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剛剛放亮。
帶著鬥笠的淩寧再次從後門出府,這次他沒去皇宮,而是去了禁軍統領楊烈的府邸。
楊烈今日輪休,不用那麽早去皇宮,他見到淩寧後驚訝不已,顯然沒想到寧王殿下會來自己的府邸。
他連忙將淩寧請入書房,兩人密談了半個時辰,隨即淩寧才告辭離開。
集賢殿內,二十多名太監正在翻找書籍。
此時,一名眉清目秀的小太監假裝口渴,向管事請示,想去喝口水。
“讓你帶水囊,耳朵聾了嗎?偏偏不聽,快點滾去。”管事沒好氣罵道。
小太監一臉惶恐,連忙小跑出殿,來到不遠處的耳房喝水。
他左右環顧,確定屋內沒有其他人後,便走到窗戶門前,敲了敲窗門。
很快,窗外也響起敲擊聲。
小太監連忙說道:“到現在為止,已經找到了二十一本地理書籍,預計傍晚能把所有書籍都找到。”
下一刻,窗外響起一道聲音:“想辦法把這二十一本書籍的名單抄錄下來。”
“奴婢明白。”小太監點了點頭,然後立即遠離了窗戶,就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再次返回了集賢殿。
時間很快到了晌午的飯點,太監們陸續出去,來到用餐的耳房。
小太監趁著打飯的空當,將一張小紙條塞給了負責發飯的禦膳房太監,兩個人就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禦膳房太監發完飯後,迅速朝著禦膳房趕去,途中偶遇巡視的禁軍,手中的小紙條就被傳到了一名禁軍手中,最後送到了一個昏暗的房間。
房中有位男子,他打開紙條,掃了一眼上麵的署名,眉頭一皺,說道:
“竟然沒有...”
“如果魏皇在找《地經注》,不該翻找整個集賢殿的地理書籍,應該直接尋找《地經注》才對,除非魏皇不知道那本書是《地經注》。”
“沒錯,必然是這樣原因。”
“這便給我了可乘之機!必須早於魏皇拿到《地經注》!”
男子拿定主意後,立即離開了房間。
時間很快到了傍晚時分,集賢殿內書籍的尋找也到了尾聲,所有書籍都被翻找了一遍,一共發現了二十五本地理書籍。之前發現的地理書籍已經送往了養心殿,此時這裏還有四本。
內侍立即拿著這四本地理書籍,立即前往了養心殿。
與此同時,這最後四本地理書籍的書名,也被悄悄地傳了出去。
依然是白天的那個昏暗房間,男子看著最後四本地理書籍的名字,並沒有《地經注》。
“沒有《地經注》,看來這本書不在集賢殿裏,那還能在哪裏?”男子自語道。
與此同時。
二十五本地理書籍都送到了養心殿,擺在了龍案上。
魏皇拿起來逐一翻閱,並沒有找到要找的地圖,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魏皇擺駕後宮休息去了。
一轉眼,到了次日,當魏皇參加完早朝回到養心殿時,淩寧已經在偏殿等候了。
兩人走進養心殿內,魏皇率先觀察龍案上的二十五本書籍,書籍紋絲不動,魏皇留下的印記還在,這說明昨晚根本沒人潛入養心殿。
“寧王,看來你的引蛇出洞計劃失敗了,並沒有人潛入養心殿。”魏皇指著二十五本書籍,打趣說道。
淩寧走上前去,掃了一眼。
書籍上特意撒上了不易察覺的藥粉,隻要被觸碰,便會露餡,但是現在書籍上的藥粉完好無缺,說明昨晚一切正常。
淩寧略加沉吟,便道:“父皇,計劃失敗,有三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就是我們的猜測本來就是錯的,前朝餘孽手中本來就有那本地理書籍,所以他們根本沒必要來搶。”
“第二個可能,那就是地圖根本不在那本地理書籍上,是父皇猜錯了目標。”
“第三個可能,那就是那本地理書籍根本不在這二十五本書籍中,前朝餘孽已經知道了二十五本書籍的名字,他們發現目標書籍不在裏麵,又怎麽會中計呢?”
