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我再舉薦一人。趙抃如何?”
非常秉公持正、大公無私的一個人,生前死後始終如一。
“前些天剛補了人間的郡城隍,上任去了。”
他又一連提了好幾個人,要麽是剛剛就任,要麽是請了十年長假,去修行去了。
沒什麽合適的人選了:“嶽飛還不肯出仕嗎?辛棄疾都看開了,他還是不肯?他現在香火鼎盛,各地的嶽王廟層出不窮。”
“他憑借香火都要成神了,還要什麽祿位。”
職務可以擱置,稍後再議。
現在到了另一個問題:“我們是幫朱允炆的離間計,不叫他們知道真相,還是幫朱棣從父親的懷疑中解脫出來?”
……
都城的戲台上參軍戲經久不衰,尤其是這個新段子,已經連續演了一年,還是很好笑。
蒼鶻一上場先自白:“參軍收好處,大人叫我審,你要問我審不審,看他給我幾多錢。”隨即參軍上場,一身上下,珠光寶氣,兩隻手上戴了十一個大金戒指,好一頓抖摟。
蒼鶻就問他怎麽發的財,參軍不肯說,蒼鶻說自己也貪汙受賄,就沒撈到這麽多錢。
參軍頓時與他攀比,炫耀自己的手段,說自己吃空餉,蒼鶻說我也吃,參軍說自己偷槍頭炮管砸扁了賣材料,蒼鶻說我也是。
說來說去,到最後蒼鶻說大人叫我來審案,就他手上金戒指訛走了,身上的錦袍也要走了,心滿意足的逃跑了,參軍以為是舍財保命,轉眼又被人拿下。
李治看完這一場,輕輕搖著扇子:“你和朱元璋就是這種關係嗎?”你們攀比炫耀的不是貪汙而已。
武媚娘白了他一眼:“哼。有完沒完了?多少年的事還耿耿於懷,你相信流言蜚語,質疑我的貞烈,這倒罷了,總該相信我的眼光才是!”就算為了尋開心,我也應該找宋哲宗啊!
李治:“……”忽然覺得這話很可信。這不是有點奇怪?
……
朱瞻基在位的時間,是他父親的十多倍——總共十年呢!飄飄悠悠的到了陰間,就看到父親在悠哉悠哉的畫畫,祖父和曾祖父在一起下棋,看他們的表情好像馬上就要掀棋盤。
他隻記得祖父的樣貌,但明朝的畫像質量很好,栩栩如生。
湊過去一看,筆下畫的是兩個大黑胖子赤膊相撲,二人都很威嚴,板肋虯筋,兩副絡腮胡子飄灑胸前。“爹,您這畫的是?”
我知道畫家可以憑臆想畫畫,您這畫的分明是太*祖太宗,為什麽要憑空想象、憑空捏造他們摔跤的場景。
朱高熾突然被人叫了一聲,驚的差點摔倒,趕忙扶住桌子:“啊!!你什麽時候來的?”
朱瞻基扶住他:“爹,片刻之前來的。您和祖宗們玩的入神,物我兩忘,沒聽見我們說話。”下棋和畫畫入迷之後,真聽不見其他聲音。
朱棣啪的一下拍下棋子,一子決勝:“贏了。我的孫子!你什麽時候來到這裏,你今年……你今年才三十七,怎麽就來了!你兒子才多大?”
