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累有戰功
天聰元年(1627年),圖爾格作為皇太極麾下的重要將領,參與了後金與明朝之間的著名戰役——“寧錦大戰”。這場戰役的背景是明朝為阻止後金的進一步擴張,在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等戰略要地修建城堡,並實施屯田策略,意圖以此來穩固邊防。皇太極敏銳地意識到這些措施可能對後金構成威脅,於是決定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力爭在這些城堡完全建成之前將其攻克。
五月六日,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向錦州發起進攻。圖爾格作為鑲白旗固山額真,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人物之一。五月十一日,後金軍隊抵達錦州城下,開始進行圍攻。盡管後金軍隊攻勢凶猛,但明軍憑借堅固的城防和頑強的抵抗,使得攻城進展緩慢。後金軍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攻城器械,如雲梯和投石機,試圖強行破城。然而,明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使用火炮、火彈等武器進行反擊,給後金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
經過長達十四天的激烈交鋒,後金軍隊未能成功攻克錦州。麵對僵局,皇太極不得不調整戰術,轉而進攻寧遠。寧遠城的防禦更為堅固,明軍在此部署了更多的西洋巨炮和其他重型武器。後金軍隊雖然多次發起衝鋒,但均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皇太極不得不撤軍。
在撤退途中,皇太極下令破壞明軍在大淩河和小淩河所建的城牆和防禦工事,以泄心頭之恨。盡管此次戰役未能達成預定目標,但圖爾格和他的士兵們表現出色,展現了極高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他們一次次衝鋒陷陣,與明軍展開殊死搏鬥,盡管後金方麵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同時也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二、己巳之役
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發動了首次入關伐明的戰役,史稱“己巳之役”。這次戰役的目標是北京,采取了繞道蒙古科爾沁地區,然後從北向南進攻的戰略,旨在避開明朝在山海關和錦州的堅固防線。在這一過程中,後金軍隊迅速攻占了遵化、通州、永平、灤州和遷安等城。
在取得初步勝利後,皇太極對占領的城市進行了兵力部署。圖爾格被委以重任,與納穆泰及庫爾纏、高鴻中等人一同負責守衛灤州。不久之後,明軍組織了一支由孫承宗指揮的大軍,包括馬世龍、祖大壽和楊紹基等將領,對灤州發起了猛烈進攻。
圖爾格與納穆泰帶領著士兵們堅守陣地,打退了明軍的多次進攻。他們不僅固守城池,還主動出擊,派遣精兵出城殺敵。在一次戰鬥中,明軍采用火攻,一名明軍士兵攀上城樓,企圖樹立大旗。關鍵時刻,圖爾格的手下阿玉什及時趕到,揮刀斬殺了這名明軍士兵,使得明軍的攻勢受挫。
然而,隨著戰鬥的持續,圖爾格和納穆泰逐漸感到守城的壓力增大。阿敏雖然聽說了灤州被圍的消息,但並未親自率軍救援,而是僅派遣了少量兵力支援,結果在途中遭到明軍的伏擊。明軍開始使用紅夷炮轟擊城池,造成城牆倒塌和城樓焚毀。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圖爾格判斷繼續堅守已經不可能,便決定突圍。
圖爾格帶領部隊突圍時,恰逢大雨,這使得撤退變得混亂不堪。部隊在撤退過程中遭到了明軍的截擊,損失慘重,約有400多人陣亡。阿敏見狀,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試圖勸說阿敏繼續堅守,但阿敏並未聽從,而是下令屠城,並命令圖爾格負責掩護撤退。
返回沈陽後,皇太極召集諸將討論丟失永平的責任歸屬問題。圖爾格和納穆泰等人被皇太極責問,而湯古岱則主動認罪。皇太極批評諸將未能保護好士兵,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圖爾格因為未能成功勸說阿敏堅守永平而被削去了世職,並被解除都統之職。
三、大破明軍
