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夏敬眼中大亮,一掌拍在了桌子上。“好一個以工代賑!又一個開先河之舉!寧清墨,若此舉可成,潼川賑災,我給你記首功!更保你回京之後,再進一步!”
寧硯不驕不躁的拱手道:“清墨多謝大人抬舉。”
“還有嗎?你繼續說。”
夏敬是一個極其重詩賦的人,尤愛結交詩才曠古之人,也就養成了他愛用詩才來衡量一個人。
而寧硯偏偏在這方麵才能平平。曾經因為科舉還苦學了一段時間,也隻能堪堪做到不拖後腿。科舉之後,就完全將詩賦拋到了一邊。
所以即使寧硯之前作出了一番成績,但夏敬心裏還是有些“瞧不上”他。隻是礙於章嚴維的麵子,從來沒有表現出來過。
但這次賑災一行,從寧硯讓出自己的馬車讓難民乘坐開始,到如今提出的三條良策,夏敬心裏的那點瞧不起再也升不起來了。
“其四……”寧硯停頓了一會兒後,意味深長的說到:“玩。大人您不但自己要玩,還要帶著官吏,帶著整個潼川府的人一起玩。”
夏敬雖然不解其意,但也沒有覺得荒謬。“你詳盡道來。”
……
第二天,於鬧市搭建的刑台上,一身囚衣的梁鳴和曹邢被五花大綁的押了上去。圍觀的人圍了一層又一層,都是一臉怨恨的看著刑台上的兩個人。
“就是這兩個狗官賣了官倉的糧,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真該死!”
“就是!昨天知道要處決這兩個人,俺高興的一晚上沒睡著,早早的就來等著看了。”
“狗官,下地獄去吧!”有激動的人直接把自己的鞋子脫了扔了上去,砸在了一人的身上。
這個頭一起,頓時群情激憤,一些人將早就準備好的石子、雜草都往上扔。官兵一點都沒有阻止的意思,還退到了一邊避免殃及池魚。
不多時,親自充當監斬官的夏敬帶著寧硯、魯翼盧幾人到了刑台處,各自坐下。周圍百姓紛紛下跪行禮。
現在就等午時三刻,陽氣到達最盛的時候行刑。而寧硯坐在桌案後有些坐立不安。
因為夏敬判的刑是腰斬。
來大涼這麽多年,為官的時間也不短了,但對斬首這種事情,他一直刻意回避著,更別說腰斬了。
為官多年,他不是沒有給人叛過死刑,但觀刑,尤其還是腰斬這樣酷刑卻是第一次。來的一路上,寧硯都一直處於惴惴不安中,此刻坐著,他覺得自己的腿都在抖。
午時三刻,當太陽直射而下,人的影子到了最短的時候,夏敬起身,毫不猶豫的下了“斬”的號令。
在兩人的求饒聲中,劊子手將鍘刀架好,將兩人按了進去。
“行刑!”
一聲令下,手起刀落,兩聲淒厲的叫聲響起,伴著一片叫好的聲音,寧硯緊緊的閉上了雙眼。
腰斬殘酷就殘酷在不會讓人立刻死去。除了耳邊是虛弱但卻不絕的呻吟聲外,鼻間還縈繞著濃濃的血腥味兒。
觀刑完的當天晚上,寧硯就病了,病的來勢洶洶。
※※※※※※※※※※※※※※※※※※※※
賑災設及到的麵太多,但我的閱曆有限,所以有涉及不到的地方還請諒解,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斧正。
第65章
病來如山倒, 這一場來勢洶洶的病一下就把身體向來不錯的寧硯給擊垮了。
寧硯清楚, 在醫療水平落後的古代是生不起大病的,有時候風寒風熱都能奪走人的命, 原來的寧硯就是被一場風寒給帶走的。
所以他一直很注意養生與鍛煉,這數年來, 連發熱咳嗽都很少,像這次這般的, 還是頭一次。
明明臉上已經燒的通紅,內裏卻如同置身冰窖一般。身上如同壓了千斤石似的,頭更是悶疼欲裂。寧硯一直處在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想醒過來卻發現怎麽都睜不開眼睛。
“還好, 不是瘧疾, 不然草民也束手無策了。”
“那就好, 那就好。”
迷迷糊糊之間寧硯聽到了說話的聲音, 遲緩的反應過來後,寧硯自己也鬆了一口氣。若真是瘧疾, 他基本上就沒救了。他一點都不想死,他也不能死。
清醒的時間沒多久寧硯又再次沉沉的睡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的時候,耳邊是連續不斷的敲木魚聲與梵音。
寧硯睜開眼睛,伸手撥了一下床帷,就這麽一下就覺得似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似的。
一直守著的柴浪發現動靜後, 一向嚴肅的有些呆板的他也不由得激動道:“大人, 您終於醒了。”說著, 柴浪用鉤子將床帷掛了起來。
寧硯咽了兩口唾沫潤了一下幹的發疼的嗓子, 嘶啞道:“給我倒杯水來。”
一杯水下肚,寧硯才覺得好受一點,微微喘了一口氣,虛弱的問道:“外麵是怎麽回事?”