朱瞻基歎息著迎過去,下拜:“太宗!祖父!我為國操勞,日漸衰老”
“放屁!”朱元璋對此非常不忿:“設內閣,設秉筆、掌印兩個太監為你分憂,還敢號稱操勞?你怎麽不三分天下?”老子起的比雞早,睡的比大臣都晚,還健健康康的活了七十一歲,之前和漢高祖探討養生之道時,就認為你們這些小兔崽子都是吃太飽睡太好導致死得早。
但朱瞻基卻有仁君的評價,就數據層麵上看也不錯,國家人口和賦稅都還好。
現在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還有朱瞻基那年紀很大的兩個同母弟弟。
要是再來一次靖難,那可就太熱鬧了。
第351章 土木堡之變
在不那麽令人具有好感的朱棣和同樣讓人喜歡不起來的朱允炆之間,李世民懶得選, 直接把答案告訴武曌。
武曌當然知道示好毫無用處, 試圖用善意來維係皇帝之間的感情也是癡心妄想, 但還是去確認了,朱允炆果然在敵鎮中一臉惆悵。
這家夥本以為和閻君客氣客氣, 對麵會直接大度的讓他以庶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間,沒想到閻君還是這麽小氣。武曌也沒想到他還能這麽傻。回去就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沒把她當紅顏知己,但還是信了。他自己沉思之後也覺得不對勁, 隻是從來沒聽說過敵鎮的存在,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 敵鎮裏留的這幫人,可都算不上是皇帝的敵人, 除了西楚霸王稍微有點能耐之外, 剩下的都屬於‘失敗但還敢為敵的人’, 包括荊軻在內。
“話雖如此, 國無二君。”
武曌當然懂他的意思,領導隻能有一個, 到現在為止, 朱允炆的去向其實不重要, 但這是一個好的著手點。
究竟是‘朱棣暗中殺害侄子’還是‘朱元璋借故發揮’, 這已經是二人婉轉交鋒的一個借口。畢竟現在還要保持情麵上的父子關係, 誰都不想直說自己是為了爭奪指揮權,更不能明目張膽的發生矛盾。以此作為偽裝,朱元璋扮演的是仁慈的爺爺, 朱棣扮演無辜的被迫害的叔叔,從此之後不僅可以唇槍舌劍,還可以公然動手——其實也不應該動手,但這借口夠給雙方留麵子了。
至於朱允炆,一邊呆著去。
比起這對父子互相之間感受到的威脅感,別的事情可以暫時擱置。
爭端持續到朱瞻基來到地府,依然沒有停歇。
朱瞻基在老爹的拚命暗示下,主動表現出願意加入奉天殿的修造工作。
朱元璋歎了口氣:“朱允炆不在了,此處還是三名壯漢,朱高熾還是不堪用。”
朱棣心說,不知道等到奉天殿落成之日,誰能住在這正殿之中。
五畝地雖然足夠修建奉天殿的,但左右兩邊得有富裕,不能懟著兩邊的籬笆牆蓋房子。必然要效仿之前武曌皇後的明堂,橫跨在二人的宅地之間,這樣才夠大氣。
如今帝鎮的局勢是這樣的,中間一條路,朱元璋和朱棣、朱瞻基住同一邊毗鄰而居,朱允炆和朱高熾住在另一邊。但朱瞻基住在他倆隔壁覺得很不安,趁著現在沒有房子,直接整理好行李跑去和父親一起住,為了徹底不用搬回去,直接把自己的宅地改菜地。父子二人的關係一向很好,拿一隻官窯青花瓷瓶換來的床也很大。
修造奉天殿究竟需要什麽?
需要戶部出錢、民部統計出的人口、匠作監的優秀木匠們,深山老林中的參天大樹,數以百計的漆工,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者,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
現在倒是有最後一項。
九歲的小太子繼位之後倒是波瀾不驚,是太皇太後和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負責朝政,皇帝每天學習和遊戲,三楊是仁宣舊臣,朱高熾朱瞻基聽說之後都覺得很放心,朱棣對張輔很有信心。
隻有朱元璋對此耿耿於懷,每次談起壽命時,都會說到一件事:“你如果不以聲色犬馬迷惑心智,一心撲在勤政上,中年不歇,絕不會死的這樣早。天天就知道玩蛐蛐,草蟲虛度一春秋。”
朱瞻基:“是啊,現在再也不玩了。”行吧你說得對,我猜秦始皇和周世宗會讚同的。我就打了一次漢王,剩下時間都在京城附近遊玩,省錢安民嘛。還想要怎麽樣。不玩了是因為這破地方連個蟲子都逮不到,前兩天還看到了被風吹出來的枯黃草編蛐蛐,真是令人見者傷心,不知道是那一代古人也是此道中人。
路過的趙恒仗著隔著屏障,大膽的說了一句:“不要迷信啊,玩蛐蛐的命短,難道愛好養龜的壽命就長嗎?哪一個皇帝沒在宮裏養著靈龜。”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這話倒是在理。”隻是由宋真宗說出來好像很奇怪,他死了這麽多年,竟然明白了不要迷信的道理?
