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福康安出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的出生地是北京。作為滿洲大族富察氏的後代,福康安自幼便生活在權貴之中。他是戶部尚書富察·米思翰的曾孫,察哈爾總管富察·李榮保的孫子,以及經略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的第三個兒子。更為重要的是,福康安還是乾隆皇帝的嫡後——孝賢皇後的侄子,這使得他在宮中的地位更加顯赫。
由於其母親與乾隆皇帝的關係,福康安自幼便受到皇帝的特別關照。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年僅十三歲的福康安承襲了雲騎尉的職位,並被授予三等侍衛的官銜,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這個年紀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年輕就獲得了如此重要的職務,可見乾隆帝對這位少年英才的青睞。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福康安的官職如同坐火箭一般迅速上升。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他從三等侍衛升至二等侍衛,並且被命令在禦前進行行走服務,這意味著他能夠更頻繁地出現在皇帝麵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誠。緊接著,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福康安又被提拔為一等侍衛,這是侍衛體係中的最高級別,顯示了他在皇帝身邊的信任度進一步加深。
次年(1771年),福康安被授予戶部右侍郎的職務,並同時擔任鑲藍旗蒙古副都統,這表明他已經不僅僅是皇帝身邊的近侍,而是開始承擔起更重要的行政管理職責。到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更是被委以重任,以戶部侍郎的身份加入了軍機處,成為軍機大臣之一。軍機處是清朝時期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之一,負責處理軍國大事,因此福康安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在朝堂上有發言權的人物。
同年稍晚些時候,福康安又被調任為滿洲鑲黃旗副都統。
二、從平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爆發叛亂,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聯手,給清朝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之前的前線指揮官未能有效應對,乾隆帝決定調整部署,派遣費莫·溫福為定邊將軍,並由章佳·阿桂和鈕祜祿·豐升額擔任副將軍,帶領軍隊前往平叛。在這個關鍵時刻,作為乾隆帝親信的福康安被選中前往軍中,擔任領隊大臣,負責傳達聖旨,並授予軍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月,當副將軍阿桂正在攻打當噶爾拉山時,福康安帶著軍印抵達前線。鑒於福康安的特殊身份和能力,阿桂決定留下福康安作為自己的佐將,指揮作戰。金川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勢險峻,氣候惡劣,這給來自內地的清軍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六月,大小金川叛軍趁機攻陷了清軍設在木果木的大營,導致了嚴重的損失,包括定邊將軍溫福在內的許多士兵喪生。
在此之後,乾隆帝命令阿桂接替溫福的位置,擔任定西將軍,重新組織攻勢。福康安繼續留在阿桂的軍隊中,親自監督士兵們,多次建立功勳。在隨後的戰鬥中,福康安表現出色,不僅在戰術上靈活應變,還能夠激勵士氣,帶領士兵克服重重困難。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二月,福康安率領清軍攻克了喇穆喇穆西部的各個碉堡,並與領隊多拉爾·海蘭察會師,共同攻下了小金川的重要據點羅博瓦山,接著向北推進,占領了得斯東寨,為平定小金川叛亂鋪平了道路。
在一次夜間的戰鬥中,叛軍趁著雪霧彌漫的天氣,企圖偷襲副將軍赫舍哩·常祿保的營地。福康安聽到求救信號後,迅速調集兵力進行支援,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乾隆帝對此給予了高度讚揚。同年的五月,叛軍利用雨天的掩護,在山腳下建造了兩座碉堡,福康安則率領八百名士兵,在黑夜中冒著大雨發動突襲,摧毀了這兩座碉堡,並在其中斬殺了數名敵人。
福康安以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勇敢的戰鬥精神,在大小金川的戰場上贏得了官兵們的尊敬。麵對叛軍利用地形優勢進行的多次夜襲,福康安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有效地組織防禦,多次挫敗了叛軍的攻擊。
在掃平了小金川之後,阿桂繼續率領大軍向大金川挺進。福康安作為西路軍的主要指揮官,帶領部隊接連攻克了達爾紮克諸碉,並進一步攻克了格魯克古。在高原嚴寒的十一月,福康安和士兵們攜帶幹糧,趁夜攀爬險峻的懸崖峭壁,穿越危機四伏的深溝險壑,曆經幾個晝夜的艱難跋涉,福康安及其部隊從山縫中突然出現,直搗當噶海寨,一舉占領了陡烏當噶大碉和桑噶斯碼特木城石卡。這一係列行動展現了福康安及其部隊不畏艱難險阻的決心和勇氣。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認定福康安是西路軍中的得力幹將,並且在作戰中表現尤為出色,因此授予他內大臣的頭銜,並調派他前往宜喜方向增援。得到皇帝的認可後,福康安鬥誌昂揚,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戰鬥中去。五月,福康安攻克了榮噶爾博山,並推進至第七峰,乾隆帝因此賜予他“嘉勇巴圖魯”的榮譽稱號,從此“嘉勇”二字成為了他的封爵佳號。
隨著戰鬥的深入,清軍迅速向大金川的腹地推進。阿桂下令福康安率領第一隊取道達烏圍進攻噶拉依,福康安不負眾望,奪取了達河布果碉及當噶克底、綽爾丹等地的諸多山寨。到了十月,福康安進攻達噶木時,親自帶領部隊從側麵繞到碉堡背後,成功摧毀了兩座堅固的碉堡。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清軍全麵圍攻大金川叛軍的老巢噶拉依。福康安率領部隊包圍了叛軍右翼,攻占了兩座大石卡,並用大炮猛轟敵寨。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大金川的首領索諾木終於在壓力之下帶領其親屬和手下投降,標誌著大金川的叛亂被徹底平定。為此,清廷在該地建立了懋功廳來紀念這一勝利。