“是都指揮使大人覺得您大病是因為在刑場上被惡魂給纏住了,就找來了一批僧人,做大事驅魂的。他們今早開始誦經,大人您下午就醒了。”
寧硯扯起嘴角笑了笑。雖然惡魂什麽的是無稽之談,但他這次的病還真有幾分是觀刑造成的。千裏入蜀,他估計在路上病就開始積累了,然後被刑場一刺激,病就爆發了。
“我睡了多久了?”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大夫說您是風邪入體,引起的風熱之症。隻要熱褪去了,很快就能恢複了。”
寧硯點了點頭。“讓外麵停了吧,你取十兩銀子給僧人們,然後代我送一送。”
“是。”柴浪出去後,沒一會兒誦經的聲音就停了下來。寧硯甩了甩頭,想將昏沉感給甩去,想起身奈何渾身都使不上力氣。
苦笑了一聲寧硯就靠著不動了。柴浪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一個大夫。大夫挎著藥箱先是行了一禮,在得到寧硯的準許後,才在床邊坐下。
大夫先是看了寧硯的眼睛和舌頭,再探了體溫,最後才是號脈。片刻後,號脈罷,大夫拱手道:
“大人的病已經沒有什麽大礙了,之後就是調養的事了。所謂病去如抽絲,大人須得戒急,慢養為上。除了用藥外,大人還可以每天用薄荷葉替茶泡水,此於風熱之症最為有益。”
寧硯平和道:“我都記下了,多謝大夫。”
大夫忙道:“大人折煞草民了。您是為救潼川百姓而來,能為您診病,是時珍莫大的榮幸。”
寧硯一怔,追問道:“時珍?你姓什麽?”
大夫不明白寧硯為什麽有此一問,帶著疑惑回答道:“草民姓李,名時珍。”
寧硯沒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巧合,曆史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居然還會有李時珍這位藥聖的出現,就是不知道此李時珍是不是彼,又會不會有彼李時珍那樣的千秋功績。
“你有沒有寫過什麽醫書?”寧硯問到。
李時珍搖了搖頭。“草民隻是一個一事無成的鄉野大夫罷了,何德何能能著書立說呢。”
“醫術何來宮廷鄉野之別,都是治病救人之術,為什麽要分一個三六九等出來。醫書這東西,有能者皆可著之,你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
寧硯想著,既然這個李時珍還沒有走上那位藥聖的路,他何不提點一下。如果真的能推動《本草綱目》的問世,他也算是間接的為後世謀福祉了。
這樣想著,寧硯的精神頭都起來了,接著道:“當今醫道多傳承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學派,對《傷寒雜病論》發展良多。但如《神農本草經》一般,主要對藥物進行整理分類的醫書卻很少。
但《神農本草經》隻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現在藥用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太醫院也曾進行過《神農本草經》的增訂,但最後因為太過繁瑣而無疾而終。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智者在民間。你可以試著寫一下,說不定真的能成功。若真能成書,那時若我還在朝廷,便幫你向太醫院引薦。”
李時珍沉默了良久,就在寧硯以為他不會答應的時候,李時珍抿唇鄭重的點了一下頭。
auzw “大人,草民願意一試!”
“惟願今生能步遍大涼,效仿先輩神農,遍識百草!”