生活還挺平靜,奉天殿所需的木料正在逐漸砍伐,身為天子,要用最貴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
朱棣當年從雲南運了很多楠木回去蓋宮殿,工匠還要在外麵覆麻刷漆、雕花。
他們考慮了一下工藝和技能,鑒於現在沒有天下人可以支配,就用便宜一點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榆木同樣可以用作房梁。榆木非常容易栽種,朱元璋就近在接下來的皇帝要來的空地上,屢屢行行的種了三百顆榆樹,偶爾把吃剩的骨頭果皮埋進去施肥,現在他死了五十年,這些樹再過一百年就能長成可用的木料,到時候砍下來蓋房子,省得搬運。
李隆基:“不錯,和我不謀而合。”他也正在砍山上的大樹,就地蓋房子。
問題來了,當時隻想著大木料用起來很爽,就沒想到單憑他一個人,根本沒能力把比人腰粗——不是朱高熾的腰,就正常的男子腰圍——的一根大木料去皮修整。當房柱立不起來,當房梁上不上去,當做木板又沒有能力破成板子,想要不要錢送給朱元璋,給自己這裏騰地方,他們又扛不動。
朱棣悵然:“一百年時間,若是少,也就是兩三個皇帝,若多,不知道能來多少人。”
大約能湊夠一隻蹴鞠隊,要不要去找宋徽宗蹴鞠呢?欺負他當然很容易,但沒有什麽成就感。
朱瞻基也按慣例脫光膀子,陪著祖父和曾祖父摔跤玩,他雖然基本上是個沙袋,卻興致勃勃。現如今不能鬥蛐蛐,隻能自行纏鬥,每天都感覺自己在進步!
“以前在人間,登基之後,每次想摔跤,就有人來勸我,天子不可以身犯險,天子要保持威嚴。啊,登基之前他們就讓著我,隻敢輸不敢贏,登基之後徹底禁了,隻有蛐蛐在我麵前,不知遮掩退縮。”
朱棣拉可愛的孫子起來:“說得對,別躺地下。”土地上終究不幹淨。
旁邊唐朝皇帝正和朱高熾一起玩投壺,這個遊戲自發明出來之後,到現在還是被人津津樂道。
以賣萌和善良無害熬過一切的李旦早就同以差不多的和氣善良無害戰術保持太子之位的朱高熾一見如故,倆人有性格差不多的皇帝爹/媽,也有一個同樣英武矯健的兒子。
到不需要互相訴苦什麽的,也不敢說,互相介紹完自己是誰之後,就感慨頗多的……一起探討繪畫和雙陸棋、投壺等藝術。
正統八年,太皇太後張氏來到陰間,終於和朱高熾團聚了。
夫妻見麵格外感慨:“秀秀,你真是長壽啊!”
“是啊。讓萬歲久等了。我現在依然不放心人間,皇帝年紀還小,有一個王振在皇帝身邊教壞皇帝,還想架空內閣。”她讓宮女持刀恐嚇過王振,不知道那廝能收斂多久。
“他怎麽教壞皇帝?”
