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病問:“你們都和劉娥見麵談話,說了些什麽?”劉娥對她隻說了些敬仰、久仰的泛泛之談,和她們應該更有話說。別看人間把她和呂武劃開,可她們仨都是掌握了實權的太後。


    呂雉、武曌和劉娥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切入點,兒子二十多歲,有了兒女,太後還不肯還政,母子關係不好——但死去的太後就是好太後。


    劉娥這心聲一說,呂雉感慨萬千,武曌也幽幽歎氣。


    仨位自認為是好母親的太後差點對坐垂淚。


    在旁圍觀了全程了李煜不敢吭聲,他挺想問問這兩位太後對自己有什麽誤解?又不敢問,回去填詞,說有一隻鷂鷹以為自己是一隻蝴蝶,抓壞了牡丹,啄壞了玫瑰,在花園裏往翅膀上蹭蹭花粉,蹭的百花凋零。


    還可以一同吐槽兒子喜歡了一個不怎麽樣的人——劉盈以前有個男寵,李賢也有一個不怎麽樣的叛徒男寵,李顯愛韋香兒愛的如癡如醉,趙禎現在迷戀於張氏,張氏八歲入宮,和太子不是什麽青梅竹馬,就是長得明眸皓齒,能歌善舞。劉太後一去世,趙禎就把郭後廢了。劉娥覺得自己選的兒媳婦挺好,就是皇帝太好色。


    說來說去,難逃《新唐書》這一件事。


    呂雉道:“張昭遠如今正在批駁新唐書呢。”那是舊唐書作者。


    舊唐書編撰與五代後晉石敬瑭時期,有些事的曆史資料的不全,新編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改動太大。


    “當時藩鎮謀逆,皇帝不過三代,哈。”武媚娘嫣然一笑:“我以前隻聽說富不過三代,這時候皇帝也不過三代,真是混亂。石敬瑭本就是賣國逆賊,他讓人寫史書,必然夾雜私心。《藩鎮傳》,《忠義傳》的確應該改。


    至於別的嘛,尤其是皇帝本紀部分,嗬,該下拔舌地獄。我可是頭一次知道,原來妙兒是被我捂死的。”


    任何國家出品的書籍都有其政治意義,有些是為了抬高道德水準,教化萬民。石敬瑭時期不一樣,他沒給出標準,張紹遠其人和馮道一樣曆侍數朝代,為人很謹慎。自己把審核標準壓的更低,唯恐犯了忌諱,道德規範很重要,活著同樣很重要。不知道什麽是關鍵詞,那就全是關鍵詞。也不知道皇帝對遼國的態度,石敬瑭靠的是契丹人的援助建國,那就對唐朝的契丹人少寫,寫的含糊。但突厥已經滅了,可以吹一波太宗高宗的雄風。


    長孫皇後都無奈搖頭,她也被做了一點點改動,寫的有點古板無趣。不過舊唐書寫的就有點木訥,其實我幽默風趣還很瀟灑。更慘的太宗,丈夫現在被新修的史書氣的離家出走,去找友人痛心疾首去了。書裏不僅寫他想要立弟媳楊氏為皇後,還寫唐高宗打高句麗失敗後悔。新唐書·本紀·卷二·讚曰:……至其牽於多愛,複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沒錯,這話說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隻想提刀斬了歐陽修。“別的女人那配做皇後!”我就是隨便試試!


    每個皇帝拿到書之後都看自己的本紀,基本上個個憤怒,集體批改。


    呂雉沉吟再三,事不關己,表現出一點心疼:“唐太宗文韜武略,諸帝之中名列第一。則天皇後”


    武曌自己淡定的說:“劣跡斑斑唄,我做過不少不太合適的事,他們都不提,硬是編了一個故事。嘖,古往今來的夭折的皇子公主有多少,難道都是後妃爭寵所殺?”淡定的喝酒。


    長孫皇後也想說著這事:“若說你矯詔,恐怕觸及金匱之盟。


    要說你擅殺宗室,趙德昭趙德芳就在不久前死的蹊蹺,人皆知其冤。


    要說你誣陷人謀反,趙廷美也在房山。


    要說你與突厥建立盟約,連趙光義、趙恒和滿朝文武都在內,一個都跑不了。


    要說你讓土地給突厥,文人們怎麽複原戰國風貌?”


    這些事都不能說,不敢使勁編排,就剩酷吏一項惡劣行為,隻有一項罪行哪裏夠呢,必須得擴充點內容進去。沒有真像和證據,就編一個。


    武曌知道修史書時,皇帝的態度最重要,但真沒發現他們要避諱的事這麽多。笑的倒進她懷裏:“難道趙光義是我後人嗎?”


    長孫無病順手掐她的腰。


    呂雉看她們如此親昵,深感詭異:“戰國風貌作何解釋?”


