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危險的想法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作者:曾經也是個青澀的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思邈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婉拒杜荷提的這個建議。
“杜駙馬,老夫閑雲野鶴慣了,沒辦法在一個地方待太久。”
隨後他指了指站在身旁打下手的兩個藥童,臉上帶著幾分無奈說道。
“老夫現在教這兩個弟子,已經分身乏術,雖有心多帶兩個弟子,但是有心無力啊!”
“況且學醫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摸索和積累。”
學習醫術跟學習經義和詩詞歌賦不一樣,需要的不僅是天賦,還有長時間的日積月累。
沒有十餘年的持續不斷學習和實踐,估計隻能算入門,連精通的門檻都摸不到。
有這個時間和讀書學習的條件,為什麽不去考科舉?
而是選擇一條沒有太大成就的醫者之路?
杜荷嘴角帶著一抹微笑說道:“孫神醫,雖然你對當桃李滿天下的醫學大家沒興趣,但是你忍心讓千辛萬苦編撰的《明堂針灸圖》和《千金要方》蒙塵麽?
“我有一個設想,孫神醫不妨聽一下。”
雖然孫思邈自己淡泊名利,但是對嘔心瀝血所著的醫書,卻十分的上心。
杜荷的這番話,也說到了他的心頭上。
孫思邈針灸完畢,他一邊把銀針拔出來,一邊饒有興趣問道。
“杜駙馬,你有何提議?”
李承乾、李君羨和兩個太醫,全都把目光看向杜荷,臉上充滿著好奇。
杜荷輕聲說道:“朝廷開設醫學院,招收和培養有一定基礎和慧根的學徒,專門學習孫神醫編撰的醫書!”
“孫神醫如果不想那麽忙碌,可把不同的醫書先傳授給太醫,然後讓太醫代為傳授給學徒。”
“如此一來,既不影響孫神醫懸壺濟世,孫神醫的醫術也能得到傳承!”
還不等孫思邈回答,作為受益者的李承乾,率先出聲支持道。
“杜荷的這個提議非常好!”
“孫神醫,你的醫術舉世無雙,如果不傳授出去豈不是浪費了?”
“開設專門的醫學院教授學徒,孫神醫的醫術也可以代代相傳,流芳百世萬世!”
流芳百世!
杜荷和李承乾說的話,讓對功名利祿毫無興趣的孫思邈,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杜荷趁熱打鐵說道:“孫神醫,你有懸壺濟世之心,解救萬民於疾病苦難之誌。”
“醫學院建成以後,可讓醫術拔尖的學徒,每月隨你們去長安的坊市進行義診。”
“甚至讓太醫帶著學徒,定期去不同的州縣進行義診。”
“如此一來,患病百姓得到救治,學徒也能從中掌握更多的醫術!”
孫思邈追求一個淡泊名利,超脫物外,而且一心想著救治病人,杜荷就順著他的所求來說。
孫思邈胡子顫抖說道:“杜駙馬,你的這個設想真好!”
“如果能夠實現,天下百姓有福了!”
義診二字,如同一道光從他心頭閃過。
如果成百上千的學徒都能得到他的醫術傳承,就算隻學到十之一二的本事,也足夠醫治常見的疾病。
窮苦的百姓有福了啊!
杜荷指了指床榻上的李承乾,低聲說道:“孫神醫,有太子殿下在,開設醫學院肯定沒有問題。”
李承乾接話道:“孫神醫放心,等孤回到長安以後,定會向父皇提議籌建醫學院!”
“到時候還望您老不要推辭,得把你的醫術和醫書貢獻出來。”
“哈哈哈。”孫思邈開心地撫須大笑,他接著說道:“太子殿下放心,老夫絕對不會吝嗇!”
無意仕途功名,一心致力於醫學研究的孫思邈,就這樣被杜荷和李承乾說服了。
杜荷興奮地說道:“太好了!我們大唐的醫術也因為孫神醫的決定,即將邁入新的輝煌!”
“杜駙馬過譽了。”
孫思邈連忙擺手說道。
閑聊了片刻,孫思邈帶著藥童,和兩個太醫離開了城主府。
李君羨知道太子的腿傷情況,甚至還從孫思邈口中,得到太子可能會恢複正常走路的重大消息。
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也沒有繼續留下來,於是向李承乾提出告辭。
“太子殿下,末將已經把兩名太醫護送過來,現在需回長安複命。”
李承乾擺手說道:“李將軍,路上珍重!”