“不論朱祁鎮想做什麽,他從不勸阻,還變本加厲的鼓動。少年人性情不定,又早早的當了皇帝,目空一切,被人捧著隻當自己無所不能。好話誰不愛聽呢,可他心裏沒有分寸,我擔心將來必會出事。”張秀還很擔心自己死後可憐的兒媳婦,胡皇後會有什麽不測,孫氏如今成了太後,自己不在之後必然張狂,皇帝也可以為所欲為。
皇帝們對此很平靜,主要是因為緊張也沒用。
朱棣和徐貞靜生前很喜歡這個兒媳婦,死後聽說她在執政期間,把外戚壓的死死的,弟弟被管教的非常好也沒委以重任,節儉樸素,重用的是先帝舊臣,沒有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都格外滿意。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朱祁鎮愉快的放飛自我,朱棣留下的老臣所剩無幾,張輔被宦官喜寧欺負,即便上告也無濟於事。
二十多歲的皇帝自視甚高,打算效法父親、曾祖父、高祖父禦駕親征,對時常在邊境自由出入的瓦剌人給予沉重打擊。他身邊重用的人,包括被皇帝稱為王先生的王振,個個都讚頌皇帝為不世英豪——這當然是朱祁鎮自己拚湊的班底,說實話說大明不行的都滾。
這種班底通常是昏君的標配。
趙匡胤忽然攜酒來登門拜訪:“賢弟,今日有空嗎?”
朱元璋放下書:“事情可以往後挪一挪,趙兄突然登門,想必有要緊事。”
趙匡胤平淡的笑了笑,眉宇間不免有些憂愁:“不是什麽大事。”
擺設了幾道菜肴,現如今,人間雖然沒有花生可以吃,陰間卻早已有了,各地地府交流的時候,連花生和玉米紅薯辣椒都傳了過來,這東西又好種,又好收獲。
朱棣本來在寫文章,看見有人來,給孫子使了個眼色,很可惜那邊正在畫竹林,沒有接受到這個眼神。他隻好自己走過去,以免錯過任何一點消息。
“都是家常便飯,請。”
“有幾道下酒菜就好。”趙匡胤悵然道:“當年我在政事堂立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朱元璋點點頭:“確實有先見之明。”壞事的這幫人都是南方人,但歸根結底,是你們重文輕武導致的,越南方的人看起來越白皙文弱,北方的書生也是北方大漢。你跑來跟我說這個幹什麽?
“我那塊碑後來被人盜走了。聽說你也立了一塊鐵碑”
“內臣不得幹預政事!!”朱元璋知道這件事,趙匡胤的碑後來被政事堂的宰相偷走了,是一個南方人幹的。他稍一想,就明白過來,拍案大怒:“老子的鐵碑也被閹人盜走了?是誰?王振?”
朱棣也有些驚怒,他遷都的時候連那塊牌子都搬了過去,還掛在原先的位置上,皇帝和百官每天上朝都能看見,竟然有人敢搬走!這不光是祖宗的威嚴,更因為這件事本身是對的!
“是王振。”趙匡胤感慨道:“開國之君定下的政策,雖然常常被改變,但像這樣的,連碑都被盜走的事情,實在是不多見。”可能是我書讀得少,但好像隻有我們倆,公開的碑都各自被盜了。
朱元璋問:“難道朱祁鎮不知道這件事?朱瞻基!你滾過來!”
朱瞻基一驚:“我又怎麽了?”
還能怎麽了,盜碑不是開始,隻是中間部分的事,是從他教太監們識字、設立秉筆太監掌印太監開始的宦官幹政。就連王振,一開始也是服侍他的宦官,這件事是他自己不小心說露的。
一代比一代過分,當爹的能讓宦官批紅,代行君權,兒子就能把祖宗的碑給毀了,要不然哪能叫乾綱獨斷呢。
和趙匡胤略飲了幾杯美酒,談論了一番世事多艱,送他回家。
朱元璋和朱棣難得的達成共識,一起追他,圍追堵截,瘋狂追捕。“祖宗打下天下就行了,最好別給子孫後代留下訓誡,是不是?”
