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等人也大喜,隻肖氏見丈夫表情複雜,怕有內情。
李泗新問:“如何連升幾品?”
李穆川道:“兒子頂的,是方大人的缺。”
李泗新又問:“方大人不是從八品?如何升了兩級?”
那官員回答道:“朝廷近來把京郊另外三縣也劃入京兆府,並新添了兵丁,保衛京畿,故此眾人官職皆有所上升。李大人在叛亂當日,隨方大人一起,未曾屈服,得到上官褒獎。近日京兆府缺位多,李大人經年的老書吏,為人又方正,顧得了這個缺。這也是老太爺和老太太教導有方。”
李泗新道:“多謝大人,還請留下吃杯茶。”
那官員拱手道:“多謝老太爺盛情,隻是在下還要到別處幾家去呢,改日再來。”
肖氏忙拿出銀子,遞給李承祖,李承祖塞到同來的衙役手裏,請大家路上喝口熱茶。
李姝心裏好奇,李穆川跟坐火箭似的連升好幾級也就罷了,怎麽這封官還批量的?待衙門裏三人走後,她問李穆川,“阿爹,怎地一下子這麽多人升官。”
李穆川歎口氣道:“升官原是喜事,之前叛軍作亂,前任上官們皆死在叛軍刀下,想起來,眾人不免心裏唏噓。”
眾人不說話了,肖氏道:“官人以後好好當差,若方家有困難,咱們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也不算有負方大人。”
張氏也開解兒子,“老二媳婦說的很是,老二,升官是喜事,以後好好當差,不負皇恩就是了。”
李穆川也笑了,“阿娘說的是,是兒子想左了。”
李家家主升官,本是喜事,但因京城才遭叛軍霍亂,且李穆川升的芝麻小官在京城裏也不算個什麽,故李家人並未大張旗鼓慶賀,隻家裏人並親近族人、同僚一起吃了頓酒席。
陳氏思念丈夫,並未參加李家的酒席,派了一雙兒女過來。
李家人的熱鬧暫且不提,隻說那莫少卿家裏也正在議論陳家之事。
莫太太因丈夫僥幸保留姓名,念佛念了有十萬遍。莫太太隻生了一子一女,另外兩子一女都是妾室所生。莫太太的長子中過進士,攜妻兒在外赴任。次子文武皆不行,在家打理庶務。三子才中了舉,正在家準備下一科春闈。
莫少卿時來運轉,正卿俞大人被叛軍殺死,聖上升他做了正卿。
這一日,莫太太與陪房嬤嬤趙嬤嬤說話,“那楊捕頭替老爺擋了幾刀,雖說是職務本分,但生死關頭,有幾個人不是先顧著自己呢。咱們也該表表謝意。”
趙嬤嬤低聲回稟:“奴婢著人打聽過了,那楊捕頭剛剛三十出頭,親生父母都去世了,家裏留下個年紀輕輕的寡婦和年幼的一兒一女。前幾天喪禮上,楊捕頭的後娘很是鬧了幾出,她占著名分,楊捕頭又不在了,還不知楊捕頭的遺孀和兒女,要如何受人鉗製呢。”
莫太太最恨那些心懷歹意的後娘小妾之流,家裏的妾在她麵前都服服帖帖的,庶子們也恭恭敬敬。聽到楊捕頭家後娘作耗,吩咐趙嬤嬤:“你明兒帶些禮去看看,再捎些金銀,去看看楊家孤兒寡母。若那後娘欺壓人,你也幫襯兩句。”
趙嬤嬤低頭低頭應了。
第二日,趙嬤嬤帶著兩個外院的管事媳婦和兩個三等丫頭,著四個小廝抬了兩抬禮,大張旗鼓去了楊家。
剛進楊家門,隻見黃氏立刻迎上前來:“不知哪家貴人駕到,老婆子這裏有禮了。”
趙嬤嬤看她一眼,問道:“楊太太可在?”
