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提醒,望遠鏡才是第一要務。


    佟彤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高太爺槍支在手,此時占據絕對武力優勢,她總不能上去明搶吧?


    最好是先取得他的信任,然後想辦法把望遠鏡“借”出來……


    好像不是一朝一夕間能辦到的……


    她定了定神,反問:“敢問諸位是哪裏的隊伍?”


    她唯一開掛的地方,就是曆史課背過的那些中國現代史。要是能問出這位太爺爺的任務和去向,便有希望推理出更多的信息。


    可她對此也不抱太大希望。背過的詞條都太宏觀了,一句話輕飄飄的帶過無數鮮活的細節。她現在身處的這個節點,盡管令人心驚肉跳,但丟到那巨幅的曆史畫卷裏去,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她這話一問出來,高博朗卻麵色一變,十分生硬地看了看她,懷裏摸出個油紙袋,掏出一張紙條懟到她眼前。


    “不關你事。”


    佟彤根本沒看清那紙條上寫的什麽,隻看到末尾一個大紅公章。


    那上麵寫的什麽也不用猜了,大概是“亂問者斬”之類的吧。


    一個副官湊過來,對著高博朗的耳邊說:“川康綏靖公署剛剛下來的通報,此地可能有日軍諜報人員潛入,叫各單位提高警惕。”


    這話可能是有意讓佟彤他們聽見的,那副官說完,觀察他們的反應。


    佟彤馬上急了:“長官別開槍,是自己人!”


    副官冷笑:“誰跟你是自己人。”


    “我等也是京城來的。”希孟突然上前一步,盯著高博朗的雙眼,緩緩開口,“南京方麵派我們來確認這批寶物的安全。”


    佟彤完全沒聽懂他的邏輯。


    但高博朗臉色驟變,驀地拔出槍,對準希孟胸口。


    “你說什麽?”


    希孟對佟彤輕輕搖手,表示這種武器對他沒傷害。


    他斜睨著槍口,輕聲笑道:“中國人嚇唬中國人?”


    長挑的鳳目裏映著碼頭上的簇簇火光,目光仿佛有重量,壓得高博朗有點喘不過氣。


    他的外表年輕而單薄,卻仿佛有著千年積澱的莊嚴氣場。不論什麽人跟他的目光對上,都不由自主的後退一步,下意識地避開他目光審視的範圍。


    高博朗收起槍,指了指後頭歪七扭八的卡車隊,硬邦邦地說:“那麽你看到了。我的人一半掛了彩,東西一箱不損,一箱不少!”


    希孟朝他深鞠一躬:“辛苦了。非常感謝。”


    ------------


    三十輛卡車,此時熄火的熄火,泡水的泡水。經過緊急維修,總算艱難地起死回生,隻剩下幾個徹底散架的,眼看回天無望,算是報廢。


    說也奇怪,希孟說了那兩句話之後,高博朗就沒再問別的。雖然並沒有把他們當“自己人”,但也至少客客氣氣的,讓他們“請便”,然後自行指揮隊伍。


    高博朗命人將報廢車輛上所載的箱子卸下來,裝到完好的卡車上。


    那些箱子規格嚴整,一米來長,半米寬高,用木條牢牢釘實,每個箱子上都蒙著粗長的封條,寫著日期和點驗者的名字。然後整整齊齊地摞上卡車後廂,再蓋上一層層的防水布。


    隨軍的文人們仔細檢查每一個箱子。有的封條浸水爛掉了,就換新的。然後在小本子上認真記錄,依次簽字,手續繁瑣而規整。


    有些箱子看似沉重,有些卻輕盈得仿佛隻裝了空氣。然而人人都對它們輕拿輕放,好像捧的不是粗木條箱子,而是慈禧太後的生日賀禮。


    忙了半天,還剩下約莫二十來箱,怎麽也塞不下了。


    高博朗命通訊兵去打電話,讓成都方麵派一輛新車。


    他手下的軍士們傷情都不甚樂觀,很多隻是做了簡單包紮,原地等待救援。


    希孟示意佟彤一起過去幫忙搬箱子。


    隊伍急需人手,高博朗也就默許了。


    幾十個士兵荷槍實彈的圍著,他倆還能上天不成?


