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巴不得陛下倒大黴
穿成炮灰公主後,清冷權臣淪陷了 作者:第五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肅王要回京獻俘的消息如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趙。
京裏頓時就炸鍋了。
百姓們倒還好,隻是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不少人心裏還隱隱有些期待——畢竟那位肅王殿下勇猛驍悍,把凜安城都奪回來了呢!
這樣的人做皇帝也挺好噠,總比那個修煉房中術把自己掏空的建興帝強!自從陛下病倒後,他們可沒少聽到烏七八糟的小道消息。
可朝裏上下的反應就大了,特別是被建興帝看重的朝臣都不由忐忑起來,總有種飯碗不保的感覺。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肅王若是上位了,可不得清算他們這些建興朝的老臣子嗎?
幾個閣老都愁得睡不著覺,他們這樣的位置絕對是最先被新帝開刀處置的。
次輔楊瑞不無憂心道:“如今陛下昏迷不醒,肅王在這個時候進京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不能放任不管,陛下既然信任我們,那我們就要護好他的江山!”
“對對對!”其他幾人連連附和,隻有首輔戴昌同罕見的有些沉默。
“肅王無詔進京實乃大逆不道,我們作為內閣輔臣有責任讓其迷途知返……”
楊瑞慷慨激昂地說了一通,最終大家商量了一番,決定去找皇後娘娘,希望她能發一道懿旨申斥肅王,喝令他即刻返回肅州。
江皇後聽說他們的來意後,不由笑了,“你們覺得本宮派人罵他一頓就可以阻攔他了?”
楊瑞也知道可能性很小,“雖不一定能阻攔,但把事情拿到明麵上講,總能讓肅王行事有個忌憚。”
瓜田李下,肅王若是看重名聲就不應該在這個節骨眼上進京。若申斥後,他還執意要來,那就是擺明有不臣之心!那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
江皇後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若是此舉惹惱了肅王,加劇了局勢,楊大人可是願意擔這個責任?”
楊瑞皺著眉不說話了,其他人也立馬垂下了頭,生怕被問到。
他們之所以來找皇後娘娘發申斥懿旨,就是想留個緩和的餘地。肅王若真的惱了,他們也可以把責任推到皇後這個婦人身上。
他們雖不想肅王進京,卻沒想過和這個手握重兵的王爺正麵撕破臉。
江皇後輕蔑地勾了下唇角,看向首輔戴昌同,“戴大人怎麽看?可覺得肅王此次來者不善?”
“其實肅王爺也不算無詔進京。”戴昌同語出驚人,霎時就引起了其他閣老的嘲諷。
這老匹夫跪得還真快!
“你們別急著罵人,先聽我解釋。”戴昌同瞪了他們一眼,“王爺當年去肅州鎮守前,曾發誓要奪回凜安城,先皇陛下很是欣慰,便允他成功後回京獻俘。這事不光我知道,康王爺和老太傅當時也在現場。”
其他人沒想到竟有這樣的內情,一時都不知作何反應。先皇陛下雖過世多年,但金口玉言,誰又能指責肅王無詔進京呢!
江皇後這時才慢悠悠地拿出一份奏帖,“本宮今早剛收到的,肅王在上麵把事情都陳述清楚了,你們看看吧。若是還有疑問,可以去問康王爺和老太傅拿主意,本宮可不敢違背父皇的意思。”
幾人不敢再說什麽,隻好灰溜溜的走了。
是他們找錯人了,皇後娘娘可能巴不得陛下倒大黴!
這事,還得去找永平侯商量才行。畢竟沈貴妃有兒子,肅王若是有不臣之心,沈家受到的影響將會是最大的。
而且,沈家掌兵,是後宮諸妃娘家裏唯一能與肅王抗衡的。
然而永平侯卻在這時候病了,侯府也閉門謝客,他們根本連侯爺的麵都見不到。
真是愁死人了!
比這些正經科舉出身的閣老們更著急的便是靖南侯袁不峮。他是勳貴,身上又無任何戰功,可以說他如今的身份地位,靠得全是建興帝的寵信。
建興帝要是倒了,他絕對沒有好日子過——罷官貶黜都是輕的,搞不好就是抄家奪爵,性命不保!
是以,陛下昏迷後,袁不峮比誰都上心,幾乎日日都要去宮裏給他“請安”。可看著躺在床上,一點起色都沒有的皇帝,袁不峮的心裏也越來越慌。
是時候給自己找條後路了。
袁不峮與閣老們的想法也算不謀而合,都打算聯合永平侯府。他自己手裏掌著六萬人的五軍營,永平侯府背後還有十萬甘州軍,加起來完全能夠震懾肅王。
隻要他能扶持八皇子趙深上位,便能掙個“從龍之功”,不僅能保住現有的一切,權勢說不定還能更上一層樓!