黃氏忙道:“老婦人是她婆母,貴人有事盡可跟老婦人說。”
趙嬤嬤不搭理她了,旁邊的管事媳婦嗬斥黃氏,“我們要見的是楊捕頭的遺孀陳氏,你沒聽到嗎?”管事媳婦本想說你耳朵聾了,想想這是在別人家,不然定要罵到這老婆子臉上去。
黃氏心裏發恨,仍賠笑道:“貴人莫惱,我去叫她來,她年輕不知事,若有不妥,還請您包涵。”
趙嬤嬤還是不理她。
待陳氏從廚房出來,趙嬤嬤看向她,隻見她一身素衣,頭上隻一根銀簪,雖年輕,卻一幅心如枯槁的樣子。趙嬤嬤再看這後娘,穿得比兒媳婦還華麗,心裏哼了一聲。
陳氏給趙嬤嬤行李,“楊陳氏見過貴人。”
趙嬤嬤拉起她的手,“好孩子,我不是什麽貴人,我是大理寺正卿莫大人家的管事趙嬤嬤,我家太太感念楊捕頭英勇,特命我來看看楊太太。楊捕頭沒了,不知家裏日子可還過得去?”
陳氏看了一眼黃氏,回答趙嬤嬤:“多謝莫太太記掛,多謝趙嬤嬤關愛。衙門給了撫恤銀子,目前日子還過得去。”
趙嬤嬤見她沒有趁機提要求,暗自點了點頭。她揮手讓小廝們台上禮物,“這是我家太太的心意,請楊太太收下。”
黃氏忙道:“多謝莫太太,多謝趙嬤嬤,家裏正艱難呢,一大家子吃穿嚼用,哪裏不要錢。”作勢要來收禮。
趙嬤嬤氣得罵她:“這是我家太太送與楊太太的,不需她人經手。”
旁邊的兩個媳婦也開始幫腔:“聽說老太太帶著小兒子住進來了,這楊捕頭沒了,楊太太和哥兒姐兒的吃穿嚼用都沒著落,怎地楊家老二不出去做工養活侄兒侄女,反在侄兒家住著白吃白喝了。”
黃氏母子被說的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
趙嬤嬤又說見見兩個孩子,陳氏把楊鎮兄妹叫出來了。
待見到楊家兄妹後,趙嬤嬤點了點頭。哥兒進退有度,姐兒溫柔知禮。
趙嬤嬤問了幾句,帶了一幹人走了,走前還叮囑陳氏,有什麽困難盡管去莫府找她,楊捕頭拚死救下莫大人,莫府全家都是知恩的。
第23章 去莫家世簡蹭飯
回去的路上,與趙嬤嬤同來的一個管事媳婦向趙嬤嬤說道:“我去打聽過了,這楊家哥兒年紀雖小,卻很有些擔當,知道護著寡母。頭先在一家私塾讀書,聽說是個會讀書的,時常得先生誇讚,楊家原想讓他走科舉的。這下楊捕頭沒了,怕是要出來掙口飯吃養活寡母妹妹了。”
趙嬤嬤回家後,如實向莫太太回稟了。
莫太太想了想,喚來了莫二爺,問她:“家學裏現下有幾個人?”
莫二爺躬身回答:“回稟母親的話,咱們家的三個哥兒,外加親戚家的,攏共十三四個。”
莫太太又問:“可有讀書成器,科舉有望的?”
莫二爺頓了一下,“總有倆仨個略好些的。”
莫太太再問:“加個人可行?”
