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背景
富察·馬齊出生在一個顯赫的滿族貴族家庭之中,這個家庭在清朝初期就擁有很高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他的祖父哈什屯在順治年間就已經是內大臣,而父親米思翰則在康熙年間官至戶部尚書。哈什屯原本是滿洲正藍旗人,後來轉入鑲黃旗,這也讓馬齊成為了鑲黃旗的一員。由於家族的顯赫地位,馬齊從小就生活在漢文化為主導的文化環境中,接受漢文化的熏陶,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滿族傳統製度與習俗的影響。
哈什屯去世時,馬齊尚未成年,而他的父親米思翰則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因竭力備辦軍需而過度勞累,最終在任上去世。米思翰的離世給馬齊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同時也為馬齊未來的仕途埋下了伏筆。
18歲時,即康熙八年(1669年),馬齊以“蔭生”的方式踏入仕途。“蔭生”是當時滿族貴族後代較為普遍的一種入仕途徑,指的是通過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直接獲得官職的機會。馬齊首先被授為工部員外郎,這是一個負責監督和管理工程項目的官職。在國子監讀書並通過考試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官場生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馬齊的官職不斷得到提升。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被任命為管佐領,這表明他在軍事行政方麵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又調往戶部任職,這顯示出朝廷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七月,馬齊被升任為工部郎中,並且獲得了監督蕪湖關的機會。在監督蕪湖關期間,由於稅收超額完成,他還得到了特別的表彰和晉升。兩年後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馬齊又被提拔為內閣侍讀學士,這是一個更加接近皇帝的核心職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馬齊被授予山西布政使之職,這意味著他已經成為省級行政官員,負責處理山西省的政務。緊接著,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馬齊又被擢升為山西巡撫,這是一份更為重要的職位,不僅負責民政事務,還肩負著地方治安和軍事指揮的責任。從18歲以蔭生身份步入仕途,到成為山西巡撫,馬齊隻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二、仕宦轉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對於富察·馬齊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四月,康熙帝為了表彰直隸巡撫於成龍的清廉,特地下令大學士等高級官員根據他的指示推薦優秀的官員。在這次推薦中,馬齊與範承勳、姚締虞等人一同被提名,這表明他在朝中已經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同年十二月,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重大事件。禦史陳紫芝向康熙帝上書,彈劾湖廣巡撫張汧貪汙腐敗的行為。張汧是一位由當時的權臣大學士明珠所舉薦的官員,因此,當被派去調查此案的欽差大臣色楞額在奏報中試圖庇護張汧時,引起了朝野上下廣泛的不滿。色楞額的奏報中故意避重就輕,企圖保護張汧免受牽連。
麵對這種情況,康熙帝決定派遣於成龍、馬齊與副都禦史開音布三人共同前往湖廣調查此事。這次調查對於揭露腐敗行為至關重要,因為張汧的案件背後涉及到了權臣明珠的利益。經過詳細的調查,於成龍和馬齊等人發現張汧確實存在嚴重的貪汙行為,包括勒索屬員、科派鹽商等;同時,祖澤深也被查出有 婪 取 民財的行為;而之前被派去調查此案的色楞額則被證實存在徇私舞弊的情況。
這一案件的成功審理不僅彰顯了馬齊的剛直不阿和清廉無私,而且也為康熙帝在次年二月罷黜權臣明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馬齊在審理此案過程中的表現贏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讚賞,並且被認為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同年三月,馬齊被提升為左都禦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職,負責監察百官,確保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得到公正執行。
三、輝煌時期
