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秦日綱的故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充滿戲劇性和悲劇色彩的曆史片段。作為一個普通礦工,秦日綱原本的生活與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似乎沒有任何關聯。然而,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這一年,洪秀全進入了他的生活。洪秀全在平天山傳播拜上帝會的思想,秦日綱因為其誠實忠厚的性格以及在礦工中的威望,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兩人一拍即合,秦日綱成為洪秀全的重要追隨者之一,共同籌劃反清起義。
鹹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秦日綱迅速嶄露頭角。在太平軍攻占永安州城的關鍵時刻,秦日綱奉命率軍屯駐永安外圍的水竇,連續三次擊退了清軍都統烏蘭泰的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一係列勝利不僅鞏固了太平軍在該地區的地位,也為秦日綱贏得了崇高的聲望。同年十二月,太平天國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封王儀式,秦日綱被封為天官正丞相,這標誌著他在太平天國政權中的地位得到了正式確認。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日綱在軍事上的貢獻愈發顯著。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從永安突圍,秦日綱再次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指揮部隊成功掩護主力撤退,並在戰鬥中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多位清軍高級將領。這一戰果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太平軍中的聲望。
然而,隨著太平天國逐步壯大,內部矛盾也開始顯現。鹹豐三年(1853年),秦日綱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封為頂天侯。然而,就在太平天國看似即將迎來輝煌時刻之際,內部的政治鬥爭達到了高潮。東王楊秀清對翼王石達開的政績感到嫉妒,命令秦日綱取代石達開守衛安慶。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平息矛盾,反而加劇了各方之間的猜忌。
到了鹹豐五年(1855年),秦日綱與石達開合作,在與湘軍的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這也成為了他命運的轉折點。隨著“天京事變”的爆發,秦日綱卷入了高層的政治鬥爭之中。他先是參與了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但隨後卻被洪秀全視為威脅,最終遭到了處決。
二、早年生涯
秦日綱的早年生涯充滿了艱辛與奮鬥,同時也奠定了他日後成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的基礎。作為廣西貴縣龍山銀礦的一名礦工,秦日綱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他為人誠實忠厚,行俠仗義,深受工友們的尊敬。然而,由於家境貧寒,秦日綱無力承擔婚娶和家庭生活費用,長期掙紮在溫飽線上,心中積攢著對社會不公的深深不滿。
道光三十年(1850年),秦日綱的命運迎來了轉折。這一年,洪秀全等人已經開始籌備起義,準備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這關鍵時刻,秦日綱與來自廣東花縣的洪仁達等人一同參加了由蕭朝貴主持的超升靈魂儀式。這次儀式不僅象征著精神上的升華,更是將秦日綱的命運與太平天國的事業緊密相連。
根據《天兄聖旨》的記載,秦日綱加入拜上帝會的時間相對較晚,但他很快便成為洪秀全等核心領導人信任的對象。李秀成在其自述中提到,當時對於太平天國起義有著深刻理解的核心成員除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外,還包括秦日綱(當時名秦日昌)。盡管加入拜上帝會的時間較晚,但秦日綱在起義前夕已經得到了重要使命。
