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邵見她忙來忙去,忽然間想到自己離京的時候他娘也是這麽給他收拾的,趕忙道:“此次隻是去下頭的幾個縣城,又不是去多遠的地方,東西不必收拾得太過,若是缺了什麽,回頭我回來取就是了。”
“話是這樣說,可真忙起來的時候,哪兒有空回來取。”秀娘說著合上了衣櫃。衣裳倒是帶完了,想到相公是個愛看書的,她又問道:“書房裏頭的書可要帶上幾本?”
顧邵搖了搖頭。他要看書,係統那邊要什麽有什麽,何必再帶呢?
“那從京裏帶過來的醬牛肉要不要帶一些?”秀娘生怕他在外頭吃得不好了。
顧邵又連連搖頭:“這些都不用帶,外頭又不是沒有吃的東西,真不必帶那麽多。”
他恨不得自己一個包袱都不用帶,就這麽輕輕鬆鬆地出門,每回出去幾大包幾大包的帶著,真是麻煩死人了。在顧邵的強烈要求下,秀娘給他整理的行禮也是能輕減便輕減,最後隻剩下幾件換洗的衣裳了。
顧邵滿意地拍了拍自己的包袱:“我這回先過去探探,若是那邊不忙的話,過些日子我再回來。”
“那過年的時候,會回來麽?”秀娘擔心道。
“應當是會回來的。”顧邵也不那麽確定,不過看著秀娘有些發愁的模樣,忍不住安慰道,“放心吧,晉安先生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到時候與他說一聲便是了。”
秀娘微微點頭,不作他言。
晉安先生還在前頭等著,顧邵如今回來隻是為了跟秀娘說一聲,順帶收拾兩件衣裳的,如今已經收拾好了,他也不多做停留了。
顧邵原打算就這麽出去,可秀娘卻還想要親自過去送一送。顧邵看著外頭的天氣,怕她凍著了想要拒絕,可等他觸及秀娘的眼神,卻又什麽都說不出來了。半晌,顧邵主動牽著秀娘的手,一塊兒去了前衙。
官署外頭,馬車早已經停在那兒了。賀知府帶著幾位官吏站在一邊,打算送一送晉安先生。顧邵見狀鬆開了秀娘的手,道:“那我就先走了。”
“路上小心,白天出門記得多添兩件衣裳。”
“知道,你在官舍裏頭安心待著,過些日子我便回來。”
才說了兩句話,那邊幾個人已經看過來了。顧邵與秀娘說了一聲之後便連忙趕過去。冬天天黑得快,且他們還得趕著回桃源縣,所以這會兒也耽誤不得。
顧邵上了上了馬車之後,他們便立刻出發了。
秀娘目光追著馬車看了好一會兒,直到馬車徹底不見了,紅香才小聲地說道:“夫人,咱們回去吧。”
秀娘收回目光,這才跟著紅香回去了。
那邊跟著賀知府出來的幾位大人也一早各自散去了,還有幾個平日就喜歡問東問西的人,如今還沒有走開,仍舊黏在賀知府跟前,想要探一探這位晉安先生的來頭。
這事兒本也沒什麽好瞞著的,賀知府將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訴他們了,頓時又引得一片驚歎聲。唯有張同知一言不發地跟在後頭,賀知府說得越多,他這心裏越難受得厲害,越覺得前途渺茫,看不到頭。
不,也許過了年就是個頭了。不成,回頭他一定得請個師傅卜上一卦,看看自己是吉是凶,否則日日這麽吊著,實在是太難受了。
顧邵他們走得時辰還算早,路上馬車也趕得急,所以還是在天黑之前趕回了桃源縣。晉安先如今也住在桃源縣官府裏頭住著,顧邵沒去之前,晉安先生便已經吩咐了讓人給顧邵收拾出一間屋子來,如今顧邵到了,剛好就能入住。
顧邵對於住的地方一般不怎麽挑剔,也沒有換了個床就不能睡覺的毛病,所以入住桃源縣官舍的第一晚,顧邵睡得還算是安穩。
翌日一早,顧邵便被人喊了起來。匆匆吃過早飯,便跟著晉安先生去河岸那處考察去了。顧邵之前看了係統給的那幾冊厚得嚇人的書,自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古往今來的治水之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遠超他人許多。可眼下真正地看到了自己要治的河,顧邵忽然覺得自己之前所看所學的,都變得蒼白了許多。
“如何?”晉安先生見他許久不說話,問了一句。
顧邵悵然地笑了笑:“百感交集。”
“多來幾次,興許就沒有這麽多的感觸了。”
“會麽?”顧邵對晉安先生的話半信半疑。如此壯觀宏達之場麵,他覺得自己不管看多少次都仍舊會百感交集,震撼無比。
可事實證明,顧邵還是太過於天真了。別說多來幾次了,就是這一日的功夫,顧邵已經累得受不住了。傍晚隨著晉安先生一道回去的時候,顧邵累得恨不得趴在地上吐舌頭。他扶著樹,感覺自己像一條死狗一樣。這會兒什麽震撼,什麽百感交集,全都已經拋在了腦後,他隻覺得麵前的這條河,實在是麵目可憎。
若不是因為他,自己也不至於累成這個蠢樣。
與他不同,晉安先生哪怕是奔波了一整日,卻還是跟早上出門的時候一模一樣,瞧著還是那般的光風霽月,儒雅講究。顧邵看了看晉安先生,再看看自己,猶豫了一下還是挺直了背。
不管如何,氣勢上不能輸!
