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名譽,不是個人所能爭取的。這是人們在黑暗中猛然聽到一種強健聲音之後的安靜,安靜之後的搜尋,搜尋之後的仰望,仰望之後的追隨,追隨之後的效仿,效仿之後的傳遞。
名譽是社會大眾對個人品行的正麵反饋,如果這種反饋廣泛而持續,就能在人群間起到協調文化秩序、傳播精神力量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名譽實際上已成為社會所賦予的一種權利。
已經取得名譽的人,一般被叫作名人。身為名人而做著不名譽的事,大家就會有一種受欺騙的感覺,因為名人早已與大家有關。所謂“欺世盜名”的惡評,就很難用到一般騙子身上。鑒於此,人們在向名人喝彩的同時,往往又保持著潛在的警惕性、監視性乃至否定性。名聲越大,這方麵的目光就越峻厲,因而產生了“樓有多高,陰影就有多長”的說法。
常聽人說,名人太囂張。但據我觀察,出名後很快萎縮的名人,更多。
萎縮不完全是害怕,大多是應順和期待——應順著眾人炯炯逼視的眼,期待著眾人欲說未說的嘴。貝多芬在一篇書簡中說:“獲得名聲的藝術家常受名聲之苦,使得他們的處女作往往是最高峰。”這就說明了成名之後萎縮的普遍性。
不管是萎縮還是囂張,都是病態。要克服這種“名人症候”,唯一的辦法是在名譽上“脫敏、消炎”,平平穩穩地找回自己。
我們原本是尋常之人,周圍突然響起了喝彩聲,抬頭一看居然是針對自己的,不免有點驚慌,那就定定神,點頭表示感謝,然後繼續低頭做自己的事吧。如果覺得要為喝彩聲負責,那麽今後的勞作也就成了表演。萬萬不可為延續喝彩而表演,因為嘩眾取寵從來就沒有好結果。
按一般規律,喝彩聲剛剛過去,往往又會傳來起哄聲和叫罵聲。麵對這種情況,仍然要神定氣閑地把持住自己,好在未曾進入過表演狀態,你對這種聲音也就沒有義務去關注。
但是,盡管你不加理會,一陣陣聲浪仍會使你漸漸孤獨。即便是喝彩聲,也會成為一道影影綽綽的圍牆,一種若有若無的距離,使你難於像以前那樣融入四周。
這種孤獨不會導致自閉,因為你心中還有終極原則,還有茫茫眾生。但終極原則無形無貌,茫茫眾生也不會向你走近,因此你隻能寂寞。
一個人,如果能夠領悟名譽和寂寞之間的關係,兩相淡然,他也就走出了病態,既不會萎縮,也不會囂張了。
名譽的高處找不到遮身之地。人們常常誤會,以為那裏也像平地一樣,總會有一些草樹可以阻擋一點什麽,其實正是高度把這一切阻擋物都舍棄了。因此,要接受高度就要準備接受難堪。
但是,難堪也隻是心理感受罷了。不把難堪當難堪,難堪也就不成其為難堪。
——如果實在消受不了名譽的重壓,那還不如悄然從高處爬下,安頓於人間萬象的濃蔭裏。
名譽是社會大眾對個人品行的正麵反饋,如果這種反饋廣泛而持續,就能在人群間起到協調文化秩序、傳播精神力量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名譽實際上已成為社會所賦予的一種權利。
已經取得名譽的人,一般被叫作名人。身為名人而做著不名譽的事,大家就會有一種受欺騙的感覺,因為名人早已與大家有關。所謂“欺世盜名”的惡評,就很難用到一般騙子身上。鑒於此,人們在向名人喝彩的同時,往往又保持著潛在的警惕性、監視性乃至否定性。名聲越大,這方麵的目光就越峻厲,因而產生了“樓有多高,陰影就有多長”的說法。
常聽人說,名人太囂張。但據我觀察,出名後很快萎縮的名人,更多。
萎縮不完全是害怕,大多是應順和期待——應順著眾人炯炯逼視的眼,期待著眾人欲說未說的嘴。貝多芬在一篇書簡中說:“獲得名聲的藝術家常受名聲之苦,使得他們的處女作往往是最高峰。”這就說明了成名之後萎縮的普遍性。
不管是萎縮還是囂張,都是病態。要克服這種“名人症候”,唯一的辦法是在名譽上“脫敏、消炎”,平平穩穩地找回自己。
我們原本是尋常之人,周圍突然響起了喝彩聲,抬頭一看居然是針對自己的,不免有點驚慌,那就定定神,點頭表示感謝,然後繼續低頭做自己的事吧。如果覺得要為喝彩聲負責,那麽今後的勞作也就成了表演。萬萬不可為延續喝彩而表演,因為嘩眾取寵從來就沒有好結果。
按一般規律,喝彩聲剛剛過去,往往又會傳來起哄聲和叫罵聲。麵對這種情況,仍然要神定氣閑地把持住自己,好在未曾進入過表演狀態,你對這種聲音也就沒有義務去關注。
但是,盡管你不加理會,一陣陣聲浪仍會使你漸漸孤獨。即便是喝彩聲,也會成為一道影影綽綽的圍牆,一種若有若無的距離,使你難於像以前那樣融入四周。
這種孤獨不會導致自閉,因為你心中還有終極原則,還有茫茫眾生。但終極原則無形無貌,茫茫眾生也不會向你走近,因此你隻能寂寞。
一個人,如果能夠領悟名譽和寂寞之間的關係,兩相淡然,他也就走出了病態,既不會萎縮,也不會囂張了。
名譽的高處找不到遮身之地。人們常常誤會,以為那裏也像平地一樣,總會有一些草樹可以阻擋一點什麽,其實正是高度把這一切阻擋物都舍棄了。因此,要接受高度就要準備接受難堪。
但是,難堪也隻是心理感受罷了。不把難堪當難堪,難堪也就不成其為難堪。
——如果實在消受不了名譽的重壓,那還不如悄然從高處爬下,安頓於人間萬象的濃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