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大姐二姐家的變化
八零,改變命運從讓丈夫高考開始 作者:靜似驕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林玉竹這段時間也是真的忙,連二姐他們約她吃飯慶祝她升職的時間都沒有。
林玉竹和二姐他們也就過年的時候聚了一次。
這兩年姐妹幾個都有了不少變化。
大姐家自從搬到樓房住之後,生活環境就好了不少,加上大姐也不再像以前一樣事事想著娘家,和大姐夫之間的隔閡也少了。
現在她就一門心思就是學手藝,賺錢,好減輕家裏的負擔。
可能是她真的有刺繡做衣服這方麵的天賦,目前已經出師了,不過還是沒有離開馮師傅身邊。
這兩年開店的人越來越多,馮師傅見狀也出來開了一家服裝店,不過不賣成衣,隻接定做。
因為她是有傳承的刺繡大家,之前做的衣服就有很多人喜歡,現在她一開店,慕名上門找她定做的就更多了,而且都價格不菲,來的都是有錢人。
馮師傅一個人也忙不過來,正好這會兒大姐林玉梅出師了,馮師傅見狀就把她留下了,在她店裏做事,每做一件衣服都有提成。
雖然大姐手藝沒馮師傅的好,但因為價格便宜,也是有不少人找她做的。
所以大姐現在每個月也能賺不少錢,過年的時候還送了她們姐妹一人一件旗袍。
別說,還真不錯,一看就是純手工刺繡,看著就不便宜。
女人沒有哪個是不愛美的,林玉竹也一樣,她收到後喜歡的不行,要不是平時沒多少機會穿,她高低得去多做幾套。
總之,現在大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掙的錢比大姐夫的都多了,家裏也因為這樣而沒那麽大壓力了。
平時吃的比以前好了些,連孩子都胖了不少,身上也有了新衣服,再不是林玉竹剛重生那會兒見到的小可憐樣子了。
這些改變也讓大姐變得更有自信了,見到她們時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和上輩子看到的那個永遠滿臉愁苦的人終於不同了。
而二姐倒是變化不大,孩子逐漸長大,不像小時候那麽粘人了,平時還有婆婆幫著照顧著,她倒是清閑了不少,而工作也輕鬆,所以過得一直不錯。
不過聽她那意思,目前因為私人工廠、店鋪、擺攤賣東西的人越來越多,對他們食品廠的衝擊挺大,食品廠目前的優勢也在越來越小。
二姐夫最近也挺愁的,想去改變,但他隻是一個主任,人微言輕,食品廠內部關係又錯綜複雜,也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所以目前來看,形勢不是很好。
不過林玉竹倒是沒發愁,她知道這些事上輩子也發生了,等二姐夫受不了那個環境時,應該就要出來自己單幹了。
二姐夫上輩子就能成功,這輩子估計也不會差的。
再有,還有她這個外掛在,到時候簡單說幾個以後會掙錢的項目,相信他們也不會失敗。
不過現在還遠,等他們自己決定好了再說吧,畢竟對這年代的大多數人來說,工廠的工作還是屬於鐵飯碗,沒那麽容易放棄的。
林玉竹和二姐他們也就過年的時候聚了一次。
這兩年姐妹幾個都有了不少變化。
大姐家自從搬到樓房住之後,生活環境就好了不少,加上大姐也不再像以前一樣事事想著娘家,和大姐夫之間的隔閡也少了。
現在她就一門心思就是學手藝,賺錢,好減輕家裏的負擔。
可能是她真的有刺繡做衣服這方麵的天賦,目前已經出師了,不過還是沒有離開馮師傅身邊。
這兩年開店的人越來越多,馮師傅見狀也出來開了一家服裝店,不過不賣成衣,隻接定做。
因為她是有傳承的刺繡大家,之前做的衣服就有很多人喜歡,現在她一開店,慕名上門找她定做的就更多了,而且都價格不菲,來的都是有錢人。
馮師傅一個人也忙不過來,正好這會兒大姐林玉梅出師了,馮師傅見狀就把她留下了,在她店裏做事,每做一件衣服都有提成。
雖然大姐手藝沒馮師傅的好,但因為價格便宜,也是有不少人找她做的。
所以大姐現在每個月也能賺不少錢,過年的時候還送了她們姐妹一人一件旗袍。
別說,還真不錯,一看就是純手工刺繡,看著就不便宜。
女人沒有哪個是不愛美的,林玉竹也一樣,她收到後喜歡的不行,要不是平時沒多少機會穿,她高低得去多做幾套。
總之,現在大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掙的錢比大姐夫的都多了,家裏也因為這樣而沒那麽大壓力了。
平時吃的比以前好了些,連孩子都胖了不少,身上也有了新衣服,再不是林玉竹剛重生那會兒見到的小可憐樣子了。
這些改變也讓大姐變得更有自信了,見到她們時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和上輩子看到的那個永遠滿臉愁苦的人終於不同了。
而二姐倒是變化不大,孩子逐漸長大,不像小時候那麽粘人了,平時還有婆婆幫著照顧著,她倒是清閑了不少,而工作也輕鬆,所以過得一直不錯。
不過聽她那意思,目前因為私人工廠、店鋪、擺攤賣東西的人越來越多,對他們食品廠的衝擊挺大,食品廠目前的優勢也在越來越小。
二姐夫最近也挺愁的,想去改變,但他隻是一個主任,人微言輕,食品廠內部關係又錯綜複雜,也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所以目前來看,形勢不是很好。
不過林玉竹倒是沒發愁,她知道這些事上輩子也發生了,等二姐夫受不了那個環境時,應該就要出來自己單幹了。
二姐夫上輩子就能成功,這輩子估計也不會差的。
再有,還有她這個外掛在,到時候簡單說幾個以後會掙錢的項目,相信他們也不會失敗。
不過現在還遠,等他們自己決定好了再說吧,畢竟對這年代的大多數人來說,工廠的工作還是屬於鐵飯碗,沒那麽容易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