晉安先生淡定地點評了一句:“體力不足,日後需得日日勤練。”
顧邵心中一突,他忽然間有了覺悟,之前修護城河的那些日子,似乎又來了。
晉安先生說到做到。他預備修建的第一個堤壩就在淮安府,可要說具體在哪個地方,他隻定下了幾個點,卻尚未決定好。如今叫顧邵過來,隻是為了再探查一下這幾個地方,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等他們二人將這幾處都考察了一遍,說不定便能定好第一個動工的點。
在桃源縣縣衙的那群人眼中,顧邵便成為那個萬分有幸能跟在晉安先生身邊的人。在他們看來,晉安先生就沒有不會的,這麽些日子相處下來,他們還覺得對方如謫仙人一般,哪怕隻說上幾句話便已經足夠幸運了,更何況顧邵如今是日日跟在晉安先生身邊,這得多大的運道啊。
察覺到這些人的小心思,顧邵當真是欲哭無淚。這日子還真不是人過的,比當時修護城河的時候還要苦上三分。白天跟著晉安先生四處探查,累得要死,晚上還要在係統的督促之下繼續學習。誰能有他慘?!
關鍵是自打來了這桃源縣,顧邵就沒有吃過幾頓像樣的飯。每天出去的地方,多是荒郊野嶺的,即便是偶爾遇到了幾戶農家,也都窮得叮當響。這些地方,能喝上一口熱水都要廢好大的勁兒,更別說吃好的了。
顧邵啃著饅頭,真想回到前些天將自己給捶一頓。當初秀娘讓他帶醬肉的時候就應該帶上啊,矯情個什麽鬼。
顧邵在外頭受苦的這些日子,前往京城送信的差役也在馬不停蹄。終於,這些信趕在年節前頭送到了各家府上。雖然知道顧邵這次過去必定不會出什麽差錯,可如今受到了報平安的信之後,他們幾家人到底還是更放了心。
陳金蓮和顧大河都不怎麽識字兒,好在小妹的女先生就在家裏教導小妹,陳金蓮接到信之後便去尋女先生,請她讀給自己聽。
女先生讀過之後,陳金蓮還意猶未盡,不管自己認不認得,一個勁兒地盯著上頭看,也不知在看些什麽。
尚書府裏頭的情況跟這差不多,也是一大早就收到了信。書童知道自家二老爺前些日子就在等著顧大人的信,等了這麽多日沒有消息,老爺自己都有些煩躁了。所以小書童在收到信之後,便腳下生風地趕往自家老爺的住處了。
“老爺老爺,顧大人來信了。”人還未到,小書童的聲音便到了,急急忙忙,連說話聲兒都有些趕。
鄭遠安聽到動靜,老遠便從屋子裏伸出了腦袋,往小書童那兒急急地瞄了一眼。
臨到了屋子跟前,小書童才停下步子,因為跑得臉,臉色漲得紅紅的,又說了一句:“老爺,顧大人的信。”
說著,小書童將那信遞給了鄭遠安。
“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兒,原本不過是那小子寫的信。又不是什麽要緊的,至於急成這個樣子麽?”鄭遠安淡淡地說了一句,卻並不妨礙他迅速地將那信給接了過來,順帶打開了信封,抖了一下從裏頭抖出信來,三兩下撫平信紙,低頭讀來。
小書童看在眼裏,笑在心裏,默默地站在一邊兒不出聲。
信不過兩三張紙,鄭遠安幾眼掃過去之後便知道了內容。小書童還想問問上頭寫了什麽,就聽到自家老爺十分不愉地念叨了一句:
“廢話連篇,不知所雲!”