“你們沒讀過舊唐書新唐書是不是?”
非常秉公持正、大公無私的一個人,生前死後始終如一。
“前些天剛補了人間的郡城隍,上任去了。”
他又一連提了好幾個人,要麽是剛剛就任,要麽是請了十年長假,去修行去了。
沒什麽合適的人選了:“嶽飛還不肯出仕嗎?辛棄疾都看開了,他還是不肯?他現在香火鼎盛,各地的嶽王廟層出不窮。”
“他憑借香火都要成神了,還要什麽祿位。”
職務可以擱置,稍後再議。
現在到了另一個問題:“我們是幫朱允炆的離間計,不叫他們知道真相,還是幫朱棣從父親的懷疑中解脫出來?”
……
都城的戲台上參軍戲經久不衰,尤其是這個新段子,已經連續演了一年,還是很好笑。
蒼鶻一上場先自白:“參軍收好處,大人叫我審,你要問我審不審,看他給我幾多錢。”隨即參軍上場,一身上下,珠光寶氣,兩隻手上戴了十一個大金戒指,好一頓抖摟。
蒼鶻就問他怎麽發的財,參軍不肯說,蒼鶻說自己也貪汙受賄,就沒撈到這麽多錢。
參軍頓時與他攀比,炫耀自己的手段,說自己吃空餉,蒼鶻說我也吃,參軍說自己偷槍頭炮管砸扁了賣材料,蒼鶻說我也是。
說來說去,到最後蒼鶻說大人叫我來審案,就他手上金戒指訛走了,身上的錦袍也要走了,心滿意足的逃跑了,參軍以為是舍財保命,轉眼又被人拿下。
李治看完這一場,輕輕搖著扇子:“你和朱元璋就是這種關係嗎?”你們攀比炫耀的不是貪汙而已。
武媚娘白了他一眼:“哼。有完沒完了?多少年的事還耿耿於懷,你相信流言蜚語,質疑我的貞烈,這倒罷了,總該相信我的眼光才是!”就算為了尋開心,我也應該找宋哲宗啊!
李治:“……”忽然覺得這話很可信。這不是有點奇怪?
……
朱瞻基在位的時間,是他父親的十多倍——總共十年呢!飄飄悠悠的到了陰間,就看到父親在悠哉悠哉的畫畫,祖父和曾祖父在一起下棋,看他們的表情好像馬上就要掀棋盤。
他隻記得祖父的樣貌,但明朝的畫像質量很好,栩栩如生。
湊過去一看,筆下畫的是兩個大黑胖子赤膊相撲,二人都很威嚴,板肋虯筋,兩副絡腮胡子飄灑胸前。“爹,您這畫的是?”
我知道畫家可以憑臆想畫畫,您這畫的分明是太*祖太宗,為什麽要憑空想象、憑空捏造他們摔跤的場景。
朱高熾突然被人叫了一聲,驚的差點摔倒,趕忙扶住桌子:“啊!!你什麽時候來的?”
朱瞻基扶住他:“爹,片刻之前來的。您和祖宗們玩的入神,物我兩忘,沒聽見我們說話。”下棋和畫畫入迷之後,真聽不見其他聲音。
朱棣啪的一下拍下棋子,一子決勝:“贏了。我的孫子!你什麽時候來到這裏,你今年……你今年才三十七,怎麽就來了!你兒子才多大?”