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開始,富察·馬齊的仕途迎來了輝煌時期。這一年,他被提升為左都禦史,並在參與中俄邊界談判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建議在檔案記錄中使用漢字,並有漢族官員參與,這反映了他對於維護國家利益的深刻理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馬齊再次提出類似建議,要求在理藩院的事務中同時使用滿洲、蒙古和漢文注冊,以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長久保存。這些提議不僅體現了他對多民族國家治理的理解,也為清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做出了貢獻。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馬齊擔任左都禦史的同時,與理藩院尚書阿喇尼一起成為議政大臣,這是清朝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況,顯示了他在政治決策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十一月,他暫時兼任兵部尚書,並不久後兼任理藩院尚書,這標誌著他在清朝政治體係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康熙三十年(1691年),馬齊被正式任命為兵部尚書。在此期間,他還負責調集軍隊以安撫喀爾喀蒙古,以應對噶爾丹的威脅。他與侍郎布彥圖等人一起行動,確保了邊境地區的穩定。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馬齊轉任戶部尚書。在這個職位上,他展現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和對財政事務的精通。例如,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他被派往盛京賑災,有效地分配糧食和物資,緩解了當地的饑荒問題。
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當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馬齊被委以重任,包括調遣軍隊和兼任理藩院尚書。他還被安排與其他幾位大臣輪流值守紫禁城,輔佐皇太子允礽處理政務。這些任務充分證明了康熙帝對馬齊的信任和倚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馬齊被委派審查官員的失職情況,如按察使囊吉理、副將楊琳等人的運糧遲誤問題。通過仔細審查,他確保了公正的處理結果。
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馬齊繼續承擔重要的外交使命,前往喀爾喀諸部主持會盟,宣讀禁令。同年,他還參與了對漕運係統的考察和改進工作,為保障漕運的安全和效率作出了貢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馬齊處理了山西巡撫倭倫與布政使齊世武之間的爭執,公正地解決了涉及地方官員的腐敗問題,確保了地方行政的正常運作。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馬齊的貢獻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認可,被禦書“永世翼戴”匾額以示褒獎。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為清朝做出的貢獻的肯定。
四、遭受挫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對於富察·馬齊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這一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了皇太子胤礽,但在廢黜之後不久,康熙帝又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悔意,想要重新立胤礽為太子。然而,由於皇帝的權威不容許輕易改變決定,康熙帝麵臨一個尷尬的局麵:如何恢複胤礽的地位而不失顏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康熙帝決定采取一種間接的方式,他希望通過朝臣們的推舉來達到複立胤礽的目的。為此,康熙帝在十一月召集全體朝臣進行推舉,但他特別下旨不讓馬齊參與這次推舉活動。這可能是出於對馬齊個人能力的信任,或者是考慮到馬齊在朝中的影響力,希望避免他可能產生的負麵影響。
然而,馬齊並沒有遵守康熙帝的特別指令,而是與國舅佟國維一起暗中倡導朝臣們推舉皇八子胤禩為太子。他們得到了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人的支持,最終導致全體朝臣一致推舉胤禩為太子,這與康熙帝的初衷背道而馳。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馬齊等人的行為被康熙帝得知後,遭到了嚴厲的斥責。馬齊被革去了大學士的職位,並被交給胤禩“嚴行管束”。此外,馬齊的三弟馬武、四弟李榮保以及他的族人都受到了牽連,被卷入了這場政治風波之中。
這次事件對於馬齊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在此之前,他一直被視為康熙帝的股肱之臣,深受信任。然而,這次事件導致他在朝中的地位急劇下降,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官職,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他的聲譽。盡管這次挫折是馬齊仕途中唯一的嚴重失敗,但它卻給他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的發生並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所致,而是當時複雜的宮廷政治鬥爭的結果。在康熙帝晚年,圍繞著皇位繼承問題的鬥爭日益激烈,各種勢力集團紛紛湧現,試圖影響皇位的歸屬。馬齊的舉動可能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做出的選擇。