莫二爺又躬身,“聽憑母親吩咐。”
莫太太吩咐趙嬤嬤:“晚上我與老爺商量商量,若行的話,你明兒再去楊家,跟那楊太太商議,不若把楊家哥兒挪到咱們家來讀書。咱們家的先生,好歹有舉人功名,總比外頭那些先生強上一些。”
趙嬤嬤忙拍馬屁:“太太仁慈,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楊太太哪裏有不應承的。”
夜間,莫正卿聽老妻說了這事,點頭同意,“楊捕頭為救我而殞命,楊家哥兒又愛讀書,咱們家正該幫他尋個好先生。回頭再給他說個好親,也好安一安楊捕頭的心。”
莫太太笑,“老爺遲了一步,楊家哥兒已經說了親了。”
莫正卿撫了撫胡須,“先接來讀書罷。”說罷想了想,又道:“讀書的事暫且這樣,楊捕頭身上的差事,他家哥兒太小,又是讀書郎,無法幹捕快。明兒你著人去楊家時,問一問,是等哥兒長大了再說,還是直接給家裏旁人。不過,太不像話的,衙門裏可是不要的。”
先按下楊家事不提,再說趙家這邊。
趙書良很快聽說李穆川升官之事,也是頗為驚喜。沒想到二郎倒是個有運道的,李家辦慶賀酒席時,趙家還主動上門送了一份禮,李家人也不好拒絕。
吳氏也很欣喜,跟丈夫商量,“官人,李家現下比咱家門第還高些了。”
趙書良笑:“怕甚,隻要二郎有出息,李家定能看得上他。他若是個草包,也別耽誤人家大好的女娘了。”
因李家前些日子忙碌楊家的事,趙世簡不好過來搗亂。趙世簡聽到李穆川升官的好消息後,酒席還沒辦,就找個機會又上門了。
他是放學後來的,恰好是晚上,楊家兄妹也在,李穆川父子也在家。趙世簡安慰了楊鎮幾句,厚著臉皮在趙家蹭了頓飯。因楊鎮和趙世簡在,豆娘三姐妹在廚下吃的飯。鄭氏肖氏在正堂為眾人添飯添菜。
吃罷飯,李穆川要問三個少年功課。李承業、楊鎮、趙世簡三人一子排開,躬身請教。李家其餘人屏息旁聽。豆娘一邊假裝收拾碗筷,一邊偶爾聽幾句,還偷偷看了楊鎮兩眼。麗娘一直在廚房忙活。
李姝大搖大擺進來旁聽,她一時給李泗新添煙絲,一時給楊鎮等人續茶水。張氏見她一點不怕羞,捏捏她的臉。
李泗新見三個少年郎與兒子一起之乎者也說了半天,雖看著欣喜,奈何他老人家聽不懂,隻得按下性子等待。
說了半柱香的功夫,李穆川點點頭,“二郎,你要加把勁了,鎮哥兒和世簡可都比你有悟性呢。”
李承業忙低頭應道:“阿爹放心,兒子定會努力的。”
李穆川看向楊鎮,“鎮哥兒也要注意保養身體,不要學的太狠。”
是的,楊鎮近日讀書像著魔了一樣,日日讀到三更天。自莫家來人和陳氏相商楊鎮讀書的事,楊鎮聽說後,怕自己功課落後,去了莫家丟臉,更是勤學不輟。
趙世簡在三人之間是中不溜,他今日來,主要是想看看李姝。自從河邊見到她後,他再也夢不到姝娘了,更別想一起手拉手看花花草草了。
有李姝在旁邊看著,趙世簡使出渾身解數回答李穆川的問題,就怕太差勁讓李家人瞧不起。
李姝看了看趙世簡,心說老頭子,沒想到你再次投胎了,還是這樣會讀書。可惜我不能跟你一起讀書了。你好好讀書,我好好學針線廚藝,以後做個賢妻良母,這可是你上輩子盼了一輩子的事情。
趙世簡捕捉到了李姝的眼神,立刻也回看過來。二人相視一笑,像是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一般。李姝並無豆娘的那種嬌羞,她大大方方的,搞得李家人也不好說什麽。
李穆川看了趙世簡一眼,沒說話。這小子看著老實,其實臉皮忒厚,沒事兒那眼睛總往姝娘身上飄什麽?李穆川老父親心裏作祟,頓時覺得這小子不老實,要不是看著讀書還算上進,早就將他叉將出去了。
再說楊家,那日趙嬤嬤來商議楊鎮讀書的事情,陳氏喜出望外,連忙答應。再說到差事的事情,陳氏又猶豫了。
楊鎮在外聽到了,與同來的丫鬟稟過後,進屋回話。
“趙嬤嬤好,小子楊鎮見過趙嬤嬤。”
趙嬤嬤笑:“哥兒也好,我家太太著我來請哥兒去莫家讀書呢。家裏幾個小爺都在學裏,還有幾個親戚家的孩子。莫家的先生,身上有舉人功名,哥兒去了,一起做學問,總比在家一個人悶頭苦學的好。我家太太說了,哥兒就住在莫家,筆墨紙硯什麽的,楊太太不必操心。”
