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不願意在‘劍術’的問題上討論太多,於是轉移話題道:“這把劍上的紅寶似乎換過吧?”
劉徹聽她這樣說,低頭悶笑了起來。作為太子的佩劍,這把劍的裝飾不可以說不華麗,玉石之類鑲嵌在劍鞘上,一看就知道很貴重。這把劍劍鞘上的紅寶確實換過,之前的那塊紅寶鬆脫了,正好劉徹嫌那塊紅寶還不夠好,就讓人找了一塊更好的。
他沒想到陳嫣會看出來,這意味著她記得當年那把劍的樣子。
陳嫣摸了摸這塊紅寶石,神色帶著回憶:“不知陛下還記不記得,當初臣妹用的那把短劍。”
陳嫣當初學劍,年紀尚幼,成年人的劍肯定是用不了的,於是劉啟令人特意打造了一把非常華貴的短劍…盡力造的輕一些,明明是金屬的劍,陳嫣卻覺得比一般的木劍還要趁手。
“臣妹那把短劍上也用了一塊紅寶…大舅曾說,那是他少年時佩劍上一塊紅寶碎成兩塊後的一塊。大的那一塊用在了陛下的劍鞘上,剩下的小塊一直留著,後來就用在了臣妹的劍上。”
兩塊寶石本就是一塊,所以質地完全一樣!故而陳嫣見這劍鞘上的寶石,一下就能看出不同。
劉徹怔了怔,真沒想到還有這樣一段往事。當年他做太子時的佩劍是父親送來的,卻不知道這把劍有這樣的故事——劉徹身為太子,在劉啟那裏地位是很高的,但要說親近,肯定遠不如陳嫣。
劉啟什麽都能對陳嫣說,有的時候就是雨雪天,將這個孩子抱在懷裏,絮絮叨叨就說出了一段深宮往事…這樣的事,對著劉徹這個兒子是不可能的。
“竟不知是這樣,早知如此,當初朕就不應該換了劍鞘上的紅寶。”劉徹的語氣也有些悵然。
“韓讓,那紅寶現在在何處?”劉徹身為天子是不可能記得一些犄角旮旯裏的小事的,這種生活中的瑣碎事件自然有旁人為他打理。
韓讓身為他的‘大管家’,對於他的事可以說是事無巨細通通記得!當即道:“陛下令宮人收起了紅寶。”
如果是一般的寶石,那肯定是放到一起,隨時準備主人取用。就比如說陳嫣,她就有很多珍珠玉石處於初加工的樣子,用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用。
但這塊寶石不一樣,到底是天子佩劍上鬆脫下來的,所以它可以擁有姓名,單獨拿盒子裝起來之後記檔存放了。
劉徹想了想:“回頭令少府製一匕首,嵌這紅寶罷。”
天子佩劍,卻不太用得著匕首這種東西。事實上,劉徹製這匕首也不是為了自己用,匕首製成之後他就將這匕首送給了陳如意小朋友——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隻能說當年那塊寶石的故事也算是有始有終了吧。
這些東西再名貴說到底就是一個死物,但承載著某個故事流傳下去就會變得不一樣。
聽著陳嫣將寶石的過往說給陳如意小朋友聽,又拿出了自己少年時學劍時用的短劍,一樣送給了女兒。
“都拿著吧。”本來分開的,現在又在一起了。
陳嫣佩劍、陳如意匕首、漢武帝太子時佩劍,日後這三件寶物同時出現在了一家博物館中——這中間當然有很多曲折的故事,但最終確實是重新匯聚到了一起。到那個時候確實就像劉徹想的那樣,這就是一個死物,但當它們承載了故事,一切不一樣了,可以流傳很多很多年。
第398章 思文(2)
陽春三月的長安最美, 正是少男少女們踏青遊玩的時候…到處是唱《摽有梅》和《木瓜》的人。
“霍兄!”有相識的士人看到霍光,紛紛打招呼。霍光來長安的時間不長, 但人緣非常好。一方麵是因為他的兄長霍去病名頭足夠大, 有的人想要巴結, 有的人則發自內心地敬佩。另一方麵,也是霍光自己非常善於與人交往。
他是那種天然的、情商很高的人。
他的情商高還和一般的人格魅力大不同, 他這個人做事最講究規矩分寸,不該做的事情絕不會越過一分一毫。而在這範疇之內,他既能做好端方君子, 同時又會讓人覺得如沐春風,沒一絲一毫的呆板凝滯。
這也是個奇人了。
“霍兄也來買書啊…”
此處是一書坊。過去大家普遍用竹簡作書的時候並不見賣書的書坊,書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隻能去抄!即使是一些已經老掉牙的先人書籍, 有人抄錄了出來賣,也有的是人買。
這種買賣行為是極少的,本身也用不太到書坊。
但是紙張和印刷術出來之後,一切就不同了。連續整理出版的諸子百家全集堪稱是圖書市場的深海炸.彈,扔下去反響非常!。這套書賺到了錢,其他人自然是看在眼裏!金錢就是最好的驅動力, 商人們自然想到自己要是組織出版書籍, 隻要質量足夠, 也能大賺!