五、重新啟用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二月,富察·馬齊的人生經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經曆了之前的挫折之後,他終於迎來了重新啟用的機會。這一年,俄羅斯請求與清朝開展貿易往來,康熙帝認為馬齊在過去曾經負責過與俄羅斯相關的事務,因此決定讓他重新管理這項重要的外交任務。同時,馬齊的弟弟馬武等人也在不久之後被重新起用。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意識到內務府的事務堆積如山,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來整頓局麵。於是,他下令讓馬齊暫時接管內務府的管理工作。此外,康熙帝還特意提到,馬齊和他的兄弟之前所管轄的鑲黃旗佐領,曾經短暫地被劃歸給了胤禩,現在已經被收回,可以讓他們繼續管理族人,並跟隨本旗。
到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馬齊再次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這標誌著他在政治上的全麵複出。武英殿大學士是當時極為重要的官職,負責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這表明馬齊在朝中的地位已經得到了完全的恢複。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馬齊被任命為纂修《省方盛典》的總裁官,這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旨在總結和記錄康熙帝巡視各地的情況,反映地方治理的經驗和成果。馬齊在這一項目中的領導地位,再一次證明了他在文化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對國家文獻工作的貢獻。
到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馬齊還參與了一件關於修訂《世祖章皇帝實錄》的爭議。副都統永泰向康熙帝陳奏說,《世祖章皇帝實錄》中遺漏了記載他祖上圖賴的事跡。馬齊對此進行了複核,並回複說,《實錄》隻記載國家大事,其他細節通常不會被編入其中。他認為永泰的陳奏是無理的,並建議給予處分。最終,按照部議的結果,永泰被革職。
六、雍正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日,也就是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尚未正式登基的雍正帝即刻指派了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他們是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這一任命體現了雍正帝對這四位大臣的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對馬齊的特別看重。
在諭旨中,雍正帝高度評價了馬齊過去多年在大學士任上的表現,稱讚他“甚屬敬謹寬厚”,並且在康熙帝出巡時經常隨從,表現出極大的忠誠和勤勉。在處理康熙帝去世後的各項事務中,馬齊的表現同樣出色,因此雍正帝決定賞賜他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並命令他承襲其祖父哈什屯的一等男爵,合並新賜的世職,授予二等伯爵。
在康熙去世後第21天,即“三七”之際,康熙帝的靈柩從乾清宮移至景山壽皇殿。由於各項喪儀進行得非常順利,雍正帝再次表彰了馬齊等人的努力,並恢複了馬齊曾被削去的世職,使其可以世代承襲。雍正帝在諭旨中強調,馬齊在處理康熙帝去世後的事務中表現出的努力遠超一般意義上的勤勞,這種努力堪比任何功績。
不久之後,馬齊提出了纂修《聖祖實錄》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了雍正帝的支持。雍正帝隨即任命馬齊為《聖祖仁皇帝實錄》的監修總裁官,同時還增加了張廷玉和蔣廷錫兩位監修總裁官。這一任命不僅體現了雍正帝對馬齊的信任,也反映了馬齊在文化事業方麵的深厚造詣。
雍正帝對馬齊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馬齊在這一時期的政治地位進一步鞏固。馬齊不僅在處理康熙帝身後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領域也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七、中俄交涉
雍正元年(1723年),富察·馬齊被改任為保和殿大學士,並晉封為太保。然而,在這一年七月,雍正帝對馬齊和其他大學士的表現表示不滿,指責他們“不肯盡心辦事”,“漫不經心”。這一批評可能反映了雍正帝對於朝中大臣在處理政務時不夠積極主動的態度感到失望。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馬齊因為對國家事務的忠誠付出而被賜予騎都尉的世職,這一榮譽由他的第十一個兒子富良承襲。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皇四子弘曆迎娶了馬齊的侄女、李榮保的女兒富察氏為嫡福晉,她就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後。這一婚姻不僅加強了馬齊家族與皇室的關係,也為馬齊在朝中的地位增添了新的光彩。
同年,中俄之間進行了重要的邊界談判,最終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這一條約確定了中俄之間的中段邊界,但也導致中國喪失了一部分領土。在談判過程中,俄國代表團團長薩瓦通過傳教士巴多明結識了馬齊。據記載,馬齊在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向薩瓦透露了中國大臣們的態度和意見,幫助俄方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場。