在一次超升儀式後,秦日綱被天兄(耶穌基督的化身)直接吩咐要一心一意地輔助洪秀全,表明他已經成為了太平天國事業不可或缺的一員。秦日綱對此表示服從,決心跟隨洪秀全共赴國難。
庚戌年(1850年),隨著起義的臨近,秦日綱開始積極組織礦工和其他會眾,為即將到來的鬥爭做準備。在白沙地區,林鳳祥等人與當地地主團練發生了衝突,秦日綱則負責組織會眾進行抵抗。
三、天官正丞相
在金田起義之初,秦日綱的具體職銜並不明確,但從《賊情匯纂》的描述來看,他被認為是“洪秀全麾下健兒”,很可能是擔任類似於禦林侍衛的角色。盡管這樣的職位在等級體係中並不算高,但由於其接近最高領導層的位置,秦日綱獲得了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並逐漸獲得了洪秀全的信任。
到了永安時期,隨著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增強,秦日綱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辛開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正式冊封五王之後不久,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官員任命,其中,秦日綱被封為天官正丞相,這是當時職位最高的文官之一。按照東王楊秀清的說法,秦日綱此時已經“官居極品”,意味著他在太平天國的政權結構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
太平天國的官僚體係中,丞相一職共有二十四名,但在永安時期實際存在的隻有秦日綱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晄二人。盡管丞相的數量眾多,但天官正丞相的地位尤其突出,被譽為“朝官領袖”。秦日綱的印章使用銀包木製作,而其他丞相的印章均為木質,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他在政權中的獨特地位。
秦日綱不僅地位尊貴,而且肩負重任。永安時期,太平天國實際控製的區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永安州城及周邊地區,總麵積大約400平方華裏。為了有效防禦清軍的進攻,太平軍采取了“守險不守陴”的策略,即不在城牆附近布置過多兵力,而是將主力部隊部署在城外的戰略要點上。這些關鍵地點包括城南的水竇、城北的龍眼潭以及靠近城垣的莫家村和長壽圩等。
其中,水竇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這裏部署了大量的太平軍兵力,能夠投入戰鬥的士兵就有數千人,加上家屬和其他非戰鬥人員,總人數接近萬人。選擇水竇作為重兵集結之地的原因在於,麵對的是清軍最強悍的烏蘭泰部,這支清軍擁有超過一萬的戰鬥兵,並配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火炮裝備。烏蘭泰本人以其炮術聞名,這使得防守水竇的任務變得尤為艱巨。
在長達六個半月的永安攻防戰期間,秦日綱領導下的水竇要塞經受住了清軍烏蘭泰部的猛烈攻勢。盡管太平軍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尤其是火藥和炮彈的匱乏導致後期幾乎無法利用火炮進行有效的反擊,甚至不得不使用石塊和銅錢充當炮彈,但秦日綱依然率領守軍堅守陣地,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永安的南大門。秦日綱和他的士兵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毅力,他們“赤身赴敵,有進無退”,最終確保了水竇要塞的安全。
然而,由於物資的極度短缺,1852年4月,太平軍決定實施突圍。5日傍晚,在暴雨中,太平軍開始了全麵的撤離行動。秦日綱指揮的水竇守軍在完成殿後的任務後,直到深夜才開始撤離。次日淩晨,由於前方隊伍中有大量的家屬和老弱病殘人員掉隊,秦日綱不得不再次部署兵力,分別在古蘇衝和龍寮嶺設置防線。不幸的是,就在6日下午,清軍向榮和烏蘭泰的部隊成功搶占了龍寮嶺的製高點,並對太平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由於地形的限製和兵力分散,太平軍在這次戰鬥中遭受了重大損失,數千人喪生,這是太平軍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失敗。