沒人知道,他曾看本草醫書之時,發現曆代注解者謬誤良多,那時他就有了辨疑訂誤,編修新書的想法。
但他知道沒人會支持他的,尤其是當初就不同意他從醫的父親。剛才聽了寧硯的這麽一番話,仿佛在他心裏放了一根定海神針似的,一直被他壓抑著的念頭瞬間就從萌芽長成了參天大樹。
多年後,當李時珍真的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修時,還在裏麵寫了一篇自傳,在自傳裏,“寧硯”二字隨著這本傳世名著一直流傳了下去。
五天後,寧硯雖然還沒有完全恢複,但身體已經能使上力氣了。能下床的第一天,他就讓柴浪扶著他出去走了走。
夏敬期間來探望過他兩次,與他說了說賑災的現狀。成都府的糧商在知道潼川府的糧價後,果然一個個都運糧蜂擁而入。
大量的糧食湧入,不過幾天的時間,糧價便得到了遏製。再用不了多久,隨著後續糧商的到來,糧價就能恢複到平時的價格,甚至還能低上一些。
另外,潼川府境內的早稻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收獲,雖然已經十去七八,但這卻是剛遭過災的潼川百姓心中最大的慰藉了。
再加上朝廷的賑糧,已經沒有再因饑餓死亡的人。同時,賑銀被全部用在了重建府衙、縣衙、官倉,蓬英縣也開始招募難民重修堤壩。
招募的銀兩除了戶部所撥的賑銀外,半數都來自潼川府的商人捐獻。有些人恨不得傾盡家財去換取科舉的名額,不用官府特意去要求,一個個出手的大方的不得了。
總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寧硯提出來的賑災之策被夏敬悉數采納,快快馬加鞭的通知各縣實施。
這天,喝了藥後,寧硯就讓柴浪找來了筆墨紙硯,而後他就披著衣服坐在桌邊,開始寫家書。
“秋歌:吾今一切安好,唯甚思汝等。賑災事宜一切向好,相信歸程之日不遠矣……勿念,夫清墨筆。”
寫完後,寧硯仔細折好裝進信封,又用火漆封好,又提筆在信封上寫下幾字後遞給了柴浪。
“你待會兒找人送到上元府家中去。”
寫完信,寧硯梳洗了一番,換上了一身的官服便到前衙去見夏敬。
廳堂中,夏敬正和一眾官吏在商議事情,看到寧硯的身影,夏敬蹙眉道:“身體還沒好就待房間養著,萬一有了什麽好歹,讓我怎麽和閣老交代。”
其他官吏也都紛紛起身,躬身行禮,寧硯一一點頭回應。
“咳咳~”寧硯的臉色雖然還有些蒼白,但比起前兩天已經好上了太多,咳嗽了兩聲,寧硯輕笑道:
“多謝大人體恤,不過下官已經沒有大礙了,大夫說一直待在房間中反而不好,我也閑不住。”
夏敬看了他一眼,說到:“量力而行。”
“下官省的。”
“坐吧。”
寧硯在夏敬的下方坐下後,議事便繼續,寧硯也不插話,就一直安靜的聽著。從他們的交談之中,寧硯了解到了潼川府的情況比他想的還要好上一些。
畢竟川蜀是大涼的第二大糧倉,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底蘊是不容忽視的。而且有被腰斬的兩個人的威懾在,幾乎沒有官吏敢陽奉陰違。那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容易多了。
議事的最後,夏敬才將注意力放到寧硯的身上。“清墨,將你的想法給諸位說說。”
寧硯點了點頭,不緊不慢的說到:“救災事宜已經有走上了正道,繼續走下去就好。接下來就是恢複的問題。眼前首要的就是恢複商業,讓潼川府重現繁華。”
“而商業要快速複蘇,還需要一些刺激的東西。”寧硯說到這裏停頓了一會兒,又咳嗽了幾聲後,才接著道:
“端陽節才過去不久,因為大震潼川百姓沒能過好端陽節,不如就由官府牽頭,補上一個端陽節。由官府提供彩頭,在大江上舉辦上兩場龍舟賽。”
其餘人聽了都是一頭霧水,不是在說恢複經濟的事情嗎,怎麽突然就扯到賽龍舟了。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就聽夏敬道:
“就按寧侍郎說的做。”
寧硯不驕不躁的拱手道:“清墨多謝大人抬舉。”
“還有嗎?你繼續說。”
夏敬是一個極其重詩賦的人,尤愛結交詩才曠古之人,也就養成了他愛用詩才來衡量一個人。