作為回報,薩瓦承諾給予馬齊價值2000盧布的禮物。條約簽訂後,俄方通過商隊向馬齊贈送了價值1000盧布的貂皮作為酬謝。這一行為雖然在當時可能被認為是正常的外交禮節,但後來的曆史研究中也有人質疑這種行為是否構成了某種形式的利益交換。
八、老病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即雍正帝去世後的第二個月,富察·馬齊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退休。此時,他已經步入老年,多年的政務勞頓和歲月的積累使得他的健康狀況大不如前。鑒於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貢獻,馬齊得以以原官的身份致仕,結束了他長達幾十年的官場生涯。
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馬齊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病情危急。乾隆帝對馬齊的病情非常關注,不僅派遣禦醫為其診治,而且還派遣自己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以及皇長子永璜代為探視。這顯示了乾隆帝對馬齊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馬齊去世後,乾隆帝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並賞賜五千兩白銀用於治喪。此外,乾隆帝還追贈馬齊為太傅,並賜予諡號“文穆”。數年後,乾隆帝又下令將馬齊的名字納入賢良祠,以表彰他在清朝曆史上的卓越貢獻。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再次追封馬齊,加封號“敦惠”,進一步彰顯了他對馬齊的懷念和尊崇。
馬齊去世後,他的家族繼續在清朝政壇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的侄子傅恒和侄孫福康安等人在乾隆中期以後相繼嶄露頭角,成為了乾隆帝的重要輔臣。傅恒在乾隆朝的政治和軍事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福康安則以出色的軍事才能聞名,多次率領清軍征戰四方,為清朝的邊疆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富察·馬齊的一生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他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財富。作為一個身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大臣,富察·馬齊被譽為“三朝宰相”,在中國曆史上書寫了一段傳奇。
富察·馬齊出生在一個顯赫的滿族貴族家庭之中,這個家庭在清朝初期就擁有很高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他的祖父哈什屯在順治年間就已經是內大臣,而父親米思翰則在康熙年間官至戶部尚書。哈什屯原本是滿洲正藍旗人,後來轉入鑲黃旗,這也讓馬齊成為了鑲黃旗的一員。由於家族的顯赫地位,馬齊從小就生活在漢文化為主導的文化環境中,接受漢文化的熏陶,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滿族傳統製度與習俗的影響。
哈什屯去世時,馬齊尚未成年,而他的父親米思翰則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因竭力備辦軍需而過度勞累,最終在任上去世。米思翰的離世給馬齊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同時也為馬齊未來的仕途埋下了伏筆。
18歲時,即康熙八年(1669年),馬齊以“蔭生”的方式踏入仕途。“蔭生”是當時滿族貴族後代較為普遍的一種入仕途徑,指的是通過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直接獲得官職的機會。馬齊首先被授為工部員外郎,這是一個負責監督和管理工程項目的官職。在國子監讀書並通過考試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官場生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馬齊的官職不斷得到提升。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被任命為管佐領,這表明他在軍事行政方麵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又調往戶部任職,這顯示出朝廷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七月,馬齊被升任為工部郎中,並且獲得了監督蕪湖關的機會。在監督蕪湖關期間,由於稅收超額完成,他還得到了特別的表彰和晉升。兩年後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馬齊又被提拔為內閣侍讀學士,這是一個更加接近皇帝的核心職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馬齊被授予山西布政使之職,這意味著他已經成為省級行政官員,負責處理山西省的政務。緊接著,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馬齊又被擢升為山西巡撫,這是一份更為重要的職位,不僅負責民政事務,還肩負著地方治安和軍事指揮的責任。