“謝太子殿下關心,末將告退!”
李君羨朝李承乾抱拳行禮後,又朝杜荷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後大步流星地離開了大殿。
他現在恨不得馬上回到長安,把太子的腿可能會恢複正常的好消息,告知陛下。
等大家都離開後,大殿內又隻剩下李承乾和杜荷兩人。
李承乾低聲說道:“杜荷,你為什麽不想別的法子把孫神醫留在長安,而是大費周章搞醫學院?”
籌建一個醫學院,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要大筆的銀子支出
杜荷臉色認真道:“太子殿下,搞醫學院除了能把孫神醫留在長安,還能促進醫學的發展。”
“像我們征伐高句麗,如果有足夠多醫術精湛的醫者,受傷的士卒就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性命也能保住。”
“除此之外,醫學院還是一個大膽的嚐試。”
當前唐軍中有很多身受重傷的士卒,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最後並沒有保住性命。
如果有孫思邈這樣的神醫救治,肯定能多救活一些士卒。
李承乾蹙眉道:“什麽意思?”
杜荷低聲說道:“如果醫學院發展的好,以後大唐各州縣也可以學醫學院的模式,建設私塾!”
“杜荷,為何要建私塾?”
“開啟民智!”
“什麽!”
李承乾驚訝地大喊出來。
他臉色凝重說道:“杜荷,開啟民智所涉巨大,搞不好會出大亂子!”
“你把這件事給孤埋在心底,千萬不能對第二個人說!”
古代的思想大家以及世家大族,都是反對開民智,甚至還要行愚民之策。
不然百姓變聰明了,他們的利益就會受到威脅。
孔聖人曾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詮釋。
杜荷微笑著說道:“太子殿下,這些舉措都要等你登基以後,再辯論能不能做。”
“這樣最好。”
李承乾放心地說道。
等他登基了,大唐都是他說了算,到時候杜荷想怎麽搞,他都能夠兜底。
“杜駙馬,老夫閑雲野鶴慣了,沒辦法在一個地方待太久。”
隨後他指了指站在身旁打下手的兩個藥童,臉上帶著幾分無奈說道。
“老夫現在教這兩個弟子,已經分身乏術,雖有心多帶兩個弟子,但是有心無力啊!”
“況且學醫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摸索和積累。”
學習醫術跟學習經義和詩詞歌賦不一樣,需要的不僅是天賦,還有長時間的日積月累。
沒有十餘年的持續不斷學習和實踐,估計隻能算入門,連精通的門檻都摸不到。
有這個時間和讀書學習的條件,為什麽不去考科舉?
而是選擇一條沒有太大成就的醫者之路?
杜荷嘴角帶著一抹微笑說道:“孫神醫,雖然你對當桃李滿天下的醫學大家沒興趣,但是你忍心讓千辛萬苦編撰的《明堂針灸圖》和《千金要方》蒙塵麽?
“我有一個設想,孫神醫不妨聽一下。”
雖然孫思邈自己淡泊名利,但是對嘔心瀝血所著的醫書,卻十分的上心。
杜荷的這番話,也說到了他的心頭上。
孫思邈針灸完畢,他一邊把銀針拔出來,一邊饒有興趣問道。
“杜駙馬,你有何提議?”
李承乾、李君羨和兩個太醫,全都把目光看向杜荷,臉上充滿著好奇。
杜荷輕聲說道:“朝廷開設醫學院,招收和培養有一定基礎和慧根的學徒,專門學習孫神醫編撰的醫書!”
“孫神醫如果不想那麽忙碌,可把不同的醫書先傳授給太醫,然後讓太醫代為傳授給學徒。”
“如此一來,既不影響孫神醫懸壺濟世,孫神醫的醫術也能得到傳承!”
還不等孫思邈回答,作為受益者的李承乾,率先出聲支持道。
“杜荷的這個提議非常好!”
“孫神醫,你的醫術舉世無雙,如果不傳授出去豈不是浪費了?”
