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易過,到了明代,海南島開始培育出土生土長的文化名人。流放者當年在教育事業上的播種終於有了收成。
最著名的自然是邱濬。還在少年時代,這個出生在海南島瓊山下田村的聰明孩子已經吟出一首以五指山為題的詩。讓人吃驚的不是少年吟詩,而是這首詩居然把巍巍五指山比作一隻巨大無比的手,撐起了中華半壁雲天,不僅在雲天中摘星、弄雲、逗月,而且還要遠遠地指點中原江山!
果然,後來邱濬科舉高中,仕途順達,官至禮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政績卓著,官聲很好。多年前我在《中國戲劇史》中曾嚴厲批評過他寫的傳奇《五倫全備記》,我至今仍不喜歡這個劇本,但當我接觸了不少前所未見的材料之後,卻對他的人品有了更多的尊重。特別是他官做得越大越思念家鄉的那番情意,讓我十分動心。
孝宗皇帝信任他,喜歡與他下棋,據說他每下一步棋就在口中念念有詞:“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皇帝以為是民間下棋的口頭禪,也跟著念叨,沒想到皇帝一念邱濬就立即下跪謝恩——君無戲言,海南賦稅也就減免三分。即便這事帶點玩鬧性質,年邁的大臣為了故鄉撲通跪下的情景還是頗為感人的。
邱濬晚年思鄉病之嚴重,在曆代官場中是罕見的。七十歲的老人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囈語,其“治國平天下”的豪情銷蝕得差不多了,心中隻剩下那個溫柔寧靜的海島。
邱濬最終死於北京,回海南的隻是他的靈柩。他的曾孫叫邱郊,在村子裏結識了一個在學問上很用功的朋友,經常來往。這位朋友的名字後來響徹九州:海瑞。
海瑞的行止體現了一種顯而易見的陽剛風骨,甚至身後數百年依然讓人害怕,讓人讚揚。與邱濬一樣,海瑞對家鄉也是情深意篤:罷了官,就回家鄉安靜住著;複了職,到了哪兒都要踮腳南望。海瑞最後也像邱濬一樣死於任上,靈柩回鄉抬到瓊山縣濱涯村時纜繩突然神秘地繃斷,於是就地安葬。
邱濬和海瑞這兩位同村名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幼年喪父,完全由母親一手帶大的。我想這也是他們到老都對故鄉有一種深刻依戀的原因,盡管那時他們的母親早已不在。衝天撼地的陽剛,冥冥中仍然偎依在女性的懷抱。
他們身居高位而客死異鄉,使我聯想到海明威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中寫到的那頭在“上帝的廟殿”高峰近旁凍僵風幹的豹子。海明威問:“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麽?”
我相信邱濬、海瑞臨死前也曾這樣自問。答案還沒有找到,他們已經凍僵。
凍僵前的最後一個目光,當然投向遠處溫熱的家鄉;但在家鄉,又有很多“豹子”願意向別處出發去尋找一點什麽。
正當邱濬和海瑞在官任上苦思家鄉的時候,家鄉的不少百姓卻由於種種原因揮淚遠航,向南洋和世界其他地方去謀求生路,從天涯走向更遠的天涯。這便形成了明清兩代不斷增加的瓊僑隊伍。
海南的風韻,從此在世界各地播揚。
不管走得多遠,關鍵時刻還得回來。一八八七年五月,海南島文昌縣昌灑鎮古路園村回來一位年輕的華僑。他叫宋耀如,專程從美洲趕來看看思念已久的家鄉。他每天手搖葵扇在路口大樹下乘涼,很客氣地與鄉親們聊天,住了一個多星期便離開了。後來才知道,這是他在操辦人生大事前特到家鄉來默默地請一次安。
他到了上海即與浙江餘姚的女子倪桂珍結婚,他們的三個女兒將對中國的一代政治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宋氏三姊妹誰也沒有忘記自己是海南人。但是,她們一輩子浪跡四海,誰也沒能回去。有一天,宋慶齡女士遇見一位原先並不認識的將軍,聽說將軍是海南文昌人就忍不住脫口叫了一聲“哥哥”,將軍也就親熱地回叫這位名揚國際的高貴女性“妹妹”。後來,遠在台灣的宋美齡女士為重印清朝鹹豐八年的《文昌縣誌》鄭重其事地執筆題寫了書名。
對她們來說,家鄉,竟成了真正難以抵達的天涯。
隻能貿然叫一聲哥哥,隻能悵然寫一個書名,而她們作為海南女性的目光,給森然的中國現代史帶來了幾多水氣、幾多溫馨。
最著名的自然是邱濬。還在少年時代,這個出生在海南島瓊山下田村的聰明孩子已經吟出一首以五指山為題的詩。讓人吃驚的不是少年吟詩,而是這首詩居然把巍巍五指山比作一隻巨大無比的手,撐起了中華半壁雲天,不僅在雲天中摘星、弄雲、逗月,而且還要遠遠地指點中原江山!