楊鎮朝趙嬤嬤鞠了個躬,“多謝莫大人莫太□□德,多謝趙嬤嬤記掛,大恩大德,楊鎮必不敢忘。”
楊鎮說完看向母親,“阿娘,咱家的差事,不若給了阿叔吧。”
陳氏瞪大了眼睛。
楊鎮苦笑:“兒子不像父親一樣威武,哪裏做得了捕快。況且,這差事也不能一直懸著,衙門裏總要有人補上去,阿叔也是咱自家人,給了他,阿奶和弟弟妹妹們日子有了著落,也不用再四處打饑荒。阿娘放心,兒子定好好讀書,不會讓阿娘失望。”
陳氏看向兒子,心裏有了新的慰藉,“我兒心胸寬廣,阿娘不及你。阿娘聽我兒的,阿娘信你,不過是個捕快的差事,阿娘也不想讓你再去刀頭舔血了。就給你阿叔吧,也算替你阿爹還你阿爺的養育之恩。隻一樣,你阿叔每月要給咱們家1兩銀子,直到我兒成親為止。”
趙嬤嬤心裏讚歎,楊家小子果真有魄力,尋常人家爭破頭的差事,說給人就給人了。
待趙嬤嬤走後,黃氏和楊老二頓時喜出望外,給1兩銀子就1兩銀子吧。黃氏再也不挑揀陳氏了,隻顧著誇獎陳氏母子:“老大媳婦,還是你會養孩子,鎮哥兒讓你養的又大氣又上進。雖老大不在了,有鎮哥兒,你還愁什麽呢,你老了的日子定然要比我強百倍呀。”
陳氏勉強扯了個笑容,“阿娘過獎了。”
楊老二喜得圍著楊鎮打轉,“鎮哥兒,你真將差事給了我了。哎喲,鎮哥兒,阿叔以後就托你的福了,再不用四處給人幫閑了。”
楊鎮點點頭,又囑咐楊老二,“阿叔就算頂了阿爹的差事,捕頭肯定是不要想了,捕快我看阿叔也是做不了的。衙門裏定有別的安排,阿叔莫要挑剔,不管什麽差事,好好當差,養活阿奶、嬸子和弟弟妹妹們,這才是男子漢大丈夫。”
楊老二搓搓手,“還是鎮哥兒你有見識,我白比你長個輩分,以後阿叔就聽你的。”
黃氏見兒子這個樣子,心裏歎氣,若不是老二沒出息,她又何苦來這裏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罵。
第二日,衙門裏就來人把楊老二領走了。大理寺見他不像楊捕頭一樣勇武,勉強認得幾個字,做過幫閑和中人,就給他安排了個普通衙役的差事,跟著各處大人們外出辦事。
黃氏立時就帶著行李走了,她知道,陳氏早就嫌棄她嫌棄的要死,礙於名分,不好直接趕她走。兒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麽的,她想都不敢想。
楊老二的差事辦妥了,莫家來人接走了楊鎮。因莫家與楊家隔了大半個城,走路得顛簸兩個時辰,楊鎮就住到莫家去了,半個月回一次。
楊鎮走前,陳氏帶著楊鎮,攜著禮品,去莫家道謝。莫太太親自接待了她,並安撫她好生過日子,楊鎮到莫家進學,不用陳氏操心,家裏有什麽困難,隻管來莫家。
陳氏千恩萬謝後回來了,又帶著楊芙娘點燈熬油給兒子做了幾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畢竟還在守孝,也不能太素淨,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後,讓豆娘也給楊鎮做了幾雙鞋襪,還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陳氏一並給兒子帶去了,還給兒子荷包裏塞了些銀子。
楊鎮走後,陳氏母女深居簡出,除了日常買米買菜,並不出門。肖氏時常帶著李承業兄妹過來,幫忙幹些力氣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麵的事情,讓李承祖去,他慣常與外頭人打交道。趙世簡有一回來李家,也一並跟著過來了,還幫楊家把新買的柴劈好,碼的整整齊齊。
李承業原要自己幹,趙世簡劈手奪過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習武,力氣大著呢,還是讓我來吧。”
陳氏覺得趙家二郎不錯,她不知趙李兩家的瓜葛,但隱約知道這是李家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裏還是官身,並不敢有別的心思。
李泗新問:“如何連升幾品?”
