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出院了,活著走出了振興醫院。
對一個不喜歡的環境,能從其中走出來,就是一種勝利。說勝利,未免太寒磣;但不說勝利,又未免太消費了自己,那種感覺太負麵,不合我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是積極的、是三w的、是wiz-wit-win的、是「第一流的智勝」的。並且,積極得像一個隨緣取得的頑童。像馬克·吐溫(marktwain)筆下的湯姆·莎耶(tomsawyer),他會把粉刷牆壁的苦工,轉化為一宗買賣,誘使其他的小朋友分攤勞務,引以為榮,並把青蛙送給他。這不算騙人,隻是移轉青蛙的所有權而已。
青蛙對小男生是財富,對從小男生長大成人的我也是。它象征我在智慧上的財富。別人看到青蛙是青蛙,我看到青蛙是水平思考,我會聯想到青蛙的一切。
我會想到這麽雜七雜八,最後,我不再想,我聽到它了。在磺溪之畔、在清早、在深夜,我聽到了青蛙。為什麽磺溪?因為我搬家到這座大樓來了,樓在磺溪之畔。這磺溪好醜,但它有個漂亮的功能,它區隔了對岸的那幢大醜樓——振興醫院。
我的新居很氣派。它是一幢大樓的十二樓,一層隻有兩戶,我是其中之一。我的計算單位與人無異,我擁有它,條件是它要比我住過的牢房大二十倍,並且三麵環窗,不怕東曬西曬。因為曬我的是陽光,我珍惜的陽光。年輕坐牢時候,被關在一間小房間內,一個人關。隻要天氣好,我每天中午都有一個約會,約會的對象不是人,也不是人活在上麵的地球,而是比地球大一百萬倍的太陽。冬天時候,太陽午後會從高窗下透進幾塊——真是成塊的,於是在這小房間裏,除了我外,又增加了動態。陽光總是先照上水泥台,再照上地板,再很快就上了牆,再很快就上了胸前那麽高,就斷了。為了利益均沾,我把塑膠碗、塑膠筷、塑膠杯等,分放在幾處陽光下麵,然後自己也擠進去。因為陽光隻有幾塊,所以就像照x光一樣,要一部分一部分照,照完了這支胳臂,再照那支,若想同時全照到,那就隻有「失之交臂」了。太陽雖好像是個小氣鬼,隻照進那麽少、那麽短,但對我已是奢侈品。陽光在冬天雖然勢力有限,但至少看起來也暖和——幾塊暖和。這種光與熱,都是在人群中、在地球上得不到的東西,它們從天而降,從九千多萬英裏的地方直達而來,沒有停留、沒有轉運,前後隻不過八分鍾,光熱從太陽身上已到我身上。這種宇宙的神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同時感受到,有了這種感受,仿佛覺得,雖然陽光普照,可是卻於我獨親,世態炎涼,太陽反倒是朋友了。
這一坐牢經驗,使我後來獨親陽光。這回在天母買房子,陽光能否普照,變成條件之一,這房子異常普照,所以我看中它。
我完全不知道鄰居是誰,也無須知道。敬而遠之就沒錯。美妙的詩句可以寫「天涯若比鄰」,實際的生活卻該是「比鄰若天涯」,守望相助嗎?也沒必要了。這種高級大廈有櫃台,日夜有兩人以上的管理員,他們連守帶望,誰要靠鄰居呢?鄰居隻是同一樓層的那戶隔壁,不多也不少。
二○○七年八月六日出院,七天後,我搬入了新居。十三號搬家,多不迷信啊。
科技的時代,連搬家都科技了。搬家公司運用了貨櫃車和有效率的營運方式,按照我的規劃,為我做了細心又細部的處理,最重要的是我的收藏,其中書籍與文件就有一千箱,全部依規書上了架、進了文件櫃,藝術品上櫃的上櫃、上牆的上牆,順利布置完我的新家。給管理員的紅包發揮了更多的便利,他們歡迎我這位十二樓的新業主。