盡管太平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迅速反擊,取得了一個殲滅數千清軍、擊斃四位總兵的大勝,但龍寮嶺之戰的慘敗仍然在太平軍將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陰影。有傳言稱秦日綱在此次戰役中表現不佳,這可能是他後來未能獲得獨立指揮作戰機會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龍寮嶺會戰的主要指揮者是蕭朝貴,而非秦日綱。盡管如此,秦日綱作為當時的前線指揮官之一,仍需對這場戰役的失敗承擔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秦日綱在此戰中的表現受到了質疑,但他在太平天國中的地位並未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他繼續擔任天官正丞相,並且在遷往天京(今南京)之後,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在天京城內,秦日綱住進了分配給自己的宅邸,並在門口按照太平天國的製度畫上了象征丞相身份的大象圖案。在當時,由於太平天國禁止夫妻同居,能夠在天京城內與配偶共同生活的家庭屈指可數,秦日綱便是其中之一,這也反映出他在太平天國中的特殊地位。
四、援軍北討
甲寅四年(1854年)五月,太平天國派出的北伐援軍在山東臨清州遭遇慘敗,秦日綱被委以重任,帶領第二次北伐援軍前往直隸增援,並被封為燕王。然而,秦日綱在舒城楊家店遭遇失利,返回後向東王楊秀清匯報情況,稱北方清軍數量龐大,難以單獨應對。之後,他被命令回到安慶安定民心,繼續在安慶、池州等地開展安撫工作。
同年六月,秦日綱返回天京。八月,他被派遣前往湖北一帶,負責河道的稽查工作,並秘密逮捕不法分子。當秦日綱抵達九江時,得知武昌和漢陽已被清軍占領,守將石鳳魁和黃再興被迫撤退至田家鎮。秦日綱立即發布通告,嚴厲批評石鳳魁和黃再興的失誤,並命令他們駐紮在田家鎮等待進一步指示。同時,秦日綱向楊秀清報告了這一情況。楊秀清對秦日綱的處理方式表示讚同,並下達指令將石鳳魁和黃再興帶回天京審問,同時將田家鎮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秦日綱。
田家鎮位於湖北省蘄州東南四十裏,廣濟縣南五十裏的長江北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江防要塞。太平天國在此建立了堅固的防禦體係,沿著長江兩岸修建了土城,並設置了大量炮位。此外,太平軍還在田家鎮與半壁山之間用鐵索橫江,以阻止清軍水師的進攻。
十月十八日(夏曆十月初四日),秦日綱指揮太平軍與清軍在半壁山展開激戰,雖然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最終還是被迫退回田家鎮,半壁山下的橫江鐵索被切斷。次日,太平軍再度嚐試反擊,但石鎮侖和韋以德兩位將領英勇犧牲,半壁山最終落入敵手。
太平天國在江麵上的防禦措施與三國時期吳國有所不同。吳國是在兩岸固定鐵鏈,而太平天國則是在江中使用小船和木筏支撐鐵索,以防止一旦某處被破壞後整個防禦體係崩潰。然而,盡管防禦設施設計周密,但由於太平軍水師力量不足,而清軍則擁有強大的水師力量,因此在江麵作戰中難以占據優勢。
十月二十七日(夏曆十月十三日),清軍水師全力進攻,首先切斷了鐵索,然後攻擊炮船,最後闖入下遊焚燒太平軍的運輸船隻。當晚,秦日綱率部撤退至黃梅縣城及九江對岸的小池口等地,指揮羅大綱、林啟容、陳玉成等將領扼守要塞,阻止了敵人的進一步推進。
次年正月,石達開來援,太平軍在九江大敗清軍水師,並重新奪回了武昌和漢陽。然而,由於在半壁山和田家鎮的失守,秦日綱被革去了王爵,改為頂天燕。盡管名義上失去了王位,但秦日綱並未真正淪為奴隸,而是在乙榮五年(1855年)正月暫時掛上“奴”的頭銜繼續處理政務。同年八月十七日,秦日綱洗脫了“奴”的稱號,被重新封為“頂天燕”,恢複了僅次於五王的高位。
五、解圍天京
丙辰六年(1856年)二月,鎮江的局勢危急,太平軍麵臨著清軍的重重圍困。在這個關鍵時刻,秦日綱接到了緊急命令,率領丞相陳玉成、李秀成、塗鎮興、陳仕章、周勝坤等軍隊前往解救鎮江。二月十一日夜(夏曆二月十二日夜),秦日綱率軍突破了清軍的封鎖線,與鎮江守軍會合,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二月二十六日夜(夏曆二月十七日夜),秦日綱指揮軍隊渡過瓜洲,並於次日黎明發起攻勢,迅速攻破了清軍欽差大臣托明阿的馬營。接著,太平軍一鼓作氣,接連攻破了虹橋、樸樹灣、三汊河等多個清軍營地,迫使清軍節節敗退。二十九日(夏曆三月初一日),秦日綱率領的太平軍順利進入揚州城。這是太平天國第二次攻克揚州,彰顯了秦日綱的軍事才能。