    他站在高處,手撫槍柄,警覺地看顧四周。


    ------------


    佟彤跟希孟聊天:“你方才說他們運的是寶物?是隨便說說呢,還是……”


    “我從來不瞎說,”希孟跟佟彤合力抬起一個箱子,一邊說,“趙老師的直覺沒錯。這地方確實曾有大量文物聚集。”


    佟彤聽他沒頭沒尾一句話,先是不解,隨後一低頭,看到自己手裏的木箱子。


    她輕輕一吐舌頭,“開、開玩笑……”


    希孟朝下頭努努嘴,“如果我感覺沒錯,這裏麵應該是四件汝瓷。”


    佟彤胳膊一軟,差點把箱子摔了。


    這倒黴箱子剛才離日軍炮彈碎片就tm幾百米!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故宮博物院恐北平早晚不保,建議將館藏文物南遷,以避戰火。經過兩年的準備,將故宮內最有價值的文物打包近一萬餘箱,分批秘密送抵南京。”


    希孟說得很快,仿佛隻是在梳理自家家常,“這位高長官押送的應該是其中一批。這幾位隨行的學者,應該都是故宮的工作人員,你的前輩。”


    他將木箱子抬上防水布,一轉頭,高博朗驚訝地看著他。


    “你……你怎麽都知道……”高太爺也沒心思拿腔拿調了,表情顯得又是緊張,又是震驚,“這應該是絕密……絕密任務……”


    希孟淡淡一笑:“我跟這些寶貝的交情,比足下可熟稔多了。”


    他用眼神指指其中一個木箱,“金甌永固杯……包得不錯,就是有點悶不透氣。”


    “《陀羅尼經》……邊角是不是受潮了?有時間拿出來晾晾吧。”


    “這裏是什麽……唐代書法,對不對?嗯,還有兩件玉器……”


    軍士們不明白他說的什麽。隨軍幾個學者已經呆若木雞,快給他跪下了。


    “這位先生……您也是北平出來的?怎麽在故宮沒見過您?您是易院長的哪位高徒?”


    易院長指的是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首任院長易培基。希孟對箱子裏的寶物了然於胸,但又不像是故宮工作人員,於是他們進而猜測,大約是易培基的親近之人。


    “易院長……無緣得見,甚憾。”


    希孟再不多說,彎腰檢查其中一個木箱的裂痕。


    ------------


    高博朗直覺覺得這人來曆離奇,然而對方居然對自己的絕密任務了如指掌,幾個故宮職員已經把他當自己人,不由他不信任。


    高博朗摩挲著包裏的望遠鏡,歎口氣,接話:


    “到了南京也不安全。去年日軍突襲宛平城,整個華北幾乎一夜之間就丟了。上海淪陷之後,我就奉命將這批文物帶離南京,深入西南,想找個地方安頓。也是老天眷顧……”


    他臉色忽然變得灰暗,英俊的麵容扭曲,狠狠從牙縫裏爆出一句粗口,“操他媽的,什麽他媽的老天眷顧,老天他媽的眼瞎了!我們剛離開一個星期,就聽說南京淪陷,整個南京城,人間地獄……首都啊!那是咱們中國的首都啊!男女老幼,人間地獄……”


    他深深凹陷的眼圈紅了,一下下狠捶卡車的引擎蓋,砰砰巨響。


    高博朗對此隻是“聽說”。佟彤比他了解得更多。


    她隻是簡單地說:“凶手會付出代價。咱們不會輸。”


    高博朗慘然一笑,問她:“會嗎?”


    他頓了頓,看看身邊堆積如山的木箱子,鬱鬱地道:“從開戰到現在,我連一刀一槍都沒有跟敵人拚過。我想上戰場保家衛國,他們卻讓我躲到大西南,運什麽瓶瓶罐罐的寶貝。”


    這話佟彤不讚成了。她認認真真地反駁:“殺敵重要,保存咱們的文化遺產同樣重要。文物是凝固的曆史,是咱們國人的精神。等到勝利那天,人們回顧曆史,發現已成一片荒漠,文化的根基被毀得一幹二淨——這樣的勝利,也未免太單薄了,對不對?”


    她想,難怪高茗一家人都不知道太爺爺的去向。他執行的是保存中華血脈的絕密任務。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誰也不知亡國之日何時會突然到來。在當時人的心目中,他手中的這些木箱,就是希望,就是火種,就是文明的基石。


    但……


    她忽然想起高茗說的,太爺爺在執行任務期間失蹤了,再也沒回到北京。


    也許隻是失聯了,杳無音訊?畢竟那時候的通訊太落後了……


    她還在亂想,聽到高博朗淡淡一笑:“佟小姐倒是樂觀。勝利的那一天……但願我們都能看到吧。”


    他猛地甩頭,驅散一些消極的念頭,大叫:“通訊兵何在!我要的卡車他媽的來了沒有!”


