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誰說要甩包袱了?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國那邊欣欣向榮,一片中興景象。
而吳國這邊,國勢卻是愈發的頹廢了。
時間回到一月初七,也就是楚國征兵施行第一天。
吳國兩個州的災情因為朝廷和地方賑災行為過於抽象,導致局勢近一步惡化,快速擴張到了全國各地。
逃荒的是越來越多,到處都是成群結隊吃絕戶的身影。
到了新的一年,大吳各地已經是白骨蔽平原,千裏渺人煙的末世景象。
伴隨而來的,是流寇和盜匪規模日益增長,成為了大吳朝廷最大的威脅。
然而,吳國眼下這一切,卻是絲毫不影響吳極遷徙紫薇殿的心情。
金碧輝煌的紫薇殿內,吳極虔誠的對著三清相膜拜行禮。
身後六部官員躬身聽命,靜靜等著這位聖人的發話。
良久,吳極行完禮,起身坐到正中的八卦台上。
“聖人千秋!”
徐謙為首的六部官員齊聲下跪道賀。
“都起來,朕今日高興,俗禮就都免了吧。”
看的出,吳極現在的心情極好,對身邊的太監又說道:“將素油炸過的麻團給他們端去,
都是天道宗仙長放在太清祖師牌位上供奉過的,有仙氣。”
“是。”
一盤盤麻團送到這些六部官員手裏,所有人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多謝聖人賜下仙食,助聖人早日位列仙班。”
在眾人齊聲恭維中,吳極笑的是十分清爽。
隨後又賜下湯團等齋食,君臣可謂是其樂融融。
唯獨其中一位年過五旬的官員,卻是沒有動一下筷子,始終陰沉著臉色。
一頓素齋過後,順勢切入了正題。
吳極接過太監遞來的濕綢布,擦了擦手:“聽說,最近民間鬧騰的越來越凶,有這麽回事麽?”
一聽這話,徐謙立馬躬身回道:“回聖人的話,民亂的確有,但卻都在可控範圍,聖人無需為這些小事壞了心情。”
“哼。”
吳極卻輕哼了一聲,繼續說道。
“真的隻是一些小事?可朕都聽說了,京師之外盜匪橫行,流民遍地,
禍事波及全國,到處都是餓殍,可謂是人間慘劇,難道說這些都是假的?”
徐謙一愣,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麽回複。
“有這回事麽?”
吳極見無人開口,麵無表情地又補了一句。
徐謙忙道:“請聖人明鑒,這不過是民間誇大其詞而已,
實則災情早已控製住了,不過是那些百姓覺得到手糧食不如預期,聚眾鬧事罷了。”
“真是這樣嗎?”
吳極聲音中帶著一絲屬於帝王的威嚴。
徐謙索性回道:“回聖人的話,千真萬確。”
吳極聞言,緊皺的眉頭這才稍稍舒緩了一些。
可就在這時,那名麵色鐵青的官員站了出來。
“回稟陛下,臣,有本奏!”
此話一出,百官齊齊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吳極聞言,也是龍顏漆黑。
自他修道以來,喜歡的都是別人稱呼自己為聖人,陛下這個稱呼,已經很久沒聽到了。
抬眸望去,隻見一名形態幹瘦,滿臉滄桑的,但神采卻是堅毅的老者,筆挺地站在大殿上。
方才吳極賜下素齋,唯有他是一口沒動。
戶部主事,海汝賢。
“海汝賢,聖人麵前不可無禮,還不趕緊退下。”
高瞻見到海汝賢立馬連聲喝斥,並不斷給他使起眼色。
奈何,海汝賢卻是絲毫沒有理會高瞻的目光,就這樣平靜地站在吳極麵前。
“你想說什麽?”
吳極問道。
“回稟陛下,臣要上疏,吳國民間災情嚴重已是刻不容緩。”
“僅吳郡京師外郊,昨日便收斂了餓殍屍骸兩千餘副。”
“朝廷若再不及時賑災,恐社稷有危矣!”