從18歲以蔭生身份步入仕途,到成為山西巡撫,馬齊隻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二、仕宦轉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對於富察·馬齊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四月,康熙帝為了表彰直隸巡撫於成龍的清廉,特地下令大學士等高級官員根據他的指示推薦優秀的官員。在這次推薦中,馬齊與範承勳、姚締虞等人一同被提名,這表明他在朝中已經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同年十二月,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重大事件。禦史陳紫芝向康熙帝上書,彈劾湖廣巡撫張汧貪汙腐敗的行為。張汧是一位由當時的權臣大學士明珠所舉薦的官員,因此,當被派去調查此案的欽差大臣色楞額在奏報中試圖庇護張汧時,引起了朝野上下廣泛的不滿。色楞額的奏報中故意避重就輕,企圖保護張汧免受牽連。
麵對這種情況,康熙帝決定派遣於成龍、馬齊與副都禦史開音布三人共同前往湖廣調查此事。這次調查對於揭露腐敗行為至關重要,因為張汧的案件背後涉及到了權臣明珠的利益。經過詳細的調查,於成龍和馬齊等人發現張汧確實存在嚴重的貪汙行為,包括勒索屬員、科派鹽商等;同時,祖澤深也被查出有 婪 取 民財的行為;而之前被派去調查此案的色楞額則被證實存在徇私舞弊的情況。
這一案件的成功審理不僅彰顯了馬齊的剛直不阿和清廉無私,而且也為康熙帝在次年二月罷黜權臣明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馬齊在審理此案過程中的表現贏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讚賞,並且被認為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同年三月,馬齊被提升為左都禦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職,負責監察百官,確保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得到公正執行。
三、輝煌時期
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開始,富察·馬齊的仕途迎來了輝煌時期。這一年,他被提升為左都禦史,並在參與中俄邊界談判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建議在檔案記錄中使用漢字,並有漢族官員參與,這反映了他對於維護國家利益的深刻理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馬齊再次提出類似建議,要求在理藩院的事務中同時使用滿洲、蒙古和漢文注冊,以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長久保存。這些提議不僅體現了他對多民族國家治理的理解,也為清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做出了貢獻。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馬齊擔任左都禦史的同時,與理藩院尚書阿喇尼一起成為議政大臣,這是清朝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況,顯示了他在政治決策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十一月,他暫時兼任兵部尚書,並不久後兼任理藩院尚書,這標誌著他在清朝政治體係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康熙三十年(1691年),馬齊被正式任命為兵部尚書。在此期間,他還負責調集軍隊以安撫喀爾喀蒙古,以應對噶爾丹的威脅。他與侍郎布彥圖等人一起行動,確保了邊境地區的穩定。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馬齊轉任戶部尚書。在這個職位上,他展現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和對財政事務的精通。例如,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他被派往盛京賑災,有效地分配糧食和物資,緩解了當地的饑荒問題。
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當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馬齊被委以重任,包括調遣軍隊和兼任理藩院尚書。他還被安排與其他幾位大臣輪流值守紫禁城,輔佐皇太子允礽處理政務。這些任務充分證明了康熙帝對馬齊的信任和倚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馬齊被委派審查官員的失職情況,如按察使囊吉理、副將楊琳等人的運糧遲誤問題。通過仔細審查,他確保了公正的處理結果。
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馬齊繼續承擔重要的外交使命,前往喀爾喀諸部主持會盟,宣讀禁令。同年,他還參與了對漕運係統的考察和改進工作,為保障漕運的安全和效率作出了貢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馬齊處理了山西巡撫倭倫與布政使齊世武之間的爭執,公正地解決了涉及地方官員的腐敗問題,確保了地方行政的正常運作。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馬齊的貢獻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認可,被禦書“永世翼戴”匾額以示褒獎。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為清朝做出的貢獻的肯定。