李穆川道:“兒子頂的,是方大人的缺。”
李泗新又問:“方大人不是從八品?如何升了兩級?”
那官員回答道:“朝廷近來把京郊另外三縣也劃入京兆府,並新添了兵丁,保衛京畿,故此眾人官職皆有所上升。李大人在叛亂當日,隨方大人一起,未曾屈服,得到上官褒獎。近日京兆府缺位多,李大人經年的老書吏,為人又方正,顧得了這個缺。這也是老太爺和老太太教導有方。”
李泗新道:“多謝大人,還請留下吃杯茶。”
那官員拱手道:“多謝老太爺盛情,隻是在下還要到別處幾家去呢,改日再來。”
肖氏忙拿出銀子,遞給李承祖,李承祖塞到同來的衙役手裏,請大家路上喝口熱茶。
李姝心裏好奇,李穆川跟坐火箭似的連升好幾級也就罷了,怎麽這封官還批量的?待衙門裏三人走後,她問李穆川,“阿爹,怎地一下子這麽多人升官。”
李穆川歎口氣道:“升官原是喜事,之前叛軍作亂,前任上官們皆死在叛軍刀下,想起來,眾人不免心裏唏噓。”
眾人不說話了,肖氏道:“官人以後好好當差,若方家有困難,咱們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也不算有負方大人。”
張氏也開解兒子,“老二媳婦說的很是,老二,升官是喜事,以後好好當差,不負皇恩就是了。”
李穆川也笑了,“阿娘說的是,是兒子想左了。”
李家家主升官,本是喜事,但因京城才遭叛軍霍亂,且李穆川升的芝麻小官在京城裏也不算個什麽,故李家人並未大張旗鼓慶賀,隻家裏人並親近族人、同僚一起吃了頓酒席。
陳氏思念丈夫,並未參加李家的酒席,派了一雙兒女過來。
李家人的熱鬧暫且不提,隻說那莫少卿家裏也正在議論陳家之事。
莫太太因丈夫僥幸保留姓名,念佛念了有十萬遍。莫太太隻生了一子一女,另外兩子一女都是妾室所生。莫太太的長子中過進士,攜妻兒在外赴任。次子文武皆不行,在家打理庶務。三子才中了舉,正在家準備下一科春闈。
莫少卿時來運轉,正卿俞大人被叛軍殺死,聖上升他做了正卿。
這一日,莫太太與陪房嬤嬤趙嬤嬤說話,“那楊捕頭替老爺擋了幾刀,雖說是職務本分,但生死關頭,有幾個人不是先顧著自己呢。咱們也該表表謝意。”
趙嬤嬤低聲回稟:“奴婢著人打聽過了,那楊捕頭剛剛三十出頭,親生父母都去世了,家裏留下個年紀輕輕的寡婦和年幼的一兒一女。前幾天喪禮上,楊捕頭的後娘很是鬧了幾出,她占著名分,楊捕頭又不在了,還不知楊捕頭的遺孀和兒女,要如何受人鉗製呢。”
莫太太最恨那些心懷歹意的後娘小妾之流,家裏的妾在她麵前都服服帖帖的,庶子們也恭恭敬敬。聽到楊捕頭家後娘作耗,吩咐趙嬤嬤:“你明兒帶些禮去看看,再捎些金銀,去看看楊家孤兒寡母。若那後娘欺壓人,你也幫襯兩句。”
趙嬤嬤低頭低頭應了。
第二日,趙嬤嬤帶著兩個外院的管事媳婦和兩個三等丫頭,著四個小廝抬了兩抬禮,大張旗鼓去了楊家。
剛進楊家門,隻見黃氏立刻迎上前來:“不知哪家貴人駕到,老婆子這裏有禮了。”
趙嬤嬤看她一眼,問道:“楊太太可在?”