袁不峮思前算後有了決斷,便叫來了袁朗,先是與這個兒子分析了眼下的情況——他們父子都是建興帝的嫡係,天然就和肅王對立,隻有支持建興帝一脈這條路可走。
陳述完了利害關係,他就直接吩咐了,“永平侯府之前上門來提過親,你盡快找個機會與沈家人透個消息,就說阿瑩和沈十二的婚事我同意了。”
袁朗哪裏還不知道他打的什麽主意,嘲諷地笑了,“我勸父親還是消停些。人家侯府若是想做什麽,就不會閉門謝客了。”
“所以才要盡力說服沈侯啊!”袁不峮不悅地瞪了他一眼,“若我們兩家有了姻親這層關係,我又明確表示支持八皇子,侯爺應該也會想要搏一搏的。”
畢竟親外孫做皇帝總比肅王上位對永平侯府有利!
“行啊,我和沈十二提一提。”袁朗懶得和他爭辯,隨口應下了。
袁不峮嗯了一聲,突然覺得這兒子也挺順眼的,正想和他敘一敘父子情。
袁朗卻已經起身往外走了,到門邊時,他又倏地停下腳步,淡聲道:“肅王此次進京是為了獻俘,名正言順,連內閣都挑不出錯。父親也別皇帝不急太監急了,省得惹火燒身連累家人。”
袁不峮:……
太監?他罵誰是太監?!!
……
就在朝裏人心浮動之時,趙沅嘉一行也終於在五月二十八這日的午後回到了京城。
比起去時在風雪裏馬不停蹄地趕路,回來就半點不著急了。趙沅嘉穩穩坐在馬車上,一路往東欣賞了不少美景。
眾人在城門前分別,肅王帶了親兵,隻能在城外安營,等候宮裏的傳召。
趙深依依不舍地過去道別,在路上的時候,皇伯父一有空就會拉著他說話,悉心教給他了不少事情。
“我們很快就會再見的。”
肅王拍了拍侄子的肩膀,望向宮城的方向,目光中閃過一絲欣喜。
京裏頓時就炸鍋了。
百姓們倒還好,隻是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不少人心裏還隱隱有些期待——畢竟那位肅王殿下勇猛驍悍,把凜安城都奪回來了呢!
這樣的人做皇帝也挺好噠,總比那個修煉房中術把自己掏空的建興帝強!自從陛下病倒後,他們可沒少聽到烏七八糟的小道消息。
可朝裏上下的反應就大了,特別是被建興帝看重的朝臣都不由忐忑起來,總有種飯碗不保的感覺。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肅王若是上位了,可不得清算他們這些建興朝的老臣子嗎?
幾個閣老都愁得睡不著覺,他們這樣的位置絕對是最先被新帝開刀處置的。
次輔楊瑞不無憂心道:“如今陛下昏迷不醒,肅王在這個時候進京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不能放任不管,陛下既然信任我們,那我們就要護好他的江山!”
“對對對!”其他幾人連連附和,隻有首輔戴昌同罕見的有些沉默。
“肅王無詔進京實乃大逆不道,我們作為內閣輔臣有責任讓其迷途知返……”
楊瑞慷慨激昂地說了一通,最終大家商量了一番,決定去找皇後娘娘,希望她能發一道懿旨申斥肅王,喝令他即刻返回肅州。
江皇後聽說他們的來意後,不由笑了,“你們覺得本宮派人罵他一頓就可以阻攔他了?”
楊瑞也知道可能性很小,“雖不一定能阻攔,但把事情拿到明麵上講,總能讓肅王行事有個忌憚。”
瓜田李下,肅王若是看重名聲就不應該在這個節骨眼上進京。若申斥後,他還執意要來,那就是擺明有不臣之心!那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
江皇後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若是此舉惹惱了肅王,加劇了局勢,楊大人可是願意擔這個責任?”
楊瑞皺著眉不說話了,其他人也立馬垂下了頭,生怕被問到。
他們之所以來找皇後娘娘發申斥懿旨,就是想留個緩和的餘地。肅王若真的惱了,他們也可以把責任推到皇後這個婦人身上。
他們雖不想肅王進京,卻沒想過和這個手握重兵的王爺正麵撕破臉。
江皇後輕蔑地勾了下唇角,看向首輔戴昌同,“戴大人怎麽看?可覺得肅王此次來者不善?”
