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該整治薑崇了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到七月下旬,女帝一直在吳地各處巡視,同時采納沈浪建議,將受災嚴重四十二個州縣施行經濟降級,以低息貸款模式設立多個莊園,逐漸穩定了吳地局勢同時,也給了當地百姓一條活路。
這段時間,經各方統計,吳地原本擁大約有一千九百萬人口,遭此大災後,人口隻餘不足八百萬。
災荒加兵災造成的人口損失十分恐怖,沈浪以及隨行的楚國官員將吳地人丁全部重新登記造冊,以免人口進一步流失。
“回朝後,必須大肆培育一批新的官員,江南一案牽扯人員甚廣,導致楚國各地官員奇缺,此事刻不容緩。”
回往金陵的禦輦上,薑夢璿向葉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葉墨應道:“莊園生產,雖然不需要太多的官署介入減免了不少麻煩,但以後想要重新恢複市行,還是需要官吏來執行,
陛下,老臣以為眼下當學習武昭國科舉法,以開科考為朝廷培育更多的人才,也能緩解官吏不足問題。”
薑夢璿聞言,也早有意想要在楚國境內施行科舉製度。
隻是之前官場人才一直為世家把控,科舉製度遭到了多方反對,怕的就是影響自身利益。
因為一旦施行科舉製,世家就徹底失去了舉薦人才的優勢,無法為自己的族人在官場牟取一份利益。
更關鍵是,不單朝中不少官員反對推行科舉,就連沈浪也對科舉製度的推進似乎十分消極,甚至說有些厭惡。
這讓薑夢璿十分不解,幾次想詢問緣由,但沈浪卻又顧左右而不言其他。
隻是,她能確定一件事。
那就是沈浪反對科舉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什麽世家的利益考量,定是看到了什麽難以企及的弊端。
既然如此,她就打算借葉墨之口,來探探沈浪的口風。
“科舉製若是推行,定是利國利民壯舉,武昭國便是依靠科舉製強盛,人才儲備數不勝數,
朕也以為,光靠舉薦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大楚眼下政務了。”
坐在另一邊的沈浪聞言,卻是什麽都沒說,目光一直盯著窗外。
薑夢璿玉眉一蹙,終於忍不住出聲道:“沈浪,你覺的呢?”
“啊?”
沈浪似乎剛聽到一般,這才疑惑了一聲。
薑夢璿輕吐一口幽蘭:“你對科舉推行怎麽看?”
“就這樣吧。”
沈浪敷衍了一句,隨即繼續把頭轉向窗外。
薑夢璿頓時無語。
另一邊的葉墨也看出了端倪:“鎮國公,你有什麽想法可以說出來,是不是覺得科舉製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那麽科舉考些什麽呢?”沈浪忍不住問了一句。
“據本相所知,科舉所考多是四書五經,禮儀,策論等治國之疏,具體效果如何,必須親眼到武昭國一睹方可確認。”
葉墨回道。
沈浪:“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科舉製到底是利是弊,必須實地考察才行。”
葉墨一聽,立馬笑道:“正巧,武昭國遣使於四月底送來一封邀請函,言請陛下於兩年後,
往武昭國參加大帝李弘登基四十年大慶,這可是大楚立國八百年來第一次收到武昭國邀請啊。”
薑夢璿也很興奮:“武昭大國,治下百姓多達六億五千萬,乃是當今大陸最強盛的帝國,
朕也早想一會武昭國的民風,同時拜訪這位將武昭國推上頂峰的神奇帝王。”
葉墨:“武昭國土是我大楚三倍還多,進貢國更是多達百餘,
聽聞武昭帝王隨意賜的一件手稿,就足以買下一介小邦的國土,真是富的難以想象。”
薑夢璿一臉向往:“看來朕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
但武昭國來使也說明了,允許我楚國派遣學生前去求學。”
沈浪很想開口勸說他們最好不要對此抱有太大希望。
但話到嘴邊,卻還是強忍住了。
他是一個務實的人,在不清楚武昭國的局勢如何前,不會妄加猜測,任何事必須親眼見證才能下定論。
“既然武昭國盛情相邀,那到時候,我便陪陛下去走一遭吧,
等見識過武昭國風貌後,再決定要不要實行科舉製吧。”
“嗯,也的確不急於一時。”薑夢璿道,“沈浪,這段時間你也累了,等回京後你就好好歇一歇,
其餘一些事情,朕來之前已經命皇叔接待了。”
“也好。”
沈浪點點頭,隨即正色道。
“陛下,吳國既然已滅,那接下來趁眼下沒有外患之擾,
是時候把蜀地直轄權給收回來了,不知道增稅之策效果如何。”
葉墨回道:“你增收關稅行為,對其餘各地藩屬影響很大,但對蜀地影響卻尚淺。”
“哦?”
