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過‘中興’的皇帝們也不覺得改革會有像當前這麽大的阻礙,他們在人間的城隍府做判官,都震驚了,難道不應該齊心協力讓國家興盛嗎?
“王安石身邊,似乎有很多臥底。”
皇帝們心照不宣的點頭,他們都看出來了。楊堅身邊又何嚐沒有臥底呢,他以為是忠於他的故人其實和唐高祖暗通曲款。
趙曙:“此言何意?”
“身在新黨,心向舊黨,搞砸新黨的事。”
“咦!你要是這麽一說,連盤剝貪腐都不一樣了。”
皇帝們互相傳遞一個名單,打算分給相熟的判官,讓他們遇到這些人時仔細問問,是不是臥底奸細。
李忱:“我不讚同這種觀點,這種人可能是單純的幹啥啥不行。”
劉邦:“扯你爹的蛋呢,誰拿自己的仕途來臥底,毀麵吞炭的事兒現在可沒有人幹了。”
唐宣宗李忱的父親唐憲宗李純略感不適。不過他們都知道漢高祖火氣為何如此之大,他的賭場又被查封了一次。
趙禎剛睡醒:“什麽燴麵?羊肉燴麵嗎?”有一點點喜歡,多加胡椒香油和芫荽。
算了,還是拿起琵琶和古琴,合奏一曲大江東去吧。
有人試圖聊一聊堪稱全才的沈括,但皇帝們均感疑惑,沈括去遼國談判時的能力可以理解,繪製飛鳥圖,改革鹽鈔法、興修水利也隻是個良臣,誰都有這樣的全才,王安石的好同黨,但別的項目也太多了。等見到本人再說,還得問問他到底為什麽要屯兵永樂城,地點是個險地,但準備不足,還有戰爭中是否因為掣肘才失去永樂城。
……
出征西夏的軍隊失敗,十幾萬軍隊覆滅,地府井然有序的應對這些事。借用人間崇道的風俗,讓帶隊的都尉頭戴白玉蓮花冠,身穿金燦燦的法衣,校尉們頭戴紫金如意冠,穿著大紅或寶藍的法衣,扮作神仙模樣,宣稱派陰兵帶他們去陰間。
好使得很,比原先黑壓壓的軍隊上前抓捕好用多了。
都尉摸摸頭:“希望將來別讓我們剃成和尚。”
另一位都尉:“沒事,五佛冠能遮住頭。”
軍隊打敗,皇帝意誌消沉,冊立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又鬱鬱而終。皇太後高滔滔執政後廢黜了新法,啟用司馬光等舊黨人士,朝廷上下好不容易才逐漸適應了王安石的政策,又全部推翻。
蘇軾前段時間反對王安石,現在經過深思熟慮,出來反對司馬光。
(兩派腦殘粉都懵了,集火他。有些人的思想很簡單,非友即敵,非粉即黑。蘇軾認為自己隻是路人公正發言。)
趙頊見到父親和祖父時,大哭謝罪,幾乎昏過去。“趙頊,已經盡力了……愧對祖宗啊嗚嗚嗚”
趙匡胤:“唉,哭吧,哭一會就種地釀酒去。”新皇帝才九歲。幸好現在沒有一個領兵的權臣,如果有,這太適合篡位了!