在大小金川叛亂平定後,清廷對有功之臣進行了獎勵。福康安因其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三等嘉勇男。原來福康安繼承的雲騎尉頭銜,則由其兄長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繼承。當西征軍凱旋回京之時,乾隆帝親自到京城南郊迎接,並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在儀式上,乾隆帝賜給了福康安一匹禦用鞍轡馬,並在紫光閣設宴款待群臣,賜福康安十二端緞匹和五百兩白銀作為獎勵。此外,乾隆帝還將包括福康安在內的百位功臣的畫像收藏於紫光閣,並親自撰寫讚語讚譽福康安:“代兄以往,繼父而奮。矜許康勵,王臣之茛。登碉奪砦,那須蒙甲。嘉勇錫名,世傳勳業。”
隨後,福康安由戶部右侍郎轉任左侍郎。同年四月,他又被晉升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七月份,獲得了雙眼花翎的榮譽,九月,被調任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到了十月,甚至得到了在紫禁城內騎馬的特權,彰顯了他在朝中的崇高地位。
三、總領一方
福康安在大小金川之役中的優異表現,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也贏得了乾隆帝的高度認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任命為吉林將軍,負責東北地區的軍政事務。次年(1778年),他又被調任為盛京將軍,這表明他在軍界的地位愈發重要。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福康安被授予雲貴總督的職位,這標誌著他正式成為總領一方軍政的封疆大吏。上任之初,他就關注到了當地銅廠的問題,並上奏乾隆帝,提出需要詳細製定法律法規來規範銅廠運作,並強調用人必須講求誠信,以此來防止貪汙和欺詐行為,確保貨幣係統的穩定,並禁止非法鑄造銅錢。這一建議體現了福康安對治理工作的認真態度和長遠眼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七月,南掌國(今老撾)向清朝進貢了四頭大象,並請求用其中一頭換取一門火炮,以便抵禦鄰近的交趾等國的侵擾。福康安意識到,如果同意此請求,可能會引發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他以國家法令規定不得隨意提供武器為由拒絕了這個請求,並將大象歸還給了南掌國。乾隆帝得知此事後,對福康安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讚賞。
同年八月,福康安被調任為四川總督,並暫時兼任成都將軍的職務。四川和陝西地區曆來被視為清朝的軍事重地,因此其總督和巡撫的選拔極為嚴格,通常隻由滿洲重臣擔任。福康安上任後,被賦予了嚴厲打擊“咽匪”的任務。這裏的“咽匪”指的是活躍在山區的盜賊或反抗分子,他們經常擾亂地方秩序。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福康安向朝廷匯報說,蜀中的“匪徒”已經被控製住。八月,福康安被提升為禦前大臣,並被加封為太子太保,這表明他在朝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次年初(1783年),福康安回到京城,擔任工部尚書的職務。五月,他又被任命為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和總管健銳營事務。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福康安再次獲得晉升,擔任兵部尚書和總管內務府大臣。
福康安因其在戰場上的卓越貢獻,以及在治理地方和維護國家安全方麵的出色表現,逐漸成為了乾隆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
四、平定民變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青海的回族新教徒因宗教分歧與老教地主之間發生了衝突,引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遭到清政府的嚴厲鎮壓。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回族新教阿訇田五等人在甘肅通渭石峰堡再次領導民眾起義,反抗清廷的統治。麵對這次起義,西安副都統明善率軍前往鎮壓,但在與起義軍交戰時,清軍不慎落入了起義軍設下的埋伏圈,導致全軍覆沒,明善也在戰鬥中犧牲。
麵對嚴峻的形勢,清廷迅速作出反應,任命福康安為欽差大臣,並授權他帶領軍隊前往甘肅平息民變。福康安隨即馳騁千裏,趕赴甘肅前線,並被授予參讚大臣的職務,與將軍阿桂共同負責此次平叛行動。隨著軍隊的推進,福康安被進一步任命為陝甘總督,負責整個區域的軍政事務。
到達甘肅後,福康安與阿桂一起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們首先切斷了起義軍的水源供給,並在各個戰略要點布置兵力,逐步壓縮起義軍的活動空間。起義軍的首領馬四圭等人試圖突圍,但阿桂早已命參讚大臣海蘭察在各處設下埋伏,阻止起義軍的突圍。福康安則在前線督戰,指揮士兵作戰,最終在激烈的戰鬥中消滅了大量起義軍。
到了七月,福康安等人終於攻破了石峰堡,處死了起義軍領袖馬四圭,並俘虜了其他重要人物如張文慶等。隨著這次起義被徹底平定,福康安因功被晉封為嘉勇侯。
在平定起義之後,福康安並未停止對當地社會的關注。鑒於甘肅一帶的回民普遍崇尚武藝,而願意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人卻很少,福康安為朝廷的長治久安考慮,上奏乾隆帝,提出了“教導回民”的善後措施。他提議在循化廳設立學校,以教授儒家經典和其他知識,希望能夠引導回民走上文明的道路,同時也為政府培養更多可用之才。乾隆帝對此提議表示讚許,並予以支持。
此外,福康安還關注當地的經濟發展,他曾上奏請求修建寧夏的水利設施,以促進農業灌溉和發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條件,也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與繁榮。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返回京城擔任戶部尚書,次年(1786年)又轉任吏部尚書,並被授予協辦大學士的職位。
