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這本書裏,包括了五部中篇小說。其中《黃金時代》一篇,從二十歲時就開始寫,到將近四十歲時才完篇,其間很多次地重寫。現在重讀當年的舊稿,幾乎每句話都會使我汗顏,隻有最後的定稿讀起來感覺不同。這篇三萬多字的小說裏,當然還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以後,絲毫也沒有改動的衝動。這說明小說有這樣一種寫法,雖然困難,但還不是不可能。這種寫法就叫做追求對作者自己來說的完美。我相信對每個作者來說,完美都是存在的,隻是不能經常去追求它。據說迪倫馬特寫《法官和他的劊子手》,也寫了很多年。寫完以後說:今後再也不能這樣寫小說了。這說明他也這樣寫過。一個人不可能在每篇作品裏做到完美,但是完美當然是最好的。
有一次,有個女孩子問我怎樣寫小說,並且說她正有要寫小說的念頭。我把寫《黃金時代》的過程告訴了她。下次再見麵,問她的小說寫得怎樣了,她說,聽說小說這麽難寫,她已經把這個念頭放下了。其實在這本書裏,大多數章節不是這樣嘔心瀝血地寫成的,但我主張,任何寫小說的人都不妨試試這種寫法。這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這本書裏有很多地方寫到性。這種寫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議,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為什麽,就這樣寫了出來。現在回憶起來,這樣寫既不是為了找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裏,性才會成為生活主題,正如饑餓的年代裏吃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為人性的障礙。
然而,在我的小說裏,這些障礙本身又不是主題。真正的主題,還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反思。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邏輯是:我們的生活有這麽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覺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氣質,是天生的。我小說裏的人也總是在笑,從來就不哭,我以為這樣比較有趣。喜歡我小說的人總說,從頭笑到尾,覺得很有趣等等。這說明本人的作品有自己的讀者群。當然,也有些作者以為哭比較使人感動。他們筆下的人物從來就不笑,總在哭。這也是一種寫法。他們也有自己的讀者群。有位朋友說,我的小說從來沒讓她感動過。她就是個愛哭的人,誤讀了我的小說,感到很失落。我這樣說,是為了讓讀者不再因為誤讀我的小說感到失落。
現在嚴肅小說的讀者少了,但讀者的水平是大大提高了。在現代社會裏,小說的地位和舞台劇一樣,正在成為一種高雅藝術。小說會失去一些讀者,其中包括想受道德教育的讀者,想看政治暗喻的讀者,感到性壓抑、尋找發泄渠道的讀者,無所事事想要消磨時光的讀者;剩下一些真正讀小說的人。小說也會失去一些作者??有些人會去下海經商,或者搞影視劇本,最後隻剩下一些真正寫小說的人。我以為這是一件好事。
《黃金時代》後記羅素先生在他的《西方的智慧》一書裏曾經引述了這樣一句話:一本大書就是一個災難!我同意這句話,但我認為,書不管大小,都可以成為災難,並且是作者和編輯的災難。
本書的三部小說被收到同一個集子裏,除了主人公都叫王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它們有著共同的主題。我相信讀者閱讀之後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主題就是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會認為,還沒有人這樣寫過我們的生活,本世紀初,有一位印象派畫家畫了一批倫敦的風景畫,在倫敦展開,引起了很大轟動——他畫的天空完全是紅的。觀眾當然以為是畫家存心要標新立異,然而當他們步出畫廊,抬頭看天時,發現因為汙染的緣故,倫敦的天空的確是磚紅色的。天空應當是藍色的,但實際上是紅色的;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它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本書中《黃金時代》第一輯,曾在台灣《聯合報》連載。《革命時期的愛情》和《我的陰陽兩界》也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我曾經就這些作品請教過一些朋友的意見;除了肯定的意見之外,還有一種反對的意見是這樣的:這些小說雖然好看,但是缺少了一個積極的主題,不能激勵人們向上,等等。筆者雖是謙虛的人,卻不能接受這些意見。積極向上雖然是為人的準則,也不該時時刻刻掛在嘴上。我以為自己的本人就是把小說寫得盡量好看,而不應在作品裏夾雜某些刻意說教。我的寫作態度是寫一些作品給讀小說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誨不良的青年。
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夠辨別善惡的人需要讀小說,本書就是為他們而寫。至於渾渾噩噩、善惡不明的人需要讀點什麽,我還沒有考慮過。不管怎麽說,我認為咱們國家裏前一類讀者夠多了,可以有一種正經文學了;若說我們國家的全體成年人均處於天真未鑿、善惡莫辨的狀態,需要無時無刻的說教,這是我絕不敢相信的。
自我懂事以來,對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總是評價過高,對我國人的智力、道德水平總是評價過低,我認為這是一種偏差。當然,假如這是出於策略的考慮,那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有關這本書,還有最後一點要說:本世紀初,有那個把倫敦的天空畫成了紅色的人後來被稱為“倫敦天空的發明者”。我這樣寫了我們的生活,假如有人說,我就是這種生活的發明者,這是我絕不能承認的.眾所周知,這種發明權屑於更偉大的人物、更偉大的力量。