朱瞻基歎息著迎過去,下拜:“太宗!祖父!我為國操勞,日漸衰老”
“放屁!”朱元璋對此非常不忿:“設內閣,設秉筆、掌印兩個太監為你分憂,還敢號稱操勞?你怎麽不三分天下?”老子起的比雞早,睡的比大臣都晚,還健健康康的活了七十一歲,之前和漢高祖探討養生之道時,就認為你們這些小兔崽子都是吃太飽睡太好導致死得早。
但朱瞻基卻有仁君的評價,就數據層麵上看也不錯,國家人口和賦稅都還好。
現在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還有朱瞻基那年紀很大的兩個同母弟弟。
要是再來一次靖難,那可就太熱鬧了。
第351章 土木堡之變
在不那麽令人具有好感的朱棣和同樣讓人喜歡不起來的朱允炆之間,李世民懶得選, 直接把答案告訴武曌。
武曌當然知道示好毫無用處, 試圖用善意來維係皇帝之間的感情也是癡心妄想, 但還是去確認了,朱允炆果然在敵鎮中一臉惆悵。
這家夥本以為和閻君客氣客氣, 對麵會直接大度的讓他以庶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間,沒想到閻君還是這麽小氣。武曌也沒想到他還能這麽傻。回去就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沒把她當紅顏知己,但還是信了。他自己沉思之後也覺得不對勁, 隻是從來沒聽說過敵鎮的存在,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 敵鎮裏留的這幫人,可都算不上是皇帝的敵人, 除了西楚霸王稍微有點能耐之外, 剩下的都屬於‘失敗但還敢為敵的人’, 包括荊軻在內。
“話雖如此, 國無二君。”
武曌當然懂他的意思,領導隻能有一個, 到現在為止, 朱允炆的去向其實不重要, 但這是一個好的著手點。
究竟是‘朱棣暗中殺害侄子’還是‘朱元璋借故發揮’, 這已經是二人婉轉交鋒的一個借口。畢竟現在還要保持情麵上的父子關係, 誰都不想直說自己是為了爭奪指揮權,更不能明目張膽的發生矛盾。以此作為偽裝,朱元璋扮演的是仁慈的爺爺, 朱棣扮演無辜的被迫害的叔叔,從此之後不僅可以唇槍舌劍,還可以公然動手——其實也不應該動手,但這借口夠給雙方留麵子了。
至於朱允炆,一邊呆著去。
比起這對父子互相之間感受到的威脅感,別的事情可以暫時擱置。
爭端持續到朱瞻基來到地府,依然沒有停歇。
朱瞻基在老爹的拚命暗示下,主動表現出願意加入奉天殿的修造工作。
朱元璋歎了口氣:“朱允炆不在了,此處還是三名壯漢,朱高熾還是不堪用。”
朱棣心說,不知道等到奉天殿落成之日,誰能住在這正殿之中。
五畝地雖然足夠修建奉天殿的,但左右兩邊得有富裕,不能懟著兩邊的籬笆牆蓋房子。必然要效仿之前武曌皇後的明堂,橫跨在二人的宅地之間,這樣才夠大氣。
如今帝鎮的局勢是這樣的,中間一條路,朱元璋和朱棣、朱瞻基住同一邊毗鄰而居,朱允炆和朱高熾住在另一邊。但朱瞻基住在他倆隔壁覺得很不安,趁著現在沒有房子,直接整理好行李跑去和父親一起住,為了徹底不用搬回去,直接把自己的宅地改菜地。父子二人的關係一向很好,拿一隻官窯青花瓷瓶換來的床也很大。
修造奉天殿究竟需要什麽?
需要戶部出錢、民部統計出的人口、匠作監的優秀木匠們,深山老林中的參天大樹,數以百計的漆工,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者,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
現在倒是有最後一項。
九歲的小太子繼位之後倒是波瀾不驚,是太皇太後和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負責朝政,皇帝每天學習和遊戲,三楊是仁宣舊臣,朱高熾朱瞻基聽說之後都覺得很放心,朱棣對張輔很有信心。
隻有朱元璋對此耿耿於懷,每次談起壽命時,都會說到一件事:“你如果不以聲色犬馬迷惑心智,一心撲在勤政上,中年不歇,絕不會死的這樣早。天天就知道玩蛐蛐,草蟲虛度一春秋。”
朱瞻基:“是啊,現在再也不玩了。”行吧你說得對,我猜秦始皇和周世宗會讚同的。我就打了一次漢王,剩下時間都在京城附近遊玩,省錢安民嘛。還想要怎麽樣。不玩了是因為這破地方連個蟲子都逮不到,前兩天還看到了被風吹出來的枯黃草編蛐蛐,真是令人見者傷心,不知道是那一代古人也是此道中人。
路過的趙恒仗著隔著屏障,大膽的說了一句:“不要迷信啊,玩蛐蛐的命短,難道愛好養龜的壽命就長嗎?哪一個皇帝沒在宮裏養著靈龜。”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這話倒是在理。”隻是由宋真宗說出來好像很奇怪,他死了這麽多年,竟然明白了不要迷信的道理?