五、轉戰台灣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爆發了由林爽文領導的天地會起義,這場起義迅速發展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民變。林爽文利用天地會的教義號召民眾,迅速集結了大量的追隨者,對清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起義軍在林爽文的帶領下,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並接連攻克了多個縣城。
清廷最初派遣閩浙總督佟佳·常青前往台灣鎮壓起義,但由於常青的鎮壓行動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起義軍的聲勢反而越來越大,甚至一度包圍了府城。麵對這一局麵,清廷不得不采取更加果斷的措施。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乾隆帝改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讚大臣海蘭察共同前往台灣平叛。福康安與海蘭察率領大軍渡過台灣海峽,於同年十一月抵達鹿仔港(今台灣彰化的鹿港),並在登陸後迅速展開行動。福康安選擇從新埤進兵,首先向包圍諸羅(今台灣嘉義)城的起義軍發起進攻。
在侖仔頂的戰鬥中,起義軍從竹林中出擊,試圖抵擋清軍的攻勢。福康安命令部隊保持隊形,自己則親自率領精銳的巴圖魯侍衛衝鋒陷陣,起義軍最終被擊敗。隨後,清軍攻克了俾長等十餘個村莊,迫使起義軍撤退,解除了諸羅城的圍困。福康安率軍追擊至大排竹,通過決溪引水的方式渡過軍隊,並焚燒了起義軍的營地。憑借這一戰,福康安扭轉了戰局,解除了諸羅城的危機,因此被封為一等嘉勇公,並獲得了紅寶石帽頂和四團龍補服作為獎勵。
到了十二月,福康安繼續指揮清軍對起義軍進行圍剿。他率兵從內陸山區搜索至打鐵寮等地,並分兵堵截海口及各個重要隘口,以防起義軍逃竄。為了避免林爽文在追捕過程中自殺,福康安秘密派出十名巴圖魯侍衛和數百名士兵,喬裝打扮後深入山林,最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在老衢崎成功捕獲了林爽文。
林爽文被捕後,福康安並沒有放鬆警惕。同年二月,他繼續督兵前往台灣南部,追剿起義軍殘部。福康安率領清軍追擊至台灣最南端的郎嶠,並采取水陸並進的方式,最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俘獲了南路起義軍的首領莊大田。至此,台灣的起義軍被徹底鎮壓下去。
在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之後,福康安因其在此次戰役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清廷的高度評價和豐厚的獎賞。乾隆帝賜給他黃腰帶和金黃珊瑚朝珠作為表彰,並下令在台灣郡城及嘉義縣為福康安建立生祠,以示對他的敬仰和感謝。同時,乾隆帝還在紫光閣繪製了“平定台灣前二十功臣”的畫像,福康安位列第四,僅次於大學士阿桂、鈕祜祿·和珅和王傑,這表明了他在乾隆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乾隆帝還親自作詩讚美福康安,詩中提到:“金川領兵,已著偉名。幾處封疆,吏肅政成。解圍擒逆,能人不能。崇封殊爵,嘉爾忠誠。”這充分表達了乾隆帝對福康安在金川之役和平定台灣起義中的英勇表現的肯定。
在處理台灣問題上,福康安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還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他親自考察了台灣的情況,並向乾隆帝上疏提出了處理台灣問題的十六項善後措施,其中包括強化軍事訓練、清除奸佞、整頓吏治、改革郵政等,旨在消除台灣再次發生民變的隱患。乾隆帝對福康安的建議一一采納,並付諸實施。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福康安被調任為閩浙總督。然而,就在次年(1789年)正月,由於兩廣總督孫士毅在安南(今越南)的軍事行動中失利,未能成功扶持後黎朝的黎維祁,乾隆帝決定調派福康安為兩廣總督,負責處理安南事務。
福康安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月抵達興化府,並提出了通過軍事威懾迫使西山朝的阮惠畏懼清軍實力,進而請求和談的戰略。這一策略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認可。到了三月,福康安到達鎮南關(今友誼關),在阮惠多次請求投降的情況下,清廷最終決定停止軍事行動,接受對方的投降。
然而,在這段時間內,福康安也遭遇了一些波折。和珅之弟、巡漕禦史鈕祜祿·和琳參奏湖北按察使李天培,指控其利用湖廣糧船私運木材。調查過程中,發現福康安曾致信索取木材的事實。乾隆帝對此事非常重視,命令福康安自我檢討,並處罰他三年的總督養廉銀,另外加上十年的公俸,雖然福康安被革職留任,但很快乾隆帝便減免了這一處罰,顯示出乾隆帝對福康安的寬容和信任。
六、驅廓保藏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沙阿王朝因為不滿西藏當局征收的貿易稅過高,派兵入侵西藏邊境。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廓爾喀再次興兵,這一次直接侵犯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的日喀則地區,造成了大量的破壞和搶劫。麵對這一嚴峻形勢,駐藏大臣保泰表現出了軟弱的態度,甚至考慮將達賴喇嘛和班禪轉移至青海避難。
清廷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作出反應,決定派遣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讚大臣海蘭察及福康安的堂兄富察·奎林一同率領兩千索倫兵從西安出發,入藏迎擊廓爾喀軍隊。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從北京啟程,經由山西、青海一路馳驛赴藏。盡管乾隆帝在十一月的諭旨中建議福康安改道以避開冬季的惡劣氣候,福康安仍然堅持按照原計劃從西寧入藏,認為軍情緊急不容遲緩。
在這一過程中,福康安麵臨著重重困難。冬季的高原上,草木尚未生長,馬匹疲憊不堪,糧食和軍餉時常短缺。據記載,負責運輸糧食的地方官員甚至在和珅的指示下,企圖通過斷糧的方式來讓福康安的軍隊自行瓦解,但福康安快速的行軍速度使得這一陰謀未能得逞。