“蜀地本就是天府之國,其沃野千裏,即便不買糧食,其境內也能達到自給自足,
何況蜀錦價值連城,一匹下等蜀錦價值最高時就得五兩黃金,上等更是曾拍出過千兩黃金一匹遠銷海外的天價,
如此暴利,也不怪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所以向蜀地征收關稅,並不影響薑崇內部擴軍行動。”
“可否嚐試將棉布打入蜀地市場?”
“嚐試過了,收效甚微,蜀地桑農和地主對於棉布入蜀行為十分的抵觸,加上郡王府阻擾,棉布根本無法在蜀地打開市場。”
沈浪聞言,頓時陷入沉思。
看來,自己還是對蜀地情況了解不多,有些低估了薑崇對蜀地的影響力。
但是……
“葉相,敢問一句,蜀地錦緞一年可產多少?”
“不說上等蜀錦,單說下等蜀錦,以蜀地現有的八千台織機日夜勞作,如若太平時節,沒有災荒,一年可產蜀錦大約十二萬匹左右。”
“好!”
沈浪點點頭,看向薑夢璿。
“陛下,我有一計,可兵不血刃,瓦解蜀地經濟,讓薑崇造反不成,朝廷順利收回蜀地直轄權。”
薑夢璿眼前一亮:“何計?”
“釜底抽薪之計。”
沈浪眼神瞬間變得陰毒無比,就連葉墨和薑夢璿也不由心頭一顫。
“何為釜底抽薪?”
“請陛下和葉相聽我細細道來。”
“請陛下回京後,辦兩件事,第一件事便是通知所有世家貴族,
包括關中豪族,所有正式場合必須穿戴蜀地錦緞,否則不得出入上流場所。”
“第二件事,宣告天下,江南所產絲綢不符合宮廷禦用,
皇家即日起不再采購江南所產絲綢,隻采購蜀地蠶絲為宮廷禦料。”
薑夢璿一愣:“沈浪,你到底想做什麽,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沈浪微微一笑:“請陛下按臣吩咐去做便是,相信臣,一年之內,蜀地內部必然崩潰,造反?嗬,沒機會了……”
這段時間,經各方統計,吳地原本擁大約有一千九百萬人口,遭此大災後,人口隻餘不足八百萬。
災荒加兵災造成的人口損失十分恐怖,沈浪以及隨行的楚國官員將吳地人丁全部重新登記造冊,以免人口進一步流失。
“回朝後,必須大肆培育一批新的官員,江南一案牽扯人員甚廣,導致楚國各地官員奇缺,此事刻不容緩。”
回往金陵的禦輦上,薑夢璿向葉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葉墨應道:“莊園生產,雖然不需要太多的官署介入減免了不少麻煩,但以後想要重新恢複市行,還是需要官吏來執行,
陛下,老臣以為眼下當學習武昭國科舉法,以開科考為朝廷培育更多的人才,也能緩解官吏不足問題。”
薑夢璿聞言,也早有意想要在楚國境內施行科舉製度。
隻是之前官場人才一直為世家把控,科舉製度遭到了多方反對,怕的就是影響自身利益。
因為一旦施行科舉製,世家就徹底失去了舉薦人才的優勢,無法為自己的族人在官場牟取一份利益。
更關鍵是,不單朝中不少官員反對推行科舉,就連沈浪也對科舉製度的推進似乎十分消極,甚至說有些厭惡。
這讓薑夢璿十分不解,幾次想詢問緣由,但沈浪卻又顧左右而不言其他。
隻是,她能確定一件事。
那就是沈浪反對科舉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什麽世家的利益考量,定是看到了什麽難以企及的弊端。
既然如此,她就打算借葉墨之口,來探探沈浪的口風。
“科舉製若是推行,定是利國利民壯舉,武昭國便是依靠科舉製強盛,人才儲備數不勝數,
朕也以為,光靠舉薦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大楚眼下政務了。”
坐在另一邊的沈浪聞言,卻是什麽都沒說,目光一直盯著窗外。
薑夢璿玉眉一蹙,終於忍不住出聲道:“沈浪,你覺的呢?”
“啊?”
沈浪似乎剛聽到一般,這才疑惑了一聲。
薑夢璿輕吐一口幽蘭:“你對科舉推行怎麽看?”