而寧硯偏偏在這方麵才能平平。曾經因為科舉還苦學了一段時間,也隻能堪堪做到不拖後腿。科舉之後,就完全將詩賦拋到了一邊。
所以即使寧硯之前作出了一番成績,但夏敬心裏還是有些“瞧不上”他。隻是礙於章嚴維的麵子,從來沒有表現出來過。
但這次賑災一行,從寧硯讓出自己的馬車讓難民乘坐開始,到如今提出的三條良策,夏敬心裏的那點瞧不起再也升不起來了。
“其四……”寧硯停頓了一會兒後,意味深長的說到:“玩。大人您不但自己要玩,還要帶著官吏,帶著整個潼川府的人一起玩。”
夏敬雖然不解其意,但也沒有覺得荒謬。“你詳盡道來。”
……
第二天,於鬧市搭建的刑台上,一身囚衣的梁鳴和曹邢被五花大綁的押了上去。圍觀的人圍了一層又一層,都是一臉怨恨的看著刑台上的兩個人。
“就是這兩個狗官賣了官倉的糧,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真該死!”
“就是!昨天知道要處決這兩個人,俺高興的一晚上沒睡著,早早的就來等著看了。”
“狗官,下地獄去吧!”有激動的人直接把自己的鞋子脫了扔了上去,砸在了一人的身上。
這個頭一起,頓時群情激憤,一些人將早就準備好的石子、雜草都往上扔。官兵一點都沒有阻止的意思,還退到了一邊避免殃及池魚。
不多時,親自充當監斬官的夏敬帶著寧硯、魯翼盧幾人到了刑台處,各自坐下。周圍百姓紛紛下跪行禮。
現在就等午時三刻,陽氣到達最盛的時候行刑。而寧硯坐在桌案後有些坐立不安。
因為夏敬判的刑是腰斬。
來大涼這麽多年,為官的時間也不短了,但對斬首這種事情,他一直刻意回避著,更別說腰斬了。
為官多年,他不是沒有給人叛過死刑,但觀刑,尤其還是腰斬這樣酷刑卻是第一次。來的一路上,寧硯都一直處於惴惴不安中,此刻坐著,他覺得自己的腿都在抖。
午時三刻,當太陽直射而下,人的影子到了最短的時候,夏敬起身,毫不猶豫的下了“斬”的號令。
在兩人的求饒聲中,劊子手將鍘刀架好,將兩人按了進去。
“行刑!”
一聲令下,手起刀落,兩聲淒厲的叫聲響起,伴著一片叫好的聲音,寧硯緊緊的閉上了雙眼。
腰斬殘酷就殘酷在不會讓人立刻死去。除了耳邊是虛弱但卻不絕的呻吟聲外,鼻間還縈繞著濃濃的血腥味兒。
觀刑完的當天晚上,寧硯就病了,病的來勢洶洶。
※※※※※※※※※※※※※※※※※※※※
賑災設及到的麵太多,但我的閱曆有限,所以有涉及不到的地方還請諒解,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斧正。
第65章
病來如山倒, 這一場來勢洶洶的病一下就把身體向來不錯的寧硯給擊垮了。
寧硯清楚, 在醫療水平落後的古代是生不起大病的,有時候風寒風熱都能奪走人的命, 原來的寧硯就是被一場風寒給帶走的。
所以他一直很注意養生與鍛煉,這數年來, 連發熱咳嗽都很少,像這次這般的, 還是頭一次。
明明臉上已經燒的通紅,內裏卻如同置身冰窖一般。身上如同壓了千斤石似的,頭更是悶疼欲裂。寧硯一直處在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想醒過來卻發現怎麽都睜不開眼睛。
“還好, 不是瘧疾, 不然草民也束手無策了。”
“那就好, 那就好。”
迷迷糊糊之間寧硯聽到了說話的聲音, 遲緩的反應過來後,寧硯自己也鬆了一口氣。若真是瘧疾, 他基本上就沒救了。他一點都不想死,他也不能死。
清醒的時間沒多久寧硯又再次沉沉的睡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的時候,耳邊是連續不斷的敲木魚聲與梵音。
寧硯睜開眼睛,伸手撥了一下床帷,就這麽一下就覺得似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似的。
一直守著的柴浪發現動靜後, 一向嚴肅的有些呆板的他也不由得激動道:“大人, 您終於醒了。”說著, 柴浪用鉤子將床帷掛了起來。
寧硯咽了兩口唾沫潤了一下幹的發疼的嗓子, 嘶啞道:“給我倒杯水來。”
一杯水下肚,寧硯才覺得好受一點,微微喘了一口氣,虛弱的問道:“外麵是怎麽回事?”