十二月一日,福康安在西寧停留了四天之後,便輕裝簡從,帶領部隊從當噶爾東廓爾(今青海西寧西)一帶啟程入藏。盡管條件艱苦,福康安及其部隊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於翌年(1791年)正月初三到達青藏邊界,正月二十日抵達拉薩。這段行程全長四千六百裏,福康安及其部隊用了六十天的時間徒步穿越,其間經曆了極寒天氣和高原缺氧的考驗,堪稱曆史上的壯舉。
福康安抵達西藏後,乾隆帝命令他迅速出兵作戰,不讓廓爾喀軍隊有喘息的機會。此時,西藏已有軍隊一萬六千餘人,並且糧餉充足。福康安在各路人馬到齊後,立即準備進剿。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親自前往絨轄(今西藏定結境內)和聶拉木(今屬西藏)視察地形,並確定了進軍路線。兩天後,福康安從西藏南部邊境的第哩浪古出發,五月六日到達擦木附近。擦木地區的地形複雜,兩側高山夾峙,中間有一條山梁,廓爾喀軍隊在山高處紮營,形成了易守難攻之勢。
麵對這一難題,福康安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利用夜色作為掩護,將部隊分成五隊,其中兩路深入敵寨左右山梁進行堵截,兩路繞至敵後切斷其退路,海蘭察則率領一隊正麵進攻敵寨。福康安親自督軍往來截殺,指揮作戰。次日淩晨,福康安率軍登山,接近位於大河與山梁之間的兩座石碉,摧毀了高達兩丈的城垣,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最終攻克了這座防守堅固的碉寨,奪取了擦木
乾隆年間,清軍與廓爾喀(今尼泊爾部分地區)的衝突,是一場關乎清朝邊境安寧與領土完整的重大戰役。起初,清軍在福康安的率領下,迅速攻克了濟嚨,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收複失地,還重創敵軍,乾隆帝對此大加讚賞,賜物嘉獎。
然而,乾隆帝並未滿足於現狀,他深謀遠慮,決定乘勝追擊,直搗廓爾喀都城,以求徹底解決問題。福康安奉命深入敵境,麵對崇山峻嶺與惡劣環境,清軍克服重重困難,連續攻克多處要塞,迫使廓爾喀國王求和。然而,福康安因輕敵冒進,在熱索橋附近遭遇反擊,損失慘重,加之環境惡劣,清軍士氣受挫。最終,在乾隆帝的諭旨下,福康安接受和議,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此役不僅彰顯了清軍的英勇善戰,也體現了乾隆帝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福康安因功受賞,被實授武英殿大學士,並獲得多項殊榮,其軍事才能與智勇雙全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評價。
戰後,福康安留在西藏,參與製定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這一章程對於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七、恩寵無二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收到了安南國王阮光平(即越南西山朝皇帝阮惠)去世的消息。乾隆帝擔心這一變故可能導致安南國內發生內亂,便命令福康安前往廣西進行防範。然而,就在福康安準備出發之際,他收到了母親在京中病逝的消息。由於身處千裏之外,且事務繁重無法脫身,福康安隻能在任上守孝。在前往廣西的途中,福康安自己也不幸染病。乾隆帝得知後,派遣禦醫前往診治。福康安在病情好轉後,以“安南無事”為由上疏請求返回京城,得到了乾隆帝的批準。乾隆帝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加封他為忠銳嘉勇公,以表彰他的貢獻。
不久之後,福康安被調任為四川總督。在此期間,他還率領金川土司入朝覲見。然而,由於在討論吉林將軍恒秀的罪責時,福康安認為判決過輕,遭到了乾隆帝的批評,認為他有偏袒親友之嫌。盡管如此,福康安依然在政務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並再次被任命為雲貴總督。在寒冷的冬季,乾隆帝特賜福康安禦用的黑狐大腿褂,以示恩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至三月間,乾隆帝調派福康安與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伊爾根覺羅·福寧共同率領七省兵力共計十餘萬人,分路鎮壓貴州苗民首領石柳鄧、湖南石三保、吳半生等人領導的苗民起義。福康安率領大軍北上,從貴州銅仁出發,向正大、鬆桃等地進攻,沿途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行動。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福康安成功地鎮壓了貴州境內的苗民起義,石柳鄧在被圍困後逃往湖南尋求石三保的支持。
隨後,福康安與和琳合兵一處,進入湘西地區,采取了剿撫並用的策略。九月,起義軍首領吳半生被俘,到了十二月,另一位主要領導人吳八月也被捕。在這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中,福康安不僅展現了其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還展示了他處理複雜局勢的靈活性。
鑒於福康安在平定苗民起義中的傑出表現,乾隆帝決定破格封他為貝子。這是曆史上第一次有非宗室成員在活著的時候被授予如此顯赫的爵位
八、死後反複
福康安在湘西的戰鬥中,由於長時間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加上持續不斷的霧雨天氣,以及高強度的作戰壓力,使得他身體逐漸不支,最終罹患了瘴病。盡管病魔纏身,福康安仍舊堅持督兵作戰,展現出了他一貫的頑強作風。然而,積勞成疾終究讓他無力支撐下去,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年僅四十二歲的福康安在軍營中不幸病逝。
福康安的逝世震動了朝廷上下。嘉慶帝聞訊後,親自寫詩悼念這位英勇的將領。乾隆帝雖已退位成為太上皇,但對福康安的逝世同樣感到痛惜,作詩表達哀悼之情:“自歎賢臣失,難禁悲淚收。深恩縱加贈,忠篤那能酬。”為了表彰福康安的功勳,他被追封為嘉勇郡王,並與父親傅恒一起配享太廟,享受建立專祠的榮譽。當年十一月,福康安與和琳的靈柩被送回京城,乾隆帝親自前往祭奠,表達了對這位功臣的深切懷念。
福康安去世後,其子富察·德麟繼承了貝勒爵位。然而,福康安生前的行為卻為他身後留下了陰影。據記載,福康安在軍中時曾仗勢聚斂財富,生活奢侈浪費。德麟在迎回福康安靈柩時,更是向沿途的地方官索要了大量白銀,總計超過四萬兩。這種行為無疑觸怒了朝廷,特別是新即位的嘉慶帝。
嘉慶帝親政後,對德麟的行為進行了嚴厲譴責,並勒令他繳納八萬兩白銀輸入宮中,以彌補其不當所得。到了嘉慶十三年(1808年),嘉慶帝再次對德麟采取了懲罰措施,借口將其由世襲貝勒降為貝子,進一步削弱了其家族的地位。