一切就能運轉起來了。
那些知識分子或許不屑於言利, 但他們大多逃不過‘名聲’的束縛。到了他們這個份上, 少有不求名的!之前參與修書的人一個個都成了大佬, 要是工作做的比較多,更是能迅速‘天下皆知’!這樣的誘惑,誰能抵擋的住!
相比起講學,出書竟是毫不遜色的出名方法了…還少了顛簸勞心呢——雖然出書也要勞心,但講學需要備課,需要提煉自己的思想,這方麵差不了多少。
現如今的圖書市場,正迎來第一次繁華期。一方麵是一些先人巨著接連被刻印出版,另一方麵是時人也開始將自己獨藏的書籍拿出來印刷…有的人肯定是想要敝帚自珍,達到獨享知識的目的,但更多的人屈服在了出版書籍的收益之下。
再加上此時文壇大佬紛紛總結各自學說加以出版,市麵上的書籍是越來越多了!
學子們也很歡欣鼓舞,過去他們學習隻能去拜老師,然而拜師,特別是拜名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就不同了,絕大多數的書籍都可以從市麵上買到。各個學派大佬的思想也紛紛成書出版,想要學習也變得簡單。
過去書籍不易得的同時還非常昂貴,普通學子想要稍微深一些、新一些的書都不可能。如今的紙書,雖然以普通人的生活條件而論,依舊不能算在日常用品裏麵…但說實在的,如今能夠供孩子脫產讀書的家庭,本身就不可能是底層老百姓!至少也是小地主、中等之家這樣了。
長安本就匯聚著大量的士人,如今又開始辦了太學,廣選天下英才匯聚——說起來這裏麵還有當年陳嫣的手筆呢!當年想大規模搞太學,為了有筆款子可用,一方麵是接收了一批交‘建校費’的學生,另一方麵就是出書了。
出書的一部分利益是用來完成太學項目了。
再加上官吏這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長安讀書人不要太多哦!這也造成了長安的圖書買賣市場走在了全國前列,不少年輕士人時不時來書坊探訪,看看有沒有新書出版。
有些人囊中羞澀,不會買書,就幹脆在書坊看書。
書坊也不會驅趕這些人,隻看不買的人到底是少數,讀書人大抵好麵子!沒那麽喜歡的書也就罷了,那些真正喜歡的,都從頭翻看到尾了,總不好丟開手不買吧。所謂‘既在江邊走,便有觀景心’,就是這樣了。
這種不驅趕的方式不會讓收益少多少,反而能贏得讀書人群體的口碑,何樂而不為呢?一般來說,隻有一種情況下才會暗示白讀書的人離開,那就是有特別受期待的新書發售的時候。
這種時候書坊裏恐怕到處都是人,這些白讀書的士子就有些妨礙生意了。
好在這些士子也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真是這種情況,往往自己就離開了,並不需要旁人多說。
霍光左右拱手行禮,最後才走到櫃台旁,問道:“先生,在下上月訂的《食貨雜論》可有留下?”
不同於別的買賣,新興的圖書行業因為和‘知識’打交道多,在讀書人那裏是有幾分尊敬的。就說這書坊的掌櫃吧,雖不是什麽大才,卻也是通詩書,能發議論的人!與這些買書的讀書人說話,也說的來。
大家為了尊敬,並不像對待一般商賈那樣隨意,往往以‘先生’呼之。
櫃台後的中年男子本身就是做讀書人打扮,和一般商賈絕不相同。見到霍光也是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禮:“原來是霍侍中!”