小書童覺得好笑:“老爺,顧大人初到淮安府,必定忙得不像話,如此忙碌之下還能給你寫上這麽長的信,可見是將您記在心裏了。”
“誰讓他記在心上了?”鄭遠安掃了他一眼。
小書童訕笑一聲,不說話了。他們先生喲,怎麽就別扭成這個樣子了?人家顧大人也不在,這別扭給誰看呢?
寄往各府的信件都在今兒到了各家府上,看到的人或開心或激動或表麵嫌棄,反應不一。而呈給聖上的書信,卻費了一番周折,才到了聖上手中。
第152章 送年禮事
別說鄭遠安了,就連皇上這些日子也是時不時地念叨著顧邵的名字。
起初付公公還會耐著性子安撫兩句,說顧大人此番前去治水,乃利國利民之事,治完了水便能趕回來了。絮絮叨叨,有說來說去都還是那樣幾句話,有時候連付公公都挺煩自己的。
除此以外,付公公還會出各種主意,諸如讓聖上去別處逛一逛,哪怕不去諸位娘娘的寢宮,去外頭看看風景也好在這兒時時念叨啊。再不然的話,去翰林院請個別的大人過來講經也不是不行啊,說不定聽著聽著,就能找到另一個顧大人呢?
隻是任憑付公公說得再多,皇上都沒有半點的心動的意思。他既沒有心思去別處逛,也沒有心思再去翰林院挑個人過來給他講經。
翰林院那些人,他又不是不知道是什麽德行,一個個無趣得要死。他的狀元郎是獨一無二的,別說一個翰林院了,就是整個朝堂,也找不出第二個這麽風趣的人了。
付公公勸了幾次後,見皇上還是這樣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也沒了再勸下去的心思了。得嘞,勸不勸都一樣,他又不是顧大人,哪兒能有本事將皇上給哄好啊。
這日,皇上朝堂在感歎狀元郎走了之後自己有多無聊。感歎完了之後,他忽然發覺身邊有些靜,回頭一看,卻見付公公老神在在地站在一邊,連開口的意思都沒有。
皇上瞬間不樂意了:“你怎麽不說話了?”
付公公苦笑:“聖上,老奴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先前說了那麽多,結果聖上一句也沒聽進去,付公公也是人,自然也會累的。不僅嘴巴累,心更累。
皇上正想說你怎麽這樣,忽然間外頭又來了人,說是蕭丞相過來了,就在殿外候著。百無聊賴之際,來個人說說話也是好的,蕭丞相這人雖然無趣了一些,但是總比付公公有眼力見兒。皇上揮了揮手:“讓他進來吧。”
俄頃,蕭丞相從外頭緩緩走了進來。進了大殿,看到聖上和付公公各自模樣,蕭丞相先在心底叫了一聲奇。
“聖上安好。”蕭丞相道。
“隻要你們別一天到晚地拿事情煩朕,朕自然能安好。”
蕭丞相被懟了一下也不生氣,反倒笑著從袖子裏取出了一物:“聖上乃天下之主,凡有大事,必得聖上裁決,故而此事隻怕不能入聖上的意思來了。不過,臣今日途徑銀台,被那邊的大人塞了一封信過來,想來聖上看到這信,應當能有幾分開懷的。”
皇上不以為意:“什麽信?”
“原先翰林院的顧修撰、如今淮安府通判顧大人的信,聽說是特意寫給聖上過目的。”
蕭丞相的話一說完,皇上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連走了好幾步走到蕭丞相跟前拿過了信。隻看到信封,皇上便道:“這是狀元郎的字跡!寫得這麽好,跟朕寫得差不了多少了,一看就是狀元郎的。”
蕭丞相聽了這話,並不作評論,隻問了一句:“聖上是不是一早便知道,那顧大人會給您寫信?”