    “杜牧的《阿房宮賦》說的是阿房宮?蘇洵寫的那《六國論》,難道說的真是六國嗎?”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六國論一寫出來就在陰間風靡開來。


    由凶凶閻君指定到太學課本之中,劉秀認為他在炫耀,嬴政:對。


    三名美人相視一笑,舉杯共飲。文人想說又不敢直說,就隻能借古喻今。如果宋遼兩國號為兄弟,關係和睦,蘇洵要是明著寫‘遼國是喂不飽的狼,給錢不能解決問題,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是目光短視’,容易被人以破壞兄弟關係的名義給製裁了。但他這麽寫就沒事,宋國知道他在說遼國,遼國看了覺得說得對還挺吉利的。


    “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宋祁編的,那些是歐陽修寫的,歐陽修的文筆不錯,可惜私心太重。”


    “自古以來修史的人,誰私心不重?司馬遷把阿政都寫成怎麽樣了?”


    “這倒是。”所謂的千秋評判,大多是史家筆墨,可以給人定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這權力其實不小。


    喝著酒一頓閑扯,從武後一個人有本紀和列傳開始閑聊,說道歐陽修若在武周朝,不知是效忠還是歸隱。


    武曌自從經過五代十國之後,認為大臣們比起尊嚴更在意生存需求,當然了人都是這樣。


    三人各有各的信息來源,但呂雉的來源是官方:“宋祁此人性格懶散。”


    “主編?”


    “對,編修了七年,未見成果,趙禎派人去催促,他說秋天出成品。”


    長孫無病開始笑。武曌心中疑惑,我錯過了什麽消息?


    呂雉也樂:“過了三年多,趙禎讓歐陽修加入編修。這才成書。”


    武曌驚的瞪大眼睛:“好慢!”這個速度完全能不能接受啊!趙禎真有耐心。


    ……


    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人各自去找自己的友人,看完本紀就氣的頭疼,等到看完了全部,對照著看,看的他們都想親自寫一本史書——反正現在有空。


    李淵拍桌:“一個個都在隱沒朕的功績,到底有沒有人記得我才是開國之君?”


    “我記得主公,永遠都記得。”


    “朕的詔令文章都被刪了!”


    宋祁和歐陽修在搞文化運動,對唐朝的駢文很鄙視,刪了一部分詔令,改了一部分的文風,也不管唐朝的原文,非要給改動一下。就是討厭駢文。


    …


    李世民拍桌:“打高麗打的很好!打的對!朕從來沒有後悔過!稍有瑕疵不代表後悔!隻是沒有滅了他們覺得不快活。我大唐的文臣一個個也是能征慣戰,哪像宋朝的文人,手無縛雞之力。”


    唐朝的文臣是什麽樣呢?就是體力比武將稍弱一些,基本上個個都懂拉弓放箭,也能在陣前指揮,臨危不亂,最起碼在李世民時期是這樣。淩煙閣裏的文臣,最弱的也懂化裝潛入。


    唐太宗本來覺得宋朝還不錯,在趙禎繼位的那一刻,就已經超過了五代十國的合計年份。但史書中的態度就是朝廷的態度。


    杜如晦勸道:“息怒,這件事有內情,聽我慢慢道來。”


    “你說。”


    “宋朝文臣主和。您可是主戰派的,宋太宗、宋真宗兩次親征……”掌握話語權的文人不讚同打仗,那麽政黨傾軋就牽連到曆史評價上了。唐太宗是堅定的主戰派,在這時候他就不隻是一個簡單的皇帝,而是‘皇帝是否親征’這件事的風向標。


    要提到為什麽大批文人主和,那就得說到南北兩黨。所謂的新黨舊黨,主要組成部分是南人和北人,不隻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打仗對南方人的利益有利,打仗對北方人的利益有利。名義上同為宋臣,實際上各有私心。就好比是檀淵之盟前,江南王欽若希望皇帝去江南‘請幸金陵’,四川人陳堯叟‘請幸成都’。寇準作為一北方大漢,軍中代表,建議皇帝直接去幹!


    隻有戰爭才能給軍隊帶來好處。平時都會被克扣軍餉軍需,被挑剔,非得是打仗才能揚眉吐氣,大展身手。但是呢,打仗時立功的是武人,文人們雖然不敢上前線,但是很善於批評,認為國家棟梁的風頭被搶了,認為武人需要監督批評。


    高士廉和另外幾個人把當前朝政黨派簡化成一個坐標軸,潘美和楊業在不遠處喝悶酒,聽了全程,十分難過。


    文武和南北兩種立場就變成了:北文/北武,南文/南武。


    然後北文和北武互相鄙視但支持,試圖排擠南人,看南武的戰鬥力來鄙視。南文對南武鄙視,不怎麽支持,並極力打擊北武。北武對南文南武蔑視。南武對此痛心疾首。


    李世民看向窗外,好多草:-_-||


    …


    《舊唐書·本紀》部分近三十萬字,到《新唐書》僅剩下九萬字。


    李治慢慢悠悠的問昔日的大臣們:“媚娘能為了我的墳塋興風雨。你們真不能對歐陽修略加小懲麽?”墳塋是自謙。


    大臣一起搖頭,真的不能。


    李治沉吟再三:“李隆基所修《貞觀政要》還好,卻不算是史書,我打算為父親重修史書,不外傳,隻留作私藏,諸位可願祝我一臂之力?”