順便向他們打聽打聽各層的鄰居,能住進這豪宅的,都是有點錢的人。企業家最多,也有電子新貴、銀行經理、醫生、律師和建築師,大概除了我以外,尚無「窮凶極惡」之「惡鄰」。由於每層是雙拚的格局,隻有兩戶比鄰而居,所以,這十二樓的隔壁,我最關切,管理員說,住的是一位從美國來的中年女士徐太太,有美國律師執照,白天在一家律師樓上班,跟她同住的是她外甥女,美國學校的高中生,每天上午有一位阿媽來做清潔工作。這戶人家很單純,碰到這樣的鄰居,也算福氣了。我請花店送了一盆名貴的蘭花,仿佛宣告:「惡鄰來了。」送花致意,這不表示守望相助,隻是保證放棄「遠交近攻」、不必「比鄰若天涯」而已。
向晚時分,照眼的是一片夕陽,返照過來,照上也近夕陽的我。我已過了蘇東坡他們死去的年紀,但大江之浪,淘盡了他們,卻還有我在。我是中國自古到今最獨來獨往的、也最能獨來獨往的偉大知識分子,不入黨、不阿從、不曲學、不逃世、不寒酸、不孤憤。我是偉大的自大狂,住在天母新居裏。這戶新居,我叫它「書房」。
第二天早上,門口夾了一封信,原來是隔壁徐太太寫的:
大師:
萬萬沒想到您做了我們鄰居,裝修時這麽多書架,我們才發覺這位鄰居可有點來頭,打聽之下,原來是您本尊。千金買屋,萬金買鄰,您使我們有了發財的喜悅。
多謝賞花,敬祝早安。
一周以後,我從外麵回來,一位中年女士先進了電梯,我隨後進去,這位女士按了十二樓的電鈕,對我點頭一笑:「大師,我就是你的鄰居,徐太太。」她端莊友善,有一點洋派。我是從沒出過國的土共型人物,別人洋派,我一聞就知道了。
十二樓到了,我順便請徐太太進來小坐,她說她很高興來拜訪,請她參觀我的新居,她欣然從命。坐在沙發上,她說了一些讚美的話,說到「守望相助」,一個「望」字,引發了我腦中的「水平思考」。想到「望」字的本義,就是中國古代對山的朝聖、對山的頂禮,我可是山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為什麽?因為我也是山。碣石渡海,竟成島居,仁者樂此,不亦山乎?培根(francisbacon)說:「山不朝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即朝山。」(ifthehillwillnoetomahomet,mahometwillgotothehill.)其實,昆侖股上,是聖者即山,還是山即聖者,大可不分彼此了。聖者是我,山也是我呢。為什麽跟人談話時,自己就陷入自說自話,就要一若自大狂者,原因在並無自大異狀,隻是據實陳述而已。我把想像飄在達利(dali)造出的大花瓶上,那是個更自大狂的家夥,他說他每天睡醒,發現自己是達利,就為之一快。我自幸還沒嚴重到那種程度。好了,收腦回來,麵對眼前的徐太太。
收拾了「守望相助」,我邀請徐太太起身參觀新居。
我的藏書是驚人的,但是,那是藏書家的層次,一般人是難窺堂奧的,所以,看到我藏書的人,反應多是一片哎呀,不能深入。倒是藏書以外的藝術品,可以直指本心,令人眼睛一亮。藝術品中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真的、也有假的,用假的指藝術品,殊為失敬,仿製乃至複製,也是一種真、一種藝術,它不是原作,但也算續作,不是古董,但不失今董,何況,有以偽亂真的、有青出於藍的,未可一並抹殺。當然,這些是指水平以上的贗品或仿製而言。有的贗品或仿製品太不入流,自然在不足論之列。
徐太太站在我那法國古瓶之前,她一臉歆羨。古瓶高七十九公分、寬二十七公分,那是十八世紀末的珍品,主體畫麵是比龐畢度夫人(marquisedepompadour)還龐畢度的半身像,每一根金發都出於無名氏畫家的淡筆輕描,太珍奇了,兩個世紀前的西洋古董,它是原作、是純真、是無從造假的,因為世界上再也沒有那種畫家了,造假需要耐心與水準,現代人連假都造不出來了。
