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努爾哈赤的早年經曆充滿了艱辛與奮鬥,這段曆史不僅塑造了他的性格,也為他日後成為一代雄主奠定了基礎。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這是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地方,他的家族是建州左衛的小部酋長之家。努爾哈赤的家族背景可追溯到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這位先祖曾是元朝斡朵裏萬戶府的萬戶,後應明成祖朱棣之召,入京朝貢,被封為建州衛指揮使,家族地位逐漸顯赫。


    然而,家族的輝煌並未持續,努爾哈赤的五世祖董山雖初授指揮使,後晉升右都督,卻因侵犯遼東而遭明朝製裁,建州三衛也因此遭受明軍的殘酷征剿。努爾哈赤的高祖父錫寶齊篇古以及曾祖父福滿,雖在艱難時期仍盡力維持家族榮耀,但生活的動蕩與困苦已成常態。


    當努爾哈赤十歲時,母親額穆齊不幸去世,留下他與兄弟們在繼母那拉氏的照顧下成長。然而,繼母對待努爾哈赤並不慈愛,甚至頗為苛刻,這迫使他在十九歲時選擇分家,隻帶著少量家產獨立生活。麵對生活的挑戰,努爾哈赤並未屈服,他與弟弟舒爾哈齊等人開始依靠挖人參、采鬆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謀生,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他的生存技能,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外界,包括漢人和蒙古人的貿易活動。


    在撫順關馬市的交易經曆中,努爾哈赤不僅學會了蒙古語,還對漢語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這段時期他還閱讀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漢文典籍,這些書籍激發了他的智慧與謀略,為他後來的軍事與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筆。關於努爾哈赤被遼東守將李成梁收養的說法,實際上是後世流傳的野史,缺乏確鑿的曆史證據支持,這更多地反映了特定曆史背景下對於努爾哈赤身份的一種特殊解讀。


    二、遺甲起兵


    萬曆十一年(1583年),東北地區局勢緊張,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是當時該區域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善於利用各部落間的矛盾來控製整個東北的局勢。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及父親塔克世,作為建州左衛枝部的酋長,勢力相對較小,他們曾依附於建州“強酋”親家王杲,經常帶領部眾進入撫順馬市進行貿易,換取生活必需品。


    然而,局勢驟變,王杲之子阿台為了報複父親被明軍殺害,頻繁襲擊明軍,導致明將李成梁對阿台所在的古勒城發起攻擊。在這場衝突中,覺昌安與塔克世為保護孫女,入城勸降阿台,不幸卷入混亂之中,喪生於戰火之下。


    得知祖、父遇害的消息,努爾哈赤悲痛之餘,意識到自己實力薄弱,難以直接對抗強大的明王朝。他將矛頭轉向了建州左衛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指責其與明軍勾結,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努爾哈赤請求明軍將尼堪外蘭交出,但這一要求被明軍斷然拒絕,反而使尼堪外蘭的聲望在女真人中急劇上升,甚至有人發誓要殺努爾哈赤以效忠尼堪外蘭。


    麵對困境,努爾哈赤並未屈服,而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得到了額亦都等人的支持,他們以努爾哈赤祖、父遺留下來的十三副甲胄起兵,決心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努爾哈赤返回建州後,質問明軍為何殺害其親屬,明廷為平息事態,歸還了努爾哈赤祖、父的遺體,並授予他“龍虎將軍”的稱號,同時給予敕書和馬匹作為補償。


    三、統一建州


    從萬曆十一年(1583年)開始,努爾哈赤踏上了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征途。最初,他率部攻打圖倫城主尼堪外蘭,盡管未能當場捕獲尼堪外蘭,但成功收編了他的部眾。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努爾哈赤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萬曆十二年(1584年),努爾哈赤攻陷了由李岱駐守的兆佳城,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還生擒了李岱,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翌年,他繼續擴張,對蘇克蘇滸部和董鄂部發起攻勢,接著將矛頭指向哲陳部。在瑪爾墩城之戰中,努爾哈赤麵對敵人突襲,以一敵多,斬殺敵將,巧妙運用疑兵之計,令敵軍不敢緊追。這場戰鬥不僅展現了努爾哈赤的勇猛,也體現了他出色的戰術運用。


    萬曆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終於攻克了尼堪外蘭的最後據點——鵝爾渾城,迫使尼堪外蘭逃入明朝境內。努爾哈赤向明朝請求引渡尼堪外蘭,最終得以親手複仇。同年,努爾哈赤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修建新城,此城後來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


    在統一建州的過程中,努爾哈赤不僅依靠武力征服,還善於籠絡人心。萬曆十五年(1587年),他攻克巴爾達城,額亦都因在此次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賜予“巴圖魯”勇號。次年,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爾漢率部歸附,努爾哈赤以厚待來投的策略,不僅增強了自身實力,還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其中,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與額亦都、安費揚古並稱為“五大臣”,成為努爾哈赤政權的核心支柱。