“就這樣吧。”
沈浪敷衍了一句,隨即繼續把頭轉向窗外。
薑夢璿頓時無語。
另一邊的葉墨也看出了端倪:“鎮國公,你有什麽想法可以說出來,是不是覺得科舉製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那麽科舉考些什麽呢?”沈浪忍不住問了一句。
“據本相所知,科舉所考多是四書五經,禮儀,策論等治國之疏,具體效果如何,必須親眼到武昭國一睹方可確認。”
葉墨回道。
沈浪:“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科舉製到底是利是弊,必須實地考察才行。”
葉墨一聽,立馬笑道:“正巧,武昭國遣使於四月底送來一封邀請函,言請陛下於兩年後,
往武昭國參加大帝李弘登基四十年大慶,這可是大楚立國八百年來第一次收到武昭國邀請啊。”
薑夢璿也很興奮:“武昭大國,治下百姓多達六億五千萬,乃是當今大陸最強盛的帝國,
朕也早想一會武昭國的民風,同時拜訪這位將武昭國推上頂峰的神奇帝王。”
葉墨:“武昭國土是我大楚三倍還多,進貢國更是多達百餘,
聽聞武昭帝王隨意賜的一件手稿,就足以買下一介小邦的國土,真是富的難以想象。”
薑夢璿一臉向往:“看來朕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
但武昭國來使也說明了,允許我楚國派遣學生前去求學。”
沈浪很想開口勸說他們最好不要對此抱有太大希望。
但話到嘴邊,卻還是強忍住了。
他是一個務實的人,在不清楚武昭國的局勢如何前,不會妄加猜測,任何事必須親眼見證才能下定論。
“既然武昭國盛情相邀,那到時候,我便陪陛下去走一遭吧,
等見識過武昭國風貌後,再決定要不要實行科舉製吧。”
“嗯,也的確不急於一時。”薑夢璿道,“沈浪,這段時間你也累了,等回京後你就好好歇一歇,
其餘一些事情,朕來之前已經命皇叔接待了。”
“也好。”
沈浪點點頭,隨即正色道。
“陛下,吳國既然已滅,那接下來趁眼下沒有外患之擾,
是時候把蜀地直轄權給收回來了,不知道增稅之策效果如何。”
葉墨回道:“你增收關稅行為,對其餘各地藩屬影響很大,但對蜀地影響卻尚淺。”
“哦?”
“蜀地本就是天府之國,其沃野千裏,即便不買糧食,其境內也能達到自給自足,
何況蜀錦價值連城,一匹下等蜀錦價值最高時就得五兩黃金,上等更是曾拍出過千兩黃金一匹遠銷海外的天價,
如此暴利,也不怪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所以向蜀地征收關稅,並不影響薑崇內部擴軍行動。”
“可否嚐試將棉布打入蜀地市場?”
“嚐試過了,收效甚微,蜀地桑農和地主對於棉布入蜀行為十分的抵觸,加上郡王府阻擾,棉布根本無法在蜀地打開市場。”
沈浪聞言,頓時陷入沉思。
看來,自己還是對蜀地情況了解不多,有些低估了薑崇對蜀地的影響力。
但是……
“葉相,敢問一句,蜀地錦緞一年可產多少?”
“不說上等蜀錦,單說下等蜀錦,以蜀地現有的八千台織機日夜勞作,如若太平時節,沒有災荒,一年可產蜀錦大約十二萬匹左右。”
“好!”
沈浪點點頭,看向薑夢璿。
“陛下,我有一計,可兵不血刃,瓦解蜀地經濟,讓薑崇造反不成,朝廷順利收回蜀地直轄權。”
薑夢璿眼前一亮:“何計?”
“釜底抽薪之計。”
沈浪眼神瞬間變得陰毒無比,就連葉墨和薑夢璿也不由心頭一顫。
“何為釜底抽薪?”
“請陛下和葉相聽我細細道來。”
“請陛下回京後,辦兩件事,第一件事便是通知所有世家貴族,
包括關中豪族,所有正式場合必須穿戴蜀地錦緞,否則不得出入上流場所。”
“第二件事,宣告天下,江南所產絲綢不符合宮廷禦用,
皇家即日起不再采購江南所產絲綢,隻采購蜀地蠶絲為宮廷禦料。”
薑夢璿一愣:“沈浪,你到底想做什麽,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沈浪微微一笑:“請陛下按臣吩咐去做便是,相信臣,一年之內,蜀地內部必然崩潰,造反?嗬,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