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美麗國農業部和台達鬆景蘭德公司宣布,對一種新型農業生物技術進行聯合開發和專利控製,該技術當時被溫和地表述為“植物基因表達控製”。
這項新專利允許專利持有人和授權使用者,通過有選擇地配置植物dna來殺滅自身胚胎的做法,製造出不育的種子。
這就是後來孟山都所說的“技術保護係統”的雛形。而這項專利當年已經在70個國家獲得批準,被應用於所有的植物和種子。
說穿了,這項技術就是保證農民購買的種子,隻能一次性使用。
在占領美麗國本土大部分種子市場份額的同時,孟山都還將觸角伸向海外,並迅速實現了成就全球種子霸業的宏偉計劃。
1998年7月,為其推進小麥基因工程生物和銷售壟斷化,它以5.25億美元並購“聯合利華”在歐洲的小麥育種企業。
為進入印度市場,它以高於24倍市場價值的代價,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種子公司“馬哈拉斯特拉”雜交種子有限公司的巨額股份,建立起孟山都·瑪哈拉特斯拉雜交種子合資公司。
這直接威脅到印度糧食安全,引起印度人民的恐慌,就在1998年8月9日,印度發起了“孟山都退出印度”的運動,以此來抵抗孟山都對糧食和種子的大肆掠奪。
1999年5月,孟山都與“卡吉爾”公司聯合投資1.5億美元建立生物農產品開發公司。
這是為了利用卡吉爾遍布全球的客戶信息網,從客戶處接受所需產品的訂單後,與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並提供種子,再將收獲的農產品利用卡吉爾的全球流通網送到客戶手中。
1865年,蘇格蘭移民的兒子威廉·華萊士·卡吉爾(wim wace cargill)成為美麗國愛荷華州一處糧倉的主人,這個糧倉就是嘉吉(cargill)的前身。
19世紀下半葉,在美麗國“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嘉吉的穀倉隨著中西區鐵路逐漸遍及美麗國。
到今天,這家總部設在美麗國明尼蘇達州的公司,已成為擁有10萬名左右員工的跨國貿易、加工和銷售公司,經營範圍涵蓋農產品、食品、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製造商。
在俄羅斯加工雞肉,往中國運輸大豆,為可口可樂提供甜味劑......不論從農產品交易數量還是企業規模,嘉吉都讓行業對手們相形見絀。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no snowke in an av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伏爾泰語錄》
這句話的意思是,雪崩是由所有的雪造成的,每片雪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就好比許多人一起做了一件壞事,但每個人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
但事實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翻開孟山都的世界營銷史冊可以發現:它在中國的“淨利潤”推廣的手段與它過去在阿根廷和巴西的營銷手法如出一轍。
孟山都把轉基因玉米種子帶到阿根廷的時候,很快便被大多數農民所接受,它當時對市場上的盜版種子交易不聞不問,對農民私藏種子,種植下一代假裝看不見。
直到轉基因玉米市場份額占到99%,全麵控製了阿根廷的玉米市場之後,孟山都才“睜開雙眼”,強製使用種子專利權,使阿根廷的玉米麵臨法律的訴訟和高額的專利賠償費。
巴西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巴西政府一直禁止種植轉基因大豆,但從上個世紀末。巴西南部就有大片的土地被偷偷種上了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
2003年,巴西的種植麵積已經很大的時候,孟山都站了出來,開始向巴西的豆農收取高額專利費。
因為一旦種上了轉基因種子,種植者基本無法放棄。它先是研發出一種新型強力除草劑——草甘膦,但會同時殺死雜草和農作物。
妄圖壟斷種子市場的孟山都另辟蹊徑,開發出適用草甘膦的轉基因種子。此類種子生長出的農作物,即使噴灑草甘膦,也不會枯萎死去,還能提高產量。
但如果農民購買轉基因種子,就必須和孟山都簽署協議,收獲之後不能留下種子,否則就會被告上法庭。這也就意味著下一年農民還需要購買孟山都的種子,由此實現壟斷。
繼阿根廷、巴西等國家之後,轉基因大豆進口終於再次敲開了中國大門,轉基因種子技術研發推廣“巨鱷”孟山都再下一城。
一位孟山都前高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孟山都首先是一個公司,它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利潤,這是理解孟山都的突破口。”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馬克思《資本論》
孟山都最初的想法是,要讓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商業化種植,首先必須把轉基因種子帶到中國。一切在1996年成為了可能。
種子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前是沒有跨國公司的,1996年生物技術改變了一切,轉基因作物因為有了專利權,獲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不再像傳統農作物那樣受到地域、物種的限製了。”孟山都公司前高管曾經對著媒體記者如是說。
當時孟山都公司與河北農業廳下屬的河北省種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個生物技術合資企業,這家企業將保鈴棉棉種帶入中國市場。