“是都指揮使大人覺得您大病是因為在刑場上被惡魂給纏住了,就找來了一批僧人,做大事驅魂的。他們今早開始誦經,大人您下午就醒了。”
寧硯扯起嘴角笑了笑。雖然惡魂什麽的是無稽之談,但他這次的病還真有幾分是觀刑造成的。千裏入蜀,他估計在路上病就開始積累了,然後被刑場一刺激,病就爆發了。
“我睡了多久了?”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大夫說您是風邪入體,引起的風熱之症。隻要熱褪去了,很快就能恢複了。”
寧硯點了點頭。“讓外麵停了吧,你取十兩銀子給僧人們,然後代我送一送。”
“是。”柴浪出去後,沒一會兒誦經的聲音就停了下來。寧硯甩了甩頭,想將昏沉感給甩去,想起身奈何渾身都使不上力氣。
苦笑了一聲寧硯就靠著不動了。柴浪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一個大夫。大夫挎著藥箱先是行了一禮,在得到寧硯的準許後,才在床邊坐下。
大夫先是看了寧硯的眼睛和舌頭,再探了體溫,最後才是號脈。片刻後,號脈罷,大夫拱手道:
“大人的病已經沒有什麽大礙了,之後就是調養的事了。所謂病去如抽絲,大人須得戒急,慢養為上。除了用藥外,大人還可以每天用薄荷葉替茶泡水,此於風熱之症最為有益。”
寧硯平和道:“我都記下了,多謝大夫。”
大夫忙道:“大人折煞草民了。您是為救潼川百姓而來,能為您診病,是時珍莫大的榮幸。”
寧硯一怔,追問道:“時珍?你姓什麽?”
大夫不明白寧硯為什麽有此一問,帶著疑惑回答道:“草民姓李,名時珍。”
寧硯沒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巧合,曆史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居然還會有李時珍這位藥聖的出現,就是不知道此李時珍是不是彼,又會不會有彼李時珍那樣的千秋功績。
“你有沒有寫過什麽醫書?”寧硯問到。
李時珍搖了搖頭。“草民隻是一個一事無成的鄉野大夫罷了,何德何能能著書立說呢。”
“醫術何來宮廷鄉野之別,都是治病救人之術,為什麽要分一個三六九等出來。醫書這東西,有能者皆可著之,你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
寧硯想著,既然這個李時珍還沒有走上那位藥聖的路,他何不提點一下。如果真的能推動《本草綱目》的問世,他也算是間接的為後世謀福祉了。
這樣想著,寧硯的精神頭都起來了,接著道:“當今醫道多傳承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學派,對《傷寒雜病論》發展良多。但如《神農本草經》一般,主要對藥物進行整理分類的醫書卻很少。
但《神農本草經》隻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現在藥用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太醫院也曾進行過《神農本草經》的增訂,但最後因為太過繁瑣而無疾而終。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智者在民間。你可以試著寫一下,說不定真的能成功。若真能成書,那時若我還在朝廷,便幫你向太醫院引薦。”
李時珍沉默了良久,就在寧硯以為他不會答應的時候,李時珍抿唇鄭重的點了一下頭。
auzw “大人,草民願意一試!”
“惟願今生能步遍大涼,效仿先輩神農,遍識百草!”