“言之有理,那你覺得這三種可能性,哪一種最有可能?”魏皇問道。
淩寧回道:“如果是前兩種的可能性,那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所以兒臣覺得,隻能寄希望於第三個可能,那就是目標書籍不在這二十五本書籍當中,眼下隻能以此為線索繼續布局。能成功最好,如果不成功,再想其他辦法。”
“言之有理,現在看來隻能如此了,反正追捕前朝餘孽的任務交給了你,你全權負責。”魏皇點了點頭,於是乎,繼續處理他的政務。
淩寧拱手離開養心殿,楊烈已經在外麵候著了。
“發現誰有問題了嗎?”淩寧立即問道。
楊烈點了點頭,表情帶著興奮。
原來昨天一大早淩寧去找楊烈,就開始了引蛇出洞計劃。
就像淩寧所說,他現在隻能寄希望於第三個可能,地圖就在那本地理書籍中,並且前朝餘孽也沒有那本地理書籍,那麽他們勢必會想方設法知道集賢殿搜尋的結果。
於是乎,淩寧讓楊烈派心腹暗中盯著找書的太監內,而現在,終於有線索了。
淩寧問道:“誰有問題?”
“一個叫小東子的小太監,就在集賢殿內當值,他在尋找書籍中製造機會,記下了所有書籍的名字,但他何時把名單送出去的,則沒有發現。”楊烈回道。
淩寧滿意地點頭。
這個發現不僅證明了淩寧的計劃沒有錯,更主要的是,也證明前朝餘孽也沒有那本地理書籍,那本書還在皇宮裏麵。
“楊統領,速速派人將小東子抓來,順藤摸瓜,查出後麵的老鼠。”淩寧連忙道。
“好!”
楊烈應了一聲,親自去辦這件事,但是一炷香後,楊烈返回,麵露鬱悶之色,說道:“殿下,出紕漏了,小東子掉進河裏溺亡了。”
“什麽,死了?”淩寧眉頭一皺,意識到這是前朝餘孽的斬草除根之計。小東子一死,這根藤便斷了,自然就摸不到瓜了。
楊烈內疚道:“都是卑職的疏忽,當發現小東子有問題時,就該當場控製住他。”
淩寧並沒有怪罪楊烈,如果當場控製小東子,那就打草驚蛇了,而且和小東子接觸的人,就一定是前朝餘孽嗎?恐怕不是,很可能是其他的太監或者宮女。
這隻老鼠,藏得比較深!
帶著鬥笠的淩寧再次從後門出府,這次他沒去皇宮,而是去了禁軍統領楊烈的府邸。
楊烈今日輪休,不用那麽早去皇宮,他見到淩寧後驚訝不已,顯然沒想到寧王殿下會來自己的府邸。
他連忙將淩寧請入書房,兩人密談了半個時辰,隨即淩寧才告辭離開。
集賢殿內,二十多名太監正在翻找書籍。
此時,一名眉清目秀的小太監假裝口渴,向管事請示,想去喝口水。
“讓你帶水囊,耳朵聾了嗎?偏偏不聽,快點滾去。”管事沒好氣罵道。
小太監一臉惶恐,連忙小跑出殿,來到不遠處的耳房喝水。
他左右環顧,確定屋內沒有其他人後,便走到窗戶門前,敲了敲窗門。
很快,窗外也響起敲擊聲。
小太監連忙說道:“到現在為止,已經找到了二十一本地理書籍,預計傍晚能把所有書籍都找到。”
下一刻,窗外響起一道聲音:“想辦法把這二十一本書籍的名單抄錄下來。”
“奴婢明白。”小太監點了點頭,然後立即遠離了窗戶,就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再次返回了集賢殿。
時間很快到了晌午的飯點,太監們陸續出去,來到用餐的耳房。
小太監趁著打飯的空當,將一張小紙條塞給了負責發飯的禦膳房太監,兩個人就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禦膳房太監發完飯後,迅速朝著禦膳房趕去,途中偶遇巡視的禁軍,手中的小紙條就被傳到了一名禁軍手中,最後送到了一個昏暗的房間。
房中有位男子,他打開紙條,掃了一眼上麵的署名,眉頭一皺,說道:
“竟然沒有...”
“如果魏皇在找《地經注》,不該翻找整個集賢殿的地理書籍,應該直接尋找《地經注》才對,除非魏皇不知道那本書是《地經注》。”
“沒錯,必然是這樣原因。”
“這便給我了可乘之機!必須早於魏皇拿到《地經注》!”
