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征破敵
傅爾丹在康熙年間初涉軍旅生涯,便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與膽略。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承襲了三等公的爵位,並開始擔任佐領職務。隨著時間推移,傅爾丹的官職不斷晉升,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被授予散秩大臣之職,成為朝中重要的軍事官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康熙帝西巡期間,發生了一件令人難忘的事件。當康熙帝駐蹕於祁縣鄭家莊時,行宮前正在進行一場騎射檢閱活動。突然,一匹受到驚嚇的馬失控衝向了康熙的禦駕,場麵一度十分緊張。在這緊急關頭,傅爾丹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迅速控製住了那匹狂躁的馬匹,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險。康熙帝對此深感欣慰,並當場嘉獎了傅爾丹,賞賜他貂皮褂一件,以示恩寵。
此後,傅爾丹的仕途更加順利,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任命為正藍旗蒙古都統。隨著職位的提升,傅爾丹在軍事領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他又被調任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傅爾丹更是被授予了領侍衛內大臣這一要職,顯示出他在皇室心中的重要地位。不過,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於某些原因,傅爾丹暫時離開了這個職位,被派遣率領土默特士兵前往烏蘭固木等地進行屯田作業。但很快,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又重新回到了領侍衛內大臣的位置。
隨著噶爾丹勢力的擴張,清廷決定采取行動。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傅爾丹被封為振武將軍,負責北路的進攻,駐紮在阿爾泰地區。他與靖逆將軍富寧安一道,準備從兩個方向對噶爾丹勢力實施打擊。傅爾丹提議與富寧安分路進軍,並計劃在額爾齊斯河附近會合。然而,由於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前來請求議和,清廷命令傅爾丹暫停軍事行動,改為加強防禦。
到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傅爾丹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在察罕廋爾築城的建議,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可。隨後,他著手籌備軍事部署,以確保新築之城的安全與戰略價值。
最終,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傅爾丹指揮八千精兵自布拉罕出發,一路攻城拔寨,抵達格爾額爾格。在那裏,他與準噶爾軍隊正麵交鋒,大敗對方,並俘虜了包括宰桑貝坤在內的眾多敵人。此外,傅爾丹還成功摧毀了準軍在烏蘭呼濟爾的糧草供應線,極大地削弱了敵方的戰鬥能力。在取得這一係列勝利之後,傅爾丹率部凱旋而歸。
二、防衛西北
在雍正年間,西北邊疆的局勢動蕩不安,成為清朝統治者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雍正七年(1729年),麵對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的頻繁侵擾,清朝內部對於是否出兵西北產生了分歧。大學士朱軾、左都禦史沈近思以及副都統達福等人認為時機尚未成熟,不宜輕舉妄動。然而,大學士張廷玉則堅決主張對西北用兵,以維護國家統一和邊疆安寧。最終,雍正帝采納了張廷玉的意見,決定再次出師西征。
為了這次西征,雍正帝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負責北路進軍;同時,征調了包括京師八旗兵、車騎營兵以及奉天等地的軍隊,共計數萬之眾,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此外,他還任命了多位將領作為副將軍和參讚大臣,分別負責不同兵種的指揮和協調。這些將領各懷絕技,有的擅長騎射,有的精通兵法,共同構成了清朝西征軍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出征前,雍正帝親自到南苑檢閱車騎營兵,並在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授鉞之禮,將象征軍事指揮權的鉞授予傅爾丹。同時,他還賜給傅爾丹禦用朝珠、黃帶、紫轡等珍貴物品,以及白金五千兩作為軍費,並加封其為少保,以示恩寵和信任。傅爾丹率領大軍駐守在阿爾泰地區,嚴陣以待,準備迎擊噶爾丹策零的軍隊。