我安排的局麵其實還不錯,再也不會有安祿山那樣的權臣。
……
同一年,王安石四月到陰間,司馬光九月到了陰間。
二人各自去找老婆,都是堅持不納妾的人,和妻子十分恩愛並專注於學習和著書立說。
二人也都很窮。
司馬光一死就不窮了,天下所有人都崇敬他,附近的人跑來拜祭,遠方來不了的人購置畫像,每頓飯之前遙祭他。
和老婆一起被淹沒了數日,各酒樓一車車的運來銅錢,一車一船的運走祭品,都來不及。硬是熬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祭祀的人變少,他才得見天日。
無數人前來圍觀這盛況,真的很罕見。上一個有這待遇的是宋仁宗,遼國設祭,消息走了一段時間,祭品飄過來又要一段時間,他一出門就被掉下來的三牲嚇一跳。
司馬光的夫人叫他去太學閱讀那些關於新舊兩黨之爭的精品文章,他欣然前往,開篇就是柳宗元的寓言小故事,寫二人欲登峰頂,一人從山陽上,一人從山陰上,均棄石梯行險路。
第二篇就是歐陽修寫的散文。
司馬光看的直撓頭,再三提醒自己已經死了已經死了,柳宗元評價我也不是什麽很奇怪的事,不是在人間,黃庭堅呂惠卿這些還活著的人和後來人才能評價我。
歐陽修和王安石聯袂前來,看到他都驚訝了:“你竟然出來了”
第323章 爭論+趙煦(蟲)
時間回到一年前,在趙頊剛剛死亡時。他哭的太慘, 愧疚的伏地請罪。
祖宗們也不好過多苛責。畢竟他認真努力、態度誠懇, 除了一點點能力不濟的小問題之外, 主要是由於兩黨之爭導致整個宋朝都在漩渦中不能自拔。這不是趙曙替兒子甩鍋,實際就是這麽回事, 在趙曙生前他看王安石司馬光都不錯,他倆年齡相差僅三歲,這時候已經是成熟穩重, 名望頗高, 新舊兩黨也已經成型, 這時候還隻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趙匡胤開始冷靜的探討起:冗員、冗軍和冗費——這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對應的敵人是誰?是吃俸祿不幹活的官員,吃餉不打仗的士卒, 還有占有國庫費用的人。這些人充滿了整個國家。
他在這裏得到的消息很多, 能看到他們互相爭論攻擊時所寫的文章, 隻要文筆好到能在地府流傳看, 但缺乏具體數字。“自從你父親去世那年,府庫裏有多少錢。曆年有多少錢, 多少官員, 多少士兵, 都告訴我。”
這些數據都是機密, 屬於軍事機密, 官員知道,但不敢寫到文章中,萬一讓遼國和西夏知道我們宋國成了窮光蛋不就完了嗎。每年還要例行炫富, 讓他們知道我宋養得起精兵,打得起仗。
趙頊都記在心裏,擦擦眼淚,一一回憶起來,如實說了。
一看就是對朝政十分用心,才能把十多年的數據張口就說出來。
劉娥問到:“我聽說幹旱無雨,導致王安石被罷相。”
趙頊歎了口氣,垂頭喪氣,坐在椅子上也沒有坐實,捧著太宗從太*祖手裏搶來的酒,眼淚直往酒裏落:“那年幹旱……有人獻上《流民圖》,其慘狀令人不忍猝睹,我…人言這是人事不休(官員道德問題),介甫說天變不足畏,恐怕是上天示警…”王安石雖然安慰我說堯舜時也有水旱災害,但堯舜當時沒變法呀。誰變法都會害怕,沒有改變的話呢,那就不是天象示警,如果有變法,還有說天變不足畏這樣過分的話,真的越等越害怕,天下大旱啊。“結束新法的第二天就下雨了。”
自古以來,水旱蝗蟲和謀反總是輪番出現,隻是區域大小而已,少有全年沒災的年份。但皇帝們應對的方式不同,有些皇帝認為有災害是朝中有人缺德,排除自己的嫌疑之後,換個丞相。有些皇帝認為是自己的錯,就開始吃素給上天道歉。有些皇帝大赦天下查找冤案。
劉娥不怎麽迷信,隻是歎了口氣:“你母親,有些過於幹政。”管的事不少,就是管的不對。她也覺得司馬光比王安石更好一點,但王安石也有可取之處。
眾人都看她,似乎想問她怎麽好意思說別的女人幹政,尤其是趙禎,他懷疑太後現在認為她自己是個不攬權的好太後。
趙光義又問一件事:“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呂嘉問、蔡京等人,都是王安石的臂助,我聽說有人稱其為八賊。這是怎麽回事?”