說話間從背後的書架上取下一部已經包好的書:“霍侍中是早有預定的,自然為侍中保留了。”
此時書坊裏的讀書人哪還不明白什麽,有幾個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霍光…
這部《食貨雜論》可不是一般的書,這是最近風頭正盛的‘不夜翁主’陳嫣所出!
女人出書在此時不算什麽問題,主要是因為出書這件事才剛剛開始做,沒有規矩,沒有鄙視鏈,自然也就沒有人覺得一個女人出了一本書有什麽問題。當然,這也是因為此時民風開放,真要是到了後世理學盛行的時候,這種事也不可能了。
陳嫣過去其實也出過書,書名《百家雜談》,是她過去寫的一些文章的總集。在齊地出版,當時在文壇也引起過一些注意…她本來在學術界就有一些名氣,大家都是知道的。
不過當時《百家雜談》引起的注意遠遠不能和《食貨雜論》相提並論!陳嫣在學術界的名氣遠遠不能和她在商界的名氣相比,所以以學術文章為主的《百家雜談》想也知道敵不過主要講經濟庶務的《食貨雜論》的。
學術界大佬多的是,她出一本作品集算得了什麽呢!在商界就不同了,她就是至高神!這是她的主場,她出一本相關書籍,大家自然是搶著看了!
不隻是那些有求知欲和上進心的商賈會買一本來鑽研,讀書人也會看!大多數讀書人都是想著將來出仕的,而出仕就難免和經濟庶務打交道——陳嫣回歸長安之後,立刻參與到了朝廷經濟庶務的安排之中,這件事沒有明麵上說,但該知道的人也知道了。
嘴上說著‘奇技淫巧’‘不值一提’,心裏卻是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真那麽簡單,那豈不是人人都能建立那樣的商業帝國,人人都能給朝廷找來大筆大筆的錢?事實就是,其他人做不到!
於是一個個都來買《食貨雜論》了。
食貨雜論在刻印的時候就開放預定了,當時預定量就不小,等到書籍販售時也果然如預料的一樣,銷售量爆表。
好在雕版印刷想要加印也很簡單,所以現在印書坊正在加緊做第二次印刷呢!
這個時候市麵上供不應求,誰要是能弄到一部《食貨雜論》,等於是趕上一道流行了,是很引人羨慕的事。
“這就是引得‘長安紙貴’的《食貨雜論》?”一青年跽坐於案前,正在自斟自飲。
霍光回府就看到兄長霍去病也在,連忙施禮:“大兄。”
霍去病示意弟弟坐下,然後拿起了《食貨雜論》,卻沒有翻開,隻是看了一會兒,似乎很糾結的樣子——說實話,霍光從未見過他這位兄長這樣神情。
“你看過此書了?”霍去病問。
霍光對這位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兄長是非常尊敬的,原原本本道:“方才從書坊購得,隻在來時的馬車上讀了幾頁。”
‘唔’了一聲,霍去病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是問弟弟:“此書如何?”
“未見全書,不敢斷言…不過,確實是‘奇書’。寥寥幾頁文字,已有一言驚醒夢中人之覺!”霍光的語氣中不自覺帶上了推崇的意思。
“怎麽說?”霍去病的神色有點兒古怪。
“書中說到一些平日隨處可見之事,過去從未細想,或者想來也是懵懵懂懂,不解真意!然而經‘永安侯’一說,卻是不能更加清楚明白了!”說到這裏,霍光的眼睛亮了很多。
“永安侯確實不凡!”
陳嫣在寫《食貨雜論》的時候是參考了高中所學的《經濟生活》那一冊教材,主要是提出一些名詞,通過解釋這些名詞來闡述經濟生活的運行原理。她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隻是這樣也足夠驚豔了!
過去,人們對經濟生活是不可能有這樣清晰、深入、成體係的認知的!。
霍去病聽著弟弟對那個女人的推崇,心裏的感覺很微妙——就在昨天,他,不,不隻是他,應該說所有負責戰事的人,包括一心主戰的皇帝陛下,通通被她罵了!
征伐天下不能單純算經濟賬,國家安全什麽的也沒辦法算經濟賬。但是陳嫣真的忍這些好戰分子很久了…她倒不是想強調‘窮兵黷武,國之將亡’這種大家說了無數遍的道理,她隻是看不慣這些人打仗打贏了之後的‘佛係’!