然而,就在清朝大軍整裝待發之際,噶爾丹策零卻突然上表請求擒拿青海叛將羅卜藏丹津獻給清廷。這一舉動讓雍正帝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噶爾丹策零此舉可能是為了緩和與清朝的緊張關係,或者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準備應對清朝的進攻。因此,雍正帝決定暫時擱置西征計劃,命噶爾丹策零暫緩進兵,並召其與嶽鍾琪一同到京師商議軍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商議和談判,雍正帝對西北局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他意識到,要想徹底解決西北邊疆問題,必須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因此,在遣噶爾丹策零回到軍中後,雍正帝繼續加強了對西北邊疆的防禦和治理,同時積極尋求與準噶爾部的和平共處之道。
三、再征失利
雍正九年(1731年),傅爾丹再度肩負起了保衛邊疆的重任。這一年,他向朝廷提出在科布多築城的建議,以鞏固西北防線。雍正帝聽取了他的意見,允許在科布多築城。五月,傅爾丹率領部隊抵達科布多,開始了新的防禦布局。
就在這個時候,噶爾丹策零派出了部下嗒蘇爾海丹巴潛入清軍營地,意圖通過散布虛假信息來誤導傅爾丹。海丹巴聲稱噶爾丹策零已經派出三萬大軍,分別由大策淩敦多布和小策淩敦多布率領,意圖侵犯北路。他還透露,小策淩敦多布已經到達察罕哈達,而大策淩敦多布則因故尚未趕到。傅爾丹聽信了這些情報,認為這是一個先發製人的良機,於是決定趁著敵軍尚未完全集結之前發動攻勢。
六月,傅爾丹指揮大軍沿科布多河向西挺進。他安排素圖和岱豪作為先鋒部隊,定壽等帶領第一梯隊,馬爾薩等帶領第二梯隊,自己則率主力部隊跟隨其後。同時,他命令陳泰屯兵科布多河以東,以切斷準軍的退路。
隨著清軍深入敵境,他們在途中捕獲了一些準噶爾士兵,得知距離察罕哈達隻有三天的路程,且當地的準噶爾兵力僅有千人,並且沒有設防。傅爾丹認為這是絕佳的戰機,於是命令部隊趁著夜色快速推進。然而,幾天過去了,清軍並沒有發現任何準噶爾部隊的蹤跡。直到後來,他們抓獲了準軍的間諜,才得知有兩千準軍駐紮在博克托嶺。
傅爾丹隨即派遣素圖、岱豪帶領三千人馬前去攻打。然而,準軍早已設下圈套,故意引誘清軍深入,並在山穀中埋伏了兩萬兵力。當定壽率領的第一梯隊抵達庫列圖嶺時,與準軍發生了激戰。隨後,傅爾丹的大軍也趕到,但麵對準軍的伏兵,戰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形勢愈發嚴峻,傅爾丹不得不改變策略,命令部隊撤往和通呼爾哈諾爾。此時,天氣變得惡劣,清軍陷入困境,遭到準軍的包圍。傅爾丹派遣部隊試圖突破包圍,其中塔爾岱成功突圍,而承保也被派去救援定壽。直到傍晚時分,定壽才得以突圍,但清軍已經遭受了重大損失。
緊接著,準軍對清軍的大營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傅爾丹的部隊再次受挫,許多將領不幸戰死。麵對不利的局麵,傅爾丹被迫放棄了科布多,率部撤退至察罕廋爾。意識到事態嚴重,傅爾丹上書請求治罪。雍正帝聞訊後,雖然對傅爾丹的失利感到失望,但仍任命他繼續協助處理軍務,並委派錫保接任靖邊大將軍一職,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扭轉局勢。
四、兵敗下獄
雍正十年(1732年),對於傅爾丹來說是一個艱難的轉折點。這一年七月,準噶爾大軍入侵烏遜珠勒,威脅到了清朝的邊疆安全。錫保作為當時的靖邊大將軍,命令傅爾丹率領三千兵馬前去抵禦準噶爾的進攻。然而,由於兵力懸殊以及戰術上的失誤,傅爾丹的部隊未能抵擋住敵軍的強大攻勢,最終遭遇了失敗。
錫保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上書朝廷,彈劾傅爾丹在此次戰役中的失職行為。雍正帝對這一事件高度重視,認為傅爾丹未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導致了軍事上的失利。因此,雍正帝下令剝奪了傅爾丹領侍衛內大臣和振武將軍的職位,並且取消了他的三等公爵位,以此作為對他兵敗的責任追究。
然而,雍正帝並未完全放棄傅爾丹。雍正十一年(1733年),錫保再次上疏彈劾傅爾丹,但雍正帝了解到傅爾丹在之前的戰役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因為兵力不足所致。考慮到這一點,雍正帝決定給予傅爾丹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命令他留在軍中繼續效力,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傅爾丹有機會彌補之前的過失。