趙頊徐徐解釋自己的心態,他想要改變,變好,變強。“別人隻想安於現狀,唯有介甫與我同心同德,憂國憂民。隻修德政豈能抵禦外敵。遼與西夏形如虎狼。”
遼國和西夏待著沒事就勒索‘兄弟你家地沒有用吧,劃給我吧’‘兄弟你家的銀子很漂亮哦’‘兄弟你的邊關的百姓閑著也是,去給我幹活吧’,他們永不知足。蘇洵說得多對啊,那滅六國論是前車之鑒。他們父子三人,堪稱王羲之在世,還比王羲之善於寫詞。
探討新舊兩黨的事,探討了很久。局勢有點複雜,皇帝們一想到大臣們的出發點不再是君王和天下的利益(君王=天下),也不是自己的立場,而擰成團,這就讓人煩躁了。當年朋黨論已令人不愉,現在如此明顯的結黨,簡直是對皇帝的威脅逼迫。兩黨之爭,逼的皇帝親自下場站隊,另一黨有才幹的人就不能被起用,這豈不是滑稽?以前主戰主和的大臣們爭端雖然激烈,但在皇帝親自定調之後,都會服從命令。
趙匡胤思考良久:“我覺得,你需要把他們統統罵一頓,不行就打一頓。”太煩人了。這當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人間的皇帝又聽不到。
眾人鬱悶良久,趙曙開始問兒子,自己子女們現在如何,這些事不會祭告給他。
趙頊想起對自己地位有威脅的弟弟,還有可憐的妹妹,一一說了。
之後沒過幾天,曹皇後身著男裝,不是宋朝寬鬆的款式,而是唐代的團花圓領袍,黑緞圓領袍的領子敞開成胡服,頭戴襆頭斜插珍珠花,腰橫玉帶,下係金佩刀,足下一雙輕快的短靴。自己手持長篙撐船,舒舒服服的回到帝鎮,拎進來一壇酒,一套書。
趙禎驚訝道:“你怎麽作此打扮?”一次比一次過分,上上次還是窄袖的女裝,上次是直裰,這次直接改男裝了?
曹皇後愉快的叉腰:“這有何不可?我出身將門,自幼習武,男裝女裝都由得我。”
原先在人間時,遵循人間的準則,不想做逾越的事,現在到了陰間,如此自由寬泛甚是輕快,又何必委屈自己。
她生性節儉,遼國的脫脫都知道:性慈儉,重稼穡,常於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來到陰間之後一看,女人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舞槍弄棒,仔細觀察了官方和民間的雙重態度,地府的態度很簡單‘強悍嚴肅愛工作’是唯一準則,民間倒是有些議論的聲音,認為陰間如此,屬於陰陽顛倒牝雞司晨。
但有兩點徹底上反駁了這種說法,第一,都是鬼誰有陽氣?第二,沒有公雞。即便是飽學鴻儒也要被這兩條鐵證擊退。
趙禎無話可說,早就說過現在與她沒有瓜葛,隻是故人。
趙曙正要上前請她照顧自己可憐的、被駙馬氣死的女兒。
曹皇後現在用的名字是光,取自光獻皇後,很多皇後改名用的都是自己的諡號,相當偷懶。去找趙匡胤,放下禮物:“妾特來向太祖請教兵法和拳術刀法。還有盤龍棍。”
趙匡胤心說你又來了,就這麽喜歡盤龍棍?“曹彬沒教你?”是宋朝的開國重臣,曹皇後的祖父。
“我祖父哪裏會盤龍棍呢?因岐溝關之戰,他已經離開了。盤龍棍聲名赫赫,學的人倒是不少,但他們十分笨拙,破綻極多。妾生前未能見太祖舞棍,真是誠心求教。”
趙匡胤悵然,想起當年混蛋弟弟帶兵出征,以為是去欺負遼國孤兒寡母,結果損失了十萬精銳,那他娘的都是老子的精銳啊氣死了:“他們怎樣笨拙?”