黃氏忙道:“老婦人是她婆母,貴人有事盡可跟老婦人說。”
趙嬤嬤不搭理她了,旁邊的管事媳婦嗬斥黃氏,“我們要見的是楊捕頭的遺孀陳氏,你沒聽到嗎?”管事媳婦本想說你耳朵聾了,想想這是在別人家,不然定要罵到這老婆子臉上去。
黃氏心裏發恨,仍賠笑道:“貴人莫惱,我去叫她來,她年輕不知事,若有不妥,還請您包涵。”
趙嬤嬤還是不理她。
待陳氏從廚房出來,趙嬤嬤看向她,隻見她一身素衣,頭上隻一根銀簪,雖年輕,卻一幅心如枯槁的樣子。趙嬤嬤再看這後娘,穿得比兒媳婦還華麗,心裏哼了一聲。
陳氏給趙嬤嬤行李,“楊陳氏見過貴人。”
趙嬤嬤拉起她的手,“好孩子,我不是什麽貴人,我是大理寺正卿莫大人家的管事趙嬤嬤,我家太太感念楊捕頭英勇,特命我來看看楊太太。楊捕頭沒了,不知家裏日子可還過得去?”
陳氏看了一眼黃氏,回答趙嬤嬤:“多謝莫太太記掛,多謝趙嬤嬤關愛。衙門給了撫恤銀子,目前日子還過得去。”
趙嬤嬤見她沒有趁機提要求,暗自點了點頭。她揮手讓小廝們台上禮物,“這是我家太太的心意,請楊太太收下。”
黃氏忙道:“多謝莫太太,多謝趙嬤嬤,家裏正艱難呢,一大家子吃穿嚼用,哪裏不要錢。”作勢要來收禮。
趙嬤嬤氣得罵她:“這是我家太太送與楊太太的,不需她人經手。”
旁邊的兩個媳婦也開始幫腔:“聽說老太太帶著小兒子住進來了,這楊捕頭沒了,楊太太和哥兒姐兒的吃穿嚼用都沒著落,怎地楊家老二不出去做工養活侄兒侄女,反在侄兒家住著白吃白喝了。”
黃氏母子被說的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
趙嬤嬤又說見見兩個孩子,陳氏把楊鎮兄妹叫出來了。
待見到楊家兄妹後,趙嬤嬤點了點頭。哥兒進退有度,姐兒溫柔知禮。
趙嬤嬤問了幾句,帶了一幹人走了,走前還叮囑陳氏,有什麽困難盡管去莫府找她,楊捕頭拚死救下莫大人,莫府全家都是知恩的。
第23章 去莫家世簡蹭飯
回去的路上,與趙嬤嬤同來的一個管事媳婦向趙嬤嬤說道:“我去打聽過了,這楊家哥兒年紀雖小,卻很有些擔當,知道護著寡母。頭先在一家私塾讀書,聽說是個會讀書的,時常得先生誇讚,楊家原想讓他走科舉的。這下楊捕頭沒了,怕是要出來掙口飯吃養活寡母妹妹了。”
趙嬤嬤回家後,如實向莫太太回稟了。
莫太太想了想,喚來了莫二爺,問她:“家學裏現下有幾個人?”
莫二爺躬身回答:“回稟母親的話,咱們家的三個哥兒,外加親戚家的,攏共十三四個。”
莫太太又問:“可有讀書成器,科舉有望的?”
莫二爺頓了一下,“總有倆仨個略好些的。”
莫太太再問:“加個人可行?”