福康安出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的出生地是北京。作為滿洲大族富察氏的後代,福康安自幼便生活在權貴之中。他是戶部尚書富察·米思翰的曾孫,察哈爾總管富察·李榮保的孫子,以及經略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的第三個兒子。更為重要的是,福康安還是乾隆皇帝的嫡後——孝賢皇後的侄子,這使得他在宮中的地位更加顯赫。
由於其母親與乾隆皇帝的關係,福康安自幼便受到皇帝的特別關照。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年僅十三歲的福康安承襲了雲騎尉的職位,並被授予三等侍衛的官銜,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這個年紀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年輕就獲得了如此重要的職務,可見乾隆帝對這位少年英才的青睞。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福康安的官職如同坐火箭一般迅速上升。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他從三等侍衛升至二等侍衛,並且被命令在禦前進行行走服務,這意味著他能夠更頻繁地出現在皇帝麵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誠。緊接著,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福康安又被提拔為一等侍衛,這是侍衛體係中的最高級別,顯示了他在皇帝身邊的信任度進一步加深。
次年(1771年),福康安被授予戶部右侍郎的職務,並同時擔任鑲藍旗蒙古副都統,這表明他已經不僅僅是皇帝身邊的近侍,而是開始承擔起更重要的行政管理職責。到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更是被委以重任,以戶部侍郎的身份加入了軍機處,成為軍機大臣之一。軍機處是清朝時期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之一,負責處理軍國大事,因此福康安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在朝堂上有發言權的人物。
同年稍晚些時候,福康安又被調任為滿洲鑲黃旗副都統。
二、從平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爆發叛亂,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聯手,給清朝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之前的前線指揮官未能有效應對,乾隆帝決定調整部署,派遣費莫·溫福為定邊將軍,並由章佳·阿桂和鈕祜祿·豐升額擔任副將軍,帶領軍隊前往平叛。在這個關鍵時刻,作為乾隆帝親信的福康安被選中前往軍中,擔任領隊大臣,負責傳達聖旨,並授予軍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月,當副將軍阿桂正在攻打當噶爾拉山時,福康安帶著軍印抵達前線。鑒於福康安的特殊身份和能力,阿桂決定留下福康安作為自己的佐將,指揮作戰。金川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勢險峻,氣候惡劣,這給來自內地的清軍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六月,大小金川叛軍趁機攻陷了清軍設在木果木的大營,導致了嚴重的損失,包括定邊將軍溫福在內的許多士兵喪生。
在此之後,乾隆帝命令阿桂接替溫福的位置,擔任定西將軍,重新組織攻勢。福康安繼續留在阿桂的軍隊中,親自監督士兵們,多次建立功勳。在隨後的戰鬥中,福康安表現出色,不僅在戰術上靈活應變,還能夠激勵士氣,帶領士兵克服重重困難。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二月,福康安率領清軍攻克了喇穆喇穆西部的各個碉堡,並與領隊多拉爾·海蘭察會師,共同攻下了小金川的重要據點羅博瓦山,接著向北推進,占領了得斯東寨,為平定小金川叛亂鋪平了道路。
在一次夜間的戰鬥中,叛軍趁著雪霧彌漫的天氣,企圖偷襲副將軍赫舍哩·常祿保的營地。福康安聽到求救信號後,迅速調集兵力進行支援,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乾隆帝對此給予了高度讚揚。同年的五月,叛軍利用雨天的掩護,在山腳下建造了兩座碉堡,福康安則率領八百名士兵,在黑夜中冒著大雨發動突襲,摧毀了這兩座碉堡,並在其中斬殺了數名敵人。
福康安以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勇敢的戰鬥精神,在大小金川的戰場上贏得了官兵們的尊敬。麵對叛軍利用地形優勢進行的多次夜襲,福康安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有效地組織防禦,多次挫敗了叛軍的攻擊。
在掃平了小金川之後,阿桂繼續率領大軍向大金川挺進。福康安作為西路軍的主要指揮官,帶領部隊接連攻克了達爾紮克諸碉,並進一步攻克了格魯克古。在高原嚴寒的十一月,福康安和士兵們攜帶幹糧,趁夜攀爬險峻的懸崖峭壁,穿越危機四伏的深溝險壑,曆經幾個晝夜的艱難跋涉,福康安及其部隊從山縫中突然出現,直搗當噶海寨,一舉占領了陡烏當噶大碉和桑噶斯碼特木城石卡。這一係列行動展現了福康安及其部隊不畏艱難險阻的決心和勇氣。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認定福康安是西路軍中的得力幹將,並且在作戰中表現尤為出色,因此授予他內大臣的頭銜,並調派他前往宜喜方向增援。得到皇帝的認可後,福康安鬥誌昂揚,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戰鬥中去。五月,福康安攻克了榮噶爾博山,並推進至第七峰,乾隆帝因此賜予他“嘉勇巴圖魯”的榮譽稱號,從此“嘉勇”二字成為了他的封爵佳號。
隨著戰鬥的深入,清軍迅速向大金川的腹地推進。阿桂下令福康安率領第一隊取道達烏圍進攻噶拉依,福康安不負眾望,奪取了達河布果碉及當噶克底、綽爾丹等地的諸多山寨。到了十月,福康安進攻達噶木時,親自帶領部隊從側麵繞到碉堡背後,成功摧毀了兩座堅固的碉堡。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清軍全麵圍攻大金川叛軍的老巢噶拉依。福康安率領部隊包圍了叛軍右翼,攻占了兩座大石卡,並用大炮猛轟敵寨。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大金川的首領索諾木終於在壓力之下帶領其親屬和手下投降,標誌著大金川的叛亂被徹底平定。為此,清廷在該地建立了懋功廳來紀念這一勝利。