曹光想了想,盡力描述一番。這些人舞棍時盡力用前頭垂掛的短棍去打人,有一點點像漁夫打魚。
趙匡胤:“……”腿都氣直了。
盤龍棍就不是這麽用的,這幫笨蛋當成打穀了嗎?棍一樣按棍來舞,隻是攻擊到那個點的時候,有個二次的疊加攻擊。
別人是一棍子掄過去,盤龍棍則是掄過去一棍,被擋住或是打中了,嘿,還有一棍。
他簡單的給侄孫媳婦講了一下:“懂了麽?你練一遍。”指點了半日。
“你怎麽想到來向我請教?”
賀皇後泡了一壺茶。
曹光坐下來喝茶:“您有所不知,死後真是學無止境。唐朝的皇帝及宗室每年都被唐太宗集訓,年年都有進步。現如今武官之中,有家傳的子弟,都在休假時回家精進,沒有家傳的子弟,或拜在長官名下,或尋訪隱士高人。如今的升遷非常公正,如果能力和成績分不出高下,就比武一場,勝者升官。”
趙匡胤歎了口氣。閻君確實不怕人謀反,倘若他的車駕會飛,他也不用怕。嗯?別的鬼魂也會飛啊,這一下又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不用擔心嗎?
終於輪到趙頊說話了,他看著英姿颯爽的祖母,請她照顧寶安公主。這是他妹妹,性情溫婉柔和,駙馬行為放蕩,甚至和小妾在公主眼前行無禮之事,還放任小妾與公主爭寵。他幾次去探望妹妹,妹妹都不說這些事,等死後才知道,隻能把這些賤婢仗責之後賜給士兵,把駙馬流放。要不是明令不能殺士大夫,他真想把這妹夫給斬了。漢朝的時候殺過駙馬,唐朝時殺過駙馬,就宋朝這麽憋屈。
曹光答應試著找找她。
沒過多久,聽說趙佶之母陳美人思念先帝而死。趙頊一聽說她形銷骨立,哀毀而死,就托人帶了一封信,讓她耐心等候。
……
司馬光和王安石又恢複了年輕時立場還不是特別鮮明時的友好狀態,二人隨著位高權重,黨羽增加,各自執政,關係變壞了一些,更多的是眾目睽睽之下,不便交往。
“你見了判官嗎?”
“沒有,他們說這次改革還沒有完全結束,還需要以觀後效。你呢?”
“跟我也是這麽說的。”一件事好不好,當然不能看發心,還得看結果。
二人都覺得一身正氣,沒有貪汙受賄,沒有誅鋤異己,滿心是為國為民,至於其他人怎麽鬥,執行時出了多少問題,真是下層官員辦事不利,以及有人從中作梗。
究竟誰對誰錯,誰為大宋江山的柱石,隻有等最後才知道。空談無益。
他們除了見到自己的偶像之外,還有幾個人想見,那就是李白、王維、杜甫,可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就連新詩都沒有。最後一首能找到的李白新詩是十年前的作品,這可不應該呀。
在歐陽修那兒見到了武曌皇後,二人大驚:“文忠公?”閉門與女子私會!這不可能。但是這位美貌佳人的衣領實在有點低……
唐朝的裙子露的麵積,比宋朝大的多。武曌雖然穿了一件超薄的白紗打底,那隻是增添了一點朦朧美,一樣看的清清楚楚。
武曌點了點桌子,示意歐陽修代為介紹。
二人聽完之後更為震驚,這就從一個嫵媚美女,變成了‘後妃幹政’的代表人物,但也難怪,隻有這種姿色才能迷住唐高宗,有點合理了。
都和武曌皇後不尷不尬的聊了一會,都很矜持,沒有評價她,隻是被她一句句逼問,追根究底,問新舊兩黨為什麽完全不能共存,這位皇後超凶的。
武曌問了半天,發現他倆的答案和人間看起來結果有些不同,顯然新舊兩黨矛盾的基礎在於朝廷的官職有限,如果隻有一家獨占,資源就都屬於自己。
武曌還想指出他們以及皇帝改革的問題根本之所在——酷吏真的很好用。但她沒這麽熱心,這也不是什麽好話,罷了罷了。
王安石:“不知杜甫今在何處。”
武曌微微一笑:“與太宗在外,吟詩作賦。”
“王安石身邊,似乎有很多臥底。”
皇帝們心照不宣的點頭,他們都看出來了。楊堅身邊又何嚐沒有臥底呢,他以為是忠於他的故人其實和唐高祖暗通曲款。
趙曙:“此言何意?”