然而,考慮到太平天國的整體戰略布局,需要集中兵力對付江南大營及在江西、湖北的軍事行動,秦日綱在進入揚州後,迅速采購了當地的糧食並將其運回鎮江。三月十一日(夏曆三月十三日),秦日綱率軍撤出揚州,留下部分兵力駐守瓜洲,作為鎮江的屏障,以牽製江北的清軍。
高資是太平軍運送糧食的重要通道,清軍意圖奪取此地,分兵在此紮營。四月二十日(夏曆四月二十四日),秦日綱親自督軍進攻高資的清軍營地。二十四日(夏曆四月二十八日),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從九華山率軍前來救援,但被秦日綱的軍隊逼入高資山區。當天夜裏,吉爾杭阿企圖逃跑,但最終被逼入高資營內。秦日綱隨即對敵營進行了包圍,切斷了其與外界的聯係。
二十五日(夏曆四月二十九日)清晨,走投無路的吉爾杭阿選擇了自殺。當天晚上,失去指揮的清軍士氣低落,紛紛棄營而逃。太平軍趁機占領了高資敵營,取得了又一場勝利。
二十七日(夏曆五月初一日),秦日綱繼續率軍進攻九華山的清軍大營。九華山上有七八十個清軍營地,得知主帥自殺的消息後,這些營地的守軍也相繼潰散。秦日綱在擊破吉爾杭阿的部隊後,清軍江南大營派遣張國梁前來救援,並在丹徒鎮駐紮。秦日綱指揮軍隊迎擊張國梁,再次取得大捷。
五月初七日(夏曆五月十一日),秦日綱率領勝利歸來的部隊凱旋回京,與石達開會師。十三日(夏曆五月十七日),秦日綱和石達開聯手,一舉打破了清朝江南大營的圍困。清軍在遭受重創後,被迫撤退至丹陽,天京的危機終於解除。
六、處死爵除
1856年七月,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北王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受天王洪秀全密令,乘夜帶兵入城誅殺東王楊秀清,因其對同僚日綱(此處或指某將領,具體姓名不詳,因原文“日綱”非曆史人名)等多有威迫。楊秀清死後,韋昌輝濫殺無辜,引起眾怒。石達開憤而出走,日綱則奉命追擊至西梁山。
此時,京外太平軍紛紛起而聲討韋昌輝,石達開亦集結大軍。日綱見勢不妙,轉而攻擊清軍,試圖挽回局勢。然而,天王洪秀全最終誅殺韋昌輝,並逮捕日綱回京。十月二十二日(夏曆十一月初一日),日綱在天京被處死,其爵位亦被剝奪。
秦日綱的故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充滿戲劇性和悲劇色彩的曆史片段。作為一個普通礦工,秦日綱原本的生活與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似乎沒有任何關聯。然而,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這一年,洪秀全進入了他的生活。洪秀全在平天山傳播拜上帝會的思想,秦日綱因為其誠實忠厚的性格以及在礦工中的威望,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兩人一拍即合,秦日綱成為洪秀全的重要追隨者之一,共同籌劃反清起義。
鹹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秦日綱迅速嶄露頭角。在太平軍攻占永安州城的關鍵時刻,秦日綱奉命率軍屯駐永安外圍的水竇,連續三次擊退了清軍都統烏蘭泰的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一係列勝利不僅鞏固了太平軍在該地區的地位,也為秦日綱贏得了崇高的聲望。同年十二月,太平天國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封王儀式,秦日綱被封為天官正丞相,這標誌著他在太平天國政權中的地位得到了正式確認。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日綱在軍事上的貢獻愈發顯著。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從永安突圍,秦日綱再次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指揮部隊成功掩護主力撤退,並在戰鬥中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多位清軍高級將領。這一戰果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太平軍中的聲望。
