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降後金


    範文程的人生轉折點發生在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當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之時。他與其他被俘虜的人一同被編入滿洲八旗鑲紅旗下為奴。這段時間對於範文程來說無疑是艱難的,他不僅要忍受身為俘虜的屈辱,還必須麵對身份的轉變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範文程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和才華。


    到了天命七年(1622年),範文程開始嶄露頭角。這一年,努爾哈赤攻下了西平,並進入了廣寧。範文程跟隨著努爾哈赤參加了這些戰役,並逐漸受到了努爾哈赤的賞識。努爾哈赤開始給予範文程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參與到了軍事指揮和策劃之中。


    真正讓範文程聲名鵲起的是天聰三年(1629年)的那次軍事行動。這一年十月,皇太極帶領滿、蒙大軍五萬餘人發動了對明朝的大規模進攻,他們從喜峰口突破長城防線,進入薊門,攻克了遵化。範文程當時雖然隻是皇太極文館中的一員,被稱為書房官、文臣或生員、秀才,並沒有正式的官銜,但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戰場上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範文程不僅臨陣不懼,而且善於用計,他成功地招撫了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五個城池。在明軍圍攻大安口時,範文程親自上陣,率領槍炮手英勇作戰,斬殺了大量明軍士兵。由於表現出色,範文程被授予遊擊世職。


    天聰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再次率領大軍進攻明朝,這次目標是大淩河城。範文程奉命前往該城附近的西山勸降守軍。他單騎前往敵軍陣地,憑借出色的口才和堅定的決心說服了守軍投降。這次行動不僅展示了範文程的膽識,也證明了他作為一名謀略家的能力。


    到了天聰六年(1632年),範文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這一年四月,皇太極計劃進攻察哈爾。得知消息後,範文程與文館的同事寧完我、馬國柱一起向皇太極上書,建議改變進攻方向,主張攻打山海關而不是宣府。五月下旬,當皇太極駐紮在歸化城時,範文程等人繼續為下一步行動計劃獻策。


    天聰七年(1633年)三月二十七日,範文程再次承擔起了重任。這一次,他與吳賴、白格、塞古德一道,帶著皇太極的命令前往探查明將孔有德、耿仲明的情況,並嚐試勸降他們。經過一番努力,孔有德最終決定率眾歸降。範文程隨後遵照皇太極的旨意,將孔有德的部隊安置在東京,並陪同孔有德等人前往沈陽拜見皇太極。


    二、文館重臣


    範文程在崇德元年(1636年)被皇太極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這一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內秘書院大學士負責撰寫與外國往來的書信,記錄各衙門的奏疏、辯冤詞狀、皇上的敕諭、文武官員的敕書以及告祭文廟的諭令、祭文武官員的祭文。範文程的職責涉及外交文書的起草和國家重要文件的整理,這顯示出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之重。


    隨著職位的提升,範文程也越來越受到皇太極的寵信。皇太極在處理軍國大事時,幾乎都會聽取範文程的意見。範文程也盡心盡力,為國家操勞。他提出了許多改革措施,例如廢除連坐法,建議改革部院官製,設立滿洲承政一員,下設左右參政、理事官、副理事官等職位,並推薦了鄧長春、張尚、蘇弘祖等人擔任要職。


    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範文程再次顯示了他的重要性。這一年,皇太極得知睿親王多爾袞等王公在圍攻錦州時遠離前線,並私自派遣官員和兵丁回家,導致明軍能夠趁機運糧進城,感到非常憤怒。皇太極派遣內大臣昂邦章京圖爾格、固山額真英俄爾岱以及範文程、希福、剛林等人前往調查此事,並嚴厲斥責了多爾袞等人。在圖爾格和範文程傳達了皇太極的旨意後,多爾袞等人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然而,當圖爾格、範文程等人向皇太極匯報具體情況時,皇太極更加憤怒,命令他們讓多爾袞等人自行議定罪名。多爾袞自認應受死罪,豪格也上奏請死,杜度、阿巴泰被削爵為民,所有參與將領均被處罰。然而,皇太極最後還是寬恕了他們,隻是降低了多爾袞和豪格的爵位,並對他們進行了罰款。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去世,清朝麵臨權力真空的局麵。十四日,諸王貝勒大臣們議定了繼承人問題,決定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並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佐政事。福臨登基後,改次年為順治元年。福臨的繼位是八旗貴族內部各派之間激烈鬥爭的結果,而這種鬥爭在福臨繼位後仍然持續。