    然而成都那邊的效率堪比蝸牛。催了好幾次,當官的大概還躲在防空洞裏沒敢出來。


    隻有城內教堂來了幾個護士,開著外國小轎車,把傷得嚴重的兵士帶走。


    高博朗看著散落一地的木箱,眉頭緊鎖,不耐煩地催促:“那就看看附近有沒有民用車輛,先征了再說!我有行政院的緊急優先令!”


    作者有話要說:  九一八事變後,為免文物國寶遭到戰火毀滅,故宮博物院決定將文物打包南遷。


    在15年裏,南遷文物行程上萬裏,冒著日軍炮火,穿越大半個中國,,於1947年回到南京。上百萬件文物中沒有一件丟失,也幾乎沒有毀壞,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


    第71章


    運輸小隊舉步維艱, 眼看天色漸晚,隻好在一個廢棄的村莊就地紮營。廢墟裏揀出磚頭柴炭, 砌成簡易的防禦工事,將一車車文物護在中間。


    故宮職員們本都是文人學者, 磨煉了一路, 也個個成了野外生存專家, 熟練地從井裏打水,用攜帶的明礬簡單過濾,然後打開軍用罐頭充饑。


    他們把希孟和佟彤當成南京派來的文物專員, 聊了幾句, 發現兩人果然是專業素養優厚, 這話匣子就打開了。


    吳先生戰前是兼職北大教員,瓶子底眼鏡下麵一雙眯眯眼。他管別人要了紙和煙絲, 細致地給自己卷了個煙。


    “要說這一路,也真是冥冥中讓這些寶貝護佑。”由於轟炸期間嚴禁地麵明火, 他隻是用嘴慢慢吸那煙,並沒有點燃, “我們從南京乘火車到了徐州,日本飛機幾乎是跟在鐵軌後麵。然後到了鄭州、西安,都幾次險遭炮火,全靠當地駐軍給了最高優先權, 才一次次的平安出發。翻秦嶺的時候,大雪封山、塌方滑坡都遇到過,還遇見過幾撥土匪。有的讓我們打退了, 有的聽說是北平故宮來的國寶,居然放下槍,護送了二十裏地。後來聽說,那土匪頭子原本是投筆從戎的大學生……”


    “聽說南路、中路的隊伍也履遭不順,但是都化險為夷。剛離開長沙,長沙被炸了;去了重慶,重慶被炸了,哎,四麵開花啊……每天都不知道第二天去哪兒,大夥都開玩笑,說我們這是抬著棺材找墳地。我出發的時候,倉皇急遽,連家人都沒來得及道別,也不知他們在北平怎麽樣了……”


    柳先生瘦骨嶙峋,留著長胡子,是故宮從琉璃廠重金挖來的文物專家。他從錢包裏翻出一張北平知名照相館的相片,給大家看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學者們唏噓一片,短暫的傷感過後,倒都苦中作樂,聊起了當年的故宮軼事。


    那個女教員齊先生大概留過洋,極其爽朗,開口就是段子。


    “民國十三年,故宮第一次對外開放,好家夥,那時候北平可謂萬人空巷,都想來看看昔日慈禧、溥儀他們住的是什麽地方。我當年還是個學生,晚上跟著老師去清場,好家夥,三天裏,撿了兩筐遊客擠丟的鞋!……”


    “‘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以後,遣散了一切清朝時期的舊機構。隻有一個部門留下來——‘貓兒房’。當年我們在故宮,除了研究工作,就是照管那兩百多隻大內禦貓,沒事兒摸兩摸,妙不可言哪……”


    “鬧鬼?嗬嗬,一直有這傳說,說當年遣散太監宮女的時候,有不少小宮女死活不肯出宮,撞死在紅牆底下,以後每逢陰雨天氣,都能看見一隊小宮女在牆根邊上走路……其實哪有啊,咱們現在都相信賽先生,那些謠言都是老八旗子弟編出來嚇唬人的。”


    還真別說,故宮這人多、貓多、鬧鬼謠言多,八十年後也沒什麽改進。


    佟彤於是特別有感觸地跟著應和。相差八十年的吐槽,張冠李戴居然都能對得上,毫無不諧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赤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赤火並收藏我修的文物成精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