徐太太向前走,卻又回頭望了法國古瓶。當她轉過頭來,站在一幅畫像前,她怔了一下,向後退了一步。
「天啊,那麽像!」她情不自禁。
「有什麽問題嗎?徐太太。」我關心的問。
「哦,沒有什麽。」她回神一笑。「隻是太怪了一點,這幅畫,太像太像一個人了。」
我壓抑住好奇,看她表情。她信服式的搖頭,搖出不可思議,她進前看畫麵上那得簽名,回過頭來找我,我迎上一步。
「這位畫家是——」
「是跟剛剛那座古瓶同一國的。」
「是法國人?」她輕輕問。
「是法國人。」我輕輕答。「他的全名是b-e-r-n-a-r-dc-h-a-r-o-y,bernardcharoy,中文名字是夏洛瓦,伯納·夏洛瓦,他生在一九三一年,現在還在世。這幅油畫長一○二公分、寬八十六公分,我當然連框一起算,框是畫的一部分,不是嗎?」
徐太太點點頭。
「夏洛瓦很會畫女孩子,可是他本人漸漸老了,前幾年,他換了新的年輕的模特兒,畫出來的就是這一幅。我沒去過法國,可是它流傳到台灣,讓我看到了,畫廊開價近三萬美金,我以五十萬台幣收藏了它。也就是說,全世界隻有這一幅、人間隻有這一幅,我掛在這裏,讓它看到我。它是原作,我是本尊。我從來不花錢買現代畫,這幅是唯一的例外。」
「這證明了你大師跟這幅畫有緣。」
「對喜歡收藏點東西的人說來,都相信有緣的說法。畫廊老板從法國夏洛瓦家裏把這幅畫搬出來,飄洋過海到東方,又從他店裏搬出來,親自開車送到我家裏,這一流程,就是緣分,雖然我一點也不迷信。」
「不從迷信觀點看,大師相信收藏家跟藝術品有一種緣分?」
「是的。」
「從迷信觀點看呢?」
「那可不得了。那是『聊齋』故事中的『畫皮』了,女鬼會從畫中走下來。看來還是不迷信比較安全。」我打趣說。
「也許,」徐太太神秘的說,「也許有一天,大師會發現,這種與藝術品的緣分,範圍遠超過『畫家——畫商——收藏者』的三種關係,說不定會出現第四種關係呢。」
「第四種關係?什麽關係?來了藝術大盜,給偷走了?」
徐太太笑起來。「大師的人生際遇,憂患比較多,所以,人生觀察角度有點——」
「性惡。」
徐太太笑了一下。「大師搬來了這麽多天,今天第一次幸會。這麽多天來,大師見過我家中的人嗎?」
「好像碰到你們家的傭人一次。」
「是阿卿,她每天上午來我家打掃,是個可靠的人。你大師家沒人幫忙?」
「我都自己動手,包括跪下來用擰幹的濕毛巾擦地板。這習慣是當年在牢裏養成的,我不用拖把,拖把擦不幹淨地板。」
「大師有潔癖?」
「我沒有,但我有整齊幹淨的惡習。」
「大師家裏真是明窗淨幾,這些藝術品和藏書,才好配得上大師、才有一種緣分。」
我笑而不答。
徐太太坐回沙發上,律師性格般的簡報了她有一個女兒在美國,念十年級,現在跟她住在一起的是外甥女,念十一年級,在台北美國學校,家中人口就這麽簡單。住在這幢大廈,隔壁一直不知道誰買的,還有一點嘀咕,得知買主是大師後,她們鬆了一口氣,鄰居來了天字第一號的男強人,又正直又勇敢的人,她們深感慶幸。她告辭時,互相留下電話,好有個照應。問我手機號碼,我說我從不用手機,現代文明太煩人了。我說有事隨時可打家中電話,敲門也行。徐太太向我道謝。看得出來:她缺少安全感。不過經濟情況似乎還不錯,能住進這種高級大廈,就是證明。
告辭以前,徐太太又盯住夏洛瓦的畫。「怎麽那麽像!」她在自語。
我仍舊壓抑住好奇,我不接話。
徐太太神秘的笑了一下。
我送她到門口,她用右手拇指指了一下她家的大門,低聲說:「也許有一天,從這門裏出來一個女孩子,大師不要誤會,她不是從夏洛瓦那幅畫裏下來的,她可是我們家藏的。」
我揚眉一笑。「我能理解,徐太太。如果不要再花五十萬,我期待有那麽一天。」