本書得以麵世,多虧了不屈不撓的意誌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必須說明,這些優秀品質並非作者所有.鑒於出版這本書比寫出這本書要困難得多,所以假如本書有些可取之處,應當歸功於所有幫助出版和發行它的朋友們。
有一次,有個女孩子問我怎樣寫小說,並且說她正有要寫小說的念頭。我把寫《黃金時代》的過程告訴了她。下次再見麵,問她的小說寫得怎樣了,她說,聽說小說這麽難寫,她已經把這個念頭放下了。其實在這本書裏,大多數章節不是這樣嘔心瀝血地寫成的,但我主張,任何寫小說的人都不妨試試這種寫法。這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這本書裏有很多地方寫到性。這種寫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議,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為什麽,就這樣寫了出來。現在回憶起來,這樣寫既不是為了找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裏,性才會成為生活主題,正如饑餓的年代裏吃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為人性的障礙。
然而,在我的小說裏,這些障礙本身又不是主題。真正的主題,還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反思。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邏輯是:我們的生活有這麽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覺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氣質,是天生的。我小說裏的人也總是在笑,從來就不哭,我以為這樣比較有趣。喜歡我小說的人總說,從頭笑到尾,覺得很有趣等等。這說明本人的作品有自己的讀者群。當然,也有些作者以為哭比較使人感動。他們筆下的人物從來就不笑,總在哭。這也是一種寫法。他們也有自己的讀者群。有位朋友說,我的小說從來沒讓她感動過。她就是個愛哭的人,誤讀了我的小說,感到很失落。我這樣說,是為了讓讀者不再因為誤讀我的小說感到失落。
現在嚴肅小說的讀者少了,但讀者的水平是大大提高了。在現代社會裏,小說的地位和舞台劇一樣,正在成為一種高雅藝術。小說會失去一些讀者,其中包括想受道德教育的讀者,想看政治暗喻的讀者,感到性壓抑、尋找發泄渠道的讀者,無所事事想要消磨時光的讀者;剩下一些真正讀小說的人。小說也會失去一些作者??有些人會去下海經商,或者搞影視劇本,最後隻剩下一些真正寫小說的人。我以為這是一件好事。
《黃金時代》後記羅素先生在他的《西方的智慧》一書裏曾經引述了這樣一句話:一本大書就是一個災難!我同意這句話,但我認為,書不管大小,都可以成為災難,並且是作者和編輯的災難。
本書的三部小說被收到同一個集子裏,除了主人公都叫王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它們有著共同的主題。我相信讀者閱讀之後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主題就是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會認為,還沒有人這樣寫過我們的生活,本世紀初,有一位印象派畫家畫了一批倫敦的風景畫,在倫敦展開,引起了很大轟動——他畫的天空完全是紅的。觀眾當然以為是畫家存心要標新立異,然而當他們步出畫廊,抬頭看天時,發現因為汙染的緣故,倫敦的天空的確是磚紅色的。天空應當是藍色的,但實際上是紅色的;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它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本書中《黃金時代》第一輯,曾在台灣《聯合報》連載。《革命時期的愛情》和《我的陰陽兩界》也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我曾經就這些作品請教過一些朋友的意見;除了肯定的意見之外,還有一種反對的意見是這樣的:這些小說雖然好看,但是缺少了一個積極的主題,不能激勵人們向上,等等。筆者雖是謙虛的人,卻不能接受這些意見。積極向上雖然是為人的準則,也不該時時刻刻掛在嘴上。我以為自己的本人就是把小說寫得盡量好看,而不應在作品裏夾雜某些刻意說教。我的寫作態度是寫一些作品給讀小說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誨不良的青年。
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夠辨別善惡的人需要讀小說,本書就是為他們而寫。至於渾渾噩噩、善惡不明的人需要讀點什麽,我還沒有考慮過。不管怎麽說,我認為咱們國家裏前一類讀者夠多了,可以有一種正經文學了;若說我們國家的全體成年人均處於天真未鑿、善惡莫辨的狀態,需要無時無刻的說教,這是我絕不敢相信的。
自我懂事以來,對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總是評價過高,對我國人的智力、道德水平總是評價過低,我認為這是一種偏差。當然,假如這是出於策略的考慮,那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有關這本書,還有最後一點要說:本世紀初,有那個把倫敦的天空畫成了紅色的人後來被稱為“倫敦天空的發明者”。我這樣寫了我們的生活,假如有人說,我就是這種生活的發明者,這是我絕不能承認的.眾所周知,這種發明權屑於更偉大的人物、更偉大的力量。
本書得以麵世,多虧了不屈不撓的意誌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必須說明,這些優秀品質並非作者所有.鑒於出版這本書比寫出這本書要困難得多,所以假如本書有些可取之處,應當歸功於所有幫助出版和發行它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