天聰五年(1631年),圖爾格被重新啟用,出任吏部承政,負責官員的選拔。同年八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討伐明朝,目標是攻克大淩河。在這次戰役中,圖爾格被任命隨正白旗固山額真喀克篤禮圍攻城池的東北側。城內的明軍突然衝出,企圖攻擊清軍位於南部的炮台。麵對突發情況,圖爾格來不及騎馬,徒步帶領士兵們迎擊,成功擊退了明軍的進攻。
到了十月,圖爾格又被委派率領護軍駐紮在錦州和鬆山之間。夜間,當明軍從錦州向鬆山行進時,圖爾格從中路截擊,斬殺了二十多名明軍,迫使其餘明軍投降。之後,圖爾格率領軍隊掠奪鬆山,大淩河也隨之被攻下。
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再次親自率領大軍伐明,這一次的目標是遠攻大同。皇太極命令貝勒濟爾哈朗留守京城,並派遣圖爾格率領軍隊駐守在張古台河口,以防止明軍從沿海方向進攻。不久之後,圖爾格又被派與梅勒額真(副都統)勞薩一起出邊,渡過遼河,沿張古台河駐紮軍隊,以保衛蒙古各部的安全。
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去世後,其子額哲年紀尚幼,無法控製部眾,察哈爾部的諸宰桑紛紛前來投降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令多爾袞為主帥,納穆泰為右將軍,圖爾格為左將軍,前往招撫察哈爾部。大軍到達後,額哲被迫投降。接著,圖爾格奉命出師山西。他率軍從平魯衛進入山西,首先搗毀寧武關,隨後攻占太州,接著乘勝抵達忻口。在忻口,圖爾格的軍隊遭遇了明軍的埋伏,但他迅速擊敗了埋伏的明軍,並追擊敗兵至崞縣,將這股明軍全部殲滅。當圖爾格率部返回平魯衛時,明軍再次試圖攔截。圖爾格親自衝鋒在前,斬殺了百餘名明軍,迫使剩餘的明軍退入城內不敢再出。圖爾格預見到明軍援兵即將到來,便設下伏兵等待。明將祖大壽等人率領三千餘人的援軍到來時,圖爾格掉頭迎戰,與明軍進行步戰,全力衝擊敵軍的中心部位。此時,伏兵突然出現,與圖爾格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明軍大敗而逃。
在這次山西戰役中,圖爾格立下了大功,因此在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授予他一等梅勒章京的爵位,可以世襲。
崇德元年(1636年),圖爾格再次被授予鑲白旗固山額真的職位。這一年,圖爾格跟隨武英郡王阿濟格再次伐明。他率部從坤都進入邊境,與阿濟格在延慶會合,然後不斷深入明朝境內,先後攻克了昌平、雄縣等城市,每次都由圖爾格率先登城。在這次直隸戰役中,圖爾格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在崇德二年(1637年),圖爾格的家庭發生了一件對他影響重大的事件。他的女兒嫁給了貝勒尼堪為妻,但由於膝下無子,她謊稱一名仆女為其親生女兒。當這件事敗露後,圖爾格受到了牽連,被判死罪。但考慮到圖爾格的戰功,皇太極赦免了他的死罪,隻是削去了他的固山額真之職。同年八月,皇太極又重新任命圖爾格為攝固山額真。
四、鬆錦大戰
崇德四年(1639年),圖爾格再次奉命隨多爾袞伐明。在這次戰役中,他成功擊敗了太監馮永盛和總兵侯世祿的軍隊,並與固山額真拜音塗合作,擊敗了董家口的明軍,搗毀了邊牆,奪取了青山關,並攻下了四座城市。
崇德五年(1640年),圖爾格繼續跟隨多爾袞攻打錦州。在這次行動中,他們割取了明軍的莊稼,連續擊敗明軍數次。隨後,圖爾格與固山額真葉克書率領300名士兵,在烏忻河口設伏,等待時機。當城裏的明軍士兵外出放牧時,圖爾格和葉克書帶領士兵們突襲,搶走了所有的牲畜。當他們帶著牲畜往回走時,明軍出城追擊。在這個危急時刻,葉克書的馬中箭,摔倒在地。眼看明軍即將追上,圖爾格迅速射殺追趕的明軍士兵,將葉克書救上馬。隨後,圖爾格奮力拚殺,盡管身受重傷,但仍多次擊退明軍的進攻,最終成功護送俘虜和牲畜安全返回。在這次戰鬥後,圖爾格被晉升為三等昂邦章京,並且獲得了世襲的權利。不久之後,他又被授予內大臣的職位。
崇德六年(1641年),明軍總兵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前往救援被圍困的錦州。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伐明,並將洪承疇及其大軍包圍在鬆山。這是圖爾格第八次隨軍伐明。在這次戰役中,明軍總兵曹變蛟趁著夜色襲擊皇太極的營地。明軍突然襲擊,使得守衛營地的將士們來不及反應。圖爾格發現了敵情後,立即放箭,射殺了兩名明軍士兵,並指揮士兵們集中火力放箭。曹變蛟在箭雨中受傷,率部大敗而逃。