    八月十六日,郡王阿達禮和貝子碩讬企圖遊說鄭親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和睿親王多爾袞支持多爾袞為君,但代善和多爾袞將此事告知了其他王貝勒,結果阿達禮和碩讬被以叛逆罪處死,並籍沒了他們的家產。範文程原本隸屬於紅旗碩讬,這次事件之後被劃歸到了鑲黃旗。


    不久之後,範文程又遭遇了一個危機。攝政王多爾袞的弟弟豫郡王多鐸試圖強娶範文程的妻子。這起事件經過一番波折後,最終多鐸被罰銀一千兩,並被剝奪了十五個牛錄。雖然範文程躲過了這次災難,但他仍然憂心忡忡,擔心多鐸會報複。盡管麵臨種種困難,範文程依然以大局為重,為清朝入主中原獻計獻策,立下了巨大的功勳。


    三、計取中原


    順治元年(1644年),對於範文程和整個清朝來說都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這一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範文程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於四月初四日上書攝政王多爾袞,力勸立即出兵入關,奪取天下。範文程的這一建議對清朝奪取中原的基本方針和政策的製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促使了清軍的出發。


    四月初九日,也就是範文程上書後的第五天,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郡王多鐸、阿濟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統領滿蒙漢官兵十餘萬人,祭師後便出發了。然而,就在清軍抵達不久後,明平西伯吳三桂自山海關派遣使者前來請求援助。吳三桂的消息讓多爾袞陷入猶豫,因為李自成已經占領了北京,清軍是否應該繼續前進變得不確定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立即派人召回正在蓋州湯泉養病的範文程來商量對策。範文程的到來對多爾袞的決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範文程分析了形勢,明確指出清軍能夠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並再次強調了禁止屠殺和掠奪以贏得民心的重要性。範文程的分析和建議堅定了多爾袞進軍的信心和決心,最終決定接受吳三桂的投降,並迎戰農民軍。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與農民軍在山海關附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李自成的軍隊敗退,清軍順利入關,並乘勢追擊。在清軍入關的過程中,沿途的官民害怕遭到屠殺和掠奪,許多人選擇逃離。為了穩定民心,範文程帶 病隨軍征戰,並起草了一份公告,宣布清軍此次東進是為了替明朝複仇,而非殺害百姓。公告承諾,對於歸順的官員恢複其官職,對於歸順的民眾保障其產業安全。範文程的這份公告署上了自己的官階和姓名,極大地增強了其可信度。這一宣諭非常有效,使得民心逐漸安定下來。


    清軍迅速推進,五月初二日,攝政王多爾袞進入了北京城內的武英殿,實現了清朝長期以來入主中原的願望。範文程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智慧和策略不僅幫助清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確保了清軍在政治上的成功,為清朝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開國定製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清軍進入北京後,範文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京城內外一片混亂,各種事務亟待處理,範文程不得不日夜操勞,協助處理政務。盡管百廢待興,但範文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緊抓根本問題,致力於穩定局勢,革除明朝末年的弊政,爭取民心,為清朝的開國立下定製。


    入京後第二天,即五月初三日,範文程意識到北京城內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他發現有人假借搜捕亂賊之名相互告發,這可能導致相互仇殺,進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範文程立刻向攝政王多爾袞奏報這一情況,並建議采取措施加以製止。多爾袞同意了範文程的意見,隨即下令禁止這種行為,並安排官兵守衛燕京內外城門,嚴禁士卒搶奪,從而有效地控製了局麵,穩定了都城的秩序。


