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何雨柱跟婁曉娥聊了有近兩個小時,後者才抱著一本筆記,麵露疑惑地走了。


    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三,何雨柱借著讓吳大誌騎車陪他出去逛街的由頭,讓後者直接把他給送到了去往風台的汽車站。


    吳大誌眼含不舍,表情凝重地望著何雨柱,問道:


    “就不能多住幾天?非要今兒就走?”


    何雨柱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將一封信塞進了他的手中,灑脫道: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早走晚走都是走,既然如此,又何必拘泥於早晚?”


    說完,不等吳大誌再說些什麽,何雨柱就歎了口氣,轉身麻利地上了汽車。


    看著車窗外瞬間紅了眼眶、卻依舊站在原地不肯離開的小徒弟,何雨柱心裏也不是滋味,這該死的離別,太特麽難受了。


    這也是他提前一天出發的原因。


    徒弟也好,妹妹也罷,離別時雖然不舍,但也不至於太過難受,可如果換成是自己的愛人,那離別真就變成了痛苦,這是他不想去麵對的。


    送走何雨柱之後,吳大誌精神不佳的騎車回到了四合院。


    彼時,賀小琪正在屋裏翻看學習資料,她見吳大誌進屋,下意識隨口問了一句~


    “你們上哪兒逛街去了?咋那麽快就回來了?”


    吳大誌站在門口,並沒有開口說話,隻是將視線轉移到了、正在院中拿著鏟子的何曉身上,許久都沒有開口說話。


    直到賀小琪再次開口,他這才恍恍惚惚的將信封放在了書桌上,然後小心翼翼的回道:


    “師父他走了!”


    賀小琪立馬由剛才漫不經心,變得一下子緊張起來。


    “走了?啥時候?”


    吳大誌抬頭望了望門外的天空,喃喃道:


    “估計這會兒,應該已經坐上火車了吧!”


    賀小琪立馬將眼睛瞪得老大。


    是了,他就這麽走了,怪不得他昨夜突然變得那麽黏人,還絮絮叨叨的在她耳邊說了那麽多的話。


    原來,是他要走了!


    她揮揮手,打發吳大誌離開,她現在隻想靜靜!


    心情緊張的將信封打開,露出了鋼筆書寫的熟悉字跡。


    【 親愛的!原諒我的不辭而別】!


    上一次你送我離開的時候,那場景仿若還在昨日,我沒有勇氣麵對你婆娑的淚眼,熟悉的麵容,我隻能借著這封信,把我想說的話,用書信的方式來告訴你!


    首先關於你父母的問題,我本不想多說,相信你也知道,我跟他們的關係並不融洽,而相處不愉快的原因,並不是我和他們的關係不好,重點在於,我介意他們對你的漠視和不真誠,這一點,哪怕我不說,相信你自己也能感受的到。


    為人子女,孝順是一種好品德,但孝順不代表愚忠,一味的討好和孝敬父母,隻會讓你失去自我,變得卑微。


    人生在世,不過是匆匆幾十年,你應該學會善待自己,不負韶華,不負青春,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而非委曲求全,曲意逢迎,你要明白,人應該先愛己,才去愛人。


    青春迸發激情,振翅必將高飛,願你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夠金榜題名,獨占鼇頭,相信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考進你理想中的院校。


    快樂的相聚總是短暫,暫時的分別意味著更加美好的重逢,下一次見麵,期待變得更加優秀的你!


    你最親密的戰友和愛人—何雨柱親筆!


    賀小琪瞬間用手緊緊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淚水也似決堤一般,大顆大顆的滴落而下。


    這封離別的信件,瞬間擊潰了她那並不算堅強的內心……


    何雨柱回到穀城以後,再次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穀城縣的發展中,農業方麵,初春時的植樹育苗,農田裏的灌溉、除草,夏季收麥子,種植玉米和花生,其餘的時間,不是在預防風沙肆虐,就是在植樹造林,再有就是挖河溝,保證農田的灌溉,而最辛苦的工作,無疑就是動員全縣治理鹽堿地了。


    翻改的鹽堿地暫時無法播種,還需要改良土壤,需要施肥,沒有足夠的肥料,何雨柱先是勒令全縣各單位自發建造公共廁所,公共廁所的肥料不夠用,他就去借,去鄰縣借,去市裏借,甚至還親自指揮農民,駕著騾馬車,往返數十裏地去隔壁市借,搞的盧陽市政府沒辦法,隻能特批了五輛大卡車的肥料,全都用在了他們穀城縣的土壤改造上。


    為這事,市裏其他幾縣的縣領導立馬就坐不住了,紛紛指責市裏的領導偏心,還有些縣級幹部叫囂著要上訪,最後全都讓市政府給一力壓了下來,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於穀城縣土地貧瘠的緣故,農民們每次交完公糧之後,所剩的糧食都不會剩下多少,少部分家庭勞動力多的,還能夠保證一天兩頓,餓不著肚子,剩下的大部分,也就勉強能混個半飽,而吃不上飯的“倒掛戶”也不在少數,所以穀城縣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所以,要想摘掉穀城這頂貧困縣的帽子,還得在副業上想辦法。


    所以,何雨柱再次複製了京郊昌屏縣蔬菜大棚的經驗,由於建造大棚的資金不足,何雨柱還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通過畫大餅的方式,拉來了兩個鄰縣的縣長合資建造,經市政府領導們的批準,共同合資興辦了穀城縣蔬菜種植基地,準備以穀城縣為中心,輻射周邊的富裕市、區、縣,而且商定,如果後續種植售賣效果顯著的話,還會加大後續的資金跟人員支持。


    而涉及到銷售各類本地的特產大棗,木材等等,均由縣政府通過銷售講師何雨柱的親自教導,通過學習考核之後,要求該幹部學員配合專屬會計、檢察員親自參與銷售談判細節,杜絕各類吃拿卡要的違規違紀行為。


    還有用公社牽頭,用農村剩餘勞動力中的老弱病殘來養殖集體性質的雞、鴨、鵝,豬等禽、畜,通過集體售賣的方式,把這類農副產品集中銷售到了隔壁周圍的市、區、縣、鄉。也同樣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就在何雨柱忙的腳不沾地,穀城縣改造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黨博山再次病倒了。


    好在這一年來的藥沒有白吃,而他的幾個兒女也是看的很緊,因此除了因過度勞累而引發了肝炎而發病的問題之外,倒也沒到那種危及到生命的地步。


    而通過何雨柱長期以來往京城、商都,包括魔都的各報紙,報社雜誌投遞各類以黨博山同誌的以往光榮事跡,包括以他為原型撰寫的故事跟小說,由於其故事內容中語言詼諧幽默,描述生動,文筆別具一格,因此過了不過六、七個月的時間,黨博山這個名字,就已經被許多常年讀報紙的單位和個人所熟知了。


    因為穀城縣內搞出的大動作,聯動了黨博山的個人事跡和穀城縣第一書記的名頭,臨近年關,導師親自下令,邀請黨博山同誌入京,接受嘉獎,同時,入院治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傻柱子的四合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半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半渡並收藏傻柱子的四合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