沒人知道,他曾看本草醫書之時,發現曆代注解者謬誤良多,那時他就有了辨疑訂誤,編修新書的想法。
但他知道沒人會支持他的,尤其是當初就不同意他從醫的父親。剛才聽了寧硯的這麽一番話,仿佛在他心裏放了一根定海神針似的,一直被他壓抑著的念頭瞬間就從萌芽長成了參天大樹。
多年後,當李時珍真的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修時,還在裏麵寫了一篇自傳,在自傳裏,“寧硯”二字隨著這本傳世名著一直流傳了下去。
五天後,寧硯雖然還沒有完全恢複,但身體已經能使上力氣了。能下床的第一天,他就讓柴浪扶著他出去走了走。
夏敬期間來探望過他兩次,與他說了說賑災的現狀。成都府的糧商在知道潼川府的糧價後,果然一個個都運糧蜂擁而入。
大量的糧食湧入,不過幾天的時間,糧價便得到了遏製。再用不了多久,隨著後續糧商的到來,糧價就能恢複到平時的價格,甚至還能低上一些。
另外,潼川府境內的早稻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收獲,雖然已經十去七八,但這卻是剛遭過災的潼川百姓心中最大的慰藉了。
再加上朝廷的賑糧,已經沒有再因饑餓死亡的人。同時,賑銀被全部用在了重建府衙、縣衙、官倉,蓬英縣也開始招募難民重修堤壩。
招募的銀兩除了戶部所撥的賑銀外,半數都來自潼川府的商人捐獻。有些人恨不得傾盡家財去換取科舉的名額,不用官府特意去要求,一個個出手的大方的不得了。
總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寧硯提出來的賑災之策被夏敬悉數采納,快快馬加鞭的通知各縣實施。
這天,喝了藥後,寧硯就讓柴浪找來了筆墨紙硯,而後他就披著衣服坐在桌邊,開始寫家書。
“秋歌:吾今一切安好,唯甚思汝等。賑災事宜一切向好,相信歸程之日不遠矣……勿念,夫清墨筆。”
寫完後,寧硯仔細折好裝進信封,又用火漆封好,又提筆在信封上寫下幾字後遞給了柴浪。
“你待會兒找人送到上元府家中去。”
寫完信,寧硯梳洗了一番,換上了一身的官服便到前衙去見夏敬。
廳堂中,夏敬正和一眾官吏在商議事情,看到寧硯的身影,夏敬蹙眉道:“身體還沒好就待房間養著,萬一有了什麽好歹,讓我怎麽和閣老交代。”
其他官吏也都紛紛起身,躬身行禮,寧硯一一點頭回應。
“咳咳~”寧硯的臉色雖然還有些蒼白,但比起前兩天已經好上了太多,咳嗽了兩聲,寧硯輕笑道:
“多謝大人體恤,不過下官已經沒有大礙了,大夫說一直待在房間中反而不好,我也閑不住。”
夏敬看了他一眼,說到:“量力而行。”
“下官省的。”
“坐吧。”
寧硯在夏敬的下方坐下後,議事便繼續,寧硯也不插話,就一直安靜的聽著。從他們的交談之中,寧硯了解到了潼川府的情況比他想的還要好上一些。
畢竟川蜀是大涼的第二大糧倉,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底蘊是不容忽視的。而且有被腰斬的兩個人的威懾在,幾乎沒有官吏敢陽奉陰違。那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容易多了。
議事的最後,夏敬才將注意力放到寧硯的身上。“清墨,將你的想法給諸位說說。”
寧硯點了點頭,不緊不慢的說到:“救災事宜已經有走上了正道,繼續走下去就好。接下來就是恢複的問題。眼前首要的就是恢複商業,讓潼川府重現繁華。”
“而商業要快速複蘇,還需要一些刺激的東西。”寧硯說到這裏停頓了一會兒,又咳嗽了幾聲後,才接著道:
“端陽節才過去不久,因為大震潼川百姓沒能過好端陽節,不如就由官府牽頭,補上一個端陽節。由官府提供彩頭,在大江上舉辦上兩場龍舟賽。”
其餘人聽了都是一頭霧水,不是在說恢複經濟的事情嗎,怎麽突然就扯到賽龍舟了。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就聽夏敬道:
“就按寧侍郎說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