“其實肅王爺也不算無詔進京。”戴昌同語出驚人,霎時就引起了其他閣老的嘲諷。
這老匹夫跪得還真快!
“你們別急著罵人,先聽我解釋。”戴昌同瞪了他們一眼,“王爺當年去肅州鎮守前,曾發誓要奪回凜安城,先皇陛下很是欣慰,便允他成功後回京獻俘。這事不光我知道,康王爺和老太傅當時也在現場。”
其他人沒想到竟有這樣的內情,一時都不知作何反應。先皇陛下雖過世多年,但金口玉言,誰又能指責肅王無詔進京呢!
江皇後這時才慢悠悠地拿出一份奏帖,“本宮今早剛收到的,肅王在上麵把事情都陳述清楚了,你們看看吧。若是還有疑問,可以去問康王爺和老太傅拿主意,本宮可不敢違背父皇的意思。”
幾人不敢再說什麽,隻好灰溜溜的走了。
是他們找錯人了,皇後娘娘可能巴不得陛下倒大黴!
這事,還得去找永平侯商量才行。畢竟沈貴妃有兒子,肅王若是有不臣之心,沈家受到的影響將會是最大的。
而且,沈家掌兵,是後宮諸妃娘家裏唯一能與肅王抗衡的。
然而永平侯卻在這時候病了,侯府也閉門謝客,他們根本連侯爺的麵都見不到。
真是愁死人了!
比這些正經科舉出身的閣老們更著急的便是靖南侯袁不峮。他是勳貴,身上又無任何戰功,可以說他如今的身份地位,靠得全是建興帝的寵信。
建興帝要是倒了,他絕對沒有好日子過——罷官貶黜都是輕的,搞不好就是抄家奪爵,性命不保!
是以,陛下昏迷後,袁不峮比誰都上心,幾乎日日都要去宮裏給他“請安”。可看著躺在床上,一點起色都沒有的皇帝,袁不峮的心裏也越來越慌。
是時候給自己找條後路了。
袁不峮與閣老們的想法也算不謀而合,都打算聯合永平侯府。他自己手裏掌著六萬人的五軍營,永平侯府背後還有十萬甘州軍,加起來完全能夠震懾肅王。
隻要他能扶持八皇子趙深上位,便能掙個“從龍之功”,不僅能保住現有的一切,權勢說不定還能更上一層樓!
袁不峮思前算後有了決斷,便叫來了袁朗,先是與這個兒子分析了眼下的情況——他們父子都是建興帝的嫡係,天然就和肅王對立,隻有支持建興帝一脈這條路可走。
陳述完了利害關係,他就直接吩咐了,“永平侯府之前上門來提過親,你盡快找個機會與沈家人透個消息,就說阿瑩和沈十二的婚事我同意了。”
袁朗哪裏還不知道他打的什麽主意,嘲諷地笑了,“我勸父親還是消停些。人家侯府若是想做什麽,就不會閉門謝客了。”
“所以才要盡力說服沈侯啊!”袁不峮不悅地瞪了他一眼,“若我們兩家有了姻親這層關係,我又明確表示支持八皇子,侯爺應該也會想要搏一搏的。”
畢竟親外孫做皇帝總比肅王上位對永平侯府有利!
“行啊,我和沈十二提一提。”袁朗懶得和他爭辯,隨口應下了。
袁不峮嗯了一聲,突然覺得這兒子也挺順眼的,正想和他敘一敘父子情。
袁朗卻已經起身往外走了,到門邊時,他又倏地停下腳步,淡聲道:“肅王此次進京是為了獻俘,名正言順,連內閣都挑不出錯。父親也別皇帝不急太監急了,省得惹火燒身連累家人。”
袁不峮:……
太監?他罵誰是太監?!!
……
就在朝裏人心浮動之時,趙沅嘉一行也終於在五月二十八這日的午後回到了京城。
比起去時在風雪裏馬不停蹄地趕路,回來就半點不著急了。趙沅嘉穩穩坐在馬車上,一路往東欣賞了不少美景。
眾人在城門前分別,肅王帶了親兵,隻能在城外安營,等候宮裏的傳召。
趙深依依不舍地過去道別,在路上的時候,皇伯父一有空就會拉著他說話,悉心教給他了不少事情。
“我們很快就會再見的。”
肅王拍了拍侄子的肩膀,望向宮城的方向,目光中閃過一絲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