“那是自然。”皇上說得有幾分得意,“狀元郎離開的時候,曾特意與朕約定好了,說他每個月都會給朕寫信的。朕還在想著他離開這麽久,書信怎麽著也該到京城了,原本還在惦記呢,未曾想會到了愛卿手裏。”
一轉眼,蕭丞相便從一個不討喜的變成了“愛卿”。好在蕭丞相也習慣了,麵上依舊平淡無波:“這事說來話長了。此信今兒早上便到了銀台,隻是銀台的陳大人看著這信犯了難,不知道該不該呈上來,所以特意攔下了臣,請臣前去商議。臣一看這信是顧大人寫來的,便做主給聖上您帶了來。”
皇上一聽,那銀台的人竟然還攔了一些,當即囑咐道:“下回你見了陳大人記得吩咐一下,往後狀元郎的信記得別攔,直接送過來就行了,記得要快!”
蕭丞相恭順道:“臣知道了。”
皇上點了點頭。拿到了顧邵的信,他忽然覺得心情明媚了起來,連日困擾他的糟糕狀態,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見皇上如此,付公公的一顆心就像是泡進了酸水裏頭,他伺候聖上這麽多年,也不曾見到聖上對他這般惦記過。顧大人隻來了幾個月,就叫聖上如此念念不忘了,這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皇上也沒多想什麽,信到了手上就立馬拆開來看了。信寫得老長,比蕭丞相有時候呈給他的奏疏還要長。換做平日,看到這麽長的信皇上說不定都得罵人了,可這回皇上卻看得津津有味。看了一遍不行,還又看了第二遍。
雖然都是讀書人,可一樣的書熏陶出了千百種人,各人筆下的風格都不一樣,更別說顧邵這種在係統的手底下讀過這麽多年書的人,他手底下的東西,想正經的時候正經,想輕鬆的時候輕鬆,想詼諧的時候便能詼諧。這次寫信送往京城,顧邵寫得都有些隨性,想寫什麽就寫什麽。以前進宮跟聖上說話的時候,顧邵還是多有顧忌的,畢竟宮裏服侍的太監多,顧邵沒辦法把他們當做不存在,每每不能隨心所欲。可是如今寫信就不同了,可以寫得漫無邊際,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顧邵將自己一路上的經曆挑挑揀揀地寫了些上去,又寫了淮安府的幾位大人。知道聖上喜歡聽有趣的,顧邵寫得都趣味十足,單看這幾行字,淮安府上到賀知府,下到辦事的小吏員,十來個人的形象都躍然紙上,叫皇上看得嘖嘖稱奇。皇上甚至覺得,京城裏的這些官兒連淮安府的那些小官兒都不如呢,起碼人家真實!
信中,顧邵還寫了淮安府官舍一事。雖然未提張同知的名字,顧邵卻寫了爭搶官舍這件事兒,以及他們住進了裏頭兩間好屋子之後,官舍裏頭一位夫人日日念叨,恨不得將他們全家趕出去獨占那兩間大屋子的嘴臉。
顧邵寫到了這個便忍不住拍了一下龍屁,說自己能得兩間大屋子都是托了聖上的福分。
皇上看到這一句,又沒忍住笑了一聲。
付公公看著好奇,問道:“顧大人說了什麽,聖上竟然高興成這樣?”
“說到官舍的事兒。狀元郎被外放到淮安府,那淮安府的知府也是個懂事兒的,知道給他安排了兩間大屋子。可府衙裏頭也有糊塗不懂眼色之人,見到狀元郎住了大屋子,竟然還敢擺臉色,真是不知所謂。”
蕭丞相倒是說了一句公道話:“想來是因為官舍實在太少,他們也不夠住。兼之顧大人又是初至淮安府,資曆不足,卻還拿到了大房子,那些人心中也不滿也在情理之中。”
“什麽情理之中,分明是小氣。”皇上就是不喜歡這些小家子氣的人。不過,再看手裏頭的信,皇上忽然又多了一份思索,“地方上的那些官舍,當真不夠住?”
“別說地方上的官舍了,便是京城裏頭的,也不夠住。”蕭丞相見皇上難得在意起了這件事,趕忙多說了一句,“各處的官舍本來就不多,加上官吏也原來越多,好比淮安府,單是同知便有兩個,往前連通判都有兩個,更別說底下辦事兒的小官小吏了。這些小官俸祿都不高,都指望著那官舍住著,裏頭多得是連住都住不上的人。”
皇上聽了,因為顧邵來信的那股喜悅勁兒忽然消失地幹幹淨淨。他歎了一口氣坐回了椅子上,埋怨地看了蕭丞相一眼。他就知道,每回蕭丞相過來,總要給他添上一點兒堵心的事情。
唉……
因為蕭丞相的話,皇上的好心情都折損了幾分。想來想去,最後也沒能想出什麽好法子,隻好將一切都先壓在心底。
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
“話是這樣說,可真忙起來的時候,哪兒有空回來取。”秀娘說著合上了衣櫃。衣裳倒是帶完了,想到相公是個愛看書的,她又問道:“書房裏頭的書可要帶上幾本?”