四、遭受挫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對於富察·馬齊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這一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了皇太子胤礽,但在廢黜之後不久,康熙帝又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悔意,想要重新立胤礽為太子。然而,由於皇帝的權威不容許輕易改變決定,康熙帝麵臨一個尷尬的局麵:如何恢複胤礽的地位而不失顏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康熙帝決定采取一種間接的方式,他希望通過朝臣們的推舉來達到複立胤礽的目的。為此,康熙帝在十一月召集全體朝臣進行推舉,但他特別下旨不讓馬齊參與這次推舉活動。這可能是出於對馬齊個人能力的信任,或者是考慮到馬齊在朝中的影響力,希望避免他可能產生的負麵影響。
然而,馬齊並沒有遵守康熙帝的特別指令,而是與國舅佟國維一起暗中倡導朝臣們推舉皇八子胤禩為太子。他們得到了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人的支持,最終導致全體朝臣一致推舉胤禩為太子,這與康熙帝的初衷背道而馳。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馬齊等人的行為被康熙帝得知後,遭到了嚴厲的斥責。馬齊被革去了大學士的職位,並被交給胤禩“嚴行管束”。此外,馬齊的三弟馬武、四弟李榮保以及他的族人都受到了牽連,被卷入了這場政治風波之中。
這次事件對於馬齊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在此之前,他一直被視為康熙帝的股肱之臣,深受信任。然而,這次事件導致他在朝中的地位急劇下降,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官職,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他的聲譽。盡管這次挫折是馬齊仕途中唯一的嚴重失敗,但它卻給他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的發生並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所致,而是當時複雜的宮廷政治鬥爭的結果。在康熙帝晚年,圍繞著皇位繼承問題的鬥爭日益激烈,各種勢力集團紛紛湧現,試圖影響皇位的歸屬。馬齊的舉動可能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做出的選擇。
五、重新啟用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二月,富察·馬齊的人生經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經曆了之前的挫折之後,他終於迎來了重新啟用的機會。這一年,俄羅斯請求與清朝開展貿易往來,康熙帝認為馬齊在過去曾經負責過與俄羅斯相關的事務,因此決定讓他重新管理這項重要的外交任務。同時,馬齊的弟弟馬武等人也在不久之後被重新起用。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意識到內務府的事務堆積如山,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來整頓局麵。於是,他下令讓馬齊暫時接管內務府的管理工作。此外,康熙帝還特意提到,馬齊和他的兄弟之前所管轄的鑲黃旗佐領,曾經短暫地被劃歸給了胤禩,現在已經被收回,可以讓他們繼續管理族人,並跟隨本旗。
到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馬齊再次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這標誌著他在政治上的全麵複出。武英殿大學士是當時極為重要的官職,負責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這表明馬齊在朝中的地位已經得到了完全的恢複。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馬齊被任命為纂修《省方盛典》的總裁官,這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旨在總結和記錄康熙帝巡視各地的情況,反映地方治理的經驗和成果。馬齊在這一項目中的領導地位,再一次證明了他在文化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對國家文獻工作的貢獻。
到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馬齊還參與了一件關於修訂《世祖章皇帝實錄》的爭議。副都統永泰向康熙帝陳奏說,《世祖章皇帝實錄》中遺漏了記載他祖上圖賴的事跡。馬齊對此進行了複核,並回複說,《實錄》隻記載國家大事,其他細節通常不會被編入其中。他認為永泰的陳奏是無理的,並建議給予處分。最終,按照部議的結果,永泰被革職。
六、雍正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日,也就是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尚未正式登基的雍正帝即刻指派了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他們是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這一任命體現了雍正帝對這四位大臣的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對馬齊的特別看重。