    緊接著,範文程提出為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帝舉行國葬,以示對前朝的尊重。他認為這樣做可以贏得明朝舊臣和百姓的好感,有助於爭取民心。四月初四日,崇禎帝被安葬於昌平。五月初四日,範文程向攝政王建議,為崇禎帝舉行國喪,讓官民為其服喪三天。他還提議由禮部和太常寺按照帝王規格隆重地安葬崇禎帝。這一舉動深受明朝舊臣和百姓的擁戴,極大地提升了清朝在中原地區的威望。


    範文程深知,在清朝剛剛入主中原的時候,要想獲得當地人民的支持,就必須展現出足夠的寬容和仁慈。通過禁止私相仇殺和為崇禎帝舉行國葬,範文程不僅展現了清朝對明朝的尊重,也傳遞出了一個信息:清朝將會是一個公正、仁愛的統治者。這些舉措對於穩定剛剛占領的地區至關重要,為清朝的長期統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功 成 引 退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病逝之後,範文程的政治處境發生了變化。此前,由於多爾袞權勢日增,甚至有取代順治帝的趨勢,範文程麵對著艱難的選擇:要麽背棄幼主投靠多爾袞以求自保,要麽保持忠誠而麵臨生命危險。最終,範文程選擇了後者,他以疾病為由請求辭官歸家,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多爾袞的不滿,範文程也因此逐漸被邊緣化。


    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開始清算多爾袞的黨羽。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與多爾袞關係密切的剛林、祁充格因諂附多爾袞並妄改《太祖實錄》,被處以死刑。範文程作為同樣參與過修訂《太祖實錄》的人,也被指控。刑部建議革職、解任並籍沒家產,但諸王大臣審議後認為應當革職折贖並保留原職。順治帝最終批準了這個建議,並指出範文程曾在太宗皇太極時期效力,且沒有參與貝子碩讬的叛逆活動,在多爾袞執政期間,範文程因為不滿其行為而稱病隱退,這些行為證明了範文程的忠誠。順治帝裁定範文程革職折贖後仍然保留職位。


    順治九年(1652年),範文程因恩詔而晉升為一等子,並被授予議政大臣的職位,負責編纂《太宗實錄》。在這一年三月初八日,範文程與其他官員一起參奏會試第一名程可則的文章荒謬悖逆,要求對其及考官進行處罰。順治帝接受了這個建議,將程可則革退,並懲治了相關考官。


    順治十年(1653年),範文程提出了恢複連坐法的建議,即允許高級官員舉薦人才,如果被推薦者任職後表現良好,則給予推薦人獎勵;反之,則追究推薦人的責任。範文程認為這樣的製度能夠確保選拔真正的人才,順治帝采納了這個建議,並在同年八月加封範文程為少保兼太子太保。


    同年九月,已經年近六十的範文程再次以健康原因請求退休。順治帝雖然同意了他的請求,但仍對範文程非常尊重。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帝派遣畫師到範文程家中為他畫像,表明對這位老臣的敬重。


    到了康熙二年(1662年),範文程被委派前往祭拜太宗皇太極的陵墓。在祭拜過程中,範文程悲痛欲絕,不能自已,被人攙扶都無法站起,表現出他對先帝深深的懷念之情。


    六、晚年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範文程因病去世,享年七十歲。他的去世對於當時的朝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家,而且還是清朝初建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範文程一生曆經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朝,為清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晚年,盡管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依然堅持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範文程的逝世引起了康熙帝的深切哀悼,康熙帝親自撰寫祭文,並派遣禮部侍郎黃機前往範文程的家鄉,代表朝廷進行官方的哀悼儀式。


    康熙帝賜予範文程“文肅”的諡號,並下令將其安葬於河北懷柔縣的紅螺山。這一舉措體現了康熙帝對範文程的高度評價和尊敬。範文程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文肅”這一諡號也成為了對他一生貢獻和品德的最佳總結。


    結語


    範文程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謀略家,他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的貢獻不可磨滅。作為文臣之首,他不僅為清朝建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元輔高風”這四個字不僅是對他個人品格的讚美,也是對他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範文程的故事激勵著後來者,他的智慧和勇氣將繼續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閃耀光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