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輝:《雙梅景暗叢書》
葉德輝(一八六四~一九二七),字煥彬,號郋園,又號麗廔主人,因為是麻子,外號"葉麻"、"葉麻子",湖南湘潭人。他二十八歲就中了進士,三十歲後就"乞歸故裏,奉親讀書"。他的學問極好,經學、律法、小學、碑版、摹印、占卜、星命等等,都很在行。他寫的《書林清話》,是中國目錄學上的精品。他的藏書豐富,書架上貼"老婆不借書不借"條子,書中夾有春宮畫,用來防火;他說火神是女性,看了春宮畫會不好意思,所以就不會來燒書了。
葉德輝在性格上,有點反革命。在戊戌變法時候,他編了《翼教叢編》反對新政,新黨正要找他算賬,忽然政變失敗,他逃過一劫;在辛亥革命時候,他被捕,要被殺,經章炳麟去電力保,他又逃過一劫;在國共合作時候,他因為挺身批評長沙農民協會,被拉到教育會坪公審。他一點也不怕死,大罵不絕。於是在劫難逃,被公審以後,斬首示眾。
《雙梅景暗叢書》別名《雙梅暗閣叢書》,是葉德輝編著中的精品。
佚名:《五十二病方》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二、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最難得的是,其中有十二萬字以上的帛書(因為那時紙還沒發明,隻寫在帛上,故叫帛書)。帛書中有一部分是失傳了的古代醫書,它們沒有作者、沒有時代,自然不是成於一人一時之手,而是多年累積下來的醫學文獻。
這種醫學文獻中,有一部包括了五十二種病名,和治療它們的二百八十個醫方(每個都沒有方名)。每個病的醫方,從一個到二十七個不等,專家們把這部書,定名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中國最古的醫學文獻,它顯示出來的病名,在內科方麵,有肌肉痙攣、精神異常、往來寒熱、小便不利、小便異常、陰囊腫大、腸道寄生蟲和中蠱毒;在外科方麵,有外傷、化膿、體表潰瘍、動物咬螫、肛門、皮膚、腫瘤;在婦科方麵,有產時子癇;在兒科方麵,有小兒驚風;在五官科方麵,有眼疾。
至於醫方方麵,就千奇百怪,有許多迷信的成分,非常有趣。
佚名:《內經》
中國的醫學史,並不是什麽真的"醫學"史,而是一筆道道地地的"巫醫"史。換句話說,中國曆史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醫學"。
中國傳統上關於醫的記載,最早的是神農、黃帝等的假曆史,後來年代較近,產生了所謂醫的始祖,"巫彭"與"巫鹹"。從這兩個所謂鼻祖以下,中國曆代都有所謂新一代一進化的、改良的一代——人物出現,都據說是愈來愈不"巫"了,愈來愈"醫"了)其實都是扯淡!他們不論怎麽改來改去,不論是什麽"華佗再世""歧伯複生",統統屬於萬世一係的巫醫係統!
中國的"醫生",既然如此:中國的醫書,也就在迷信的大霧裏翻來覆去。從漢朝以來,中國醫書一直在陰陽五行的前提下演化著。這部托名黃帝著作的《內經》,就是最早的一部。它雖然有反對"信巫不信醫"的傾向,但這一傾向,畢竟有它的限度。從《內經》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發現:多少和醫學毫不相幹的成分,都糾纏在醫學的名目裏!在這樣的糾纏下,中國永遠不會有科學的醫學。隻有先具備了這種認識,我們才能不為《內經》式的傳統所誤。
李誡:《營造法式》
李誡(一○三五~-一一o),字明仲,河南鄭縣人。他"博學多藝能,家藏書數萬卷,其手鈔者數千卷","性孝友,樂善赴義,喜周人之急。"著有《營造法式》、《續山海經》、《續同姓名錄》、《琵琶錄》、《馬經》、《六博經》、《古篆說文》等。
《營造法式》是李誡奉皇帝之命寫的,他"考究群書,並與人匠講說分明類例,以元符三年(北宋哲宗最後一年,一一○○)成書奏上"。這書包括三十四卷,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大成。從它裏麵,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晚年官式建築的全部細節。這些細節都是其來有自的,那就是上承漢唐以來的中國建築傳統。
中國建築到了宋朝是一個大轉折,因為宋朝以後,除了元朝建築的喇嘛塔外,就直達明清了。對建築法式,明朝沒有編修定本,清朝在十六世紀編修《工程做法》七十四卷,是繼宋朝以後的大跟進。大體說來,以因襲者多。事實上,唐朝的結構性比清朝高明,清朝隻能以裝飾性取,並不完全在進步。
看了《營造法式》,我們對中國建築的前後脈絡,可有不少心得。
宋應星:《天工開物》
宋應星(一五八七-約一六六一),字長庚,江西奉新人。他是明末舉人,做過安徽的縣太爺。著有《天工開物》、《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巵言》等書。《天工開物》是宋應星五十歲的作品,那時是一六三七年(明思宗崇禎千年),距離明朝之亡,隻有六年了。宋應星在亂世裏,不肯懷憂喪誌,沉潛實學,努力不懈,他的誌事,是令人起敬的。