然而,隨著太平天國逐步壯大,內部矛盾也開始顯現。鹹豐三年(1853年),秦日綱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封為頂天侯。然而,就在太平天國看似即將迎來輝煌時刻之際,內部的政治鬥爭達到了高潮。東王楊秀清對翼王石達開的政績感到嫉妒,命令秦日綱取代石達開守衛安慶。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平息矛盾,反而加劇了各方之間的猜忌。
到了鹹豐五年(1855年),秦日綱與石達開合作,在與湘軍的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這也成為了他命運的轉折點。隨著“天京事變”的爆發,秦日綱卷入了高層的政治鬥爭之中。他先是參與了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但隨後卻被洪秀全視為威脅,最終遭到了處決。
二、早年生涯
秦日綱的早年生涯充滿了艱辛與奮鬥,同時也奠定了他日後成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的基礎。作為廣西貴縣龍山銀礦的一名礦工,秦日綱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他為人誠實忠厚,行俠仗義,深受工友們的尊敬。然而,由於家境貧寒,秦日綱無力承擔婚娶和家庭生活費用,長期掙紮在溫飽線上,心中積攢著對社會不公的深深不滿。
道光三十年(1850年),秦日綱的命運迎來了轉折。這一年,洪秀全等人已經開始籌備起義,準備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這關鍵時刻,秦日綱與來自廣東花縣的洪仁達等人一同參加了由蕭朝貴主持的超升靈魂儀式。這次儀式不僅象征著精神上的升華,更是將秦日綱的命運與太平天國的事業緊密相連。
根據《天兄聖旨》的記載,秦日綱加入拜上帝會的時間相對較晚,但他很快便成為洪秀全等核心領導人信任的對象。李秀成在其自述中提到,當時對於太平天國起義有著深刻理解的核心成員除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外,還包括秦日綱(當時名秦日昌)。盡管加入拜上帝會的時間較晚,但秦日綱在起義前夕已經得到了重要使命。
在一次超升儀式後,秦日綱被天兄(耶穌基督的化身)直接吩咐要一心一意地輔助洪秀全,表明他已經成為了太平天國事業不可或缺的一員。秦日綱對此表示服從,決心跟隨洪秀全共赴國難。
庚戌年(1850年),隨著起義的臨近,秦日綱開始積極組織礦工和其他會眾,為即將到來的鬥爭做準備。在白沙地區,林鳳祥等人與當地地主團練發生了衝突,秦日綱則負責組織會眾進行抵抗。
三、天官正丞相
在金田起義之初,秦日綱的具體職銜並不明確,但從《賊情匯纂》的描述來看,他被認為是“洪秀全麾下健兒”,很可能是擔任類似於禦林侍衛的角色。盡管這樣的職位在等級體係中並不算高,但由於其接近最高領導層的位置,秦日綱獲得了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並逐漸獲得了洪秀全的信任。
到了永安時期,隨著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增強,秦日綱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辛開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正式冊封五王之後不久,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官員任命,其中,秦日綱被封為天官正丞相,這是當時職位最高的文官之一。按照東王楊秀清的說法,秦日綱此時已經“官居極品”,意味著他在太平天國的政權結構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
太平天國的官僚體係中,丞相一職共有二十四名,但在永安時期實際存在的隻有秦日綱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晄二人。盡管丞相的數量眾多,但天官正丞相的地位尤其突出,被譽為“朝官領袖”。秦日綱的印章使用銀包木製作,而其他丞相的印章均為木質,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他在政權中的獨特地位。
秦日綱不僅地位尊貴,而且肩負重任。永安時期,太平天國實際控製的區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永安州城及周邊地區,總麵積大約400平方華裏。為了有效防禦清軍的進攻,太平軍采取了“守險不守陴”的策略,即不在城牆附近布置過多兵力,而是將主力部隊部署在城外的戰略要點上。這些關鍵地點包括城南的水竇、城北的龍眼潭以及靠近城垣的莫家村和長壽圩等。