顧邵搖了搖頭。他要看書,係統那邊要什麽有什麽,何必再帶呢?
“那從京裏帶過來的醬牛肉要不要帶一些?”秀娘生怕他在外頭吃得不好了。
顧邵又連連搖頭:“這些都不用帶,外頭又不是沒有吃的東西,真不必帶那麽多。”
他恨不得自己一個包袱都不用帶,就這麽輕輕鬆鬆地出門,每回出去幾大包幾大包的帶著,真是麻煩死人了。在顧邵的強烈要求下,秀娘給他整理的行禮也是能輕減便輕減,最後隻剩下幾件換洗的衣裳了。
顧邵滿意地拍了拍自己的包袱:“我這回先過去探探,若是那邊不忙的話,過些日子我再回來。”
“那過年的時候,會回來麽?”秀娘擔心道。
“應當是會回來的。”顧邵也不那麽確定,不過看著秀娘有些發愁的模樣,忍不住安慰道,“放心吧,晉安先生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到時候與他說一聲便是了。”
秀娘微微點頭,不作他言。
晉安先生還在前頭等著,顧邵如今回來隻是為了跟秀娘說一聲,順帶收拾兩件衣裳的,如今已經收拾好了,他也不多做停留了。
顧邵原打算就這麽出去,可秀娘卻還想要親自過去送一送。顧邵看著外頭的天氣,怕她凍著了想要拒絕,可等他觸及秀娘的眼神,卻又什麽都說不出來了。半晌,顧邵主動牽著秀娘的手,一塊兒去了前衙。
官署外頭,馬車早已經停在那兒了。賀知府帶著幾位官吏站在一邊,打算送一送晉安先生。顧邵見狀鬆開了秀娘的手,道:“那我就先走了。”
“路上小心,白天出門記得多添兩件衣裳。”
“知道,你在官舍裏頭安心待著,過些日子我便回來。”
才說了兩句話,那邊幾個人已經看過來了。顧邵與秀娘說了一聲之後便連忙趕過去。冬天天黑得快,且他們還得趕著回桃源縣,所以這會兒也耽誤不得。
顧邵上了上了馬車之後,他們便立刻出發了。
秀娘目光追著馬車看了好一會兒,直到馬車徹底不見了,紅香才小聲地說道:“夫人,咱們回去吧。”
秀娘收回目光,這才跟著紅香回去了。
那邊跟著賀知府出來的幾位大人也一早各自散去了,還有幾個平日就喜歡問東問西的人,如今還沒有走開,仍舊黏在賀知府跟前,想要探一探這位晉安先生的來頭。
這事兒本也沒什麽好瞞著的,賀知府將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訴他們了,頓時又引得一片驚歎聲。唯有張同知一言不發地跟在後頭,賀知府說得越多,他這心裏越難受得厲害,越覺得前途渺茫,看不到頭。
不,也許過了年就是個頭了。不成,回頭他一定得請個師傅卜上一卦,看看自己是吉是凶,否則日日這麽吊著,實在是太難受了。
顧邵他們走得時辰還算早,路上馬車也趕得急,所以還是在天黑之前趕回了桃源縣。晉安先如今也住在桃源縣官府裏頭住著,顧邵沒去之前,晉安先生便已經吩咐了讓人給顧邵收拾出一間屋子來,如今顧邵到了,剛好就能入住。
顧邵對於住的地方一般不怎麽挑剔,也沒有換了個床就不能睡覺的毛病,所以入住桃源縣官舍的第一晚,顧邵睡得還算是安穩。
翌日一早,顧邵便被人喊了起來。匆匆吃過早飯,便跟著晉安先生去河岸那處考察去了。顧邵之前看了係統給的那幾冊厚得嚇人的書,自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古往今來的治水之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遠超他人許多。可眼下真正地看到了自己要治的河,顧邵忽然覺得自己之前所看所學的,都變得蒼白了許多。
“如何?”晉安先生見他許久不說話,問了一句。
顧邵悵然地笑了笑:“百感交集。”
“多來幾次,興許就沒有這麽多的感觸了。”
“會麽?”顧邵對晉安先生的話半信半疑。如此壯觀宏達之場麵,他覺得自己不管看多少次都仍舊會百感交集,震撼無比。
可事實證明,顧邵還是太過於天真了。別說多來幾次了,就是這一日的功夫,顧邵已經累得受不住了。傍晚隨著晉安先生一道回去的時候,顧邵累得恨不得趴在地上吐舌頭。他扶著樹,感覺自己像一條死狗一樣。這會兒什麽震撼,什麽百感交集,全都已經拋在了腦後,他隻覺得麵前的這條河,實在是麵目可憎。
若不是因為他,自己也不至於累成這個蠢樣。
與他不同,晉安先生哪怕是奔波了一整日,卻還是跟早上出門的時候一模一樣,瞧著還是那般的光風霽月,儒雅講究。顧邵看了看晉安先生,再看看自己,猶豫了一下還是挺直了背。
不管如何,氣勢上不能輸!