在大小金川叛亂平定後,清廷對有功之臣進行了獎勵。福康安因其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三等嘉勇男。原來福康安繼承的雲騎尉頭銜,則由其兄長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繼承。當西征軍凱旋回京之時,乾隆帝親自到京城南郊迎接,並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在儀式上,乾隆帝賜給了福康安一匹禦用鞍轡馬,並在紫光閣設宴款待群臣,賜福康安十二端緞匹和五百兩白銀作為獎勵。此外,乾隆帝還將包括福康安在內的百位功臣的畫像收藏於紫光閣,並親自撰寫讚語讚譽福康安:“代兄以往,繼父而奮。矜許康勵,王臣之茛。登碉奪砦,那須蒙甲。嘉勇錫名,世傳勳業。”
隨後,福康安由戶部右侍郎轉任左侍郎。同年四月,他又被晉升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七月份,獲得了雙眼花翎的榮譽,九月,被調任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到了十月,甚至得到了在紫禁城內騎馬的特權,彰顯了他在朝中的崇高地位。
三、總領一方
福康安在大小金川之役中的優異表現,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也贏得了乾隆帝的高度認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任命為吉林將軍,負責東北地區的軍政事務。次年(1778年),他又被調任為盛京將軍,這表明他在軍界的地位愈發重要。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福康安被授予雲貴總督的職位,這標誌著他正式成為總領一方軍政的封疆大吏。上任之初,他就關注到了當地銅廠的問題,並上奏乾隆帝,提出需要詳細製定法律法規來規範銅廠運作,並強調用人必須講求誠信,以此來防止貪汙和欺詐行為,確保貨幣係統的穩定,並禁止非法鑄造銅錢。這一建議體現了福康安對治理工作的認真態度和長遠眼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七月,南掌國(今老撾)向清朝進貢了四頭大象,並請求用其中一頭換取一門火炮,以便抵禦鄰近的交趾等國的侵擾。福康安意識到,如果同意此請求,可能會引發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他以國家法令規定不得隨意提供武器為由拒絕了這個請求,並將大象歸還給了南掌國。乾隆帝得知此事後,對福康安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讚賞。
同年八月,福康安被調任為四川總督,並暫時兼任成都將軍的職務。四川和陝西地區曆來被視為清朝的軍事重地,因此其總督和巡撫的選拔極為嚴格,通常隻由滿洲重臣擔任。福康安上任後,被賦予了嚴厲打擊“咽匪”的任務。這裏的“咽匪”指的是活躍在山區的盜賊或反抗分子,他們經常擾亂地方秩序。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福康安向朝廷匯報說,蜀中的“匪徒”已經被控製住。八月,福康安被提升為禦前大臣,並被加封為太子太保,這表明他在朝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次年初(1783年),福康安回到京城,擔任工部尚書的職務。五月,他又被任命為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和總管健銳營事務。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福康安再次獲得晉升,擔任兵部尚書和總管內務府大臣。
福康安因其在戰場上的卓越貢獻,以及在治理地方和維護國家安全方麵的出色表現,逐漸成為了乾隆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
四、平定民變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青海的回族新教徒因宗教分歧與老教地主之間發生了衝突,引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遭到清政府的嚴厲鎮壓。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回族新教阿訇田五等人在甘肅通渭石峰堡再次領導民眾起義,反抗清廷的統治。麵對這次起義,西安副都統明善率軍前往鎮壓,但在與起義軍交戰時,清軍不慎落入了起義軍設下的埋伏圈,導致全軍覆沒,明善也在戰鬥中犧牲。
麵對嚴峻的形勢,清廷迅速作出反應,任命福康安為欽差大臣,並授權他帶領軍隊前往甘肅平息民變。福康安隨即馳騁千裏,趕赴甘肅前線,並被授予參讚大臣的職務,與將軍阿桂共同負責此次平叛行動。隨著軍隊的推進,福康安被進一步任命為陝甘總督,負責整個區域的軍政事務。
到達甘肅後,福康安與阿桂一起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們首先切斷了起義軍的水源供給,並在各個戰略要點布置兵力,逐步壓縮起義軍的活動空間。起義軍的首領馬四圭等人試圖突圍,但阿桂早已命參讚大臣海蘭察在各處設下埋伏,阻止起義軍的突圍。福康安則在前線督戰,指揮士兵作戰,最終在激烈的戰鬥中消滅了大量起義軍。
到了七月,福康安等人終於攻破了石峰堡,處死了起義軍領袖馬四圭,並俘虜了其他重要人物如張文慶等。隨著這次起義被徹底平定,福康安因功被晉封為嘉勇侯。
在平定起義之後,福康安並未停止對當地社會的關注。鑒於甘肅一帶的回民普遍崇尚武藝,而願意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人卻很少,福康安為朝廷的長治久安考慮,上奏乾隆帝,提出了“教導回民”的善後措施。他提議在循化廳設立學校,以教授儒家經典和其他知識,希望能夠引導回民走上文明的道路,同時也為政府培養更多可用之才。乾隆帝對此提議表示讚許,並予以支持。
此外,福康安還關注當地的經濟發展,他曾上奏請求修建寧夏的水利設施,以促進農業灌溉和發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條件,也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與繁榮。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返回京城擔任戶部尚書,次年(1786年)又轉任吏部尚書,並被授予協辦大學士的職位。