打贏了就是打贏了,沒有想過後續…這怎麽可以?陳嫣知道劉徹這些人的目的就是消滅草原有生力量,阻止北方力量南下,最終威脅到中原政權的統治。。至於其他的,沒有想。以他們的經驗也想不到。
陳嫣並不是‘叢林法則’的信徒,也不覺得割地賠款那一套是什麽好東西——陳嫣很崇拜近代翻譯家、思想家嚴複先生,嚴複先生早年的時候認為西方列強很厲害,是當時的華夏需要學習的對象。
當時他恨不得‘全盤西化’,在眾多保守的華夏知識分子中間是少數派。但是到後來,他越來越了解華夏、了解西方、了解這個世界,他的觀點又變了!所謂縱觀西方文明,不外乎寡廉鮮恥、弱肉強食而已!
西方靠這一套起家、強盛,難道就代表這是好東西了嗎?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時候或許如此,但是文明水平高一些總該有更多的追求!
那一套是不長久的!
陳嫣也不想在這個時代推行這些,她擔心改變華夏民族的一些民族傳統,使得兩千年後的華夏變成另一個樣子…文化內核沒有這樣圓融、強大。說陳嫣傲慢也罷,她確實認為華夏文明在精神層麵是領先諸文明的!隻是在一些技藝層麵有問題。
說實在的,精神和技藝非得選一個的話,陳嫣選精神!因為技藝什麽時候都可以再學,精神卻是無論如何不能輕鬆塑造的!在她上輩子生活的那個時代,西方世界在祖宗積攢的‘遺產’剩的越來越少的時候,光環逐步消失,這才能夠看到‘曆史’‘精神’上的貧乏究竟是怎樣的致命傷!
陳嫣想對劉徹這幫人說的是…對外戰爭是一件很精細的事情,絕不是打仗那麽簡單的!
其實這個時候大漢政府也盡力,他們在打敗匈奴之後占領了不少草場,在這草場上建城,設立新的郡縣,納入朝廷管轄。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草原民族再次崛起(這幾乎是必然的,沒有了匈奴還會有烏孫,沒有了烏孫之後還有蒙古等等,草原民族去了一茬就會成長起新一茬),也會麵對更少的生存空間、騰挪餘地,更寬闊的中原防線!
但這不夠,遠遠不夠!
“大漢得同化遊牧民族,這才是真的以絕後患!”陳嫣當時說的斬釘截鐵,並且提出了一攬子計劃。一開始大家都覺得異想天開,但是隨著陳嫣的講解,才發現也不是沒有搞頭的。
“這個先不說…今天先討論討論你們這些人是怎麽花錢的!”陳嫣真的忍這個很久了!她老早就覺得大漢軍隊花錢太厲害!軍隊花錢太厲害本身沒什麽,天底下就沒有軍隊花錢少的!關鍵是軍隊花錢得看國家的實際情況,而且得有效率!
總不能對付一個沒什麽力量的敵人也耗費大量的資源吧?
之前陳嫣不方便說這些,現在陳嫣算是在團隊中站住腳了,再說這些也不顯得唐突了。
“也就是去病還聰明一些,至少知道多留一些牛羊帶回來…”陳嫣早些年的時候專門和邊郡大軍搞過人口貿易。她本人是對奴隸不感興趣的,但在這個無法搞笑機械化的時代,人多就是力量,這並非說笑。她在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影響都需要人力來維持。
總之,到處都缺人。
與其大量、隨便殺掉,又或者送到少府做最苦的工,當作機器消耗掉,還不如讓陳嫣帶走。當然,也不隻是陳嫣參與到了這場貿易中,從軍隊出賣俘虜開始,就有大大小小許多商賈過來做生意。
這個時候商人的生存環境很不好,但是越野蠻的環境越有生機!大家就用各自的辦法野蠻生長著。這種情況下,商業、手工業是始終處於上升期的,對於人口的需求就是一句話‘多少都不夠’!