說話擲地有聲,在空曠的紫薇殿內回蕩不止。
這話等同是在打所有人的臉,包括吳極在內。
“海汝賢,你這話什麽意思?朝廷不是早就發下賑災糧了麽?”
“回稟陛下,朝廷所發賑災糧,一粒都未曾落到百姓手中,災情之所以擴大,皆是地方與朝陽百官貪墨導致。”
“如今災區糧價漲到二十兩一石,賣的都是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啊陛下!”
海汝貞句句傾訴,說到後來,甚至直接跪在了大殿上。
“聖人,請不要聽信他的胡言,民間有亂是不假,但完全在可控範圍啊!”
高瞻急了,看著吳極愈發鐵青的臉色,立馬出麵“澄清”。
“汝賢,聖人麵前豈可信口開河?還不趕緊退下!”
但海汝賢卻是義正言辭道:“臣方才所言句句屬實,陛下若是不信,大可出宮看一眼,便知所言虛實,
國難當頭,已到了危急存亡關頭,若無法安置逃荒的災民,我大吳恐有滅國之兆也!”
“東南各地民亂四起,饑民自發組織一起攻陷了附近縣鎮府衙。”
“吳楚邊關上,數十萬百姓等著逃入楚國境內躲避災荒。”
“各地郊外平原,到處是野狗吞噬屍體的慘狀。”
“陛下,請您仔細看一看,那些可都是你的子民!”
“您就忍心看著他們一個個變得不似人形麽?”
紫薇殿內鴉雀無聲,原本其樂融融的氛圍瞬間被海汝賢這番慷慨激昂的措辭給破壞的一幹二淨。
吳極臉頰不住的抖動,顯然氣的不輕。
他氣的不是下麵的人貪墨賑災糧食,而是氣海汝賢這麽一番話,等同把矛頭指向了自己。
“徐謙!你給朕說實話,海汝賢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說實話!!!”
最後一句話,幾乎是咆哮著喊出來的。
徐謙忙道:“回聖人的話,具體事宜,老臣還得仔細去核實才能定奪。”
“那還不快去!”
“是!”
這場君臣年會,就這樣在海汝賢一番肺腑之言當中草草收場。
……
翌日,紫薇殿內,徐謙恭敬守在吳極身邊。
“查得怎麽樣?”
“回聖人的話,的確如海汝賢那般,民間局勢岌岌可危。”
吳極眉頭一皺,隨即問道:“可有查出死了多少人?”
徐謙猶豫半晌,這才回道:“戶部統計餓死的人為七千三百人。”
“實際呢?”
徐謙嘴角抽了抽:“大概一百五十萬,尚有四百萬人流離失所。”
吳極沉默了,氣氛瞬間壓抑到了極致。
大概過了半盞茶時間,他的聲音再度響起。
“你說,鬧出這麽大的事,該怎麽辦?”
徐謙低頭回道:“國庫空虛,無力負擔這麽龐大的賑災糧款,每日都有百姓逃亡楚國邊境求生……”
吳極直接打斷了他的話:“立刻通知邊關守將,全麵封鎖關口,一個百姓都不能放走,
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怎麽可以成為他國臣民,朕不允許!”
徐謙不解:“可是聖人,放這些百姓去楚國,不是正好可以甩掉這麻煩的包袱麽?”
“朕什麽時候說要甩包袱了?”吳極反問道,“這些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會想辦法搭救他們!
立刻封鎖關口,同時通知楚國方麵,逃入他們境內的吳國百姓必須按時歸還,否則大吳就與其徹底斷絕邦交關係!”
徐謙聞言,頓時人都傻了,怎麽也不敢相信這道命令會從吳極口中說出來。
但吳極並不傻,他這麽做的原因就是避免自己在大吳民間的威信受損。
聖人永遠不會錯,錯的隻是下麵曲解聖意的人。
至於百姓餓死什麽的,那都不重要,畢竟誰最後不是一死呢?
“還有,那個海汝賢,目無君父,以下犯上冒犯天威,該怎麽處置?”