五、轉戰台灣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爆發了由林爽文領導的天地會起義,這場起義迅速發展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民變。林爽文利用天地會的教義號召民眾,迅速集結了大量的追隨者,對清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起義軍在林爽文的帶領下,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並接連攻克了多個縣城。
清廷最初派遣閩浙總督佟佳·常青前往台灣鎮壓起義,但由於常青的鎮壓行動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起義軍的聲勢反而越來越大,甚至一度包圍了府城。麵對這一局麵,清廷不得不采取更加果斷的措施。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乾隆帝改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讚大臣海蘭察共同前往台灣平叛。福康安與海蘭察率領大軍渡過台灣海峽,於同年十一月抵達鹿仔港(今台灣彰化的鹿港),並在登陸後迅速展開行動。福康安選擇從新埤進兵,首先向包圍諸羅(今台灣嘉義)城的起義軍發起進攻。
在侖仔頂的戰鬥中,起義軍從竹林中出擊,試圖抵擋清軍的攻勢。福康安命令部隊保持隊形,自己則親自率領精銳的巴圖魯侍衛衝鋒陷陣,起義軍最終被擊敗。隨後,清軍攻克了俾長等十餘個村莊,迫使起義軍撤退,解除了諸羅城的圍困。福康安率軍追擊至大排竹,通過決溪引水的方式渡過軍隊,並焚燒了起義軍的營地。憑借這一戰,福康安扭轉了戰局,解除了諸羅城的危機,因此被封為一等嘉勇公,並獲得了紅寶石帽頂和四團龍補服作為獎勵。
到了十二月,福康安繼續指揮清軍對起義軍進行圍剿。他率兵從內陸山區搜索至打鐵寮等地,並分兵堵截海口及各個重要隘口,以防起義軍逃竄。為了避免林爽文在追捕過程中自殺,福康安秘密派出十名巴圖魯侍衛和數百名士兵,喬裝打扮後深入山林,最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在老衢崎成功捕獲了林爽文。
林爽文被捕後,福康安並沒有放鬆警惕。同年二月,他繼續督兵前往台灣南部,追剿起義軍殘部。福康安率領清軍追擊至台灣最南端的郎嶠,並采取水陸並進的方式,最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俘獲了南路起義軍的首領莊大田。至此,台灣的起義軍被徹底鎮壓下去。
在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之後,福康安因其在此次戰役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清廷的高度評價和豐厚的獎賞。乾隆帝賜給他黃腰帶和金黃珊瑚朝珠作為表彰,並下令在台灣郡城及嘉義縣為福康安建立生祠,以示對他的敬仰和感謝。同時,乾隆帝還在紫光閣繪製了“平定台灣前二十功臣”的畫像,福康安位列第四,僅次於大學士阿桂、鈕祜祿·和珅和王傑,這表明了他在乾隆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乾隆帝還親自作詩讚美福康安,詩中提到:“金川領兵,已著偉名。幾處封疆,吏肅政成。解圍擒逆,能人不能。崇封殊爵,嘉爾忠誠。”這充分表達了乾隆帝對福康安在金川之役和平定台灣起義中的英勇表現的肯定。
在處理台灣問題上,福康安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還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他親自考察了台灣的情況,並向乾隆帝上疏提出了處理台灣問題的十六項善後措施,其中包括強化軍事訓練、清除奸佞、整頓吏治、改革郵政等,旨在消除台灣再次發生民變的隱患。乾隆帝對福康安的建議一一采納,並付諸實施。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福康安被調任為閩浙總督。然而,就在次年(1789年)正月,由於兩廣總督孫士毅在安南(今越南)的軍事行動中失利,未能成功扶持後黎朝的黎維祁,乾隆帝決定調派福康安為兩廣總督,負責處理安南事務。
福康安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月抵達興化府,並提出了通過軍事威懾迫使西山朝的阮惠畏懼清軍實力,進而請求和談的戰略。這一策略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認可。到了三月,福康安到達鎮南關(今友誼關),在阮惠多次請求投降的情況下,清廷最終決定停止軍事行動,接受對方的投降。
然而,在這段時間內,福康安也遭遇了一些波折。和珅之弟、巡漕禦史鈕祜祿·和琳參奏湖北按察使李天培,指控其利用湖廣糧船私運木材。調查過程中,發現福康安曾致信索取木材的事實。乾隆帝對此事非常重視,命令福康安自我檢討,並處罰他三年的總督養廉銀,另外加上十年的公俸,雖然福康安被革職留任,但很快乾隆帝便減免了這一處罰,顯示出乾隆帝對福康安的寬容和信任。
六、驅廓保藏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沙阿王朝因為不滿西藏當局征收的貿易稅過高,派兵入侵西藏邊境。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廓爾喀再次興兵,這一次直接侵犯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的日喀則地區,造成了大量的破壞和搶劫。麵對這一嚴峻形勢,駐藏大臣保泰表現出了軟弱的態度,甚至考慮將達賴喇嘛和班禪轉移至青海避難。
清廷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作出反應,決定派遣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讚大臣海蘭察及福康安的堂兄富察·奎林一同率領兩千索倫兵從西安出發,入藏迎擊廓爾喀軍隊。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從北京啟程,經由山西、青海一路馳驛赴藏。盡管乾隆帝在十一月的諭旨中建議福康安改道以避開冬季的惡劣氣候,福康安仍然堅持按照原計劃從西寧入藏,認為軍情緊急不容遲緩。
在這一過程中,福康安麵臨著重重困難。冬季的高原上,草木尚未生長,馬匹疲憊不堪,糧食和軍餉時常短缺。據記載,負責運輸糧食的地方官員甚至在和珅的指示下,企圖通過斷糧的方式來讓福康安的軍隊自行瓦解,但福康安快速的行軍速度使得這一陰謀未能得逞。
十二月一日,福康安在西寧停留了四天之後,便輕裝簡從,帶領部隊從當噶爾東廓爾(今青海西寧西)一帶啟程入藏。盡管條件艱苦,福康安及其部隊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於翌年(1791年)正月初三到達青藏邊界,正月二十日抵達拉薩。這段行程全長四千六百裏,福康安及其部隊用了六十天的時間徒步穿越,其間經曆了極寒天氣和高原缺氧的考驗,堪稱曆史上的壯舉。