就算手工業消耗不了,拉到南方去種甘蔗、種棉花,這總是可以的。
至於市場會不會過飽和…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即使因為戰爭的關係,大量農民破產,淪為隱戶(這樣的家庭也就無所謂消費力了)。這是因為陳嫣提前開辟了海外市場,陳嫣自己生產力是不足以滿足那麽大的‘世界市場’的,所以她還會收購不少。
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國內市場的繁榮。
劉徹聽她這樣說,低頭悶笑了起來。作為太子的佩劍,這把劍的裝飾不可以說不華麗,玉石之類鑲嵌在劍鞘上,一看就知道很貴重。這把劍劍鞘上的紅寶確實換過,之前的那塊紅寶鬆脫了,正好劉徹嫌那塊紅寶還不夠好,就讓人找了一塊更好的。
他沒想到陳嫣會看出來,這意味著她記得當年那把劍的樣子。
陳嫣摸了摸這塊紅寶石,神色帶著回憶:“不知陛下還記不記得,當初臣妹用的那把短劍。”
陳嫣當初學劍,年紀尚幼,成年人的劍肯定是用不了的,於是劉啟令人特意打造了一把非常華貴的短劍…盡力造的輕一些,明明是金屬的劍,陳嫣卻覺得比一般的木劍還要趁手。
“臣妹那把短劍上也用了一塊紅寶…大舅曾說,那是他少年時佩劍上一塊紅寶碎成兩塊後的一塊。大的那一塊用在了陛下的劍鞘上,剩下的小塊一直留著,後來就用在了臣妹的劍上。”
兩塊寶石本就是一塊,所以質地完全一樣!故而陳嫣見這劍鞘上的寶石,一下就能看出不同。
劉徹怔了怔,真沒想到還有這樣一段往事。當年他做太子時的佩劍是父親送來的,卻不知道這把劍有這樣的故事——劉徹身為太子,在劉啟那裏地位是很高的,但要說親近,肯定遠不如陳嫣。
劉啟什麽都能對陳嫣說,有的時候就是雨雪天,將這個孩子抱在懷裏,絮絮叨叨就說出了一段深宮往事…這樣的事,對著劉徹這個兒子是不可能的。
“竟不知是這樣,早知如此,當初朕就不應該換了劍鞘上的紅寶。”劉徹的語氣也有些悵然。
“韓讓,那紅寶現在在何處?”劉徹身為天子是不可能記得一些犄角旮旯裏的小事的,這種生活中的瑣碎事件自然有旁人為他打理。
韓讓身為他的‘大管家’,對於他的事可以說是事無巨細通通記得!當即道:“陛下令宮人收起了紅寶。”
如果是一般的寶石,那肯定是放到一起,隨時準備主人取用。就比如說陳嫣,她就有很多珍珠玉石處於初加工的樣子,用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用。
但這塊寶石不一樣,到底是天子佩劍上鬆脫下來的,所以它可以擁有姓名,單獨拿盒子裝起來之後記檔存放了。
劉徹想了想:“回頭令少府製一匕首,嵌這紅寶罷。”
天子佩劍,卻不太用得著匕首這種東西。事實上,劉徹製這匕首也不是為了自己用,匕首製成之後他就將這匕首送給了陳如意小朋友——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隻能說當年那塊寶石的故事也算是有始有終了吧。
這些東西再名貴說到底就是一個死物,但承載著某個故事流傳下去就會變得不一樣。
聽著陳嫣將寶石的過往說給陳如意小朋友聽,又拿出了自己少年時學劍時用的短劍,一樣送給了女兒。
“都拿著吧。”本來分開的,現在又在一起了。
陳嫣佩劍、陳如意匕首、漢武帝太子時佩劍,日後這三件寶物同時出現在了一家博物館中——這中間當然有很多曲折的故事,但最終確實是重新匯聚到了一起。到那個時候確實就像劉徹想的那樣,這就是一個死物,但當它們承載了故事,一切不一樣了,可以流傳很多很多年。
第398章 思文(2)
陽春三月的長安最美, 正是少男少女們踏青遊玩的時候…到處是唱《摽有梅》和《木瓜》的人。
“霍兄!”有相識的士人看到霍光,紛紛打招呼。霍光來長安的時間不長, 但人緣非常好。一方麵是因為他的兄長霍去病名頭足夠大, 有的人想要巴結, 有的人則發自內心地敬佩。另一方麵,也是霍光自己非常善於與人交往。
他是那種天然的、情商很高的人。
他的情商高還和一般的人格魅力大不同, 他這個人做事最講究規矩分寸,不該做的事情絕不會越過一分一毫。而在這範疇之內,他既能做好端方君子, 同時又會讓人覺得如沐春風,沒一絲一毫的呆板凝滯。
這也是個奇人了。
“霍兄也來買書啊…”
此處是一書坊。過去大家普遍用竹簡作書的時候並不見賣書的書坊,書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隻能去抄!即使是一些已經老掉牙的先人書籍, 有人抄錄了出來賣,也有的是人買。
這種買賣行為是極少的,本身也用不太到書坊。
但是紙張和印刷術出來之後,一切就不同了。連續整理出版的諸子百家全集堪稱是圖書市場的深海炸.彈,扔下去反響非常!。這套書賺到了錢,其他人自然是看在眼裏!金錢就是最好的驅動力, 商人們自然想到自己要是組織出版書籍, 隻要質量足夠, 也能大賺!