莫二爺又躬身,“聽憑母親吩咐。”
莫太太吩咐趙嬤嬤:“晚上我與老爺商量商量,若行的話,你明兒再去楊家,跟那楊太太商議,不若把楊家哥兒挪到咱們家來讀書。咱們家的先生,好歹有舉人功名,總比外頭那些先生強上一些。”
趙嬤嬤忙拍馬屁:“太太仁慈,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楊太太哪裏有不應承的。”
夜間,莫正卿聽老妻說了這事,點頭同意,“楊捕頭為救我而殞命,楊家哥兒又愛讀書,咱們家正該幫他尋個好先生。回頭再給他說個好親,也好安一安楊捕頭的心。”
莫太太笑,“老爺遲了一步,楊家哥兒已經說了親了。”
莫正卿撫了撫胡須,“先接來讀書罷。”說罷想了想,又道:“讀書的事暫且這樣,楊捕頭身上的差事,他家哥兒太小,又是讀書郎,無法幹捕快。明兒你著人去楊家時,問一問,是等哥兒長大了再說,還是直接給家裏旁人。不過,太不像話的,衙門裏可是不要的。”
先按下楊家事不提,再說趙家這邊。
趙書良很快聽說李穆川升官之事,也是頗為驚喜。沒想到二郎倒是個有運道的,李家辦慶賀酒席時,趙家還主動上門送了一份禮,李家人也不好拒絕。
吳氏也很欣喜,跟丈夫商量,“官人,李家現下比咱家門第還高些了。”
趙書良笑:“怕甚,隻要二郎有出息,李家定能看得上他。他若是個草包,也別耽誤人家大好的女娘了。”
因李家前些日子忙碌楊家的事,趙世簡不好過來搗亂。趙世簡聽到李穆川升官的好消息後,酒席還沒辦,就找個機會又上門了。
他是放學後來的,恰好是晚上,楊家兄妹也在,李穆川父子也在家。趙世簡安慰了楊鎮幾句,厚著臉皮在趙家蹭了頓飯。因楊鎮和趙世簡在,豆娘三姐妹在廚下吃的飯。鄭氏肖氏在正堂為眾人添飯添菜。
吃罷飯,李穆川要問三個少年功課。李承業、楊鎮、趙世簡三人一子排開,躬身請教。李家其餘人屏息旁聽。豆娘一邊假裝收拾碗筷,一邊偶爾聽幾句,還偷偷看了楊鎮兩眼。麗娘一直在廚房忙活。
李姝大搖大擺進來旁聽,她一時給李泗新添煙絲,一時給楊鎮等人續茶水。張氏見她一點不怕羞,捏捏她的臉。
李泗新見三個少年郎與兒子一起之乎者也說了半天,雖看著欣喜,奈何他老人家聽不懂,隻得按下性子等待。
說了半柱香的功夫,李穆川點點頭,“二郎,你要加把勁了,鎮哥兒和世簡可都比你有悟性呢。”
李承業忙低頭應道:“阿爹放心,兒子定會努力的。”
李穆川看向楊鎮,“鎮哥兒也要注意保養身體,不要學的太狠。”
是的,楊鎮近日讀書像著魔了一樣,日日讀到三更天。自莫家來人和陳氏相商楊鎮讀書的事,楊鎮聽說後,怕自己功課落後,去了莫家丟臉,更是勤學不輟。
趙世簡在三人之間是中不溜,他今日來,主要是想看看李姝。自從河邊見到她後,他再也夢不到姝娘了,更別想一起手拉手看花花草草了。
有李姝在旁邊看著,趙世簡使出渾身解數回答李穆川的問題,就怕太差勁讓李家人瞧不起。
李姝看了看趙世簡,心說老頭子,沒想到你再次投胎了,還是這樣會讀書。可惜我不能跟你一起讀書了。你好好讀書,我好好學針線廚藝,以後做個賢妻良母,這可是你上輩子盼了一輩子的事情。
趙世簡捕捉到了李姝的眼神,立刻也回看過來。二人相視一笑,像是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一般。李姝並無豆娘的那種嬌羞,她大大方方的,搞得李家人也不好說什麽。
李穆川看了趙世簡一眼,沒說話。這小子看著老實,其實臉皮忒厚,沒事兒那眼睛總往姝娘身上飄什麽?李穆川老父親心裏作祟,頓時覺得這小子不老實,要不是看著讀書還算上進,早就將他叉將出去了。
再說楊家,那日趙嬤嬤來商議楊鎮讀書的事情,陳氏喜出望外,連忙答應。再說到差事的事情,陳氏又猶豫了。
楊鎮在外聽到了,與同來的丫鬟稟過後,進屋回話。
“趙嬤嬤好,小子楊鎮見過趙嬤嬤。”
趙嬤嬤笑:“哥兒也好,我家太太著我來請哥兒去莫家讀書呢。家裏幾個小爺都在學裏,還有幾個親戚家的孩子。莫家的先生,身上有舉人功名,哥兒去了,一起做學問,總比在家一個人悶頭苦學的好。我家太太說了,哥兒就住在莫家,筆墨紙硯什麽的,楊太太不必操心。”
楊鎮朝趙嬤嬤鞠了個躬,“多謝莫大人莫太□□德,多謝趙嬤嬤記掛,大恩大德,楊鎮必不敢忘。”