“身在新黨,心向舊黨,搞砸新黨的事。”
“咦!你要是這麽一說,連盤剝貪腐都不一樣了。”
皇帝們互相傳遞一個名單,打算分給相熟的判官,讓他們遇到這些人時仔細問問,是不是臥底奸細。
李忱:“我不讚同這種觀點,這種人可能是單純的幹啥啥不行。”
劉邦:“扯你爹的蛋呢,誰拿自己的仕途來臥底,毀麵吞炭的事兒現在可沒有人幹了。”
唐宣宗李忱的父親唐憲宗李純略感不適。不過他們都知道漢高祖火氣為何如此之大,他的賭場又被查封了一次。
趙禎剛睡醒:“什麽燴麵?羊肉燴麵嗎?”有一點點喜歡,多加胡椒香油和芫荽。
算了,還是拿起琵琶和古琴,合奏一曲大江東去吧。
有人試圖聊一聊堪稱全才的沈括,但皇帝們均感疑惑,沈括去遼國談判時的能力可以理解,繪製飛鳥圖,改革鹽鈔法、興修水利也隻是個良臣,誰都有這樣的全才,王安石的好同黨,但別的項目也太多了。等見到本人再說,還得問問他到底為什麽要屯兵永樂城,地點是個險地,但準備不足,還有戰爭中是否因為掣肘才失去永樂城。
……
出征西夏的軍隊失敗,十幾萬軍隊覆滅,地府井然有序的應對這些事。借用人間崇道的風俗,讓帶隊的都尉頭戴白玉蓮花冠,身穿金燦燦的法衣,校尉們頭戴紫金如意冠,穿著大紅或寶藍的法衣,扮作神仙模樣,宣稱派陰兵帶他們去陰間。
好使得很,比原先黑壓壓的軍隊上前抓捕好用多了。
都尉摸摸頭:“希望將來別讓我們剃成和尚。”
另一位都尉:“沒事,五佛冠能遮住頭。”
軍隊打敗,皇帝意誌消沉,冊立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又鬱鬱而終。皇太後高滔滔執政後廢黜了新法,啟用司馬光等舊黨人士,朝廷上下好不容易才逐漸適應了王安石的政策,又全部推翻。
蘇軾前段時間反對王安石,現在經過深思熟慮,出來反對司馬光。
(兩派腦殘粉都懵了,集火他。有些人的思想很簡單,非友即敵,非粉即黑。蘇軾認為自己隻是路人公正發言。)
趙頊見到父親和祖父時,大哭謝罪,幾乎昏過去。“趙頊,已經盡力了……愧對祖宗啊嗚嗚嗚”
趙匡胤:“唉,哭吧,哭一會就種地釀酒去。”新皇帝才九歲。幸好現在沒有一個領兵的權臣,如果有,這太適合篡位了!