《天工開物》是總結中國人農業、工業生產技術的專書,內容包括農業機械、農作栽培和病蟲害、紡織工業、造紙技術、食品化學、水利工程、陶瓷工藝、金屬冶煉、兵器工業、造船工業、采礦技術等等。把自古以來,到明朝未年的中國傳統科技,做了係統的總整理。這一總整理,是中國科技的一部最好的紀錄、最好的百科大全,是最難得的。
《天工開物》的偉大,尚不止此。它是對中國傳統不務實學空談心性習慣的一個挑戰。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隻會搞八股教條,從這種僵化刻板的八股教條造出來的書生,是誤盡蒼生的廢物。一九七七年,大陸發現了宋應星的《野議》、《談天》、《論氣》、《思憐》四種著作,他的懷抱,在《天工開物》以外,更得到新的證明。
賈思勰:《齊民要術》
賈思勰(六世紀),山東益都人,曾在北魏末期做過山東的地方官。
《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業書,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農業書,它成於六世紀的三○年代。賈思勰寫它的時候,先搜集民謠農諺、訪問老農老圃,做好實際的準備,然後再印證古書。他印證的古書有一百五十多種,這些書今天大都失傳了,但靠著賈思勰的印證,許多一鱗半爪,卻得以保存到今天。
《齊民要術》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內有正文和自注。正文有七萬字,自注有四萬字。內容包括農藝、園藝、森林、畜牧、漁業、農產品製造各方麵的每個細節。細節細到討論土壤的特質,觀察入微。他舉山西並州為例:並州沒有大蒜,也沒有蕪青,從外省移來種子,種下去,大蒜愈種愈小,蕪菁愈種愈大,這都是觀察入微的例子。
《齊民要術》的白話意思,就是民生重要方法。賈思勰以"君子所以仁育天下"之心,做了這部"王政之實"的大事,使我們深刻感到:在虛浮的中國著作裏,畢竟還有有心人在做實事!
葉德輝(一八六四~一九二七),字煥彬,號郋園,又號麗廔主人,因為是麻子,外號"葉麻"、"葉麻子",湖南湘潭人。他二十八歲就中了進士,三十歲後就"乞歸故裏,奉親讀書"。他的學問極好,經學、律法、小學、碑版、摹印、占卜、星命等等,都很在行。他寫的《書林清話》,是中國目錄學上的精品。他的藏書豐富,書架上貼"老婆不借書不借"條子,書中夾有春宮畫,用來防火;他說火神是女性,看了春宮畫會不好意思,所以就不會來燒書了。
葉德輝在性格上,有點反革命。在戊戌變法時候,他編了《翼教叢編》反對新政,新黨正要找他算賬,忽然政變失敗,他逃過一劫;在辛亥革命時候,他被捕,要被殺,經章炳麟去電力保,他又逃過一劫;在國共合作時候,他因為挺身批評長沙農民協會,被拉到教育會坪公審。他一點也不怕死,大罵不絕。於是在劫難逃,被公審以後,斬首示眾。
《雙梅景暗叢書》別名《雙梅暗閣叢書》,是葉德輝編著中的精品。
佚名:《五十二病方》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二、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最難得的是,其中有十二萬字以上的帛書(因為那時紙還沒發明,隻寫在帛上,故叫帛書)。帛書中有一部分是失傳了的古代醫書,它們沒有作者、沒有時代,自然不是成於一人一時之手,而是多年累積下來的醫學文獻。
這種醫學文獻中,有一部包括了五十二種病名,和治療它們的二百八十個醫方(每個都沒有方名)。每個病的醫方,從一個到二十七個不等,專家們把這部書,定名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中國最古的醫學文獻,它顯示出來的病名,在內科方麵,有肌肉痙攣、精神異常、往來寒熱、小便不利、小便異常、陰囊腫大、腸道寄生蟲和中蠱毒;在外科方麵,有外傷、化膿、體表潰瘍、動物咬螫、肛門、皮膚、腫瘤;在婦科方麵,有產時子癇;在兒科方麵,有小兒驚風;在五官科方麵,有眼疾。
至於醫方方麵,就千奇百怪,有許多迷信的成分,非常有趣。
佚名:《內經》
中國的醫學史,並不是什麽真的"醫學"史,而是一筆道道地地的"巫醫"史。換句話說,中國曆史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醫學"。
中國傳統上關於醫的記載,最早的是神農、黃帝等的假曆史,後來年代較近,產生了所謂醫的始祖,"巫彭"與"巫鹹"。從這兩個所謂鼻祖以下,中國曆代都有所謂新一代一進化的、改良的一代——人物出現,都據說是愈來愈不"巫"了,愈來愈"醫"了)其實都是扯淡!他們不論怎麽改來改去,不論是什麽"華佗再世""歧伯複生",統統屬於萬世一係的巫醫係統!