    萬曆十六年(1588年),努爾哈赤再次對兆佳城發起攻擊,斬殺了城主寧古親章京,同年攻克完顏(王甲)城,徹底消除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威脅。經過五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努爾哈赤成功統一了建州女真的五個主要部族,為後金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征服女真


    從萬曆十九年(1591年)起,努爾哈赤開始了征服女真各部的宏圖偉業。他首先向東推進,攻取了鴨綠江路,繼而征服了珠舍裏路和訥殷路,將長白山部納入版圖。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不僅限於東向,他還對東海部展開了攻勢,逐步將其納入掌控之中。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當努爾哈赤忙於東部戰線時,海西女真葉赫部聯合烏拉、輝發、哈達以及蒙古科爾沁等九部,集結重兵向建州發動進攻。這場發生在古勒山的大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軍事生涯中的關鍵轉折點。他集中兵力,精準打擊聯軍主力,大獲全勝,不僅陣斬葉赫部首領卜寨,還生擒了烏拉部首領布占泰,極大地動搖了海西女真的勢力。


    麵對海西女真的強大,努爾哈赤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通過與葉赫、烏拉等部聯姻,逐步孤立了哈達部和輝發部。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努爾哈赤滅掉了哈達部,擒殺了猛骨孛羅。同一年,他引入蒙古文字,為滿語配上了字母,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在征服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不僅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還擅長外交手段。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他前往北京朝貢明朝,顯示了對中原王朝的尊重。而在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努爾哈赤遷都赫圖阿拉,進一步鞏固了政權。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努爾哈赤幫助東海女真瓦爾喀部的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對抗烏拉部的欺壓,引發了著名的烏碣岩之戰。在這場戰鬥中,努爾哈赤的部將扈爾漢、揚古利等大將展現了非凡的勇氣,擊敗了烏拉軍,削弱了烏拉的實力,打通了通往烏蘇裏江流域以及黑龍江中下遊的道路。


    隨後的幾年,努爾哈赤多次對烏拉部發起攻勢,包括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烏拉城之戰,最終導致烏拉部的覆滅,布占泰單騎 逃 往 葉赫。努爾哈赤三次向葉赫索要布占泰未果,最終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對葉赫發起進攻,盡管明朝介入阻止了戰爭的進一步升級,但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已經確立了他在女真地區的霸主地位。


    五、建國稱汗


    努爾哈赤的權勢與名聲隨著他在女真各部的統一進程中不斷壯大。從最初的“聰睿貝勒”,他的稱號逐漸演變為“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直至被尊稱為“建州等處地方國王”,最終在喀爾喀蒙古部落中獲得了“昆都倫汗”的尊號,這標誌著他在女真乃至周邊蒙古部落中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明朝對於努爾哈赤日益增長的野心卻視而不見,直到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前夕,薊遼總督仍向朝廷報告稱努爾哈赤“唯命是從”,這種誤判為後金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正月初一,這一天,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八旗貝勒大臣率領全體臣僚,按照八旗的序列肅立於宮殿前。努爾哈赤登上禦座,接受眾貝勒大臣的跪拜。八大臣代表全體,出列跪呈表章,由近侍侍衛阿敦巴克什額爾德尼接收。在這莊嚴的儀式中,群臣一致尊奉努爾哈赤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宣告成立“大金”國,史稱後金,啟用年號“天命”。這一年,努爾哈赤年屆五十八歲,他的雄心壯誌與輝煌成就在這一刻凝固為永恒。


    努爾哈赤建國稱汗,不僅是對他個人功績的認可,也是對女真民族曆史進程的重大轉折。在此之前,努爾哈赤已經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統一了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奠定了後金政權的堅實基礎。後金的建立,標誌著一個新的國家實體的誕生,它不僅是一個地域性的政權,更是努爾哈赤雄才大略的體現,預示著未來清朝的興起。


    六、生死決戰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率軍對明朝宣戰,正式開啟了一係列改變東北乃至中國命運的生死決戰。在撫順、清河等地取得初步勝利後,努爾哈赤撤退,準備迎接明朝的大規模反擊。明朝方麵,神宗委任楊鎬為遼東經略,集結了包括葉赫、朝鮮等部在內的約十萬大軍,號稱二十萬,準備一舉摧毀後金。


    天命四年(1619年),努爾哈赤再次出擊,攻占葉赫部二十餘寨,正當此時,明朝大軍逼近。麵對四路明軍的圍攻,努爾哈赤采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將主力集中於赫圖阿拉附近,以應對最直接的威脅。


    二月末,努爾哈赤得知杜鬆率領的西路軍已接近薩爾滸,決定先發製人,集中兵力迎擊杜鬆。三月初,杜鬆軍深入薩爾滸,兵力分散,努爾哈赤趁機發動攻擊,明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緊接著,努爾哈赤轉兵北上,迎擊馬林的北路軍,同樣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馬林僅率數騎逃脫。