我安排的局麵其實還不錯,再也不會有安祿山那樣的權臣。
……
同一年,王安石四月到陰間,司馬光九月到了陰間。
二人各自去找老婆,都是堅持不納妾的人,和妻子十分恩愛並專注於學習和著書立說。
二人也都很窮。
司馬光一死就不窮了,天下所有人都崇敬他,附近的人跑來拜祭,遠方來不了的人購置畫像,每頓飯之前遙祭他。
和老婆一起被淹沒了數日,各酒樓一車車的運來銅錢,一車一船的運走祭品,都來不及。硬是熬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祭祀的人變少,他才得見天日。
無數人前來圍觀這盛況,真的很罕見。上一個有這待遇的是宋仁宗,遼國設祭,消息走了一段時間,祭品飄過來又要一段時間,他一出門就被掉下來的三牲嚇一跳。
司馬光的夫人叫他去太學閱讀那些關於新舊兩黨之爭的精品文章,他欣然前往,開篇就是柳宗元的寓言小故事,寫二人欲登峰頂,一人從山陽上,一人從山陰上,均棄石梯行險路。
第二篇就是歐陽修寫的散文。
司馬光看的直撓頭,再三提醒自己已經死了已經死了,柳宗元評價我也不是什麽很奇怪的事,不是在人間,黃庭堅呂惠卿這些還活著的人和後來人才能評價我。
歐陽修和王安石聯袂前來,看到他都驚訝了:“你竟然出來了”
第323章 爭論+趙煦(蟲)
時間回到一年前,在趙頊剛剛死亡時。他哭的太慘, 愧疚的伏地請罪。
祖宗們也不好過多苛責。畢竟他認真努力、態度誠懇, 除了一點點能力不濟的小問題之外, 主要是由於兩黨之爭導致整個宋朝都在漩渦中不能自拔。這不是趙曙替兒子甩鍋,實際就是這麽回事, 在趙曙生前他看王安石司馬光都不錯,他倆年齡相差僅三歲,這時候已經是成熟穩重, 名望頗高, 新舊兩黨也已經成型, 這時候還隻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趙匡胤開始冷靜的探討起:冗員、冗軍和冗費——這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對應的敵人是誰?是吃俸祿不幹活的官員,吃餉不打仗的士卒, 還有占有國庫費用的人。這些人充滿了整個國家。
他在這裏得到的消息很多, 能看到他們互相爭論攻擊時所寫的文章, 隻要文筆好到能在地府流傳看, 但缺乏具體數字。“自從你父親去世那年,府庫裏有多少錢。曆年有多少錢, 多少官員, 多少士兵, 都告訴我。”
這些數據都是機密, 屬於軍事機密, 官員知道,但不敢寫到文章中,萬一讓遼國和西夏知道我們宋國成了窮光蛋不就完了嗎。每年還要例行炫富, 讓他們知道我宋養得起精兵,打得起仗。
趙頊都記在心裏,擦擦眼淚,一一回憶起來,如實說了。
一看就是對朝政十分用心,才能把十多年的數據張口就說出來。
劉娥問到:“我聽說幹旱無雨,導致王安石被罷相。”
趙頊歎了口氣,垂頭喪氣,坐在椅子上也沒有坐實,捧著太宗從太*祖手裏搶來的酒,眼淚直往酒裏落:“那年幹旱……有人獻上《流民圖》,其慘狀令人不忍猝睹,我…人言這是人事不休(官員道德問題),介甫說天變不足畏,恐怕是上天示警…”王安石雖然安慰我說堯舜時也有水旱災害,但堯舜當時沒變法呀。誰變法都會害怕,沒有改變的話呢,那就不是天象示警,如果有變法,還有說天變不足畏這樣過分的話,真的越等越害怕,天下大旱啊。“結束新法的第二天就下雨了。”
自古以來,水旱蝗蟲和謀反總是輪番出現,隻是區域大小而已,少有全年沒災的年份。但皇帝們應對的方式不同,有些皇帝認為有災害是朝中有人缺德,排除自己的嫌疑之後,換個丞相。有些皇帝認為是自己的錯,就開始吃素給上天道歉。有些皇帝大赦天下查找冤案。
劉娥不怎麽迷信,隻是歎了口氣:“你母親,有些過於幹政。”管的事不少,就是管的不對。她也覺得司馬光比王安石更好一點,但王安石也有可取之處。
眾人都看她,似乎想問她怎麽好意思說別的女人幹政,尤其是趙禎,他懷疑太後現在認為她自己是個不攬權的好太後。
趙光義又問一件事:“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呂嘉問、蔡京等人,都是王安石的臂助,我聽說有人稱其為八賊。這是怎麽回事?”