果然,後來邱濬科舉高中,仕途順達,官至禮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政績卓著,官聲很好。多年前我在《中國戲劇史》中曾嚴厲批評過他寫的傳奇《五倫全備記》,我至今仍不喜歡這個劇本,但當我接觸了不少前所未見的材料之後,卻對他的人品有了更多的尊重。特別是他官做得越大越思念家鄉的那番情意,讓我十分動心。
孝宗皇帝信任他,喜歡與他下棋,據說他每下一步棋就在口中念念有詞:“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皇帝以為是民間下棋的口頭禪,也跟著念叨,沒想到皇帝一念邱濬就立即下跪謝恩——君無戲言,海南賦稅也就減免三分。即便這事帶點玩鬧性質,年邁的大臣為了故鄉撲通跪下的情景還是頗為感人的。
邱濬晚年思鄉病之嚴重,在曆代官場中是罕見的。七十歲的老人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囈語,其“治國平天下”的豪情銷蝕得差不多了,心中隻剩下那個溫柔寧靜的海島。
邱濬最終死於北京,回海南的隻是他的靈柩。他的曾孫叫邱郊,在村子裏結識了一個在學問上很用功的朋友,經常來往。這位朋友的名字後來響徹九州:海瑞。
海瑞的行止體現了一種顯而易見的陽剛風骨,甚至身後數百年依然讓人害怕,讓人讚揚。與邱濬一樣,海瑞對家鄉也是情深意篤:罷了官,就回家鄉安靜住著;複了職,到了哪兒都要踮腳南望。海瑞最後也像邱濬一樣死於任上,靈柩回鄉抬到瓊山縣濱涯村時纜繩突然神秘地繃斷,於是就地安葬。
邱濬和海瑞這兩位同村名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幼年喪父,完全由母親一手帶大的。我想這也是他們到老都對故鄉有一種深刻依戀的原因,盡管那時他們的母親早已不在。衝天撼地的陽剛,冥冥中仍然偎依在女性的懷抱。
他們身居高位而客死異鄉,使我聯想到海明威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中寫到的那頭在“上帝的廟殿”高峰近旁凍僵風幹的豹子。海明威問:“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麽?”
我相信邱濬、海瑞臨死前也曾這樣自問。答案還沒有找到,他們已經凍僵。
凍僵前的最後一個目光,當然投向遠處溫熱的家鄉;但在家鄉,又有很多“豹子”願意向別處出發去尋找一點什麽。
正當邱濬和海瑞在官任上苦思家鄉的時候,家鄉的不少百姓卻由於種種原因揮淚遠航,向南洋和世界其他地方去謀求生路,從天涯走向更遠的天涯。這便形成了明清兩代不斷增加的瓊僑隊伍。
海南的風韻,從此在世界各地播揚。
不管走得多遠,關鍵時刻還得回來。一八八七年五月,海南島文昌縣昌灑鎮古路園村回來一位年輕的華僑。他叫宋耀如,專程從美洲趕來看看思念已久的家鄉。他每天手搖葵扇在路口大樹下乘涼,很客氣地與鄉親們聊天,住了一個多星期便離開了。後來才知道,這是他在操辦人生大事前特到家鄉來默默地請一次安。
他到了上海即與浙江餘姚的女子倪桂珍結婚,他們的三個女兒將對中國的一代政治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宋氏三姊妹誰也沒有忘記自己是海南人。但是,她們一輩子浪跡四海,誰也沒能回去。有一天,宋慶齡女士遇見一位原先並不認識的將軍,聽說將軍是海南文昌人就忍不住脫口叫了一聲“哥哥”,將軍也就親熱地回叫這位名揚國際的高貴女性“妹妹”。後來,遠在台灣的宋美齡女士為重印清朝鹹豐八年的《文昌縣誌》鄭重其事地執筆題寫了書名。
對她們來說,家鄉,竟成了真正難以抵達的天涯。
隻能貿然叫一聲哥哥,隻能悵然寫一個書名,而她們作為海南女性的目光,給森然的中國現代史帶來了幾多水氣、幾多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