一切就能運轉起來了。
那些知識分子或許不屑於言利, 但他們大多逃不過‘名聲’的束縛。到了他們這個份上, 少有不求名的!之前參與修書的人一個個都成了大佬, 要是工作做的比較多,更是能迅速‘天下皆知’!這樣的誘惑,誰能抵擋的住!
相比起講學,出書竟是毫不遜色的出名方法了…還少了顛簸勞心呢——雖然出書也要勞心,但講學需要備課,需要提煉自己的思想,這方麵差不了多少。
現如今的圖書市場,正迎來第一次繁華期。一方麵是一些先人巨著接連被刻印出版,另一方麵是時人也開始將自己獨藏的書籍拿出來印刷…有的人肯定是想要敝帚自珍,達到獨享知識的目的,但更多的人屈服在了出版書籍的收益之下。
再加上此時文壇大佬紛紛總結各自學說加以出版,市麵上的書籍是越來越多了!
學子們也很歡欣鼓舞,過去他們學習隻能去拜老師,然而拜師,特別是拜名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就不同了,絕大多數的書籍都可以從市麵上買到。各個學派大佬的思想也紛紛成書出版,想要學習也變得簡單。
過去書籍不易得的同時還非常昂貴,普通學子想要稍微深一些、新一些的書都不可能。如今的紙書,雖然以普通人的生活條件而論,依舊不能算在日常用品裏麵…但說實在的,如今能夠供孩子脫產讀書的家庭,本身就不可能是底層老百姓!至少也是小地主、中等之家這樣了。
長安本就匯聚著大量的士人,如今又開始辦了太學,廣選天下英才匯聚——說起來這裏麵還有當年陳嫣的手筆呢!當年想大規模搞太學,為了有筆款子可用,一方麵是接收了一批交‘建校費’的學生,另一方麵就是出書了。
出書的一部分利益是用來完成太學項目了。
再加上官吏這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長安讀書人不要太多哦!這也造成了長安的圖書買賣市場走在了全國前列,不少年輕士人時不時來書坊探訪,看看有沒有新書出版。
有些人囊中羞澀,不會買書,就幹脆在書坊看書。
書坊也不會驅趕這些人,隻看不買的人到底是少數,讀書人大抵好麵子!沒那麽喜歡的書也就罷了,那些真正喜歡的,都從頭翻看到尾了,總不好丟開手不買吧。所謂‘既在江邊走,便有觀景心’,就是這樣了。
這種不驅趕的方式不會讓收益少多少,反而能贏得讀書人群體的口碑,何樂而不為呢?一般來說,隻有一種情況下才會暗示白讀書的人離開,那就是有特別受期待的新書發售的時候。
這種時候書坊裏恐怕到處都是人,這些白讀書的士子就有些妨礙生意了。
好在這些士子也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真是這種情況,往往自己就離開了,並不需要旁人多說。
霍光左右拱手行禮,最後才走到櫃台旁,問道:“先生,在下上月訂的《食貨雜論》可有留下?”
不同於別的買賣,新興的圖書行業因為和‘知識’打交道多,在讀書人那裏是有幾分尊敬的。就說這書坊的掌櫃吧,雖不是什麽大才,卻也是通詩書,能發議論的人!與這些買書的讀書人說話,也說的來。
大家為了尊敬,並不像對待一般商賈那樣隨意,往往以‘先生’呼之。
櫃台後的中年男子本身就是做讀書人打扮,和一般商賈絕不相同。見到霍光也是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禮:“原來是霍侍中!”