其中,水竇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這裏部署了大量的太平軍兵力,能夠投入戰鬥的士兵就有數千人,加上家屬和其他非戰鬥人員,總人數接近萬人。選擇水竇作為重兵集結之地的原因在於,麵對的是清軍最強悍的烏蘭泰部,這支清軍擁有超過一萬的戰鬥兵,並配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火炮裝備。烏蘭泰本人以其炮術聞名,這使得防守水竇的任務變得尤為艱巨。
在長達六個半月的永安攻防戰期間,秦日綱領導下的水竇要塞經受住了清軍烏蘭泰部的猛烈攻勢。盡管太平軍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尤其是火藥和炮彈的匱乏導致後期幾乎無法利用火炮進行有效的反擊,甚至不得不使用石塊和銅錢充當炮彈,但秦日綱依然率領守軍堅守陣地,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永安的南大門。秦日綱和他的士兵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毅力,他們“赤身赴敵,有進無退”,最終確保了水竇要塞的安全。
然而,由於物資的極度短缺,1852年4月,太平軍決定實施突圍。5日傍晚,在暴雨中,太平軍開始了全麵的撤離行動。秦日綱指揮的水竇守軍在完成殿後的任務後,直到深夜才開始撤離。次日淩晨,由於前方隊伍中有大量的家屬和老弱病殘人員掉隊,秦日綱不得不再次部署兵力,分別在古蘇衝和龍寮嶺設置防線。不幸的是,就在6日下午,清軍向榮和烏蘭泰的部隊成功搶占了龍寮嶺的製高點,並對太平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由於地形的限製和兵力分散,太平軍在這次戰鬥中遭受了重大損失,數千人喪生,這是太平軍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失敗。
盡管太平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迅速反擊,取得了一個殲滅數千清軍、擊斃四位總兵的大勝,但龍寮嶺之戰的慘敗仍然在太平軍將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陰影。有傳言稱秦日綱在此次戰役中表現不佳,這可能是他後來未能獲得獨立指揮作戰機會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龍寮嶺會戰的主要指揮者是蕭朝貴,而非秦日綱。盡管如此,秦日綱作為當時的前線指揮官之一,仍需對這場戰役的失敗承擔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秦日綱在此戰中的表現受到了質疑,但他在太平天國中的地位並未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他繼續擔任天官正丞相,並且在遷往天京(今南京)之後,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在天京城內,秦日綱住進了分配給自己的宅邸,並在門口按照太平天國的製度畫上了象征丞相身份的大象圖案。在當時,由於太平天國禁止夫妻同居,能夠在天京城內與配偶共同生活的家庭屈指可數,秦日綱便是其中之一,這也反映出他在太平天國中的特殊地位。
四、援軍北討
甲寅四年(1854年)五月,太平天國派出的北伐援軍在山東臨清州遭遇慘敗,秦日綱被委以重任,帶領第二次北伐援軍前往直隸增援,並被封為燕王。然而,秦日綱在舒城楊家店遭遇失利,返回後向東王楊秀清匯報情況,稱北方清軍數量龐大,難以單獨應對。之後,他被命令回到安慶安定民心,繼續在安慶、池州等地開展安撫工作。
同年六月,秦日綱返回天京。八月,他被派遣前往湖北一帶,負責河道的稽查工作,並秘密逮捕不法分子。當秦日綱抵達九江時,得知武昌和漢陽已被清軍占領,守將石鳳魁和黃再興被迫撤退至田家鎮。秦日綱立即發布通告,嚴厲批評石鳳魁和黃再興的失誤,並命令他們駐紮在田家鎮等待進一步指示。同時,秦日綱向楊秀清報告了這一情況。楊秀清對秦日綱的處理方式表示讚同,並下達指令將石鳳魁和黃再興帶回天京審問,同時將田家鎮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秦日綱。