這是轉基因種子第一次進入中國。
這項新專利允許專利持有人和授權使用者,通過有選擇地配置植物dna來殺滅自身胚胎的做法,製造出不育的種子。
這就是後來孟山都所說的“技術保護係統”的雛形。而這項專利當年已經在70個國家獲得批準,被應用於所有的植物和種子。
說穿了,這項技術就是保證農民購買的種子,隻能一次性使用。
在占領美麗國本土大部分種子市場份額的同時,孟山都還將觸角伸向海外,並迅速實現了成就全球種子霸業的宏偉計劃。
1998年7月,為其推進小麥基因工程生物和銷售壟斷化,它以5.25億美元並購“聯合利華”在歐洲的小麥育種企業。
為進入印度市場,它以高於24倍市場價值的代價,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種子公司“馬哈拉斯特拉”雜交種子有限公司的巨額股份,建立起孟山都·瑪哈拉特斯拉雜交種子合資公司。
這直接威脅到印度糧食安全,引起印度人民的恐慌,就在1998年8月9日,印度發起了“孟山都退出印度”的運動,以此來抵抗孟山都對糧食和種子的大肆掠奪。
1999年5月,孟山都與“卡吉爾”公司聯合投資1.5億美元建立生物農產品開發公司。
這是為了利用卡吉爾遍布全球的客戶信息網,從客戶處接受所需產品的訂單後,與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並提供種子,再將收獲的農產品利用卡吉爾的全球流通網送到客戶手中。
1865年,蘇格蘭移民的兒子威廉·華萊士·卡吉爾(wim wace cargill)成為美麗國愛荷華州一處糧倉的主人,這個糧倉就是嘉吉(cargill)的前身。
19世紀下半葉,在美麗國“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嘉吉的穀倉隨著中西區鐵路逐漸遍及美麗國。
到今天,這家總部設在美麗國明尼蘇達州的公司,已成為擁有10萬名左右員工的跨國貿易、加工和銷售公司,經營範圍涵蓋農產品、食品、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製造商。
在俄羅斯加工雞肉,往中國運輸大豆,為可口可樂提供甜味劑......不論從農產品交易數量還是企業規模,嘉吉都讓行業對手們相形見絀。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no snowke in an av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伏爾泰語錄》
這句話的意思是,雪崩是由所有的雪造成的,每片雪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就好比許多人一起做了一件壞事,但每個人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
但事實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翻開孟山都的世界營銷史冊可以發現:它在中國的“淨利潤”推廣的手段與它過去在阿根廷和巴西的營銷手法如出一轍。
孟山都把轉基因玉米種子帶到阿根廷的時候,很快便被大多數農民所接受,它當時對市場上的盜版種子交易不聞不問,對農民私藏種子,種植下一代假裝看不見。
直到轉基因玉米市場份額占到99%,全麵控製了阿根廷的玉米市場之後,孟山都才“睜開雙眼”,強製使用種子專利權,使阿根廷的玉米麵臨法律的訴訟和高額的專利賠償費。
巴西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巴西政府一直禁止種植轉基因大豆,但從上個世紀末。巴西南部就有大片的土地被偷偷種上了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
2003年,巴西的種植麵積已經很大的時候,孟山都站了出來,開始向巴西的豆農收取高額專利費。
因為一旦種上了轉基因種子,種植者基本無法放棄。它先是研發出一種新型強力除草劑——草甘膦,但會同時殺死雜草和農作物。
妄圖壟斷種子市場的孟山都另辟蹊徑,開發出適用草甘膦的轉基因種子。此類種子生長出的農作物,即使噴灑草甘膦,也不會枯萎死去,還能提高產量。
但如果農民購買轉基因種子,就必須和孟山都簽署協議,收獲之後不能留下種子,否則就會被告上法庭。這也就意味著下一年農民還需要購買孟山都的種子,由此實現壟斷。
繼阿根廷、巴西等國家之後,轉基因大豆進口終於再次敲開了中國大門,轉基因種子技術研發推廣“巨鱷”孟山都再下一城。
一位孟山都前高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孟山都首先是一個公司,它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利潤,這是理解孟山都的突破口。”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馬克思《資本論》
孟山都最初的想法是,要讓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商業化種植,首先必須把轉基因種子帶到中國。一切在1996年成為了可能。
種子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前是沒有跨國公司的,1996年生物技術改變了一切,轉基因作物因為有了專利權,獲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不再像傳統農作物那樣受到地域、物種的限製了。”孟山都公司前高管曾經對著媒體記者如是說。
當時孟山都公司與河北農業廳下屬的河北省種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個生物技術合資企業,這家企業將保鈴棉棉種帶入中國市場。
這是轉基因種子第一次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