趙頊徐徐解釋自己的心態,他想要改變,變好,變強。“別人隻想安於現狀,唯有介甫與我同心同德,憂國憂民。隻修德政豈能抵禦外敵。遼與西夏形如虎狼。”
遼國和西夏待著沒事就勒索‘兄弟你家地沒有用吧,劃給我吧’‘兄弟你家的銀子很漂亮哦’‘兄弟你的邊關的百姓閑著也是,去給我幹活吧’,他們永不知足。蘇洵說得多對啊,那滅六國論是前車之鑒。他們父子三人,堪稱王羲之在世,還比王羲之善於寫詞。
探討新舊兩黨的事,探討了很久。局勢有點複雜,皇帝們一想到大臣們的出發點不再是君王和天下的利益(君王=天下),也不是自己的立場,而擰成團,這就讓人煩躁了。當年朋黨論已令人不愉,現在如此明顯的結黨,簡直是對皇帝的威脅逼迫。兩黨之爭,逼的皇帝親自下場站隊,另一黨有才幹的人就不能被起用,這豈不是滑稽?以前主戰主和的大臣們爭端雖然激烈,但在皇帝親自定調之後,都會服從命令。
趙匡胤思考良久:“我覺得,你需要把他們統統罵一頓,不行就打一頓。”太煩人了。這當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人間的皇帝又聽不到。
眾人鬱悶良久,趙曙開始問兒子,自己子女們現在如何,這些事不會祭告給他。
趙頊想起對自己地位有威脅的弟弟,還有可憐的妹妹,一一說了。
之後沒過幾天,曹皇後身著男裝,不是宋朝寬鬆的款式,而是唐代的團花圓領袍,黑緞圓領袍的領子敞開成胡服,頭戴襆頭斜插珍珠花,腰橫玉帶,下係金佩刀,足下一雙輕快的短靴。自己手持長篙撐船,舒舒服服的回到帝鎮,拎進來一壇酒,一套書。
趙禎驚訝道:“你怎麽作此打扮?”一次比一次過分,上上次還是窄袖的女裝,上次是直裰,這次直接改男裝了?
曹皇後愉快的叉腰:“這有何不可?我出身將門,自幼習武,男裝女裝都由得我。”
原先在人間時,遵循人間的準則,不想做逾越的事,現在到了陰間,如此自由寬泛甚是輕快,又何必委屈自己。
她生性節儉,遼國的脫脫都知道:性慈儉,重稼穡,常於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來到陰間之後一看,女人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舞槍弄棒,仔細觀察了官方和民間的雙重態度,地府的態度很簡單‘強悍嚴肅愛工作’是唯一準則,民間倒是有些議論的聲音,認為陰間如此,屬於陰陽顛倒牝雞司晨。
但有兩點徹底上反駁了這種說法,第一,都是鬼誰有陽氣?第二,沒有公雞。即便是飽學鴻儒也要被這兩條鐵證擊退。
趙禎無話可說,早就說過現在與她沒有瓜葛,隻是故人。
趙曙正要上前請她照顧自己可憐的、被駙馬氣死的女兒。
曹皇後現在用的名字是光,取自光獻皇後,很多皇後改名用的都是自己的諡號,相當偷懶。去找趙匡胤,放下禮物:“妾特來向太祖請教兵法和拳術刀法。還有盤龍棍。”
趙匡胤心說你又來了,就這麽喜歡盤龍棍?“曹彬沒教你?”是宋朝的開國重臣,曹皇後的祖父。
“我祖父哪裏會盤龍棍呢?因岐溝關之戰,他已經離開了。盤龍棍聲名赫赫,學的人倒是不少,但他們十分笨拙,破綻極多。妾生前未能見太祖舞棍,真是誠心求教。”
趙匡胤悵然,想起當年混蛋弟弟帶兵出征,以為是去欺負遼國孤兒寡母,結果損失了十萬精銳,那他娘的都是老子的精銳啊氣死了:“他們怎樣笨拙?”
