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入太平軍


    羅大綱,這位出身於梅州豐順縣湯南鎮種玉上圍的英雄,自幼胸懷大誌,成年後更是遊曆四方,以遊俠自居,常在茭塘一帶出沒,劫富濟貧,其勇猛獷悍之名遠播。道光二十九年,嶺南地區遭遇大饑荒,民不聊生,羅大綱作為“三合會”的首領,毅然率領饑民發起暴動,反抗壓迫。


    次年,因官府追捕日緊,羅大綱不得不率部轉移,他們駕波山艇軍溯西江而上,進入廣西境內。在廣西,羅大綱加入了反清秘密組織“天地會”,並在永安(今廣西蒙山縣)一帶積極組織信徒,活動範圍廣泛,包括潯州、梧州、永安、荔浦等地,他們攻城掠地,不斷突襲清軍,給清朝統治者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此時,洪秀全已在粵西起兵,與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六人共誓生死,共同反抗清朝統治。羅大綱的部隊在永安州一帶活動時,曾與太平軍的胡以晃相遇。胡以晃見羅大綱部眾勇猛,便勸其歸順洪秀全。隨後,太平軍又派馮雲山對羅大綱進行進一步的勸導,向其闡述太平軍推翻清朝、開創新朝的宏偉綱領。


    羅大綱被太平軍的嚴明軍律和治軍理念所折服,終於決定服從太平軍的集中統一領導。於是,在鹹豐元年初,羅大綱率領所部2000多人從桂平江口正式投入太平軍,並被任命為左二軍軍帥。從此,羅大綱成為了太平軍中的一名重要將領,為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二、水師骨幹


    羅大綱率領的2000餘人的“水寇”部隊,在加入太平軍後,迅速成為了其水師的中堅力量。自鹹豐元年(1851年)3月起,羅大綱隨太平軍在廣西境內輾轉作戰,曆經江口、紫荊、武宣、象州、金田、平南等地,為太平軍的戰略轉移和勢力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年9月,羅大綱作為前軍主將蕭朝貴的得力助手,參與了攻打永安城的戰鬥。他擔任先鋒,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巧妙地迷惑了清軍,成功攻下了永安城。在這場戰役中,羅大綱英勇無畏,斬殺了清軍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和知州吳江,為太平軍占領第一座州城立下了赫赫戰功。


    太平軍在永安城進行了封王建製,並休整了半年時間。在此期間,羅大綱憑借其對當地山穀居民的熟悉,成功招募並脅迫了3000餘人加入太平軍,進一步壯大了太平軍的力量。他的這一舉動不僅增強了太平軍的戰鬥力,還贏得了太平軍高層對他的“厚待”。


    此外,羅大綱還積極與其他反清力量聯係,共同對抗清軍。他約請任文炳率波山艇軍兩次出擊梧州、藤縣、平南、桂平等地,有效地牽製了清軍的兵力


    三、攻破全州


    在太平軍攻下永安後,清都統烏蘭泰迅速調集重兵,將永安州團團包圍,企圖一舉殲滅太平軍。麵對清軍的圍困,太平軍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突圍之機。


    鹹豐二年(1852年)4月5日,羅大綱奉洪秀全之命,率領2000名勇士,趁著夜色和雨水,向清軍重兵防守的號稱“鐵打天下第一閘”的古蘇衝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經過一番激戰,羅大綱部一舉攻破了古蘇衝,搗毀了清軍的兵營和關卡20多處,繳獲了大量的火藥和其他軍用物資。這一戰果為太平軍後續的突圍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大綱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戰功。


    隨後,太平軍利用羅大綱部打開的突破口,成功突圍而出,清軍大敗,烏蘭泰在戰鬥中陣亡。太平軍的這一勝利,不僅打破了清軍的圍困,還為後續的軍事行動贏得了寶貴的戰略空間。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羅大綱曾假借烏蘭泰的旗號進軍桂林,試圖通過心理戰術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然而,這一計策被清軍識破,圍攻桂林一個月都未能攻下。麵對這一困境,羅大綱果斷調整戰略,轉而揮師攻下了興安、全州等地。


    在攻破全州這一桂北重鎮後,羅大綱因其傑出的戰功被升為“土一總製,管帶中一軍”。


    四、水師立功


    在成功突圍永安並攻破全州後,羅大綱隨太平軍繼續北上,進入了湖南地區。他們勢如破竹,一往無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到了12月中旬,羅大綱因在戰鬥中的傑出表現,在嶽州被升任為金官正將軍,這是對他軍事才能和戰功的高度認可。


    進入新的一年,即鹹豐三年(1853年)1月,羅大綱的軍事生涯再次迎來晉升,他在湖北被升為殿左一指揮,與天官丞相秦日綱共同統領太平軍的水師。此時,太平軍的勢力已經席卷了大江南北,成為了清朝統治者的心頭大患。