我們都笑了。
對一個不喜歡的環境,能從其中走出來,就是一種勝利。說勝利,未免太寒磣;但不說勝利,又未免太消費了自己,那種感覺太負麵,不合我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是積極的、是三w的、是wiz-wit-win的、是「第一流的智勝」的。並且,積極得像一個隨緣取得的頑童。像馬克·吐溫(marktwain)筆下的湯姆·莎耶(tomsawyer),他會把粉刷牆壁的苦工,轉化為一宗買賣,誘使其他的小朋友分攤勞務,引以為榮,並把青蛙送給他。這不算騙人,隻是移轉青蛙的所有權而已。
青蛙對小男生是財富,對從小男生長大成人的我也是。它象征我在智慧上的財富。別人看到青蛙是青蛙,我看到青蛙是水平思考,我會聯想到青蛙的一切。
我會想到這麽雜七雜八,最後,我不再想,我聽到它了。在磺溪之畔、在清早、在深夜,我聽到了青蛙。為什麽磺溪?因為我搬家到這座大樓來了,樓在磺溪之畔。這磺溪好醜,但它有個漂亮的功能,它區隔了對岸的那幢大醜樓——振興醫院。
我的新居很氣派。它是一幢大樓的十二樓,一層隻有兩戶,我是其中之一。我的計算單位與人無異,我擁有它,條件是它要比我住過的牢房大二十倍,並且三麵環窗,不怕東曬西曬。因為曬我的是陽光,我珍惜的陽光。年輕坐牢時候,被關在一間小房間內,一個人關。隻要天氣好,我每天中午都有一個約會,約會的對象不是人,也不是人活在上麵的地球,而是比地球大一百萬倍的太陽。冬天時候,太陽午後會從高窗下透進幾塊——真是成塊的,於是在這小房間裏,除了我外,又增加了動態。陽光總是先照上水泥台,再照上地板,再很快就上了牆,再很快就上了胸前那麽高,就斷了。為了利益均沾,我把塑膠碗、塑膠筷、塑膠杯等,分放在幾處陽光下麵,然後自己也擠進去。因為陽光隻有幾塊,所以就像照x光一樣,要一部分一部分照,照完了這支胳臂,再照那支,若想同時全照到,那就隻有「失之交臂」了。太陽雖好像是個小氣鬼,隻照進那麽少、那麽短,但對我已是奢侈品。陽光在冬天雖然勢力有限,但至少看起來也暖和——幾塊暖和。這種光與熱,都是在人群中、在地球上得不到的東西,它們從天而降,從九千多萬英裏的地方直達而來,沒有停留、沒有轉運,前後隻不過八分鍾,光熱從太陽身上已到我身上。這種宇宙的神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同時感受到,有了這種感受,仿佛覺得,雖然陽光普照,可是卻於我獨親,世態炎涼,太陽反倒是朋友了。
這一坐牢經驗,使我後來獨親陽光。這回在天母買房子,陽光能否普照,變成條件之一,這房子異常普照,所以我看中它。
我完全不知道鄰居是誰,也無須知道。敬而遠之就沒錯。美妙的詩句可以寫「天涯若比鄰」,實際的生活卻該是「比鄰若天涯」,守望相助嗎?也沒必要了。這種高級大廈有櫃台,日夜有兩人以上的管理員,他們連守帶望,誰要靠鄰居呢?鄰居隻是同一樓層的那戶隔壁,不多也不少。
二○○七年八月六日出院,七天後,我搬入了新居。十三號搬家,多不迷信啊。
科技的時代,連搬家都科技了。搬家公司運用了貨櫃車和有效率的營運方式,按照我的規劃,為我做了細心又細部的處理,最重要的是我的收藏,其中書籍與文件就有一千箱,全部依規書上了架、進了文件櫃,藝術品上櫃的上櫃、上牆的上牆,順利布置完我的新家。給管理員的紅包發揮了更多的便利,他們歡迎我這位十二樓的新業主。