第二天,圖爾格與其他貝勒一起在塔山一帶攔截明軍殘部,並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儲備的糧食十二堆。隨後,圖爾格跟隨豫親王多鐸在高橋設伏,成功擊敗了吳三桂和王樸率領的明軍,造成了明軍的重大傷亡。這次戰役被稱為“鬆錦大戰”,是後金與明朝之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後金最終攻占明朝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長驅直入
崇德七年(1642年),圖爾格奉命隨饒餘貝勒阿巴泰再次伐明,這次的目標是山東。圖爾格率軍左翼出界嶺口,右翼則突破了石門和雁門二關,長驅直入,繞過了明朝首都北京,從畿南進入山東,一路南下直至兗州。在這次戰役中,圖爾格率領的軍隊攻克了三個府、十三個道、六十七個縣,俘獲了明魯王以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五個郡王,還有數千王府宗室和官員。與明軍交戰共三十九次,每戰皆勝,俘虜了大約三十六萬九千人,掠奪了五十五萬餘頭牲畜,以及黃金一萬二千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
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圖爾格率軍凱旋歸來,皇太極賜給他白銀一萬五千兩作為獎勵。順治帝即位後,根據圖爾格的戰功,封他為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圖爾格病逝。順治九年(1653年),朝廷追贈圖爾格諡號為“忠義”,並將他配享太廟,在墓道立碑紀念。雍正九年(1731年),圖爾格被追加為三等果毅公,並被賜予爵位世襲。
結語
鈕祜祿·圖爾格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少年時期的英勇戰鬥到成為清朝的重要將領,再到晚年時的榮譽加身,他的經曆不僅是個人奮鬥的故事,更是清朝早期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圖爾格的故事,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風雲變幻下的英雄豪情,以及滿洲政權崛起背後的艱辛曆程。
天聰元年(1627年),圖爾格作為皇太極麾下的重要將領,參與了後金與明朝之間的著名戰役——“寧錦大戰”。這場戰役的背景是明朝為阻止後金的進一步擴張,在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等戰略要地修建城堡,並實施屯田策略,意圖以此來穩固邊防。皇太極敏銳地意識到這些措施可能對後金構成威脅,於是決定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力爭在這些城堡完全建成之前將其攻克。
五月六日,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向錦州發起進攻。圖爾格作為鑲白旗固山額真,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人物之一。五月十一日,後金軍隊抵達錦州城下,開始進行圍攻。盡管後金軍隊攻勢凶猛,但明軍憑借堅固的城防和頑強的抵抗,使得攻城進展緩慢。後金軍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攻城器械,如雲梯和投石機,試圖強行破城。然而,明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使用火炮、火彈等武器進行反擊,給後金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
經過長達十四天的激烈交鋒,後金軍隊未能成功攻克錦州。麵對僵局,皇太極不得不調整戰術,轉而進攻寧遠。寧遠城的防禦更為堅固,明軍在此部署了更多的西洋巨炮和其他重型武器。後金軍隊雖然多次發起衝鋒,但均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皇太極不得不撤軍。
在撤退途中,皇太極下令破壞明軍在大淩河和小淩河所建的城牆和防禦工事,以泄心頭之恨。盡管此次戰役未能達成預定目標,但圖爾格和他的士兵們表現出色,展現了極高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他們一次次衝鋒陷陣,與明軍展開殊死搏鬥,盡管後金方麵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同時也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二、己巳之役