然而,命運似乎並未打算輕易放過傅爾丹。雍正十三年(1735年),一起涉及軍餉侵吞的醜聞浮出水麵,而這件案件直接牽扯到了傅爾丹。麵對如此嚴重的指控,雍正帝命令侍郎海望將傅爾丹逮捕,並押解至京師接受審訊。在審訊過程中,傅爾丹不僅被指控參與了貪汙軍餉的行為,還被追責之前在和通呼爾哈諾爾以及烏遜珠勒戰役中的失機之罪。根據當時的法律,大臣們一致認為傅爾丹應當被判處死刑。
就在判決即將下達之際,雍正帝不幸駕崩,乾隆帝登基。乾隆帝考慮到傅爾丹過往的貢獻及其在清軍中的地位,決定不立即執行死刑,而是將其改為“斬監候”,即暫緩執行死刑,等待進一步的裁決。
五、起複終卒
乾隆四年(1739年),傅爾丹的命運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他與另一位著名將領嶽鍾琪一同被釋放出獄,標誌著二人終於擺脫了長期的囹圄生活。這次釋放不僅是對他們過去錯誤的一種寬恕,也是對他們未來貢獻的一種期待。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麵臨了一個新的挑戰——討伐大金川的戰爭陷入了僵局。麵對久攻不下的局麵,朝廷急需有經驗的老將出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傅爾丹再次被委以重任。他被授予內大臣、護軍統領的職位,並被派遣前往前線作戰。與此同時,他還被臨時任命為川陝總督,與嶽鍾琪共同負責指揮軍隊。
大學士傅恒親自前往金川擔任經略,他在上奏中提到,盡管傅爾丹年事已高,但他對管理滿洲兵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基於這一點,傅恒請求乾隆帝允許傅爾丹專注於處理大營的核心事務,以便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乾隆帝同意了這一建議,任命傅爾丹為參讚,進一步凸顯了他對傅爾丹的信任與倚重。
乾隆十四年(1749年),隨著傅爾丹的努力和其他將領的配合,大金川的戰事終於取得了進展。戰爭結束後,傅爾丹被任命為黑龍江將軍,這是一項重要的邊疆職務,表明他在晚年仍然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責任。
乾隆十七年(1752年),傅爾丹走完了自己輝煌而又曲折的一生,享年七十二歲。清廷為了表彰他一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特賜祭葬,並追贈諡號“溫愨”,以紀念這位忠誠而勇敢的將領。
結語
綜上所述,傅爾丹作為清代的重要將領之一,不僅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後世的敬仰。他的一生,既是個人奮鬥的傳奇,也是那個時代風雲變幻的真實寫照。
傅爾丹在康熙年間初涉軍旅生涯,便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與膽略。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承襲了三等公的爵位,並開始擔任佐領職務。隨著時間推移,傅爾丹的官職不斷晉升,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被授予散秩大臣之職,成為朝中重要的軍事官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康熙帝西巡期間,發生了一件令人難忘的事件。當康熙帝駐蹕於祁縣鄭家莊時,行宮前正在進行一場騎射檢閱活動。突然,一匹受到驚嚇的馬失控衝向了康熙的禦駕,場麵一度十分緊張。在這緊急關頭,傅爾丹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迅速控製住了那匹狂躁的馬匹,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險。康熙帝對此深感欣慰,並當場嘉獎了傅爾丹,賞賜他貂皮褂一件,以示恩寵。
此後,傅爾丹的仕途更加順利,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任命為正藍旗蒙古都統。隨著職位的提升,傅爾丹在軍事領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他又被調任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傅爾丹更是被授予了領侍衛內大臣這一要職,顯示出他在皇室心中的重要地位。不過,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於某些原因,傅爾丹暫時離開了這個職位,被派遣率領土默特士兵前往烏蘭固木等地進行屯田作業。但很快,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又重新回到了領侍衛內大臣的位置。
隨著噶爾丹勢力的擴張,清廷決定采取行動。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傅爾丹被封為振武將軍,負責北路的進攻,駐紮在阿爾泰地區。他與靖逆將軍富寧安一道,準備從兩個方向對噶爾丹勢力實施打擊。傅爾丹提議與富寧安分路進軍,並計劃在額爾齊斯河附近會合。然而,由於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前來請求議和,清廷命令傅爾丹暫停軍事行動,改為加強防禦。