“臣知道了。”
吳極聞言,這才鬆了口氣。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樣,一切就都能回歸正軌了。
而吳國這邊,國勢卻是愈發的頹廢了。
時間回到一月初七,也就是楚國征兵施行第一天。
吳國兩個州的災情因為朝廷和地方賑災行為過於抽象,導致局勢近一步惡化,快速擴張到了全國各地。
逃荒的是越來越多,到處都是成群結隊吃絕戶的身影。
到了新的一年,大吳各地已經是白骨蔽平原,千裏渺人煙的末世景象。
伴隨而來的,是流寇和盜匪規模日益增長,成為了大吳朝廷最大的威脅。
然而,吳國眼下這一切,卻是絲毫不影響吳極遷徙紫薇殿的心情。
金碧輝煌的紫薇殿內,吳極虔誠的對著三清相膜拜行禮。
身後六部官員躬身聽命,靜靜等著這位聖人的發話。
良久,吳極行完禮,起身坐到正中的八卦台上。
“聖人千秋!”
徐謙為首的六部官員齊聲下跪道賀。
“都起來,朕今日高興,俗禮就都免了吧。”
看的出,吳極現在的心情極好,對身邊的太監又說道:“將素油炸過的麻團給他們端去,
都是天道宗仙長放在太清祖師牌位上供奉過的,有仙氣。”
“是。”
一盤盤麻團送到這些六部官員手裏,所有人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多謝聖人賜下仙食,助聖人早日位列仙班。”
在眾人齊聲恭維中,吳極笑的是十分清爽。
隨後又賜下湯團等齋食,君臣可謂是其樂融融。
唯獨其中一位年過五旬的官員,卻是沒有動一下筷子,始終陰沉著臉色。
一頓素齋過後,順勢切入了正題。
吳極接過太監遞來的濕綢布,擦了擦手:“聽說,最近民間鬧騰的越來越凶,有這麽回事麽?”
一聽這話,徐謙立馬躬身回道:“回聖人的話,民亂的確有,但卻都在可控範圍,聖人無需為這些小事壞了心情。”
“哼。”
吳極卻輕哼了一聲,繼續說道。
“真的隻是一些小事?可朕都聽說了,京師之外盜匪橫行,流民遍地,
禍事波及全國,到處都是餓殍,可謂是人間慘劇,難道說這些都是假的?”
徐謙一愣,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麽回複。
“有這回事麽?”
吳極見無人開口,麵無表情地又補了一句。
徐謙忙道:“請聖人明鑒,這不過是民間誇大其詞而已,
實則災情早已控製住了,不過是那些百姓覺得到手糧食不如預期,聚眾鬧事罷了。”
“真是這樣嗎?”
吳極聲音中帶著一絲屬於帝王的威嚴。
徐謙索性回道:“回聖人的話,千真萬確。”
吳極聞言,緊皺的眉頭這才稍稍舒緩了一些。
可就在這時,那名麵色鐵青的官員站了出來。
“回稟陛下,臣,有本奏!”
此話一出,百官齊齊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吳極聞言,也是龍顏漆黑。
自他修道以來,喜歡的都是別人稱呼自己為聖人,陛下這個稱呼,已經很久沒聽到了。
抬眸望去,隻見一名形態幹瘦,滿臉滄桑的,但神采卻是堅毅的老者,筆挺地站在大殿上。
方才吳極賜下素齋,唯有他是一口沒動。
戶部主事,海汝賢。
“海汝賢,聖人麵前不可無禮,還不趕緊退下。”
高瞻見到海汝賢立馬連聲喝斥,並不斷給他使起眼色。
奈何,海汝賢卻是絲毫沒有理會高瞻的目光,就這樣平靜地站在吳極麵前。
“你想說什麽?”
吳極問道。
“回稟陛下,臣要上疏,吳國民間災情嚴重已是刻不容緩。”
“僅吳郡京師外郊,昨日便收斂了餓殍屍骸兩千餘副。”
“朝廷若再不及時賑災,恐社稷有危矣!”