順便向他們打聽打聽各層的鄰居,能住進這豪宅的,都是有點錢的人。企業家最多,也有電子新貴、銀行經理、醫生、律師和建築師,大概除了我以外,尚無「窮凶極惡」之「惡鄰」。由於每層是雙拚的格局,隻有兩戶比鄰而居,所以,這十二樓的隔壁,我最關切,管理員說,住的是一位從美國來的中年女士徐太太,有美國律師執照,白天在一家律師樓上班,跟她同住的是她外甥女,美國學校的高中生,每天上午有一位阿媽來做清潔工作。這戶人家很單純,碰到這樣的鄰居,也算福氣了。我請花店送了一盆名貴的蘭花,仿佛宣告:「惡鄰來了。」送花致意,這不表示守望相助,隻是保證放棄「遠交近攻」、不必「比鄰若天涯」而已。
向晚時分,照眼的是一片夕陽,返照過來,照上也近夕陽的我。我已過了蘇東坡他們死去的年紀,但大江之浪,淘盡了他們,卻還有我在。我是中國自古到今最獨來獨往的、也最能獨來獨往的偉大知識分子,不入黨、不阿從、不曲學、不逃世、不寒酸、不孤憤。我是偉大的自大狂,住在天母新居裏。這戶新居,我叫它「書房」。
第二天早上,門口夾了一封信,原來是隔壁徐太太寫的:
大師:
萬萬沒想到您做了我們鄰居,裝修時這麽多書架,我們才發覺這位鄰居可有點來頭,打聽之下,原來是您本尊。千金買屋,萬金買鄰,您使我們有了發財的喜悅。
多謝賞花,敬祝早安。
一周以後,我從外麵回來,一位中年女士先進了電梯,我隨後進去,這位女士按了十二樓的電鈕,對我點頭一笑:「大師,我就是你的鄰居,徐太太。」她端莊友善,有一點洋派。我是從沒出過國的土共型人物,別人洋派,我一聞就知道了。
十二樓到了,我順便請徐太太進來小坐,她說她很高興來拜訪,請她參觀我的新居,她欣然從命。坐在沙發上,她說了一些讚美的話,說到「守望相助」,一個「望」字,引發了我腦中的「水平思考」。想到「望」字的本義,就是中國古代對山的朝聖、對山的頂禮,我可是山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為什麽?因為我也是山。碣石渡海,竟成島居,仁者樂此,不亦山乎?培根(francisbacon)說:「山不朝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即朝山。」(ifthehillwillnoetomahomet,mahometwillgotothehill.)其實,昆侖股上,是聖者即山,還是山即聖者,大可不分彼此了。聖者是我,山也是我呢。為什麽跟人談話時,自己就陷入自說自話,就要一若自大狂者,原因在並無自大異狀,隻是據實陳述而已。我把想像飄在達利(dali)造出的大花瓶上,那是個更自大狂的家夥,他說他每天睡醒,發現自己是達利,就為之一快。我自幸還沒嚴重到那種程度。好了,收腦回來,麵對眼前的徐太太。
收拾了「守望相助」,我邀請徐太太起身參觀新居。
我的藏書是驚人的,但是,那是藏書家的層次,一般人是難窺堂奧的,所以,看到我藏書的人,反應多是一片哎呀,不能深入。倒是藏書以外的藝術品,可以直指本心,令人眼睛一亮。藝術品中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真的、也有假的,用假的指藝術品,殊為失敬,仿製乃至複製,也是一種真、一種藝術,它不是原作,但也算續作,不是古董,但不失今董,何況,有以偽亂真的、有青出於藍的,未可一並抹殺。當然,這些是指水平以上的贗品或仿製而言。有的贗品或仿製品太不入流,自然在不足論之列。
徐太太站在我那法國古瓶之前,她一臉歆羨。古瓶高七十九公分、寬二十七公分,那是十八世紀末的珍品,主體畫麵是比龐畢度夫人(marquisedepompadour)還龐畢度的半身像,每一根金發都出於無名氏畫家的淡筆輕描,太珍奇了,兩個世紀前的西洋古董,它是原作、是純真、是無從造假的,因為世界上再也沒有那種畫家了,造假需要耐心與水準,現代人連假都造不出來了。