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發動了首次入關伐明的戰役,史稱“己巳之役”。這次戰役的目標是北京,采取了繞道蒙古科爾沁地區,然後從北向南進攻的戰略,旨在避開明朝在山海關和錦州的堅固防線。在這一過程中,後金軍隊迅速攻占了遵化、通州、永平、灤州和遷安等城。
在取得初步勝利後,皇太極對占領的城市進行了兵力部署。圖爾格被委以重任,與納穆泰及庫爾纏、高鴻中等人一同負責守衛灤州。不久之後,明軍組織了一支由孫承宗指揮的大軍,包括馬世龍、祖大壽和楊紹基等將領,對灤州發起了猛烈進攻。
圖爾格與納穆泰帶領著士兵們堅守陣地,打退了明軍的多次進攻。他們不僅固守城池,還主動出擊,派遣精兵出城殺敵。在一次戰鬥中,明軍采用火攻,一名明軍士兵攀上城樓,企圖樹立大旗。關鍵時刻,圖爾格的手下阿玉什及時趕到,揮刀斬殺了這名明軍士兵,使得明軍的攻勢受挫。
然而,隨著戰鬥的持續,圖爾格和納穆泰逐漸感到守城的壓力增大。阿敏雖然聽說了灤州被圍的消息,但並未親自率軍救援,而是僅派遣了少量兵力支援,結果在途中遭到明軍的伏擊。明軍開始使用紅夷炮轟擊城池,造成城牆倒塌和城樓焚毀。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圖爾格判斷繼續堅守已經不可能,便決定突圍。
圖爾格帶領部隊突圍時,恰逢大雨,這使得撤退變得混亂不堪。部隊在撤退過程中遭到了明軍的截擊,損失慘重,約有400多人陣亡。阿敏見狀,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試圖勸說阿敏繼續堅守,但阿敏並未聽從,而是下令屠城,並命令圖爾格負責掩護撤退。
返回沈陽後,皇太極召集諸將討論丟失永平的責任歸屬問題。圖爾格和納穆泰等人被皇太極責問,而湯古岱則主動認罪。皇太極批評諸將未能保護好士兵,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圖爾格因為未能成功勸說阿敏堅守永平而被削去了世職,並被解除都統之職。
三、大破明軍
天聰五年(1631年),圖爾格被重新啟用,出任吏部承政,負責官員的選拔。同年八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討伐明朝,目標是攻克大淩河。在這次戰役中,圖爾格被任命隨正白旗固山額真喀克篤禮圍攻城池的東北側。城內的明軍突然衝出,企圖攻擊清軍位於南部的炮台。麵對突發情況,圖爾格來不及騎馬,徒步帶領士兵們迎擊,成功擊退了明軍的進攻。
到了十月,圖爾格又被委派率領護軍駐紮在錦州和鬆山之間。夜間,當明軍從錦州向鬆山行進時,圖爾格從中路截擊,斬殺了二十多名明軍,迫使其餘明軍投降。之後,圖爾格率領軍隊掠奪鬆山,大淩河也隨之被攻下。
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再次親自率領大軍伐明,這一次的目標是遠攻大同。皇太極命令貝勒濟爾哈朗留守京城,並派遣圖爾格率領軍隊駐守在張古台河口,以防止明軍從沿海方向進攻。不久之後,圖爾格又被派與梅勒額真(副都統)勞薩一起出邊,渡過遼河,沿張古台河駐紮軍隊,以保衛蒙古各部的安全。
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去世後,其子額哲年紀尚幼,無法控製部眾,察哈爾部的諸宰桑紛紛前來投降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令多爾袞為主帥,納穆泰為右將軍,圖爾格為左將軍,前往招撫察哈爾部。大軍到達後,額哲被迫投降。接著,圖爾格奉命出師山西。他率軍從平魯衛進入山西,首先搗毀寧武關,隨後攻占太州,接著乘勝抵達忻口。在忻口,圖爾格的軍隊遭遇了明軍的埋伏,但他迅速擊敗了埋伏的明軍,並追擊敗兵至崞縣,將這股明軍全部殲滅。當圖爾格率部返回平魯衛時,明軍再次試圖攔截。圖爾格親自衝鋒在前,斬殺了百餘名明軍,迫使剩餘的明軍退入城內不敢再出。圖爾格預見到明軍援兵即將到來,便設下伏兵等待。明將祖大壽等人率領三千餘人的援軍到來時,圖爾格掉頭迎戰,與明軍進行步戰,全力衝擊敵軍的中心部位。此時,伏兵突然出現,與圖爾格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明軍大敗而逃。
在這次山西戰役中,圖爾格立下了大功,因此在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授予他一等梅勒章京的爵位,可以世襲。