    同月,太平軍攻下了武昌這座重鎮,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然而,他們並未在武昌久留,於2月上旬撤離武昌,順長江東下,開始了新的征程。在撤離武昌的過程中,太平軍的水師和陸軍相互配合,展現出了高度的協同作戰能力。


    中旬時分,石達開率領的陸軍攻破了安徽的重鎮安慶,為太平軍在東線的擴張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羅大綱和秦日綱率領的水師也在鄂東的廣濟老鼠峽下巢湖大敗清軍,進一步鞏固了太平軍在水路上的優勢。


    到了3月19日,林鳳祥、賴漢英、吉文元等將領率領的太平軍成功攻破了南京,這座江南重鎮終於落入了太平軍之手。羅大綱和秦日綱率領的水師也緊隨其後,共同保衛了這座已經占領的南京城。


    五、攻破鎮江


    太平軍定都南京(當時稱天京)後,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決定派遣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率領大軍東下,隨後折而北伐,目標是直取燕京(今北京)。在這場宏大的戰略部署中,羅大綱率領的水軍承擔了重要的配合作戰任務。


    1853年3月31日,羅大綱與副將吳如孝接到了從水路攻取鎮江的命令。鎮江,這座位於長江與運河交匯處的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了南北要衝和南京的東南門戶,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麵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羅大綱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領水軍順利攻占了鎮江,並立即著手加強防禦。他依托北固山的險要地勢,傍著長江和運河,新築了長達6裏的城牆,並建造了6座炮台。同時,他還積極備戰,廣積資糧,為即將到來的清軍反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接下來的五六月間,清軍多次來犯,但都被羅大綱指揮的守軍擊敗。由於戰功卓著,羅大綱被晉升為殿左五檢點。7月,羅大綱更是奇襲了北門外和東門外的清軍敵營,使得清軍“環城七營皆盡”,從而徹底穩定了鎮江的局勢。為此,羅大綱再次獲得晉升,成為了 冬 官 正丞相。


    在鎮江期間,羅大綱不僅注重軍事防禦,還非常關注社會秩序的恢複和經濟生活的正常化。他嚴格執行聖庫製度,要求百工歸衙,並建立了男館和女館來管理民眾。同時,他還動員百姓量力捐獻軍需物資,並實行平買平賣的政策來保障民生。


    然而,羅大綱在鎮江的某些行為也引起了爭議。為了貫徹拜上帝會獨尊上帝、罷黜諸神的宗旨,他下令火燒了金山寺、甘露寺等寺廟。


    六、九江之戰


    鹹豐三年(1853年)10月,為響應太平軍的西征計劃,羅大綱與吳如孝督師從江南、江北兩門出擊,聲援西征的太平軍。在田家鎮戰役中,武昌同知勞光泰所招募的潮勇多數歸順了太平軍,楊秀清於是將這些歸順的士兵交由羅大綱統帶,並賦予他在鎮江較大的自主權。


    次年3月,羅大綱被調回南京,與胡以晃一同進攻安徽的和縣與廬州(今合肥)。4月,他又奉命接替秦日綱鎮守安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羅大綱接連攻占了安徽的建德、東流以及江西饒州的石門等地。


    到了12月10日,羅大綱(此時已升任為冬官丞相,功勳加一等)得知田家鎮失守的消息後,立即從饒州率領輕騎,經由都昌沿陸路趕到九江,援助正在那裏作戰的燕王秦日綱的西征軍。在小池口孔壟驛,羅大綱與湘軍水師展開了激戰。由於安慶的太平軍及時趕來增援,他們成功地大敗了清兵,並摧毀了其營盤。


    鹹豐五年(1855年)初,曾國藩的湘軍逼近九江,羅大綱率軍與翼王石達開的大軍相互配合,采用誘敵深入、分割聚殲的策略,成功地將湘軍水師引入了鄱陽湖。在2月11日的夜半時分,石達開自九江、羅大綱自小池口共同率領百餘隻輕舟,對湘軍水師發動了奇襲,焚燒了湘軍的百餘艘戰船,並俘獲了曾國藩的座船。曾國藩在逃入羅澤南軍營後,曾一度想要投水自殺,但被羅澤南製止。這一戰役極大地削弱了湘軍的氣焰,對太平軍三克武昌、穩定皖贛基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後,羅大綱雖然偶爾返回南京,但大部分時間都堅持在皖贛一帶作戰。1855年8月,在蕪湖戰役中,羅大綱不幸受傷。10月,他撤兵回到天京(南京),但因傷勢惡化,醫治無效,於當月病逝於天京,享年51歲。他死後被洪秀全追封為“奮王”,以表彰他一生的戰功和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