男子拿定主意後,立即離開了房間。
時間很快到了傍晚時分,集賢殿內書籍的尋找也到了尾聲,所有書籍都被翻找了一遍,一共發現了二十五本地理書籍。之前發現的地理書籍已經送往了養心殿,此時這裏還有四本。
內侍立即拿著這四本地理書籍,立即前往了養心殿。
與此同時,這最後四本地理書籍的書名,也被悄悄地傳了出去。
依然是白天的那個昏暗房間,男子看著最後四本地理書籍的名字,並沒有《地經注》。
“沒有《地經注》,看來這本書不在集賢殿裏,那還能在哪裏?”男子自語道。
與此同時。
二十五本地理書籍都送到了養心殿,擺在了龍案上。
魏皇拿起來逐一翻閱,並沒有找到要找的地圖,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魏皇擺駕後宮休息去了。
一轉眼,到了次日,當魏皇參加完早朝回到養心殿時,淩寧已經在偏殿等候了。
兩人走進養心殿內,魏皇率先觀察龍案上的二十五本書籍,書籍紋絲不動,魏皇留下的印記還在,這說明昨晚根本沒人潛入養心殿。
“寧王,看來你的引蛇出洞計劃失敗了,並沒有人潛入養心殿。”魏皇指著二十五本書籍,打趣說道。
淩寧走上前去,掃了一眼。
書籍上特意撒上了不易察覺的藥粉,隻要被觸碰,便會露餡,但是現在書籍上的藥粉完好無缺,說明昨晚一切正常。
淩寧略加沉吟,便道:“父皇,計劃失敗,有三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就是我們的猜測本來就是錯的,前朝餘孽手中本來就有那本地理書籍,所以他們根本沒必要來搶。”
“第二個可能,那就是地圖根本不在那本地理書籍上,是父皇猜錯了目標。”
“第三個可能,那就是那本地理書籍根本不在這二十五本書籍中,前朝餘孽已經知道了二十五本書籍的名字,他們發現目標書籍不在裏麵,又怎麽會中計呢?”
“言之有理,那你覺得這三種可能性,哪一種最有可能?”魏皇問道。
淩寧回道:“如果是前兩種的可能性,那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所以兒臣覺得,隻能寄希望於第三個可能,那就是目標書籍不在這二十五本書籍當中,眼下隻能以此為線索繼續布局。能成功最好,如果不成功,再想其他辦法。”
“言之有理,現在看來隻能如此了,反正追捕前朝餘孽的任務交給了你,你全權負責。”魏皇點了點頭,於是乎,繼續處理他的政務。
淩寧拱手離開養心殿,楊烈已經在外麵候著了。
“發現誰有問題了嗎?”淩寧立即問道。
楊烈點了點頭,表情帶著興奮。
原來昨天一大早淩寧去找楊烈,就開始了引蛇出洞計劃。
就像淩寧所說,他現在隻能寄希望於第三個可能,地圖就在那本地理書籍中,並且前朝餘孽也沒有那本地理書籍,那麽他們勢必會想方設法知道集賢殿搜尋的結果。
於是乎,淩寧讓楊烈派心腹暗中盯著找書的太監內,而現在,終於有線索了。
淩寧問道:“誰有問題?”
“一個叫小東子的小太監,就在集賢殿內當值,他在尋找書籍中製造機會,記下了所有書籍的名字,但他何時把名單送出去的,則沒有發現。”楊烈回道。
淩寧滿意地點頭。
這個發現不僅證明了淩寧的計劃沒有錯,更主要的是,也證明前朝餘孽也沒有那本地理書籍,那本書還在皇宮裏麵。
“楊統領,速速派人將小東子抓來,順藤摸瓜,查出後麵的老鼠。”淩寧連忙道。
“好!”
楊烈應了一聲,親自去辦這件事,但是一炷香後,楊烈返回,麵露鬱悶之色,說道:“殿下,出紕漏了,小東子掉進河裏溺亡了。”
“什麽,死了?”淩寧眉頭一皺,意識到這是前朝餘孽的斬草除根之計。小東子一死,這根藤便斷了,自然就摸不到瓜了。
楊烈內疚道:“都是卑職的疏忽,當發現小東子有問題時,就該當場控製住他。”
淩寧並沒有怪罪楊烈,如果當場控製小東子,那就打草驚蛇了,而且和小東子接觸的人,就一定是前朝餘孽嗎?恐怕不是,很可能是其他的太監或者宮女。
這隻老鼠,藏得比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