崇德元年(1636年),圖爾格再次被授予鑲白旗固山額真的職位。這一年,圖爾格跟隨武英郡王阿濟格再次伐明。他率部從坤都進入邊境,與阿濟格在延慶會合,然後不斷深入明朝境內,先後攻克了昌平、雄縣等城市,每次都由圖爾格率先登城。在這次直隸戰役中,圖爾格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在崇德二年(1637年),圖爾格的家庭發生了一件對他影響重大的事件。他的女兒嫁給了貝勒尼堪為妻,但由於膝下無子,她謊稱一名仆女為其親生女兒。當這件事敗露後,圖爾格受到了牽連,被判死罪。但考慮到圖爾格的戰功,皇太極赦免了他的死罪,隻是削去了他的固山額真之職。同年八月,皇太極又重新任命圖爾格為攝固山額真。
四、鬆錦大戰
崇德四年(1639年),圖爾格再次奉命隨多爾袞伐明。在這次戰役中,他成功擊敗了太監馮永盛和總兵侯世祿的軍隊,並與固山額真拜音塗合作,擊敗了董家口的明軍,搗毀了邊牆,奪取了青山關,並攻下了四座城市。
崇德五年(1640年),圖爾格繼續跟隨多爾袞攻打錦州。在這次行動中,他們割取了明軍的莊稼,連續擊敗明軍數次。隨後,圖爾格與固山額真葉克書率領300名士兵,在烏忻河口設伏,等待時機。當城裏的明軍士兵外出放牧時,圖爾格和葉克書帶領士兵們突襲,搶走了所有的牲畜。當他們帶著牲畜往回走時,明軍出城追擊。在這個危急時刻,葉克書的馬中箭,摔倒在地。眼看明軍即將追上,圖爾格迅速射殺追趕的明軍士兵,將葉克書救上馬。隨後,圖爾格奮力拚殺,盡管身受重傷,但仍多次擊退明軍的進攻,最終成功護送俘虜和牲畜安全返回。在這次戰鬥後,圖爾格被晉升為三等昂邦章京,並且獲得了世襲的權利。不久之後,他又被授予內大臣的職位。
崇德六年(1641年),明軍總兵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前往救援被圍困的錦州。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伐明,並將洪承疇及其大軍包圍在鬆山。這是圖爾格第八次隨軍伐明。在這次戰役中,明軍總兵曹變蛟趁著夜色襲擊皇太極的營地。明軍突然襲擊,使得守衛營地的將士們來不及反應。圖爾格發現了敵情後,立即放箭,射殺了兩名明軍士兵,並指揮士兵們集中火力放箭。曹變蛟在箭雨中受傷,率部大敗而逃。
第二天,圖爾格與其他貝勒一起在塔山一帶攔截明軍殘部,並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儲備的糧食十二堆。隨後,圖爾格跟隨豫親王多鐸在高橋設伏,成功擊敗了吳三桂和王樸率領的明軍,造成了明軍的重大傷亡。這次戰役被稱為“鬆錦大戰”,是後金與明朝之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後金最終攻占明朝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長驅直入
崇德七年(1642年),圖爾格奉命隨饒餘貝勒阿巴泰再次伐明,這次的目標是山東。圖爾格率軍左翼出界嶺口,右翼則突破了石門和雁門二關,長驅直入,繞過了明朝首都北京,從畿南進入山東,一路南下直至兗州。在這次戰役中,圖爾格率領的軍隊攻克了三個府、十三個道、六十七個縣,俘獲了明魯王以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五個郡王,還有數千王府宗室和官員。與明軍交戰共三十九次,每戰皆勝,俘虜了大約三十六萬九千人,掠奪了五十五萬餘頭牲畜,以及黃金一萬二千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
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圖爾格率軍凱旋歸來,皇太極賜給他白銀一萬五千兩作為獎勵。順治帝即位後,根據圖爾格的戰功,封他為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圖爾格病逝。順治九年(1653年),朝廷追贈圖爾格諡號為“忠義”,並將他配享太廟,在墓道立碑紀念。雍正九年(1731年),圖爾格被追加為三等果毅公,並被賜予爵位世襲。
結語
鈕祜祿·圖爾格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少年時期的英勇戰鬥到成為清朝的重要將領,再到晚年時的榮譽加身,他的經曆不僅是個人奮鬥的故事,更是清朝早期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圖爾格的故事,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風雲變幻下的英雄豪情,以及滿洲政權崛起背後的艱辛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