在諭旨中,雍正帝高度評價了馬齊過去多年在大學士任上的表現,稱讚他“甚屬敬謹寬厚”,並且在康熙帝出巡時經常隨從,表現出極大的忠誠和勤勉。在處理康熙帝去世後的各項事務中,馬齊的表現同樣出色,因此雍正帝決定賞賜他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並命令他承襲其祖父哈什屯的一等男爵,合並新賜的世職,授予二等伯爵。
在康熙去世後第21天,即“三七”之際,康熙帝的靈柩從乾清宮移至景山壽皇殿。由於各項喪儀進行得非常順利,雍正帝再次表彰了馬齊等人的努力,並恢複了馬齊曾被削去的世職,使其可以世代承襲。雍正帝在諭旨中強調,馬齊在處理康熙帝去世後的事務中表現出的努力遠超一般意義上的勤勞,這種努力堪比任何功績。
不久之後,馬齊提出了纂修《聖祖實錄》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了雍正帝的支持。雍正帝隨即任命馬齊為《聖祖仁皇帝實錄》的監修總裁官,同時還增加了張廷玉和蔣廷錫兩位監修總裁官。這一任命不僅體現了雍正帝對馬齊的信任,也反映了馬齊在文化事業方麵的深厚造詣。
雍正帝對馬齊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馬齊在這一時期的政治地位進一步鞏固。馬齊不僅在處理康熙帝身後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領域也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七、中俄交涉
雍正元年(1723年),富察·馬齊被改任為保和殿大學士,並晉封為太保。然而,在這一年七月,雍正帝對馬齊和其他大學士的表現表示不滿,指責他們“不肯盡心辦事”,“漫不經心”。這一批評可能反映了雍正帝對於朝中大臣在處理政務時不夠積極主動的態度感到失望。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馬齊因為對國家事務的忠誠付出而被賜予騎都尉的世職,這一榮譽由他的第十一個兒子富良承襲。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皇四子弘曆迎娶了馬齊的侄女、李榮保的女兒富察氏為嫡福晉,她就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後。這一婚姻不僅加強了馬齊家族與皇室的關係,也為馬齊在朝中的地位增添了新的光彩。
同年,中俄之間進行了重要的邊界談判,最終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這一條約確定了中俄之間的中段邊界,但也導致中國喪失了一部分領土。在談判過程中,俄國代表團團長薩瓦通過傳教士巴多明結識了馬齊。據記載,馬齊在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向薩瓦透露了中國大臣們的態度和意見,幫助俄方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場。
作為回報,薩瓦承諾給予馬齊價值2000盧布的禮物。條約簽訂後,俄方通過商隊向馬齊贈送了價值1000盧布的貂皮作為酬謝。這一行為雖然在當時可能被認為是正常的外交禮節,但後來的曆史研究中也有人質疑這種行為是否構成了某種形式的利益交換。
八、老病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即雍正帝去世後的第二個月,富察·馬齊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退休。此時,他已經步入老年,多年的政務勞頓和歲月的積累使得他的健康狀況大不如前。鑒於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貢獻,馬齊得以以原官的身份致仕,結束了他長達幾十年的官場生涯。
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馬齊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病情危急。乾隆帝對馬齊的病情非常關注,不僅派遣禦醫為其診治,而且還派遣自己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以及皇長子永璜代為探視。這顯示了乾隆帝對馬齊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馬齊去世後,乾隆帝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並賞賜五千兩白銀用於治喪。此外,乾隆帝還追贈馬齊為太傅,並賜予諡號“文穆”。數年後,乾隆帝又下令將馬齊的名字納入賢良祠,以表彰他在清朝曆史上的卓越貢獻。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再次追封馬齊,加封號“敦惠”,進一步彰顯了他對馬齊的懷念和尊崇。
馬齊去世後,他的家族繼續在清朝政壇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的侄子傅恒和侄孫福康安等人在乾隆中期以後相繼嶄露頭角,成為了乾隆帝的重要輔臣。傅恒在乾隆朝的政治和軍事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福康安則以出色的軍事才能聞名,多次率領清軍征戰四方,為清朝的邊疆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富察·馬齊的一生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他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財富。作為一個身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大臣,富察·馬齊被譽為“三朝宰相”,在中國曆史上書寫了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