田家鎮位於湖北省蘄州東南四十裏,廣濟縣南五十裏的長江北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江防要塞。太平天國在此建立了堅固的防禦體係,沿著長江兩岸修建了土城,並設置了大量炮位。此外,太平軍還在田家鎮與半壁山之間用鐵索橫江,以阻止清軍水師的進攻。
十月十八日(夏曆十月初四日),秦日綱指揮太平軍與清軍在半壁山展開激戰,雖然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最終還是被迫退回田家鎮,半壁山下的橫江鐵索被切斷。次日,太平軍再度嚐試反擊,但石鎮侖和韋以德兩位將領英勇犧牲,半壁山最終落入敵手。
太平天國在江麵上的防禦措施與三國時期吳國有所不同。吳國是在兩岸固定鐵鏈,而太平天國則是在江中使用小船和木筏支撐鐵索,以防止一旦某處被破壞後整個防禦體係崩潰。然而,盡管防禦設施設計周密,但由於太平軍水師力量不足,而清軍則擁有強大的水師力量,因此在江麵作戰中難以占據優勢。
十月二十七日(夏曆十月十三日),清軍水師全力進攻,首先切斷了鐵索,然後攻擊炮船,最後闖入下遊焚燒太平軍的運輸船隻。當晚,秦日綱率部撤退至黃梅縣城及九江對岸的小池口等地,指揮羅大綱、林啟容、陳玉成等將領扼守要塞,阻止了敵人的進一步推進。
次年正月,石達開來援,太平軍在九江大敗清軍水師,並重新奪回了武昌和漢陽。然而,由於在半壁山和田家鎮的失守,秦日綱被革去了王爵,改為頂天燕。盡管名義上失去了王位,但秦日綱並未真正淪為奴隸,而是在乙榮五年(1855年)正月暫時掛上“奴”的頭銜繼續處理政務。同年八月十七日,秦日綱洗脫了“奴”的稱號,被重新封為“頂天燕”,恢複了僅次於五王的高位。
五、解圍天京
丙辰六年(1856年)二月,鎮江的局勢危急,太平軍麵臨著清軍的重重圍困。在這個關鍵時刻,秦日綱接到了緊急命令,率領丞相陳玉成、李秀成、塗鎮興、陳仕章、周勝坤等軍隊前往解救鎮江。二月十一日夜(夏曆二月十二日夜),秦日綱率軍突破了清軍的封鎖線,與鎮江守軍會合,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二月二十六日夜(夏曆二月十七日夜),秦日綱指揮軍隊渡過瓜洲,並於次日黎明發起攻勢,迅速攻破了清軍欽差大臣托明阿的馬營。接著,太平軍一鼓作氣,接連攻破了虹橋、樸樹灣、三汊河等多個清軍營地,迫使清軍節節敗退。二十九日(夏曆三月初一日),秦日綱率領的太平軍順利進入揚州城。這是太平天國第二次攻克揚州,彰顯了秦日綱的軍事才能。
然而,考慮到太平天國的整體戰略布局,需要集中兵力對付江南大營及在江西、湖北的軍事行動,秦日綱在進入揚州後,迅速采購了當地的糧食並將其運回鎮江。三月十一日(夏曆三月十三日),秦日綱率軍撤出揚州,留下部分兵力駐守瓜洲,作為鎮江的屏障,以牽製江北的清軍。
高資是太平軍運送糧食的重要通道,清軍意圖奪取此地,分兵在此紮營。四月二十日(夏曆四月二十四日),秦日綱親自督軍進攻高資的清軍營地。二十四日(夏曆四月二十八日),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從九華山率軍前來救援,但被秦日綱的軍隊逼入高資山區。當天夜裏,吉爾杭阿企圖逃跑,但最終被逼入高資營內。秦日綱隨即對敵營進行了包圍,切斷了其與外界的聯係。
二十五日(夏曆四月二十九日)清晨,走投無路的吉爾杭阿選擇了自殺。當天晚上,失去指揮的清軍士氣低落,紛紛棄營而逃。太平軍趁機占領了高資敵營,取得了又一場勝利。
二十七日(夏曆五月初一日),秦日綱繼續率軍進攻九華山的清軍大營。九華山上有七八十個清軍營地,得知主帥自殺的消息後,這些營地的守軍也相繼潰散。秦日綱在擊破吉爾杭阿的部隊後,清軍江南大營派遣張國梁前來救援,並在丹徒鎮駐紮。秦日綱指揮軍隊迎擊張國梁,再次取得大捷。
五月初七日(夏曆五月十一日),秦日綱率領勝利歸來的部隊凱旋回京,與石達開會師。十三日(夏曆五月十七日),秦日綱和石達開聯手,一舉打破了清朝江南大營的圍困。清軍在遭受重創後,被迫撤退至丹陽,天京的危機終於解除。
六、處死爵除
1856年七月,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北王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受天王洪秀全密令,乘夜帶兵入城誅殺東王楊秀清,因其對同僚日綱(此處或指某將領,具體姓名不詳,因原文“日綱”非曆史人名)等多有威迫。楊秀清死後,韋昌輝濫殺無辜,引起眾怒。石達開憤而出走,日綱則奉命追擊至西梁山。
此時,京外太平軍紛紛起而聲討韋昌輝,石達開亦集結大軍。日綱見勢不妙,轉而攻擊清軍,試圖挽回局勢。然而,天王洪秀全最終誅殺韋昌輝,並逮捕日綱回京。十月二十二日(夏曆十一月初一日),日綱在天京被處死,其爵位亦被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