品的審判史,中興寧家還有困難。但他前途無量!”
“我已經調查清楚了他從鳳鳴縣到上元府的所有事情,二十歲出頭便高中進士,殿前傳臚後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參與《大涼字匯》一書的編訂,被翰林學士與章閣老聯名舉薦進內閣,任正六品內閣侍讀學士。”
“而後又提出空前絕後的累進稅法,在當今聖上的全力支持下,設立田賦司,任正五品的大司卿,掌管天下田賦的征收。”
“也因為累進稅法,他在整個大涼都有了名聲,不少受益的貧困百姓更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他,我可以肯定,青史之上肯定有屬於他的一筆。”
“他如今才多大,任他如此平步青雲下去,誰能想到他能走多遠,再現先祖入主內閣之光輝也未必不可能。”
“如果他能回到寧家,有他坐鎮,寧家頹勢肯定會有所減緩。如果他在出手照拂一二,寧家未必就不能再上幾級台階。”
寧叔澤雖然知道寧遠誌說的句句在理,但讓他拉下麵子去認錯,他不可能答應。
“我告訴你,任你今天是舌燦蓮花,我也不可能答應去認錯。”
人越老越固執,寧遠誌見此,知道自己是說不動寧叔澤了。他是自己父親,百善孝為先,自己不可能強迫著他去認錯。
看來,寧家江河日下,已經無法挽回了。仰頭長歎了一口氣,寧遠誌心如死灰的起身,對寧叔澤行了一禮。
“兒子先告退了。”
說完,也不等寧叔澤同意,徑自就離開了。寧叔澤一看,更是怒從中來,直接就將自己手中的拐杖扔了出去。
“滾!滾的越遠越好。”
次日,寧硯就收到了來自寧叔澤的手書。信上說第二天要求他暫時還做不到,等他能做到的那一天,他再登門。
寧硯收到信後,獨自一人來到了祠堂,將信放到了寧伯生的牌位之前。
“您放心,您的遺願我一定會幫您達成的。隻是眼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您在那邊在耐心等待一段時日。”
現在,要想讓寧家答應第二個條件,除了等寧家那邊妥協之外,他自己也要加重籌碼。
而他加重籌碼的方式無非就是他的官位品級。地方官員一般是三年有一次調度,章嚴維也答應他在金陵任滿後,就會將他調回上元府。
隻要在這三年任期之內,他無行差踏錯,還能作出一定的政績,回上元府升官是必要的。到時候,他這邊的籌碼就重了。
**
八個月後,金陵府衙。
寧硯忙完公務,收拾妥當之後就準備離開府衙回家。隻是還沒等他出公房,主簿冀張弛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大人,出了一件大事!”
寧硯連忙問道:“什麽事?”
“安福兌票鋪背後的東家昨夜卷走了兌票鋪內近三萬兩白銀跑了,現在已經不知所蹤了。”
“在兌票鋪內存放白銀的數十名個人現在手中的兌票如同廢紙一般,無處兌換,剛開衙就一起來擊鼓報案了。”
寧硯皺眉問道:“安福兌票鋪背後的東家是誰?”
白銀三萬兩,這數字即使是他聽了都不由得吸了一口涼氣。他早就有預感,私營兌票鋪沒有保障,終有一天會出問題的。沒想到今天就應驗了。
“是金陵有名的陶瓷大戶沈家。”冀張弛回道。
“既然是金陵的商賈,那他的家當鋪子應該都在金陵,應該能抵押不少的錢,可以先補上一些。”
“哪能啊,沈家的瓷器主要是通過淮河,然後經大江(即長江)外運到其他州府買賣。沈家顯然是籌謀不少時間了,沈家燒窯前段時間運出一批瓷器之後,燒窯就基本已經空了。”
“之後繼續生產以掩人耳目,但生產的量不大,基本都送到金陵城的各鋪子賣。沈家家眷也早就以走親的名義離開金陵了。”
“因為沈家主要做跨府的生意,在金陵的鋪子並不多,加上人走樓空的沈府,還有兩處空殼子燒窯,離三萬兩還差的遠呢。”
寧硯沉吟了片刻後,問道:“太守怎麽說?”
“太守大人除了發布通緝公告,上書朝廷,讓其餘各州府配合捉拿人犯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寧硯點了點頭。“目前也隻能這樣了。沈家的所有家財都得盡快處理,先還一部分給那些人,給他們安一下心。”
“現在不止是這些問題,其餘四家兌票鋪也都鬧開了,持有兌票的人紛紛要求兌票鋪將他們存入的銀錢全部兌換成現錢呢。”
寧硯眸中一亮。
他要等的機會終於等來了。
第53章
竇良鋒放下手中的狼毫, 挑眉問道:“兌票務?那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官辦兌票鋪。”寧硯回到。“金陵共有五家兌票鋪, 皆為商人所辦, 兌票不統一,而且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禍患。”
“這次東家卷巨款私逃就是禍患之一。另外一個大的禍患就是會擾亂大涼的錢幣市場。”
“兌票繼續發展下去, 很大程度上會衝擊銅、銀、金的地位,在將來的某一天,它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獨立的錢幣。”
“因為兌票有很多的優勢。其一, 方便攜帶運輸與保管, 尤其是對需要大額錢財,或者是路途遙遠的交易來說,兌票能提供大大的便利。”
“其二, 兌票能有效的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指的是在鑄幣流通時, 足兩足值的錢幣會被人留下, 經過切削或者是熔解重鑄之後, 提值之後再次使用。”
“長此以往, 市麵之上流通的錢幣就會大部分都是不足值的,會導致鑄幣的混亂。兌票被大量使用之後, 這樣的情況會得到很大的減緩與遏製。”
“其三,兌票的印製比銅幣、元寶的鑄造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少。其優勢會一步步增加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