到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傅爾丹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在察罕廋爾築城的建議,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可。隨後,他著手籌備軍事部署,以確保新築之城的安全與戰略價值。
最終,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傅爾丹指揮八千精兵自布拉罕出發,一路攻城拔寨,抵達格爾額爾格。在那裏,他與準噶爾軍隊正麵交鋒,大敗對方,並俘虜了包括宰桑貝坤在內的眾多敵人。此外,傅爾丹還成功摧毀了準軍在烏蘭呼濟爾的糧草供應線,極大地削弱了敵方的戰鬥能力。在取得這一係列勝利之後,傅爾丹率部凱旋而歸。
二、防衛西北
在雍正年間,西北邊疆的局勢動蕩不安,成為清朝統治者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雍正七年(1729年),麵對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的頻繁侵擾,清朝內部對於是否出兵西北產生了分歧。大學士朱軾、左都禦史沈近思以及副都統達福等人認為時機尚未成熟,不宜輕舉妄動。然而,大學士張廷玉則堅決主張對西北用兵,以維護國家統一和邊疆安寧。最終,雍正帝采納了張廷玉的意見,決定再次出師西征。
為了這次西征,雍正帝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負責北路進軍;同時,征調了包括京師八旗兵、車騎營兵以及奉天等地的軍隊,共計數萬之眾,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此外,他還任命了多位將領作為副將軍和參讚大臣,分別負責不同兵種的指揮和協調。這些將領各懷絕技,有的擅長騎射,有的精通兵法,共同構成了清朝西征軍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出征前,雍正帝親自到南苑檢閱車騎營兵,並在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授鉞之禮,將象征軍事指揮權的鉞授予傅爾丹。同時,他還賜給傅爾丹禦用朝珠、黃帶、紫轡等珍貴物品,以及白金五千兩作為軍費,並加封其為少保,以示恩寵和信任。傅爾丹率領大軍駐守在阿爾泰地區,嚴陣以待,準備迎擊噶爾丹策零的軍隊。
然而,就在清朝大軍整裝待發之際,噶爾丹策零卻突然上表請求擒拿青海叛將羅卜藏丹津獻給清廷。這一舉動讓雍正帝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噶爾丹策零此舉可能是為了緩和與清朝的緊張關係,或者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準備應對清朝的進攻。因此,雍正帝決定暫時擱置西征計劃,命噶爾丹策零暫緩進兵,並召其與嶽鍾琪一同到京師商議軍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商議和談判,雍正帝對西北局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他意識到,要想徹底解決西北邊疆問題,必須采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因此,在遣噶爾丹策零回到軍中後,雍正帝繼續加強了對西北邊疆的防禦和治理,同時積極尋求與準噶爾部的和平共處之道。
三、再征失利
雍正九年(1731年),傅爾丹再度肩負起了保衛邊疆的重任。這一年,他向朝廷提出在科布多築城的建議,以鞏固西北防線。雍正帝聽取了他的意見,允許在科布多築城。五月,傅爾丹率領部隊抵達科布多,開始了新的防禦布局。
就在這個時候,噶爾丹策零派出了部下嗒蘇爾海丹巴潛入清軍營地,意圖通過散布虛假信息來誤導傅爾丹。海丹巴聲稱噶爾丹策零已經派出三萬大軍,分別由大策淩敦多布和小策淩敦多布率領,意圖侵犯北路。他還透露,小策淩敦多布已經到達察罕哈達,而大策淩敦多布則因故尚未趕到。傅爾丹聽信了這些情報,認為這是一個先發製人的良機,於是決定趁著敵軍尚未完全集結之前發動攻勢。
六月,傅爾丹指揮大軍沿科布多河向西挺進。他安排素圖和岱豪作為先鋒部隊,定壽等帶領第一梯隊,馬爾薩等帶領第二梯隊,自己則率主力部隊跟隨其後。同時,他命令陳泰屯兵科布多河以東,以切斷準軍的退路。
隨著清軍深入敵境,他們在途中捕獲了一些準噶爾士兵,得知距離察罕哈達隻有三天的路程,且當地的準噶爾兵力僅有千人,並且沒有設防。傅爾丹認為這是絕佳的戰機,於是命令部隊趁著夜色快速推進。然而,幾天過去了,清軍並沒有發現任何準噶爾部隊的蹤跡。直到後來,他們抓獲了準軍的間諜,才得知有兩千準軍駐紮在博克托嶺。