說話間從背後的書架上取下一部已經包好的書:“霍侍中是早有預定的,自然為侍中保留了。”
此時書坊裏的讀書人哪還不明白什麽,有幾個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霍光…
這部《食貨雜論》可不是一般的書,這是最近風頭正盛的‘不夜翁主’陳嫣所出!
女人出書在此時不算什麽問題,主要是因為出書這件事才剛剛開始做,沒有規矩,沒有鄙視鏈,自然也就沒有人覺得一個女人出了一本書有什麽問題。當然,這也是因為此時民風開放,真要是到了後世理學盛行的時候,這種事也不可能了。
陳嫣過去其實也出過書,書名《百家雜談》,是她過去寫的一些文章的總集。在齊地出版,當時在文壇也引起過一些注意…她本來在學術界就有一些名氣,大家都是知道的。
不過當時《百家雜談》引起的注意遠遠不能和《食貨雜論》相提並論!陳嫣在學術界的名氣遠遠不能和她在商界的名氣相比,所以以學術文章為主的《百家雜談》想也知道敵不過主要講經濟庶務的《食貨雜論》的。
學術界大佬多的是,她出一本作品集算得了什麽呢!在商界就不同了,她就是至高神!這是她的主場,她出一本相關書籍,大家自然是搶著看了!
不隻是那些有求知欲和上進心的商賈會買一本來鑽研,讀書人也會看!大多數讀書人都是想著將來出仕的,而出仕就難免和經濟庶務打交道——陳嫣回歸長安之後,立刻參與到了朝廷經濟庶務的安排之中,這件事沒有明麵上說,但該知道的人也知道了。
嘴上說著‘奇技淫巧’‘不值一提’,心裏卻是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真那麽簡單,那豈不是人人都能建立那樣的商業帝國,人人都能給朝廷找來大筆大筆的錢?事實就是,其他人做不到!
於是一個個都來買《食貨雜論》了。
食貨雜論在刻印的時候就開放預定了,當時預定量就不小,等到書籍販售時也果然如預料的一樣,銷售量爆表。
好在雕版印刷想要加印也很簡單,所以現在印書坊正在加緊做第二次印刷呢!
這個時候市麵上供不應求,誰要是能弄到一部《食貨雜論》,等於是趕上一道流行了,是很引人羨慕的事。
“這就是引得‘長安紙貴’的《食貨雜論》?”一青年跽坐於案前,正在自斟自飲。
霍光回府就看到兄長霍去病也在,連忙施禮:“大兄。”
霍去病示意弟弟坐下,然後拿起了《食貨雜論》,卻沒有翻開,隻是看了一會兒,似乎很糾結的樣子——說實話,霍光從未見過他這位兄長這樣神情。
“你看過此書了?”霍去病問。
霍光對這位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兄長是非常尊敬的,原原本本道:“方才從書坊購得,隻在來時的馬車上讀了幾頁。”
‘唔’了一聲,霍去病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是問弟弟:“此書如何?”
“未見全書,不敢斷言…不過,確實是‘奇書’。寥寥幾頁文字,已有一言驚醒夢中人之覺!”霍光的語氣中不自覺帶上了推崇的意思。
“怎麽說?”霍去病的神色有點兒古怪。
“書中說到一些平日隨處可見之事,過去從未細想,或者想來也是懵懵懂懂,不解真意!然而經‘永安侯’一說,卻是不能更加清楚明白了!”說到這裏,霍光的眼睛亮了很多。
“永安侯確實不凡!”
陳嫣在寫《食貨雜論》的時候是參考了高中所學的《經濟生活》那一冊教材,主要是提出一些名詞,通過解釋這些名詞來闡述經濟生活的運行原理。她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隻是這樣也足夠驚豔了!
過去,人們對經濟生活是不可能有這樣清晰、深入、成體係的認知的!。
霍去病聽著弟弟對那個女人的推崇,心裏的感覺很微妙——就在昨天,他,不,不隻是他,應該說所有負責戰事的人,包括一心主戰的皇帝陛下,通通被她罵了!
征伐天下不能單純算經濟賬,國家安全什麽的也沒辦法算經濟賬。但是陳嫣真的忍這些好戰分子很久了…她倒不是想強調‘窮兵黷武,國之將亡’這種大家說了無數遍的道理,她隻是看不慣這些人打仗打贏了之後的‘佛係’!