中國的"醫生",既然如此:中國的醫書,也就在迷信的大霧裏翻來覆去。從漢朝以來,中國醫書一直在陰陽五行的前提下演化著。這部托名黃帝著作的《內經》,就是最早的一部。它雖然有反對"信巫不信醫"的傾向,但這一傾向,畢竟有它的限度。從《內經》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發現:多少和醫學毫不相幹的成分,都糾纏在醫學的名目裏!在這樣的糾纏下,中國永遠不會有科學的醫學。隻有先具備了這種認識,我們才能不為《內經》式的傳統所誤。
李誡:《營造法式》
李誡(一○三五~-一一o),字明仲,河南鄭縣人。他"博學多藝能,家藏書數萬卷,其手鈔者數千卷","性孝友,樂善赴義,喜周人之急。"著有《營造法式》、《續山海經》、《續同姓名錄》、《琵琶錄》、《馬經》、《六博經》、《古篆說文》等。
《營造法式》是李誡奉皇帝之命寫的,他"考究群書,並與人匠講說分明類例,以元符三年(北宋哲宗最後一年,一一○○)成書奏上"。這書包括三十四卷,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大成。從它裏麵,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晚年官式建築的全部細節。這些細節都是其來有自的,那就是上承漢唐以來的中國建築傳統。
中國建築到了宋朝是一個大轉折,因為宋朝以後,除了元朝建築的喇嘛塔外,就直達明清了。對建築法式,明朝沒有編修定本,清朝在十六世紀編修《工程做法》七十四卷,是繼宋朝以後的大跟進。大體說來,以因襲者多。事實上,唐朝的結構性比清朝高明,清朝隻能以裝飾性取,並不完全在進步。
看了《營造法式》,我們對中國建築的前後脈絡,可有不少心得。
宋應星:《天工開物》
宋應星(一五八七-約一六六一),字長庚,江西奉新人。他是明末舉人,做過安徽的縣太爺。著有《天工開物》、《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巵言》等書。《天工開物》是宋應星五十歲的作品,那時是一六三七年(明思宗崇禎千年),距離明朝之亡,隻有六年了。宋應星在亂世裏,不肯懷憂喪誌,沉潛實學,努力不懈,他的誌事,是令人起敬的。
《天工開物》是總結中國人農業、工業生產技術的專書,內容包括農業機械、農作栽培和病蟲害、紡織工業、造紙技術、食品化學、水利工程、陶瓷工藝、金屬冶煉、兵器工業、造船工業、采礦技術等等。把自古以來,到明朝未年的中國傳統科技,做了係統的總整理。這一總整理,是中國科技的一部最好的紀錄、最好的百科大全,是最難得的。
《天工開物》的偉大,尚不止此。它是對中國傳統不務實學空談心性習慣的一個挑戰。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隻會搞八股教條,從這種僵化刻板的八股教條造出來的書生,是誤盡蒼生的廢物。一九七七年,大陸發現了宋應星的《野議》、《談天》、《論氣》、《思憐》四種著作,他的懷抱,在《天工開物》以外,更得到新的證明。
賈思勰:《齊民要術》
賈思勰(六世紀),山東益都人,曾在北魏末期做過山東的地方官。
《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業書,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農業書,它成於六世紀的三○年代。賈思勰寫它的時候,先搜集民謠農諺、訪問老農老圃,做好實際的準備,然後再印證古書。他印證的古書有一百五十多種,這些書今天大都失傳了,但靠著賈思勰的印證,許多一鱗半爪,卻得以保存到今天。
《齊民要術》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內有正文和自注。正文有七萬字,自注有四萬字。內容包括農藝、園藝、森林、畜牧、漁業、農產品製造各方麵的每個細節。細節細到討論土壤的特質,觀察入微。他舉山西並州為例:並州沒有大蒜,也沒有蕪青,從外省移來種子,種下去,大蒜愈種愈小,蕪菁愈種愈大,這都是觀察入微的例子。
《齊民要術》的白話意思,就是民生重要方法。賈思勰以"君子所以仁育天下"之心,做了這部"王政之實"的大事,使我們深刻感到:在虛浮的中國著作裏,畢竟還有有心人在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