說話擲地有聲,在空曠的紫薇殿內回蕩不止。
這話等同是在打所有人的臉,包括吳極在內。
“海汝賢,你這話什麽意思?朝廷不是早就發下賑災糧了麽?”
“回稟陛下,朝廷所發賑災糧,一粒都未曾落到百姓手中,災情之所以擴大,皆是地方與朝陽百官貪墨導致。”
“如今災區糧價漲到二十兩一石,賣的都是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啊陛下!”
海汝貞句句傾訴,說到後來,甚至直接跪在了大殿上。
“聖人,請不要聽信他的胡言,民間有亂是不假,但完全在可控範圍啊!”
高瞻急了,看著吳極愈發鐵青的臉色,立馬出麵“澄清”。
“汝賢,聖人麵前豈可信口開河?還不趕緊退下!”
但海汝賢卻是義正言辭道:“臣方才所言句句屬實,陛下若是不信,大可出宮看一眼,便知所言虛實,
國難當頭,已到了危急存亡關頭,若無法安置逃荒的災民,我大吳恐有滅國之兆也!”
“東南各地民亂四起,饑民自發組織一起攻陷了附近縣鎮府衙。”
“吳楚邊關上,數十萬百姓等著逃入楚國境內躲避災荒。”
“各地郊外平原,到處是野狗吞噬屍體的慘狀。”
“陛下,請您仔細看一看,那些可都是你的子民!”
“您就忍心看著他們一個個變得不似人形麽?”
紫薇殿內鴉雀無聲,原本其樂融融的氛圍瞬間被海汝賢這番慷慨激昂的措辭給破壞的一幹二淨。
吳極臉頰不住的抖動,顯然氣的不輕。
他氣的不是下麵的人貪墨賑災糧食,而是氣海汝賢這麽一番話,等同把矛頭指向了自己。
“徐謙!你給朕說實話,海汝賢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說實話!!!”
最後一句話,幾乎是咆哮著喊出來的。
徐謙忙道:“回聖人的話,具體事宜,老臣還得仔細去核實才能定奪。”
“那還不快去!”
“是!”
這場君臣年會,就這樣在海汝賢一番肺腑之言當中草草收場。
……
翌日,紫薇殿內,徐謙恭敬守在吳極身邊。
“查得怎麽樣?”
“回聖人的話,的確如海汝賢那般,民間局勢岌岌可危。”
吳極眉頭一皺,隨即問道:“可有查出死了多少人?”
徐謙猶豫半晌,這才回道:“戶部統計餓死的人為七千三百人。”
“實際呢?”
徐謙嘴角抽了抽:“大概一百五十萬,尚有四百萬人流離失所。”
吳極沉默了,氣氛瞬間壓抑到了極致。
大概過了半盞茶時間,他的聲音再度響起。
“你說,鬧出這麽大的事,該怎麽辦?”
徐謙低頭回道:“國庫空虛,無力負擔這麽龐大的賑災糧款,每日都有百姓逃亡楚國邊境求生……”
吳極直接打斷了他的話:“立刻通知邊關守將,全麵封鎖關口,一個百姓都不能放走,
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怎麽可以成為他國臣民,朕不允許!”
徐謙不解:“可是聖人,放這些百姓去楚國,不是正好可以甩掉這麻煩的包袱麽?”
“朕什麽時候說要甩包袱了?”吳極反問道,“這些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會想辦法搭救他們!
立刻封鎖關口,同時通知楚國方麵,逃入他們境內的吳國百姓必須按時歸還,否則大吳就與其徹底斷絕邦交關係!”
徐謙聞言,頓時人都傻了,怎麽也不敢相信這道命令會從吳極口中說出來。
但吳極並不傻,他這麽做的原因就是避免自己在大吳民間的威信受損。
聖人永遠不會錯,錯的隻是下麵曲解聖意的人。
至於百姓餓死什麽的,那都不重要,畢竟誰最後不是一死呢?
“還有,那個海汝賢,目無君父,以下犯上冒犯天威,該怎麽處置?”
“臣知道了。”
吳極聞言,這才鬆了口氣。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樣,一切就都能回歸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