生活還挺平靜,奉天殿所需的木料正在逐漸砍伐,身為天子,要用最貴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
朱棣當年從雲南運了很多楠木回去蓋宮殿,工匠還要在外麵覆麻刷漆、雕花。
他們考慮了一下工藝和技能,鑒於現在沒有天下人可以支配,就用便宜一點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榆木同樣可以用作房梁。榆木非常容易栽種,朱元璋就近在接下來的皇帝要來的空地上,屢屢行行的種了三百顆榆樹,偶爾把吃剩的骨頭果皮埋進去施肥,現在他死了五十年,這些樹再過一百年就能長成可用的木料,到時候砍下來蓋房子,省得搬運。
李隆基:“不錯,和我不謀而合。”他也正在砍山上的大樹,就地蓋房子。
問題來了,當時隻想著大木料用起來很爽,就沒想到單憑他一個人,根本沒能力把比人腰粗——不是朱高熾的腰,就正常的男子腰圍——的一根大木料去皮修整。當房柱立不起來,當房梁上不上去,當做木板又沒有能力破成板子,想要不要錢送給朱元璋,給自己這裏騰地方,他們又扛不動。
朱棣悵然:“一百年時間,若是少,也就是兩三個皇帝,若多,不知道能來多少人。”
大約能湊夠一隻蹴鞠隊,要不要去找宋徽宗蹴鞠呢?欺負他當然很容易,但沒有什麽成就感。
朱瞻基也按慣例脫光膀子,陪著祖父和曾祖父摔跤玩,他雖然基本上是個沙袋,卻興致勃勃。現如今不能鬥蛐蛐,隻能自行纏鬥,每天都感覺自己在進步!
“以前在人間,登基之後,每次想摔跤,就有人來勸我,天子不可以身犯險,天子要保持威嚴。啊,登基之前他們就讓著我,隻敢輸不敢贏,登基之後徹底禁了,隻有蛐蛐在我麵前,不知遮掩退縮。”
朱棣拉可愛的孫子起來:“說得對,別躺地下。”土地上終究不幹淨。
旁邊唐朝皇帝正和朱高熾一起玩投壺,這個遊戲自發明出來之後,到現在還是被人津津樂道。
以賣萌和善良無害熬過一切的李旦早就同以差不多的和氣善良無害戰術保持太子之位的朱高熾一見如故,倆人有性格差不多的皇帝爹/媽,也有一個同樣英武矯健的兒子。
到不需要互相訴苦什麽的,也不敢說,互相介紹完自己是誰之後,就感慨頗多的……一起探討繪畫和雙陸棋、投壺等藝術。
正統八年,太皇太後張氏來到陰間,終於和朱高熾團聚了。
夫妻見麵格外感慨:“秀秀,你真是長壽啊!”
“是啊。讓萬歲久等了。我現在依然不放心人間,皇帝年紀還小,有一個王振在皇帝身邊教壞皇帝,還想架空內閣。”她讓宮女持刀恐嚇過王振,不知道那廝能收斂多久。
“他怎麽教壞皇帝?”