晉安先生淡定地點評了一句:“體力不足,日後需得日日勤練。”
顧邵心中一突,他忽然間有了覺悟,之前修護城河的那些日子,似乎又來了。
晉安先生說到做到。他預備修建的第一個堤壩就在淮安府,可要說具體在哪個地方,他隻定下了幾個點,卻尚未決定好。如今叫顧邵過來,隻是為了再探查一下這幾個地方,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等他們二人將這幾處都考察了一遍,說不定便能定好第一個動工的點。
在桃源縣縣衙的那群人眼中,顧邵便成為那個萬分有幸能跟在晉安先生身邊的人。在他們看來,晉安先生就沒有不會的,這麽些日子相處下來,他們還覺得對方如謫仙人一般,哪怕隻說上幾句話便已經足夠幸運了,更何況顧邵如今是日日跟在晉安先生身邊,這得多大的運道啊。
察覺到這些人的小心思,顧邵當真是欲哭無淚。這日子還真不是人過的,比當時修護城河的時候還要苦上三分。白天跟著晉安先生四處探查,累得要死,晚上還要在係統的督促之下繼續學習。誰能有他慘?!
關鍵是自打來了這桃源縣,顧邵就沒有吃過幾頓像樣的飯。每天出去的地方,多是荒郊野嶺的,即便是偶爾遇到了幾戶農家,也都窮得叮當響。這些地方,能喝上一口熱水都要廢好大的勁兒,更別說吃好的了。
顧邵啃著饅頭,真想回到前些天將自己給捶一頓。當初秀娘讓他帶醬肉的時候就應該帶上啊,矯情個什麽鬼。
顧邵在外頭受苦的這些日子,前往京城送信的差役也在馬不停蹄。終於,這些信趕在年節前頭送到了各家府上。雖然知道顧邵這次過去必定不會出什麽差錯,可如今受到了報平安的信之後,他們幾家人到底還是更放了心。
陳金蓮和顧大河都不怎麽識字兒,好在小妹的女先生就在家裏教導小妹,陳金蓮接到信之後便去尋女先生,請她讀給自己聽。
女先生讀過之後,陳金蓮還意猶未盡,不管自己認不認得,一個勁兒地盯著上頭看,也不知在看些什麽。
尚書府裏頭的情況跟這差不多,也是一大早就收到了信。書童知道自家二老爺前些日子就在等著顧大人的信,等了這麽多日沒有消息,老爺自己都有些煩躁了。所以小書童在收到信之後,便腳下生風地趕往自家老爺的住處了。
“老爺老爺,顧大人來信了。”人還未到,小書童的聲音便到了,急急忙忙,連說話聲兒都有些趕。
鄭遠安聽到動靜,老遠便從屋子裏伸出了腦袋,往小書童那兒急急地瞄了一眼。
臨到了屋子跟前,小書童才停下步子,因為跑得臉,臉色漲得紅紅的,又說了一句:“老爺,顧大人的信。”
說著,小書童將那信遞給了鄭遠安。
“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兒,原本不過是那小子寫的信。又不是什麽要緊的,至於急成這個樣子麽?”鄭遠安淡淡地說了一句,卻並不妨礙他迅速地將那信給接了過來,順帶打開了信封,抖了一下從裏頭抖出信來,三兩下撫平信紙,低頭讀來。
小書童看在眼裏,笑在心裏,默默地站在一邊兒不出聲。
信不過兩三張紙,鄭遠安幾眼掃過去之後便知道了內容。小書童還想問問上頭寫了什麽,就聽到自家老爺十分不愉地念叨了一句:
“廢話連篇,不知所雲!”