徐太太向前走,卻又回頭望了法國古瓶。當她轉過頭來,站在一幅畫像前,她怔了一下,向後退了一步。
「天啊,那麽像!」她情不自禁。
「有什麽問題嗎?徐太太。」我關心的問。
「哦,沒有什麽。」她回神一笑。「隻是太怪了一點,這幅畫,太像太像一個人了。」
我壓抑住好奇,看她表情。她信服式的搖頭,搖出不可思議,她進前看畫麵上那得簽名,回過頭來找我,我迎上一步。
「這位畫家是——」
「是跟剛剛那座古瓶同一國的。」
「是法國人?」她輕輕問。
「是法國人。」我輕輕答。「他的全名是b-e-r-n-a-r-dc-h-a-r-o-y,bernardcharoy,中文名字是夏洛瓦,伯納·夏洛瓦,他生在一九三一年,現在還在世。這幅油畫長一○二公分、寬八十六公分,我當然連框一起算,框是畫的一部分,不是嗎?」
徐太太點點頭。
「夏洛瓦很會畫女孩子,可是他本人漸漸老了,前幾年,他換了新的年輕的模特兒,畫出來的就是這一幅。我沒去過法國,可是它流傳到台灣,讓我看到了,畫廊開價近三萬美金,我以五十萬台幣收藏了它。也就是說,全世界隻有這一幅、人間隻有這一幅,我掛在這裏,讓它看到我。它是原作,我是本尊。我從來不花錢買現代畫,這幅是唯一的例外。」
「這證明了你大師跟這幅畫有緣。」
「對喜歡收藏點東西的人說來,都相信有緣的說法。畫廊老板從法國夏洛瓦家裏把這幅畫搬出來,飄洋過海到東方,又從他店裏搬出來,親自開車送到我家裏,這一流程,就是緣分,雖然我一點也不迷信。」
「不從迷信觀點看,大師相信收藏家跟藝術品有一種緣分?」
「是的。」
「從迷信觀點看呢?」
「那可不得了。那是『聊齋』故事中的『畫皮』了,女鬼會從畫中走下來。看來還是不迷信比較安全。」我打趣說。
「也許,」徐太太神秘的說,「也許有一天,大師會發現,這種與藝術品的緣分,範圍遠超過『畫家——畫商——收藏者』的三種關係,說不定會出現第四種關係呢。」
「第四種關係?什麽關係?來了藝術大盜,給偷走了?」
徐太太笑起來。「大師的人生際遇,憂患比較多,所以,人生觀察角度有點——」
「性惡。」
徐太太笑了一下。「大師搬來了這麽多天,今天第一次幸會。這麽多天來,大師見過我家中的人嗎?」
「好像碰到你們家的傭人一次。」
「是阿卿,她每天上午來我家打掃,是個可靠的人。你大師家沒人幫忙?」
「我都自己動手,包括跪下來用擰幹的濕毛巾擦地板。這習慣是當年在牢裏養成的,我不用拖把,拖把擦不幹淨地板。」
「大師有潔癖?」
「我沒有,但我有整齊幹淨的惡習。」
「大師家裏真是明窗淨幾,這些藝術品和藏書,才好配得上大師、才有一種緣分。」
我笑而不答。
徐太太坐回沙發上,律師性格般的簡報了她有一個女兒在美國,念十年級,現在跟她住在一起的是外甥女,念十一年級,在台北美國學校,家中人口就這麽簡單。住在這幢大廈,隔壁一直不知道誰買的,還有一點嘀咕,得知買主是大師後,她們鬆了一口氣,鄰居來了天字第一號的男強人,又正直又勇敢的人,她們深感慶幸。她告辭時,互相留下電話,好有個照應。問我手機號碼,我說我從不用手機,現代文明太煩人了。我說有事隨時可打家中電話,敲門也行。徐太太向我道謝。看得出來:她缺少安全感。不過經濟情況似乎還不錯,能住進這種高級大廈,就是證明。
告辭以前,徐太太又盯住夏洛瓦的畫。「怎麽那麽像!」她在自語。
我仍舊壓抑住好奇,我不接話。
徐太太神秘的笑了一下。
我送她到門口,她用右手拇指指了一下她家的大門,低聲說:「也許有一天,從這門裏出來一個女孩子,大師不要誤會,她不是從夏洛瓦那幅畫裏下來的,她可是我們家藏的。」
我揚眉一笑。「我能理解,徐太太。如果不要再花五十萬,我期待有那麽一天。」
我們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