福康安抵達西藏後,乾隆帝命令他迅速出兵作戰,不讓廓爾喀軍隊有喘息的機會。此時,西藏已有軍隊一萬六千餘人,並且糧餉充足。福康安在各路人馬到齊後,立即準備進剿。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親自前往絨轄(今西藏定結境內)和聶拉木(今屬西藏)視察地形,並確定了進軍路線。兩天後,福康安從西藏南部邊境的第哩浪古出發,五月六日到達擦木附近。擦木地區的地形複雜,兩側高山夾峙,中間有一條山梁,廓爾喀軍隊在山高處紮營,形成了易守難攻之勢。
麵對這一難題,福康安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利用夜色作為掩護,將部隊分成五隊,其中兩路深入敵寨左右山梁進行堵截,兩路繞至敵後切斷其退路,海蘭察則率領一隊正麵進攻敵寨。福康安親自督軍往來截殺,指揮作戰。次日淩晨,福康安率軍登山,接近位於大河與山梁之間的兩座石碉,摧毀了高達兩丈的城垣,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最終攻克了這座防守堅固的碉寨,奪取了擦木
乾隆年間,清軍與廓爾喀(今尼泊爾部分地區)的衝突,是一場關乎清朝邊境安寧與領土完整的重大戰役。起初,清軍在福康安的率領下,迅速攻克了濟嚨,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收複失地,還重創敵軍,乾隆帝對此大加讚賞,賜物嘉獎。
然而,乾隆帝並未滿足於現狀,他深謀遠慮,決定乘勝追擊,直搗廓爾喀都城,以求徹底解決問題。福康安奉命深入敵境,麵對崇山峻嶺與惡劣環境,清軍克服重重困難,連續攻克多處要塞,迫使廓爾喀國王求和。然而,福康安因輕敵冒進,在熱索橋附近遭遇反擊,損失慘重,加之環境惡劣,清軍士氣受挫。最終,在乾隆帝的諭旨下,福康安接受和議,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此役不僅彰顯了清軍的英勇善戰,也體現了乾隆帝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福康安因功受賞,被實授武英殿大學士,並獲得多項殊榮,其軍事才能與智勇雙全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評價。
戰後,福康安留在西藏,參與製定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這一章程對於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七、恩寵無二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收到了安南國王阮光平(即越南西山朝皇帝阮惠)去世的消息。乾隆帝擔心這一變故可能導致安南國內發生內亂,便命令福康安前往廣西進行防範。然而,就在福康安準備出發之際,他收到了母親在京中病逝的消息。由於身處千裏之外,且事務繁重無法脫身,福康安隻能在任上守孝。在前往廣西的途中,福康安自己也不幸染病。乾隆帝得知後,派遣禦醫前往診治。福康安在病情好轉後,以“安南無事”為由上疏請求返回京城,得到了乾隆帝的批準。乾隆帝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加封他為忠銳嘉勇公,以表彰他的貢獻。
不久之後,福康安被調任為四川總督。在此期間,他還率領金川土司入朝覲見。然而,由於在討論吉林將軍恒秀的罪責時,福康安認為判決過輕,遭到了乾隆帝的批評,認為他有偏袒親友之嫌。盡管如此,福康安依然在政務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並再次被任命為雲貴總督。在寒冷的冬季,乾隆帝特賜福康安禦用的黑狐大腿褂,以示恩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至三月間,乾隆帝調派福康安與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伊爾根覺羅·福寧共同率領七省兵力共計十餘萬人,分路鎮壓貴州苗民首領石柳鄧、湖南石三保、吳半生等人領導的苗民起義。福康安率領大軍北上,從貴州銅仁出發,向正大、鬆桃等地進攻,沿途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行動。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福康安成功地鎮壓了貴州境內的苗民起義,石柳鄧在被圍困後逃往湖南尋求石三保的支持。
隨後,福康安與和琳合兵一處,進入湘西地區,采取了剿撫並用的策略。九月,起義軍首領吳半生被俘,到了十二月,另一位主要領導人吳八月也被捕。在這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中,福康安不僅展現了其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還展示了他處理複雜局勢的靈活性。
鑒於福康安在平定苗民起義中的傑出表現,乾隆帝決定破格封他為貝子。這是曆史上第一次有非宗室成員在活著的時候被授予如此顯赫的爵位
八、死後反複
福康安在湘西的戰鬥中,由於長時間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加上持續不斷的霧雨天氣,以及高強度的作戰壓力,使得他身體逐漸不支,最終罹患了瘴病。盡管病魔纏身,福康安仍舊堅持督兵作戰,展現出了他一貫的頑強作風。然而,積勞成疾終究讓他無力支撐下去,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年僅四十二歲的福康安在軍營中不幸病逝。
福康安的逝世震動了朝廷上下。嘉慶帝聞訊後,親自寫詩悼念這位英勇的將領。乾隆帝雖已退位成為太上皇,但對福康安的逝世同樣感到痛惜,作詩表達哀悼之情:“自歎賢臣失,難禁悲淚收。深恩縱加贈,忠篤那能酬。”為了表彰福康安的功勳,他被追封為嘉勇郡王,並與父親傅恒一起配享太廟,享受建立專祠的榮譽。當年十一月,福康安與和琳的靈柩被送回京城,乾隆帝親自前往祭奠,表達了對這位功臣的深切懷念。
福康安去世後,其子富察·德麟繼承了貝勒爵位。然而,福康安生前的行為卻為他身後留下了陰影。據記載,福康安在軍中時曾仗勢聚斂財富,生活奢侈浪費。德麟在迎回福康安靈柩時,更是向沿途的地方官索要了大量白銀,總計超過四萬兩。這種行為無疑觸怒了朝廷,特別是新即位的嘉慶帝。
嘉慶帝親政後,對德麟的行為進行了嚴厲譴責,並勒令他繳納八萬兩白銀輸入宮中,以彌補其不當所得。到了嘉慶十三年(1808年),嘉慶帝再次對德麟采取了懲罰措施,借口將其由世襲貝勒降為貝子,進一步削弱了其家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