打贏了就是打贏了,沒有想過後續…這怎麽可以?陳嫣知道劉徹這些人的目的就是消滅草原有生力量,阻止北方力量南下,最終威脅到中原政權的統治。。至於其他的,沒有想。以他們的經驗也想不到。
陳嫣並不是‘叢林法則’的信徒,也不覺得割地賠款那一套是什麽好東西——陳嫣很崇拜近代翻譯家、思想家嚴複先生,嚴複先生早年的時候認為西方列強很厲害,是當時的華夏需要學習的對象。
當時他恨不得‘全盤西化’,在眾多保守的華夏知識分子中間是少數派。但是到後來,他越來越了解華夏、了解西方、了解這個世界,他的觀點又變了!所謂縱觀西方文明,不外乎寡廉鮮恥、弱肉強食而已!
西方靠這一套起家、強盛,難道就代表這是好東西了嗎?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時候或許如此,但是文明水平高一些總該有更多的追求!
那一套是不長久的!
陳嫣也不想在這個時代推行這些,她擔心改變華夏民族的一些民族傳統,使得兩千年後的華夏變成另一個樣子…文化內核沒有這樣圓融、強大。說陳嫣傲慢也罷,她確實認為華夏文明在精神層麵是領先諸文明的!隻是在一些技藝層麵有問題。
說實在的,精神和技藝非得選一個的話,陳嫣選精神!因為技藝什麽時候都可以再學,精神卻是無論如何不能輕鬆塑造的!在她上輩子生活的那個時代,西方世界在祖宗積攢的‘遺產’剩的越來越少的時候,光環逐步消失,這才能夠看到‘曆史’‘精神’上的貧乏究竟是怎樣的致命傷!
陳嫣想對劉徹這幫人說的是…對外戰爭是一件很精細的事情,絕不是打仗那麽簡單的!
其實這個時候大漢政府也盡力,他們在打敗匈奴之後占領了不少草場,在這草場上建城,設立新的郡縣,納入朝廷管轄。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草原民族再次崛起(這幾乎是必然的,沒有了匈奴還會有烏孫,沒有了烏孫之後還有蒙古等等,草原民族去了一茬就會成長起新一茬),也會麵對更少的生存空間、騰挪餘地,更寬闊的中原防線!
但這不夠,遠遠不夠!
“大漢得同化遊牧民族,這才是真的以絕後患!”陳嫣當時說的斬釘截鐵,並且提出了一攬子計劃。一開始大家都覺得異想天開,但是隨著陳嫣的講解,才發現也不是沒有搞頭的。
“這個先不說…今天先討論討論你們這些人是怎麽花錢的!”陳嫣真的忍這個很久了!她老早就覺得大漢軍隊花錢太厲害!軍隊花錢太厲害本身沒什麽,天底下就沒有軍隊花錢少的!關鍵是軍隊花錢得看國家的實際情況,而且得有效率!
總不能對付一個沒什麽力量的敵人也耗費大量的資源吧?
之前陳嫣不方便說這些,現在陳嫣算是在團隊中站住腳了,再說這些也不顯得唐突了。
“也就是去病還聰明一些,至少知道多留一些牛羊帶回來…”陳嫣早些年的時候專門和邊郡大軍搞過人口貿易。她本人是對奴隸不感興趣的,但在這個無法搞笑機械化的時代,人多就是力量,這並非說笑。她在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影響都需要人力來維持。
總之,到處都缺人。
與其大量、隨便殺掉,又或者送到少府做最苦的工,當作機器消耗掉,還不如讓陳嫣帶走。當然,也不隻是陳嫣參與到了這場貿易中,從軍隊出賣俘虜開始,就有大大小小許多商賈過來做生意。
這個時候商人的生存環境很不好,但是越野蠻的環境越有生機!大家就用各自的辦法野蠻生長著。這種情況下,商業、手工業是始終處於上升期的,對於人口的需求就是一句話‘多少都不夠’!
就算手工業消耗不了,拉到南方去種甘蔗、種棉花,這總是可以的。
至於市場會不會過飽和…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即使因為戰爭的關係,大量農民破產,淪為隱戶(這樣的家庭也就無所謂消費力了)。這是因為陳嫣提前開辟了海外市場,陳嫣自己生產力是不足以滿足那麽大的‘世界市場’的,所以她還會收購不少。
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國內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