“不論朱祁鎮想做什麽,他從不勸阻,還變本加厲的鼓動。少年人性情不定,又早早的當了皇帝,目空一切,被人捧著隻當自己無所不能。好話誰不愛聽呢,可他心裏沒有分寸,我擔心將來必會出事。”張秀還很擔心自己死後可憐的兒媳婦,胡皇後會有什麽不測,孫氏如今成了太後,自己不在之後必然張狂,皇帝也可以為所欲為。
皇帝們對此很平靜,主要是因為緊張也沒用。
朱棣和徐貞靜生前很喜歡這個兒媳婦,死後聽說她在執政期間,把外戚壓的死死的,弟弟被管教的非常好也沒委以重任,節儉樸素,重用的是先帝舊臣,沒有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都格外滿意。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朱祁鎮愉快的放飛自我,朱棣留下的老臣所剩無幾,張輔被宦官喜寧欺負,即便上告也無濟於事。
二十多歲的皇帝自視甚高,打算效法父親、曾祖父、高祖父禦駕親征,對時常在邊境自由出入的瓦剌人給予沉重打擊。他身邊重用的人,包括被皇帝稱為王先生的王振,個個都讚頌皇帝為不世英豪——這當然是朱祁鎮自己拚湊的班底,說實話說大明不行的都滾。
這種班底通常是昏君的標配。
趙匡胤忽然攜酒來登門拜訪:“賢弟,今日有空嗎?”
朱元璋放下書:“事情可以往後挪一挪,趙兄突然登門,想必有要緊事。”
趙匡胤平淡的笑了笑,眉宇間不免有些憂愁:“不是什麽大事。”
擺設了幾道菜肴,現如今,人間雖然沒有花生可以吃,陰間卻早已有了,各地地府交流的時候,連花生和玉米紅薯辣椒都傳了過來,這東西又好種,又好收獲。
朱棣本來在寫文章,看見有人來,給孫子使了個眼色,很可惜那邊正在畫竹林,沒有接受到這個眼神。他隻好自己走過去,以免錯過任何一點消息。
“都是家常便飯,請。”
“有幾道下酒菜就好。”趙匡胤悵然道:“當年我在政事堂立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朱元璋點點頭:“確實有先見之明。”壞事的這幫人都是南方人,但歸根結底,是你們重文輕武導致的,越南方的人看起來越白皙文弱,北方的書生也是北方大漢。你跑來跟我說這個幹什麽?
“我那塊碑後來被人盜走了。聽說你也立了一塊鐵碑”
“內臣不得幹預政事!!”朱元璋知道這件事,趙匡胤的碑後來被政事堂的宰相偷走了,是一個南方人幹的。他稍一想,就明白過來,拍案大怒:“老子的鐵碑也被閹人盜走了?是誰?王振?”
朱棣也有些驚怒,他遷都的時候連那塊牌子都搬了過去,還掛在原先的位置上,皇帝和百官每天上朝都能看見,竟然有人敢搬走!這不光是祖宗的威嚴,更因為這件事本身是對的!
“是王振。”趙匡胤感慨道:“開國之君定下的政策,雖然常常被改變,但像這樣的,連碑都被盜走的事情,實在是不多見。”可能是我書讀得少,但好像隻有我們倆,公開的碑都各自被盜了。
朱元璋問:“難道朱祁鎮不知道這件事?朱瞻基!你滾過來!”
朱瞻基一驚:“我又怎麽了?”
還能怎麽了,盜碑不是開始,隻是中間部分的事,是從他教太監們識字、設立秉筆太監掌印太監開始的宦官幹政。就連王振,一開始也是服侍他的宦官,這件事是他自己不小心說露的。
一代比一代過分,當爹的能讓宦官批紅,代行君權,兒子就能把祖宗的碑給毀了,要不然哪能叫乾綱獨斷呢。
和趙匡胤略飲了幾杯美酒,談論了一番世事多艱,送他回家。
朱元璋和朱棣難得的達成共識,一起追他,圍追堵截,瘋狂追捕。“祖宗打下天下就行了,最好別給子孫後代留下訓誡,是不是?”
“你們沒讀過舊唐書新唐書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