    所有私藏的東西都能流傳開。(#^.^#)


    眾人都答應了,並小聲要求讓武後別來。


    ……


    人間有一個名叫吳縝的人,正在寫《新唐書糾謬》,主要就針對編輯組。寫好了目錄一看:書事失實、事有可疑、自相違舛、年月時世差誤、官爵姓名謬誤、紀誌表傳不相符合、載述脫誤、義例不明、先後失序、編次未當。


    啊我好細致!這不是小心眼,是他們錯誤太多。


    ……


    但總的來說,畢昇剛發明的活字印刷沒用上,雕版印這套書也很方便。


    不管陰間什麽反應,唐太宗的支持者們作何感想,新唐書就作為官方書目發行。


    目的有三:1.重塑宋朝的正統地位——修書能塑造國家地位。2.反對太後執政以及皇帝親征。3.石敬瑭不配。3.5.不要打仗不要打仗。


    龐籍在邊關盯著李元昊:“唉……”


    狄青:“唉……”雖然剛打了一場勝仗但是……


    趙禎看完之後覺得很累:“當年太*祖時,每隔十天親自去檢查軍械質量。”


    但生產質量要皇帝親自去抓真的很過分。


    給我一個諸葛亮好嗎?請大臣們記住,大臣們鞠躬盡瘁是本分,皇帝在後宮裏和美人玩耍不搗亂就是好皇帝。


    他為了防止武備鬆懈,將帥“鮮古今之學”,不知古今戰史及兵法,就讓曾公亮等人編撰《武經總要》,囊括從古至今所有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看完之後還不錯,趙禎感覺自己身體要是再好一點 ,憑著這本書也能親征西夏。針對李元昊的辦法都在書裏。


    他又把孫子等書匯總成《武經七書》,想要推廣一項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考試內容中,武舉就考這個。


    第319章 (蟲)


    活字印刷沒有大規模流行開,有兩個原因, 第一, 找到一個會做木刻雕版的工匠非常容易, 刻一套雕版也能用很久,做活字反倒有點費時廢料。第二, 成套的活字總會被人偷。誰看到幾千個字的活字,都覺得可以偷偷拿一個回去作紀念。然後就……不成套啦!!排版時丟一兩個字讓人怎麽辦呢。


    畢昇有些難過,他相信千百年後, 人們總會知道他的這套東西準備的有多好。


    兩個人以臉黑而著名, 一個是不愛洗臉的王安石, 另一個則是日常生氣的包拯。


    人們說他總是黑著臉沒有半點笑模樣,一句話傳來傳去總要變質, 就和《打井得一人》一樣, 一開始隻是說他看誰都不高興, 等到傳開了, 就以為他膚色黝黑。


    皇帝讓《武經七書》和《武經總要》公開發售,想讓士大夫們好好學習。但很顯然士大夫們沉迷於春花秋月, 縱酒高歌。雖然沒有武人的韜略, 但有武人的酒量。


    西夏的使者買到了這套書, 帶回老家去獻給自己的皇帝, 皇帝高興的要死, 認真學習研討,國家軍事實力大增。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比趙禎還年幼幾歲,如今依然以兄弟相稱。


    兄弟家有什麽, 我就有什麽。缺什麽就去找兄弟家要。我兄弟家的土地也很漂亮哦,兄弟家的土撥鼠……哦這個我家也有。


    趙禎等著後宮懷孕的美女出結果,如果是男孩,就有了太子,如果是女孩,隻能把養子再帶回來等著繼位。他不想把皇位送給堂兄的兒子,雖然這小子不錯,儉樸謹慎,謙恭有禮,那也不是我親兒子。


    曹皇後就靜默且明哲保身的看著皇帝反複嚐試,四十多歲還沒有兒子,很痛苦呢。關我什麽事。


    ……


    劉娥也知道這消息,她認為這是廢去皇後的報應!哼,自己選的郭皇後出身名門,你管她性格是否婉柔呢,就喜歡那些嬌滴滴的小娘子,也不看看從古至今的嬌豔後妃,有幾個生的出兒子?


    她平和又適應的過著現在還不錯的民間生活,糧食總能豐收,又有四時祭祀,皇帝又變得清醒冷靜像未登基時一樣年輕和聰慧,還真不錯。男耕女織的生活本是她幼時的夢想,現在又恢複了,有時候依在窗前讀書時,看著趙恒扛著鋤頭下地幹活,總覺得輕鬆愜意,寧靜幸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們的死後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繹並收藏皇帝們的死後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