楊鎮說完看向母親,“阿娘,咱家的差事,不若給了阿叔吧。”
陳氏瞪大了眼睛。
楊鎮苦笑:“兒子不像父親一樣威武,哪裏做得了捕快。況且,這差事也不能一直懸著,衙門裏總要有人補上去,阿叔也是咱自家人,給了他,阿奶和弟弟妹妹們日子有了著落,也不用再四處打饑荒。阿娘放心,兒子定好好讀書,不會讓阿娘失望。”
陳氏看向兒子,心裏有了新的慰藉,“我兒心胸寬廣,阿娘不及你。阿娘聽我兒的,阿娘信你,不過是個捕快的差事,阿娘也不想讓你再去刀頭舔血了。就給你阿叔吧,也算替你阿爹還你阿爺的養育之恩。隻一樣,你阿叔每月要給咱們家1兩銀子,直到我兒成親為止。”
趙嬤嬤心裏讚歎,楊家小子果真有魄力,尋常人家爭破頭的差事,說給人就給人了。
待趙嬤嬤走後,黃氏和楊老二頓時喜出望外,給1兩銀子就1兩銀子吧。黃氏再也不挑揀陳氏了,隻顧著誇獎陳氏母子:“老大媳婦,還是你會養孩子,鎮哥兒讓你養的又大氣又上進。雖老大不在了,有鎮哥兒,你還愁什麽呢,你老了的日子定然要比我強百倍呀。”
陳氏勉強扯了個笑容,“阿娘過獎了。”
楊老二喜得圍著楊鎮打轉,“鎮哥兒,你真將差事給了我了。哎喲,鎮哥兒,阿叔以後就托你的福了,再不用四處給人幫閑了。”
楊鎮點點頭,又囑咐楊老二,“阿叔就算頂了阿爹的差事,捕頭肯定是不要想了,捕快我看阿叔也是做不了的。衙門裏定有別的安排,阿叔莫要挑剔,不管什麽差事,好好當差,養活阿奶、嬸子和弟弟妹妹們,這才是男子漢大丈夫。”
楊老二搓搓手,“還是鎮哥兒你有見識,我白比你長個輩分,以後阿叔就聽你的。”
黃氏見兒子這個樣子,心裏歎氣,若不是老二沒出息,她又何苦來這裏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罵。
第二日,衙門裏就來人把楊老二領走了。大理寺見他不像楊捕頭一樣勇武,勉強認得幾個字,做過幫閑和中人,就給他安排了個普通衙役的差事,跟著各處大人們外出辦事。
黃氏立時就帶著行李走了,她知道,陳氏早就嫌棄她嫌棄的要死,礙於名分,不好直接趕她走。兒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麽的,她想都不敢想。
楊老二的差事辦妥了,莫家來人接走了楊鎮。因莫家與楊家隔了大半個城,走路得顛簸兩個時辰,楊鎮就住到莫家去了,半個月回一次。
楊鎮走前,陳氏帶著楊鎮,攜著禮品,去莫家道謝。莫太太親自接待了她,並安撫她好生過日子,楊鎮到莫家進學,不用陳氏操心,家裏有什麽困難,隻管來莫家。
陳氏千恩萬謝後回來了,又帶著楊芙娘點燈熬油給兒子做了幾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畢竟還在守孝,也不能太素淨,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後,讓豆娘也給楊鎮做了幾雙鞋襪,還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陳氏一並給兒子帶去了,還給兒子荷包裏塞了些銀子。
楊鎮走後,陳氏母女深居簡出,除了日常買米買菜,並不出門。肖氏時常帶著李承業兄妹過來,幫忙幹些力氣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麵的事情,讓李承祖去,他慣常與外頭人打交道。趙世簡有一回來李家,也一並跟著過來了,還幫楊家把新買的柴劈好,碼的整整齊齊。
李承業原要自己幹,趙世簡劈手奪過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習武,力氣大著呢,還是讓我來吧。”
陳氏覺得趙家二郎不錯,她不知趙李兩家的瓜葛,但隱約知道這是李家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裏還是官身,並不敢有別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