曹光想了想,盡力描述一番。這些人舞棍時盡力用前頭垂掛的短棍去打人,有一點點像漁夫打魚。
趙匡胤:“……”腿都氣直了。
盤龍棍就不是這麽用的,這幫笨蛋當成打穀了嗎?棍一樣按棍來舞,隻是攻擊到那個點的時候,有個二次的疊加攻擊。
別人是一棍子掄過去,盤龍棍則是掄過去一棍,被擋住或是打中了,嘿,還有一棍。
他簡單的給侄孫媳婦講了一下:“懂了麽?你練一遍。”指點了半日。
“你怎麽想到來向我請教?”
賀皇後泡了一壺茶。
曹光坐下來喝茶:“您有所不知,死後真是學無止境。唐朝的皇帝及宗室每年都被唐太宗集訓,年年都有進步。現如今武官之中,有家傳的子弟,都在休假時回家精進,沒有家傳的子弟,或拜在長官名下,或尋訪隱士高人。如今的升遷非常公正,如果能力和成績分不出高下,就比武一場,勝者升官。”
趙匡胤歎了口氣。閻君確實不怕人謀反,倘若他的車駕會飛,他也不用怕。嗯?別的鬼魂也會飛啊,這一下又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不用擔心嗎?
終於輪到趙頊說話了,他看著英姿颯爽的祖母,請她照顧寶安公主。這是他妹妹,性情溫婉柔和,駙馬行為放蕩,甚至和小妾在公主眼前行無禮之事,還放任小妾與公主爭寵。他幾次去探望妹妹,妹妹都不說這些事,等死後才知道,隻能把這些賤婢仗責之後賜給士兵,把駙馬流放。要不是明令不能殺士大夫,他真想把這妹夫給斬了。漢朝的時候殺過駙馬,唐朝時殺過駙馬,就宋朝這麽憋屈。
曹光答應試著找找她。
沒過多久,聽說趙佶之母陳美人思念先帝而死。趙頊一聽說她形銷骨立,哀毀而死,就托人帶了一封信,讓她耐心等候。
……
司馬光和王安石又恢複了年輕時立場還不是特別鮮明時的友好狀態,二人隨著位高權重,黨羽增加,各自執政,關係變壞了一些,更多的是眾目睽睽之下,不便交往。
“你見了判官嗎?”
“沒有,他們說這次改革還沒有完全結束,還需要以觀後效。你呢?”
“跟我也是這麽說的。”一件事好不好,當然不能看發心,還得看結果。
二人都覺得一身正氣,沒有貪汙受賄,沒有誅鋤異己,滿心是為國為民,至於其他人怎麽鬥,執行時出了多少問題,真是下層官員辦事不利,以及有人從中作梗。
究竟誰對誰錯,誰為大宋江山的柱石,隻有等最後才知道。空談無益。
他們除了見到自己的偶像之外,還有幾個人想見,那就是李白、王維、杜甫,可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就連新詩都沒有。最後一首能找到的李白新詩是十年前的作品,這可不應該呀。
在歐陽修那兒見到了武曌皇後,二人大驚:“文忠公?”閉門與女子私會!這不可能。但是這位美貌佳人的衣領實在有點低……
唐朝的裙子露的麵積,比宋朝大的多。武曌雖然穿了一件超薄的白紗打底,那隻是增添了一點朦朧美,一樣看的清清楚楚。
武曌點了點桌子,示意歐陽修代為介紹。
二人聽完之後更為震驚,這就從一個嫵媚美女,變成了‘後妃幹政’的代表人物,但也難怪,隻有這種姿色才能迷住唐高宗,有點合理了。
都和武曌皇後不尷不尬的聊了一會,都很矜持,沒有評價她,隻是被她一句句逼問,追根究底,問新舊兩黨為什麽完全不能共存,這位皇後超凶的。
武曌問了半天,發現他倆的答案和人間看起來結果有些不同,顯然新舊兩黨矛盾的基礎在於朝廷的官職有限,如果隻有一家獨占,資源就都屬於自己。
武曌還想指出他們以及皇帝改革的問題根本之所在——酷吏真的很好用。但她沒這麽熱心,這也不是什麽好話,罷了罷了。
王安石:“不知杜甫今在何處。”
武曌微微一笑:“與太宗在外,吟詩作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