    南路軍由劉綎率領,因山路崎嶇,行軍緩慢,未能及時支援。努爾哈赤在擊敗北路軍後,設伏阿布達裏崗,誘使劉綎輕裝急進,結果劉綎中伏,兵敗身亡,南路軍亦被全殲。


    楊鎬坐鎮沈陽,未能有效策應各路明軍,待杜鬆、馬林兩軍戰敗後,匆忙調回李如柏軍,但為時已晚。李如柏軍在虎攔崗遭遇後金哨探的虛張聲勢,引發恐慌,自相踐踏,損失慘重。


    薩爾滸之戰,後金以少勝多,不僅粉碎了明朝的圍剿計劃,還極大削弱了明軍在遼東的力量,為後金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基礎。


    七、席卷遼東


    在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的後金勢力迅速膨脹,他開始著手征服遼東地區,目標直指明朝的遼東防線。天命四年(1619年)至天命十年(1625年)期間,努爾哈赤通過一係列軍事行動,徹底改變了東北地區的政治版圖。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運用智謀,成功奪取了開原和鐵嶺,這兩座城市是明朝在遼東的重要屏障,它們的淪陷意味著明朝失去了在這一區域的關鍵防禦點,為後金的西進打開了通道。同年,努爾哈赤對葉赫部發起了致命一擊,葉赫東西二城被攻破,葉赫首領金台石、布揚骨被殺,葉赫部從此消失在曆史的舞台上,進一步削弱了明朝在東北的盟友力量。


    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將都城遷至遼陽,開始建設東京城,這標誌著後金的中心從赫圖阿拉向遼東腹地轉移,顯示了努爾哈赤對遼東地區的全麵控製意圖。同時,努爾哈赤在遼東地區宣傳“有房同住、有糧同食、有田同耕”的口號,試圖在民眾中樹立正麵形象,吸引漢人支持。


    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在廣寧之戰中擊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廣寧失守,標誌著明朝在遼西的防線崩潰。隨後,後金軍隊勢如破竹,相繼占領了義州、錦州、大淩河等遼西四十餘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殘部撤退至山海關,遼東局勢岌岌可危。


    天命八年(1623年),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遭遇了來自明軍水陸師的反擊,這次反擊由登萊巡撫袁可立指揮,後金軍隊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同時袁可立成功策反了努爾哈赤的將領劉興祚,這是後金在遼東擴張過程中遭遇的為數不多的挫折之一。


    到了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再次遷都,這一次選擇了沈陽作為新的首都,沈陽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便於後金對遼東乃至更廣闊地區的統治。然而,在努爾哈赤統治遼東期間,對漢人的政策逐漸變得嚴厲,先是屠殺無穀之漢人,再是對富戶進行清洗,甚至誅殺賢人,這些舉動引發了遼東漢人的大規模反抗,為後來清朝入主中原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八、晚年去世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這一年對努爾哈赤而言,是充滿挑戰與轉折的一年。年初,努爾哈赤發動了對寧遠城的攻勢,這是明朝遼東防線上的一座堅固要塞,由守將袁崇煥指揮。然而,寧遠城裝備有葡萄牙製造的紅夷大炮,這種先進的火炮武器在戰場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得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遭受了重大損失,不得不退回沈陽。寧遠之戰的失敗,是努爾哈赤軍事生涯中罕見的挫敗,也是他最後一次親自指揮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同年四月,努爾哈赤並未因寧遠之戰的失利而氣餒,他隨即率軍征伐蒙古內喀爾喀巴林部,這次軍事行動取得了成功,掠奪了大量的人口和 牲 畜 ,進一步擴大了後金的領土和影響力。然而,正當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如火如荼之時,五月,明朝將領毛文龍突然進攻鞍山,努爾哈赤不得不緊急回師,保衛沈陽的安全。


    五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在沈陽接待了前來朝見的科爾沁部首領奧巴,這次會麵不僅是對努爾哈赤權威的認可,也進一步鞏固了後金與蒙古各部的關係。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努爾哈赤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他身患毒疽,這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疾病,古代醫療條件下極為凶險。


    七月中旬,努爾哈赤的病情加重,他前往清河湯泉療養,試圖借助溫泉的療效恢複健康。然而,病魔並沒有手下留情,八月初,努爾哈赤的病情急轉直下,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康複,他決定返回沈陽,以便在故土上與世長辭。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乘坐船隻,沿著太子河緩緩而下,但病痛的折磨讓他無法支撐,最終在靉雞堡(今沈陽市於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病逝,享年68歲。


    努爾哈赤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的一生是女真族從部落聯盟向帝國轉變的縮影。崇德元年(1636年),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並在這一年改國號為大清,稱帝。皇太極在即位之際,為努爾哈赤上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福陵”。後世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又先後為努爾哈赤加諡,最終形成了“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的完整諡號,體現了清朝曆代帝王對努爾哈赤豐功偉績的尊崇與紀念。


    結語


    努爾哈赤的一生,是女真族從分散部落走向統一帝國的縮影。他不僅是一位軍事天才,更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化改革者。通過建立八旗製度、創製滿文,努爾哈赤為清朝的興起打下了堅實的根基,開啟了滿洲人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曆史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