小書童覺得好笑:“老爺,顧大人初到淮安府,必定忙得不像話,如此忙碌之下還能給你寫上這麽長的信,可見是將您記在心裏了。”
“誰讓他記在心上了?”鄭遠安掃了他一眼。
小書童訕笑一聲,不說話了。他們先生喲,怎麽就別扭成這個樣子了?人家顧大人也不在,這別扭給誰看呢?
寄往各府的信件都在今兒到了各家府上,看到的人或開心或激動或表麵嫌棄,反應不一。而呈給聖上的書信,卻費了一番周折,才到了聖上手中。
第152章 送年禮事
別說鄭遠安了,就連皇上這些日子也是時不時地念叨著顧邵的名字。
起初付公公還會耐著性子安撫兩句,說顧大人此番前去治水,乃利國利民之事,治完了水便能趕回來了。絮絮叨叨,有說來說去都還是那樣幾句話,有時候連付公公都挺煩自己的。
除此以外,付公公還會出各種主意,諸如讓聖上去別處逛一逛,哪怕不去諸位娘娘的寢宮,去外頭看看風景也好在這兒時時念叨啊。再不然的話,去翰林院請個別的大人過來講經也不是不行啊,說不定聽著聽著,就能找到另一個顧大人呢?
隻是任憑付公公說得再多,皇上都沒有半點的心動的意思。他既沒有心思去別處逛,也沒有心思再去翰林院挑個人過來給他講經。
翰林院那些人,他又不是不知道是什麽德行,一個個無趣得要死。他的狀元郎是獨一無二的,別說一個翰林院了,就是整個朝堂,也找不出第二個這麽風趣的人了。
付公公勸了幾次後,見皇上還是這樣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也沒了再勸下去的心思了。得嘞,勸不勸都一樣,他又不是顧大人,哪兒能有本事將皇上給哄好啊。
這日,皇上朝堂在感歎狀元郎走了之後自己有多無聊。感歎完了之後,他忽然發覺身邊有些靜,回頭一看,卻見付公公老神在在地站在一邊,連開口的意思都沒有。
皇上瞬間不樂意了:“你怎麽不說話了?”
付公公苦笑:“聖上,老奴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先前說了那麽多,結果聖上一句也沒聽進去,付公公也是人,自然也會累的。不僅嘴巴累,心更累。
皇上正想說你怎麽這樣,忽然間外頭又來了人,說是蕭丞相過來了,就在殿外候著。百無聊賴之際,來個人說說話也是好的,蕭丞相這人雖然無趣了一些,但是總比付公公有眼力見兒。皇上揮了揮手:“讓他進來吧。”
俄頃,蕭丞相從外頭緩緩走了進來。進了大殿,看到聖上和付公公各自模樣,蕭丞相先在心底叫了一聲奇。
“聖上安好。”蕭丞相道。
“隻要你們別一天到晚地拿事情煩朕,朕自然能安好。”
蕭丞相被懟了一下也不生氣,反倒笑著從袖子裏取出了一物:“聖上乃天下之主,凡有大事,必得聖上裁決,故而此事隻怕不能入聖上的意思來了。不過,臣今日途徑銀台,被那邊的大人塞了一封信過來,想來聖上看到這信,應當能有幾分開懷的。”
皇上不以為意:“什麽信?”
“原先翰林院的顧修撰、如今淮安府通判顧大人的信,聽說是特意寫給聖上過目的。”
蕭丞相的話一說完,皇上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連走了好幾步走到蕭丞相跟前拿過了信。隻看到信封,皇上便道:“這是狀元郎的字跡!寫得這麽好,跟朕寫得差不了多少了,一看就是狀元郎的。”
蕭丞相聽了這話,並不作評論,隻問了一句:“聖上是不是一早便知道,那顧大人會給您寫信?”
“那是自然。”皇上說得有幾分得意,“狀元郎離開的時候,曾特意與朕約定好了,說他每個月都會給朕寫信的。朕還在想著他離開這麽久,書信怎麽著也該到京城了,原本還在惦記呢,未曾想會到了愛卿手裏。”
一轉眼,蕭丞相便從一個不討喜的變成了“愛卿”。好在蕭丞相也習慣了,麵上依舊平淡無波:“這事說來話長了。此信今兒早上便到了銀台,隻是銀台的陳大人看著這信犯了難,不知道該不該呈上來,所以特意攔下了臣,請臣前去商議。臣一看這信是顧大人寫來的,便做主給聖上您帶了來。”
皇上一聽,那銀台的人竟然還攔了一些,當即囑咐道:“下回你見了陳大人記得吩咐一下,往後狀元郎的信記得別攔,直接送過來就行了,記得要快!”