“開設專門的醫學院教授學徒,孫神醫的醫術也可以代代相傳,流芳百世萬世!”
流芳百世!
杜荷和李承乾說的話,讓對功名利祿毫無興趣的孫思邈,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杜荷趁熱打鐵說道:“孫神醫,你有懸壺濟世之心,解救萬民於疾病苦難之誌。”
“醫學院建成以後,可讓醫術拔尖的學徒,每月隨你們去長安的坊市進行義診。”
“甚至讓太醫帶著學徒,定期去不同的州縣進行義診。”
“如此一來,患病百姓得到救治,學徒也能從中掌握更多的醫術!”
孫思邈追求一個淡泊名利,超脫物外,而且一心想著救治病人,杜荷就順著他的所求來說。
孫思邈胡子顫抖說道:“杜駙馬,你的這個設想真好!”
“如果能夠實現,天下百姓有福了!”
義診二字,如同一道光從他心頭閃過。
如果成百上千的學徒都能得到他的醫術傳承,就算隻學到十之一二的本事,也足夠醫治常見的疾病。
窮苦的百姓有福了啊!
杜荷指了指床榻上的李承乾,低聲說道:“孫神醫,有太子殿下在,開設醫學院肯定沒有問題。”
李承乾接話道:“孫神醫放心,等孤回到長安以後,定會向父皇提議籌建醫學院!”
“到時候還望您老不要推辭,得把你的醫術和醫書貢獻出來。”
“哈哈哈。”孫思邈開心地撫須大笑,他接著說道:“太子殿下放心,老夫絕對不會吝嗇!”
無意仕途功名,一心致力於醫學研究的孫思邈,就這樣被杜荷和李承乾說服了。
杜荷興奮地說道:“太好了!我們大唐的醫術也因為孫神醫的決定,即將邁入新的輝煌!”
“杜駙馬過譽了。”
孫思邈連忙擺手說道。
閑聊了片刻,孫思邈帶著藥童,和兩個太醫離開了城主府。
李君羨知道太子的腿傷情況,甚至還從孫思邈口中,得到太子可能會恢複正常走路的重大消息。
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也沒有繼續留下來,於是向李承乾提出告辭。
“太子殿下,末將已經把兩名太醫護送過來,現在需回長安複命。”
李承乾擺手說道:“李將軍,路上珍重!”
“謝太子殿下關心,末將告退!”
李君羨朝李承乾抱拳行禮後,又朝杜荷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後大步流星地離開了大殿。
他現在恨不得馬上回到長安,把太子的腿可能會恢複正常的好消息,告知陛下。
等大家都離開後,大殿內又隻剩下李承乾和杜荷兩人。
李承乾低聲說道:“杜荷,你為什麽不想別的法子把孫神醫留在長安,而是大費周章搞醫學院?”
籌建一個醫學院,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要大筆的銀子支出
杜荷臉色認真道:“太子殿下,搞醫學院除了能把孫神醫留在長安,還能促進醫學的發展。”
“像我們征伐高句麗,如果有足夠多醫術精湛的醫者,受傷的士卒就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性命也能保住。”
“除此之外,醫學院還是一個大膽的嚐試。”
當前唐軍中有很多身受重傷的士卒,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最後並沒有保住性命。
如果有孫思邈這樣的神醫救治,肯定能多救活一些士卒。
李承乾蹙眉道:“什麽意思?”
杜荷低聲說道:“如果醫學院發展的好,以後大唐各州縣也可以學醫學院的模式,建設私塾!”
“杜荷,為何要建私塾?”
“開啟民智!”
“什麽!”
李承乾驚訝地大喊出來。
他臉色凝重說道:“杜荷,開啟民智所涉巨大,搞不好會出大亂子!”
“你把這件事給孤埋在心底,千萬不能對第二個人說!”
古代的思想大家以及世家大族,都是反對開民智,甚至還要行愚民之策。
不然百姓變聰明了,他們的利益就會受到威脅。
孔聖人曾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詮釋。
杜荷微笑著說道:“太子殿下,這些舉措都要等你登基以後,再辯論能不能做。”
“這樣最好。”
李承乾放心地說道。
等他登基了,大唐都是他說了算,到時候杜荷想怎麽搞,他都能夠兜底。