傅爾丹隨即派遣素圖、岱豪帶領三千人馬前去攻打。然而,準軍早已設下圈套,故意引誘清軍深入,並在山穀中埋伏了兩萬兵力。當定壽率領的第一梯隊抵達庫列圖嶺時,與準軍發生了激戰。隨後,傅爾丹的大軍也趕到,但麵對準軍的伏兵,戰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形勢愈發嚴峻,傅爾丹不得不改變策略,命令部隊撤往和通呼爾哈諾爾。此時,天氣變得惡劣,清軍陷入困境,遭到準軍的包圍。傅爾丹派遣部隊試圖突破包圍,其中塔爾岱成功突圍,而承保也被派去救援定壽。直到傍晚時分,定壽才得以突圍,但清軍已經遭受了重大損失。
緊接著,準軍對清軍的大營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傅爾丹的部隊再次受挫,許多將領不幸戰死。麵對不利的局麵,傅爾丹被迫放棄了科布多,率部撤退至察罕廋爾。意識到事態嚴重,傅爾丹上書請求治罪。雍正帝聞訊後,雖然對傅爾丹的失利感到失望,但仍任命他繼續協助處理軍務,並委派錫保接任靖邊大將軍一職,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扭轉局勢。
四、兵敗下獄
雍正十年(1732年),對於傅爾丹來說是一個艱難的轉折點。這一年七月,準噶爾大軍入侵烏遜珠勒,威脅到了清朝的邊疆安全。錫保作為當時的靖邊大將軍,命令傅爾丹率領三千兵馬前去抵禦準噶爾的進攻。然而,由於兵力懸殊以及戰術上的失誤,傅爾丹的部隊未能抵擋住敵軍的強大攻勢,最終遭遇了失敗。
錫保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上書朝廷,彈劾傅爾丹在此次戰役中的失職行為。雍正帝對這一事件高度重視,認為傅爾丹未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導致了軍事上的失利。因此,雍正帝下令剝奪了傅爾丹領侍衛內大臣和振武將軍的職位,並且取消了他的三等公爵位,以此作為對他兵敗的責任追究。
然而,雍正帝並未完全放棄傅爾丹。雍正十一年(1733年),錫保再次上疏彈劾傅爾丹,但雍正帝了解到傅爾丹在之前的戰役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因為兵力不足所致。考慮到這一點,雍正帝決定給予傅爾丹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命令他留在軍中繼續效力,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傅爾丹有機會彌補之前的過失。
然而,命運似乎並未打算輕易放過傅爾丹。雍正十三年(1735年),一起涉及軍餉侵吞的醜聞浮出水麵,而這件案件直接牽扯到了傅爾丹。麵對如此嚴重的指控,雍正帝命令侍郎海望將傅爾丹逮捕,並押解至京師接受審訊。在審訊過程中,傅爾丹不僅被指控參與了貪汙軍餉的行為,還被追責之前在和通呼爾哈諾爾以及烏遜珠勒戰役中的失機之罪。根據當時的法律,大臣們一致認為傅爾丹應當被判處死刑。
就在判決即將下達之際,雍正帝不幸駕崩,乾隆帝登基。乾隆帝考慮到傅爾丹過往的貢獻及其在清軍中的地位,決定不立即執行死刑,而是將其改為“斬監候”,即暫緩執行死刑,等待進一步的裁決。
五、起複終卒
乾隆四年(1739年),傅爾丹的命運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他與另一位著名將領嶽鍾琪一同被釋放出獄,標誌著二人終於擺脫了長期的囹圄生活。這次釋放不僅是對他們過去錯誤的一種寬恕,也是對他們未來貢獻的一種期待。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麵臨了一個新的挑戰——討伐大金川的戰爭陷入了僵局。麵對久攻不下的局麵,朝廷急需有經驗的老將出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傅爾丹再次被委以重任。他被授予內大臣、護軍統領的職位,並被派遣前往前線作戰。與此同時,他還被臨時任命為川陝總督,與嶽鍾琪共同負責指揮軍隊。
大學士傅恒親自前往金川擔任經略,他在上奏中提到,盡管傅爾丹年事已高,但他對管理滿洲兵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基於這一點,傅恒請求乾隆帝允許傅爾丹專注於處理大營的核心事務,以便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乾隆帝同意了這一建議,任命傅爾丹為參讚,進一步凸顯了他對傅爾丹的信任與倚重。
乾隆十四年(1749年),隨著傅爾丹的努力和其他將領的配合,大金川的戰事終於取得了進展。戰爭結束後,傅爾丹被任命為黑龍江將軍,這是一項重要的邊疆職務,表明他在晚年仍然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責任。
乾隆十七年(1752年),傅爾丹走完了自己輝煌而又曲折的一生,享年七十二歲。清廷為了表彰他一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特賜祭葬,並追贈諡號“溫愨”,以紀念這位忠誠而勇敢的將領。
結語
綜上所述,傅爾丹作為清代的重要將領之一,不僅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後世的敬仰。他的一生,既是個人奮鬥的傳奇,也是那個時代風雲變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