蕭丞相恭順道:“臣知道了。”
皇上點了點頭。拿到了顧邵的信,他忽然覺得心情明媚了起來,連日困擾他的糟糕狀態,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見皇上如此,付公公的一顆心就像是泡進了酸水裏頭,他伺候聖上這麽多年,也不曾見到聖上對他這般惦記過。顧大人隻來了幾個月,就叫聖上如此念念不忘了,這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皇上也沒多想什麽,信到了手上就立馬拆開來看了。信寫得老長,比蕭丞相有時候呈給他的奏疏還要長。換做平日,看到這麽長的信皇上說不定都得罵人了,可這回皇上卻看得津津有味。看了一遍不行,還又看了第二遍。
雖然都是讀書人,可一樣的書熏陶出了千百種人,各人筆下的風格都不一樣,更別說顧邵這種在係統的手底下讀過這麽多年書的人,他手底下的東西,想正經的時候正經,想輕鬆的時候輕鬆,想詼諧的時候便能詼諧。這次寫信送往京城,顧邵寫得都有些隨性,想寫什麽就寫什麽。以前進宮跟聖上說話的時候,顧邵還是多有顧忌的,畢竟宮裏服侍的太監多,顧邵沒辦法把他們當做不存在,每每不能隨心所欲。可是如今寫信就不同了,可以寫得漫無邊際,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顧邵將自己一路上的經曆挑挑揀揀地寫了些上去,又寫了淮安府的幾位大人。知道聖上喜歡聽有趣的,顧邵寫得都趣味十足,單看這幾行字,淮安府上到賀知府,下到辦事的小吏員,十來個人的形象都躍然紙上,叫皇上看得嘖嘖稱奇。皇上甚至覺得,京城裏的這些官兒連淮安府的那些小官兒都不如呢,起碼人家真實!
信中,顧邵還寫了淮安府官舍一事。雖然未提張同知的名字,顧邵卻寫了爭搶官舍這件事兒,以及他們住進了裏頭兩間好屋子之後,官舍裏頭一位夫人日日念叨,恨不得將他們全家趕出去獨占那兩間大屋子的嘴臉。
顧邵寫到了這個便忍不住拍了一下龍屁,說自己能得兩間大屋子都是托了聖上的福分。
皇上看到這一句,又沒忍住笑了一聲。
付公公看著好奇,問道:“顧大人說了什麽,聖上竟然高興成這樣?”
“說到官舍的事兒。狀元郎被外放到淮安府,那淮安府的知府也是個懂事兒的,知道給他安排了兩間大屋子。可府衙裏頭也有糊塗不懂眼色之人,見到狀元郎住了大屋子,竟然還敢擺臉色,真是不知所謂。”
蕭丞相倒是說了一句公道話:“想來是因為官舍實在太少,他們也不夠住。兼之顧大人又是初至淮安府,資曆不足,卻還拿到了大房子,那些人心中也不滿也在情理之中。”
“什麽情理之中,分明是小氣。”皇上就是不喜歡這些小家子氣的人。不過,再看手裏頭的信,皇上忽然又多了一份思索,“地方上的那些官舍,當真不夠住?”
“別說地方上的官舍了,便是京城裏頭的,也不夠住。”蕭丞相見皇上難得在意起了這件事,趕忙多說了一句,“各處的官舍本來就不多,加上官吏也原來越多,好比淮安府,單是同知便有兩個,往前連通判都有兩個,更別說底下辦事兒的小官小吏了。這些小官俸祿都不高,都指望著那官舍住著,裏頭多得是連住都住不上的人。”
皇上聽了,因為顧邵來信的那股喜悅勁兒忽然消失地幹幹淨淨。他歎了一口氣坐回了椅子上,埋怨地看了蕭丞相一眼。他就知道,每回蕭丞相過來,總要給他添上一點兒堵心的事情。
唉……
因為蕭丞相的話,皇上的好心情都折損了幾分。想來想去,最後也沒能想出什麽好法子,隻好將一切都先壓在心底。
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